日语课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第1篇
精讲多练时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推崇的主流,在土澳观摩的这堂日语课可以说为这个理念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老师集中讲授的时间只有两块(讲解并板书生词和两类形容词变位规则),总体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不超过课堂总体时长的七分之一。与之相对,大部分课堂时间都用于操练,让学生朗读词卡,头脑风暴已学形容词,分发词卡让学生准备日语表达等等;而且精讲多练带来的课堂节奏非常好,这堂课课堂节奏一直十分明快,起起伏伏地刺激着学习者的神经,完成作业检查时是课堂节奏的一个小高潮,头脑风暴已学形容词到板书新形容词及搭配完成了一次课堂节奏的起伏,讲解语法规则并结合地名词卡进行练习完成了课堂节奏的又一次高潮。
日语课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第2篇
·点名(mark the role)
·板书上节课学过的句型供复习
·与同桌互相检查对照上节课留的句型作业
·用写有学生姓名的小竹签随机抽取学生上黑板写作业答案
·在学生中走动指导
·在黑板上订正答案,借学生的错误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点读带读答案,确认全班没有疑问
·词卡上有地点图片及日文单词,老师展示图片从学生集体认读到单个学生认读,速度由慢到快
日语课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第3篇
·路遇学生,打招呼并询问上节课进度[2]
·学生入座时要求“sit in pairs”[3]
·板书日期(date),学习内容(learning intent),成功标准(success criteria)[4]
[2]所在学校实行走班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走动换教室
[3]由于实行走班制,学生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任课老师会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纪律情况等等调整座位计划(seating plan),如分小组入座(sit in 4-people groups),两两入座(sit in pairs),单独入座(sit separately)和自由入座(You can sit with your partner)等等。
[4]板书Learning Intent和Success Criteria是当地的教学要求,并要求学生抄写到对应学科的笔记本上
日语课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第4篇
一份优秀的教具能够增添教学活力,提升教学效果,因此优秀的教具也值得重复利用。以这堂日语课的教具为例,地名词卡出现了四次,复习地名生词时出现了一次,搭配已学形容词时出现了一次,搭配新形容词时出现了一次,最后练习活动中又出现了一次。一方面如此高的重复使用率使得学生对地名生词非常熟悉,巩固了教学成果,因而也实现了制作教具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一物多用,旧物新用,熟悉的教具也能带来无穷的新鲜感,老教具也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枉费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打造一份优秀教具。
日语课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第5篇
这堂课的授课教师是我所在学校语言部门的主管老师,一位拥有20余年日语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抱着看新奇的心态去听课的我没想到在她的课堂上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熟悉感,除了授课语言不是目标语言而是源语言,这不就是汉办岗前培训时走过的北语套路吗?借复习导入新课,由已知过渡到未知,用旧知搭配新知,分层分步,层层递进;做会话练习时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复习好生词,复习好语法,给出范例,给学生时间准备,开口率和语言输出质量自然有所保障;从整堂课的范围来看,教师对输出内容的控制逐渐减少,从带读生词例句到分发词卡让学生自己做“半命题”会话到最后用已学内容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这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成功的外语课堂的套路也大致相仿吧!
在新学期之初,这类小竹签可以帮助老师快速熟悉学生姓名,也可以帮助老师在不熟悉学生姓名的情况下完成个别提问等课堂活动。
用小竹签来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使得被提问成为一个随机事件,每个学生在问题提出后都需要保持紧张并进行思考,课堂更加高效有趣;而且可以规避掉老师直接提问的刻意针对性,也可以规避掉同学找人回答只找固定的人的惯性,课堂更加灵动多样。
用小竹签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回答,教师可以数秒计时,倒计时后如果仍然没有准备好回答则学生需要在本轮提问中再回答一题,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某一个学生消耗太多课堂时间,保护课堂节奏不受破坏。
虽然小竹签提问有很大的随机性,但老师可以利用小竹签来“作弊”,假装抽到了走神的学生或者吵闹的学生来维持课堂纪律;或者在碰到较难的问题时提问程度较好学生来巧妙地控制课堂节奏,但是学生不会知道。
日语课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第6篇
Ø分发词卡,准备回答
分发地名词卡,给时间让学生准备形容词加地名的表达,要求与同伴一起练习
Ø抽人回答,数秒计时
用写有学生姓名的小竹签随机抽人,说得慢要再来一轮(be quick)
Ø抽人复述
一个学生说完,小竹签随机抽取另一人来重复听到的答案
Ø自由表达
不设定地点,给时间准备后小竹签随机抽取学生用新学的“形容词+地名”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遇到卡壳的学生会给与形容词或地名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