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推荐12篇)

admin
导读 [4] 周新,李霞,郑芳.论新世纪检验医学教育[J].检验医学教育,20xx,12(4):7-8.本体感觉指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6]。[2] 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xx,28(2):137-139.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1篇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及解决措施

医学检验生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86例需要临床医学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抽取3分血液标本,根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分别采取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分为A组、B组及C组;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性。结果:A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B组及C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B组及C组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以C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新鲜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可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对于未能及时检验的新鲜血液标本,应及时离心及冷冻放置,避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临床疾病诊断有所差异。

医学检验生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是指利于医学检验技术分析人体血液标本中的检验指标及病症因子,通过对比标准值,从而达到诊断病情、判定疗效及观察预后的效果[1]。血液检验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系统中最常见、最有效及最准确的医学检验之一,为临床诊断疾病而提供依据。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的处理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降低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一些研究表明,在血液标本处理过程中,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均作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研究方法:A组患者的新鲜血液标本在取样后30min进行离心、血清分离及进行临床医学检验;B组患者在新鲜血液标本取样后30min进行离心,于4℃环境内进行冷冻保存,24h后进行临床医学检验;C组组患者在在新鲜血液标本取样后,直接置于4℃环境内进行冷冻保存,24h后进行离心、血清分离及进行临床医学检验;分析三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性。

临床医学检验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数据处理:采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B组及C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B组及C组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以C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程度最大;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常用指标对于诊断疾病、判断疗效、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多重临床价值。随着血液生化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显著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为提高检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由于血液标本处理方式不同,对RBC、WBC、PLT、Hb、ALP、TBIL、LDH等临床医学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均具有差异性[2-3]。本研究中,A组、B组及C组三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均有所不同,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性发现,A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及C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以C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程度最大;提示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受到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随着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的不规范,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随之增大。由于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血液标本的溶血、标本凝固、脂浊均会造成影响,红细胞受损性溶血、标本凝固及脂浊均对血常规检查、凝血象检查、血沉检查的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4]。对此,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血液标本,设置恰当的离心时间,将血液标本储存在低温下,在规定的放置时间内,完成临床医学检验。综上所述,新鲜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可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对于未能及时检验的新鲜血液标本,应及时离心及冷冻放置,避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与临床疾病诊断有所差异。

医学检验生毕业论文文献

[1]朱镜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xx,09(19):78-79.

[2]王翠兰,黄玉双.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6(2):116-116.

[3]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xx,13(3):175-176.

[4]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xx,07(3):175-176.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2篇

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是实习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以被动教育为主,学生大多被程序化操作所禁锢,忽视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因而在整体能力上存在不足。

分析和处理异常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非正常结果,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其原因。例如,很多学生不知道溶血标本对血钾和转氨酶的影响,脂血标本对酶类测定和比浊项目结果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些结果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不清楚处理程序和步骤。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相互矛盾的检验结果的能力明显不足。比如,当微生物检验的药敏报告中出现产ESBLS的细菌对所有头孢类抗生素均敏感的结果时,学生都会熟视无睹。

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临床来解读检验结果,不知道异常检验结果哪些是由疾病引起的,哪些可能是由检验过程导致的。例如,多数学生不知道脾切除后血小板会升高,某些药物使用后会影响凝血功能测定结果。由于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欠缺,实习时学生在回答临床提问和咨询时往往无话可说,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排除仪器故障能力不足

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虽然仪器种类很多,但其工作原理无外乎几种。然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仪器的日常操作,并不了解其工作原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仪器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更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排除。

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能力不足

临床检验工作服务对象是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然而,学生在与其沟通时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交流内容匮乏,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沟通技巧欠缺。前者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后者则表明平时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缺位现象。无论何种原因,沟通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对解决临床问题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2原因分析与思考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上述问题均可能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同时也与现代医学检验专业培养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要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学校课堂教学有待改革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计划和内容中公共科目所占课时过多,临床课程比重太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不足。

(2)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堂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没有把临床实例很好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此外,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而当前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明显偏少。

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在医学检验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往往重视集中授课,而忽视平时的临床带教,认为平时临床带教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操作流程。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带教教师教学主动性不够,带教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带教教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日常工作,对教学研究较少,理论知识也有所欠缺,这使得其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力不从心。

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仍需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虽然经过学校的培训,但需要进一步强化。许多学生对于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常用培养基的制备、血涂片的制作、移液器及量筒的使用等仍然不够熟练。

(2)学生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有待提高。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际交流能力培养。这种缺位,使得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

3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多种临床教学手段的运用加以改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1)改革授课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临床实例为基础的分专业组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专业组以月为单位针对本组学生安排“异常结果的判读与处理“”如何解读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仪器的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等内容讲授,要求授课教师联系临床实例,科室随机抽查授课内容。

(2)引入主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专业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本组学生讨论会,以学生为主导,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3)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在实习前教育中增加临床沟通技巧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对实习生临床沟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4)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带教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学的网络课程培训,鼓励年轻带教教师参加教师资格培训,加大对带教教师理论培训和考核力度,以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

(5)改革考核模式。改革以往重评语、轻考核方式。科室在各专业组的出科考试中增加40%左右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计入学生实习总成绩,作为实习评定的依据之一。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3篇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关节本体感觉进行测试,反应老年人膝关节功能,由此来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对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40位老人年膝关节本体感觉。

结果:研究发现,老年人膝关节左右侧本体感觉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老年人膝关节在大幅度运动时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要高于小角度运动。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运动能力;膝关节;本体感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老年跌倒就是一个问题。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

[1]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第六位,是英国75岁以上老年人受损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中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是老年跌倒的重要因素。

[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同时也是运动时最易损伤到的关节。

研究老年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可以观察到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评估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为预防损伤提供一定参考。

本研究采用关节位置重置方法测量膝关节本体感觉,此方法被众多研究者采用。

[3]目前国内本体感觉的研究主要以膝关节居多,且大多以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5],本文对无规律运动史的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一些规律,并未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受试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内健康老年人40名,其中12名男性,28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岁,身高,体重。

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测试仪器

应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测试方法

本实验采取受试者主动定位主动复位的方式测量受试者膝关节位置觉。

具体方法如下:①受试者取坐位,固定测试侧大腿,小腿下垂,纵轴与水平面垂直,踝关节自然放松;②佩戴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仪。

惯性传感器固定于受试者小腿前外侧,传感器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X轴与人体冠状轴平行,Z轴与人体矢状轴平行;③测试开始,受试者根据提示主动伸展膝关节到指定位置,停留5s,记录目标角度值;回到初始状态,然后主动伸膝,重现前次运动角度,记录实测角度值,测试结束;④记录目标角度和实测角度的误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收集,并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以p<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测试中,左侧膝关节在15°结果为±,30°结果为±,60°结果为±。

右侧15°结果±,30°结果±,60°结果±。

可以看出在膝关节伸膝15°时,左侧差值角度比右侧小,说明在此角度上,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膝关节左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右侧。

在30°和60°上右侧差值角度低于左侧,膝关节在这两个角度上右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左侧。

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膝关节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指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6]。

本体感觉主要依赖于分布于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肉、皮肤、关节软骨和其他一些关节内结构的力学感受器。

膝关节由上方的股骨和下方的胫骨组成,同时还有一块髌骨随着膝关节运动在股骨表面滑动。

膝关节周围有一圈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来保证膝关节运动的稳定。

但运动不当或疾病等影响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而在膝关节周围组织中存在大量本体感受器。

损伤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本体感受器也会受到影响。

[7]

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比较

本研究显示,在15°测试时,左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好于右侧。

而在30°和60°角度中则相反。

即大角度测试右侧要优于左侧。

这可能与惯用侧肢体与非惯用侧肢体有关。

惯用侧的活动相比于非惯用侧的活动要多,这可能就使得惯用侧肢体内的本体感受器较多,在动用肌肉的过程中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肌纤维,同时ATP供能也较充足,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活动更加明显。

进而惯用侧对于肌肉的控制相比于非惯用侧来说更加精细,稳定。

同时,很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踝关节和肘关节的本体感觉,目标角度和起始角度的差距越小,受试者就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受试者在肘关节屈曲50°位置的绝对误差角度小于屈曲30°位置。

国外学者解释的原因是关节选取的参考角度与其运动的幅度越大,测试的绝对误差角度也越大,因为运动的幅度增大,需要的神经控制信号也就越多。

[8]

这就给预防损伤提供了一定参考。

在平时运动中,就需要有意通过大幅度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膝关节本体感觉,加强关节的稳定,从而预防损伤的发生。

本次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主动定位主动复位,运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

这种方法能否全面的反应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本研究也预防损伤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素珍,李继平,成翼娟,等.社区老年人身体机能状态及跌到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19(6):5-7.

[2]郝燕萍,刘雪琴.老年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J].护理学杂志,(07):77-79.

[3]Goble DJ. Proprioceptive acuity assessment viajoint position matching: from basic science togeneral practice[J].Phys Ther,.0(8):1176-1184.

[4]马燕红,程安龙,白跃宏,等.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9(10):16-17.

[6]钱京京.人体本体感觉的研究及其进展[J].中外医疗,.(06):18.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4篇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其目的是提倡少生、优生,晚婚、晚育,从而有计划的控制我国人口,自计划生育实施以来,这项政策对我国人口问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医学检验工作作为保障育龄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1]。然而我国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某些常规的检验项目并未得到全面开展等,这就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我过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学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医学检验工作现状

检验手段落后: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是保证计划生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起步较晚,尤其是县乡的技术服务站,在科室设置、功能配置、技术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未完全成熟。马茹君,丁宏等人指出,我国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学检验手段相对落后,检验项目不够健全,配套的检验设备也相对较少,缺乏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2],这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适应,也与现代化的医学检验技术不协调。人员配备不当:大多数基层县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在人员编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个服务站只有3~5位编制人员,在专业医学检验员配备上尤其欠缺,大部分的医学检验人员还兼任其他技术服务工作,部分服务站的检验人员是临时聘请的。许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检验人员需要承担许多护士、医师的工作,工作量多、责任大,所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黄玲,毛宗福认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人员配备不当的现状,决定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等特点,也造成例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3]。此外,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检验结果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从而无法准确、系统、完整的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这种现状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相当普遍,不仅威胁着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和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的临床服务造成一定困扰。缺乏足够重视:计划生育作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需要为育龄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方便、及时的节育避孕措施。然而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客观条件有限,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完成结扎、上环、引产、人工流产等任务,为了保证“四术”工作的完成,往往忽略了手术前后相关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4]。而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健康或者亚健康群体,使得部分医学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常常会凭感觉、靠经验做事。对于医学检验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施效果,也引发了某些后遗症、并发症,不仅不利于节育避孕工作的落实,而且对育龄群众配合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2对策与建议

明确医学检验内容: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正确选择节育措施及术后康复指标。秦玉明建议,在进行宫内节育器的放取、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前,需要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并在手术前做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严重贫血、炎症等病症,若检验结果呈阳性,则需要结合受试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待其病情好转以后再进行手术[5]。在放置皮下埋植剂前,需要进行肝肾功能、宫颈刮片、血常规检查,排除严重贫血、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者。男性结扎前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者,需要先治疗后手术。在妊娠引产、钳刮术、男性结扎术中,还需要进行乙肝、肝肾功能、凝血、血型等项目的检查。提高医学检验质量:贾贤杰,邓睿等人指出,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借鉴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切实提高县乡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质量[6]。一是将核对制度落实到底,在收集标本进行检验工作时,严格核对年龄、性别、姓名、项目、检验目的、化验单、项目等是否与标本相符。二是执行报告制度,一般在送检当天生成报告,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需要妥善保管;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若检验结果可疑或与临床不符时需主动联系临床医师,必要时重新检查;对于检验项目以外出现的阳性结果需要主动报告。三是预防感染与清洁,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坚持每人一针一管,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检验室应定期消毒,保持整齐清洁,摆放好各种仪器,定期校对仪器、检查试剂,以保证灵敏度和质量。四是做好后续工作,检验结束后,妥善处理标本和污物,检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应及时清理,经清洗、杀菌、干燥后放回原处。提高认识:提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地位,破除传统思想,接受新观念。医学检验作为实施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手术者身心健康、预防后遗症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节育避孕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关文献提出,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应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在国家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完善检验项目的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充分体现和谐计生、人文计生、科技计生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理念[7]。

3讨论

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是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到底的一项技术保证,也是新时期下将生育稳定在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更是维护群众生殖健康权益的一项基本保障。加强医学检验工作的建设,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迫切内容,各级人口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在人力、物理、财力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方面需更倾斜,为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改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开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面对检验人员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进修、自学等方式,结合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8]。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需要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和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此外还需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检验技术、管理理念和检验方法,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服务。总之,我国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实施计划生育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医学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飞跃,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医学领域中的高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检验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范围不断扩大,临床医学的检验在整个医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疗的效果,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临床医学检验环节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质量控制;策略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检验环节中,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检验方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大提高了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并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近几年来临床医学检验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检验分析中的误差不再是影响检验环节的最主要因素,医学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成为限制临床医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2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策略

科学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的选择是做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前提。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以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医学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加之各种先进的仪器的应用和普及,不同疾病的检测方法不同,且同一种疾病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多种,这就要求临床检测的医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项目和检验方法,能够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保证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步骤简单、经济实惠的检测项目,真正使患者受利,这也是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性步骤。所以,作为检验科的工作医生以及护士,要保持与临床科室医生的沟通,以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师核对检验项目清单签名后再对患者进行检查。出现临床需求但是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时要及时通知临床的主治医生,进行检查项目的协调。与临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时要多向其推荐最新的检查项目以及临床意义,合理地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发挥临床医护人员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检验被列入医院管理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变得极为重要起来。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不仅包括实验室本身的质量控制,临床所提供的标本是做好后续检测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临床的相关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临床医生是患者病情的直接诊断和治疗负责人,从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查结果的评定都是由临床医生负责,可见,临床的医护工作人员在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中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作为临床医生或医护人员要在掌握患者病情和各检验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与患者加强沟通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要是指在检测方案和检测项目确定之前,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标本的采集。首先,医护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通过这些生活习惯观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况,哪些是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有利的,哪些是无利的,从而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影响检测方案和检测结果的一切可能因素,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在项目检测之前和患者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争取他们的合作,并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些都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对于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一些固定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和民族等,以及一些不固定的因素如饮食的变化和饮食的多少等。对于固定的因素无法改变,医护人员要根据专业知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监测方案和检测项目。对于不固定的一些因素,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的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根据所要检测的项目来制定患者的饮食表,保证检测结果的高效性。

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是整个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前边的所有工作都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要重视标本采集环节中的质量控制。要想做好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把握最佳的采样时间。只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采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干扰。采样的最佳时间即代表性最强的时间和阳性率检出的最高时间段,总体来说就是保证检查结果有效的时间。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要将一般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确定采样的最佳时间。

采血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采集标本大多数是血样的采集。在采血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采血体位的选取,通过静脉采血时要让患者坐在高度适中的座位上,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之后应该立即松开止血带。在采血完毕后对收集的要求抗凝的血液样品要进行抗凝颠倒,以防出现血凝块。

标本的传送以及验收处理

标本采集之后就是标本的传送以及验收。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标本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来保存,例如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等,因此,在标本进行传送的过程中一定要为标本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防止出现变性,影响检查结果。另外,除了在保证标本的适宜条件,在传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证标本的安全,防止污染。对于怀疑的高危险性标本要严密包装,严防感染他人。检验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收到的标本及时核对及时进行检查分析,对不能立即检查的样本要置于适宜条件下保存。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标本要首先进行记录,然后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共同找出原因。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医护人员要重视质量控制环节,加强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学检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樱,李明,薛丽华.浅谈县级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xx年6期

[2] 沙薇,沙莉,安晶红.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中外医疗》.20xx年10期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6篇

1临床检验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检验技术的发展

如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和最近发展起来的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建立与普及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越来越好,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

检验设备的更新

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是近几年医学检验的主要成就之一。目前,引进最多的是尿化学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其中尿化学分析仪已从8联增加到11联,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UF-100采用激光与电阻法加上混合染色,可准确定量报告RBC、WBC、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精子等。血细胞分析仪采用鞘流或流式细胞仪原理,同时运用电阻,高频电磁波,激光、组化染色,特殊染色剂等组合方法,使细胞计数更加准确。流式细胞分析仪可计算网织RBC,发现病原虫,还可以通过膜标记物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提高白血病MICI诊断水平,结合DNA定量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等。半自动及全自动凝血仪的使用,使止血与血栓的检查更上一台阶;全自动生化分析己淘汰了连续流动式和离心式,现以任选分立式为主导,检测速度高达每小时2400个项目。

检验管理的逐步完善

目前各医院的检验科室大都可分为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微生物、血液等几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各学科也己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并能相互协作,这样就使各项检验工作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同时,在某些检验项目(如生化检验及免疫检验的部分检测项目)己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质量控制(质控)管理体系,室内及室间质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也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检验医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硬”轻“软”

近年来,我国医学检验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技术和仪器上。目前,在“硬件系统”上,国内的许多医院己经不比国外差很多,但一些“软件系统”(即理论上的发展)却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国外,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己经发展成为一门和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密切相关的独立的医学学科。而我国的医学检验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只能称之为_实验医学检验学”理论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检测准确性可靠性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除了生化检验和免疫检验的部分检测项目的质控工作比较有成效外,其他学科的质控工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国范围内参加质控的实验室还不是很多,使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可比性较难得到保证。

临床检验特色不够

现在全国医院临床检验水平的快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依靠进口仪器和试剂的应用。当然,适当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会推动我国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但如果太多地依赖于国外恐怕也不是很好的办法,那样就只能处处受到国外的限制、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而且,国外的具体情况和我们还是有很大区别,他们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努力发展自身力量,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医学检验发展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3未来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设想

全实验室自动化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7篇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二、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其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在校内教师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专业课和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选择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并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之类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总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因其未来岗位的需要,应对其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全面、系统的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技能,并终身受益。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频率。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8篇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50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450例健康体检者中, 发生颈动脉内膜粗糙116例, 占;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0例, 占;发生颈动脉斑块40例, 占;40例斑块中, 硬斑块5例(), 混合斑块9例(), 软斑26例()。

斑块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血管硬化程度, 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 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有效防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健康体检;价值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 是很多老年病发生的导火线, 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健康体检中, 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 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健康体检中, 它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1], 尤其是对45岁以上亚健康的人群意义更为显著。

本文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6月~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8例, 女162例,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9篇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性医 学、预防医学及健康管理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新领域、新学科 不断出现,检验医学正在由滞后检测向预测性诊断转变,逐渐 成为一门独特的、横跨众多学科领域的位于转化和应用前沿的 极具实践性的学科。为适应这一需求,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 标也必须从简单的提供准确的检测指标转变到提高检验医学 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 主学习能力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上来。目前西方国家主流教 学方法之一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已被证明是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校建立并 实施了针对检验专业学生的以病例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 教师为主导,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 假设”的逻辑过程获取新知识的学科整合式PBL实验教学 模式。

1国内外PBL教学的发展PBL教学模式

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一种把学习置于复杂 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中 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特点是首先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问题触发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 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整个课程包括学生演 讲、自主学习及足够的自学时间。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 好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㈤]。

PBL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题,学生必须自己寻找或建立 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自1969年创建以来,在其后的 中,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0所医学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 式,对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PBL教 学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传统教学方法, PBL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表现出更优秀的专业技能和素 质,风靡世界医学教学领域,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教学 模式之一[13]。PBL教学模式也正在我国各大院校广泛开展 应用,特别是在医学院校,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C 文章编号=1672-9455(20xx)01-0135-02床医学专业进行[-5],但是检验专业的PBL教学模式尚处于探 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2我国检验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国医院检验科的传统工作模式是“以标本为中心,以检 验结果为目的”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标本检测准确,因此医学 检验专业的教学重点也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 主。随着社会对检验人才要求的提高,各高校检验专业课程设 置中增加了临床学科相关课程,但是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 识与技能仍然脱节[-7],学生常常感到学习的临床知识在实际 工作中无法运用;而在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也常常以 学科为主线,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生化检测指标、免疫检测 指标、血液检测指标等,很难将临床某种具体的疾病和这些检 验项目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授课为基础的 学习,以灌输为主,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学生多被动接受知 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 练习,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学过 程中学科界限分明,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知识缺乏系统 性、连贯性,造成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综合运用。这 样培养出的学生素质难以满足当今医学对检验人才的需求。

3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检验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 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 管理。个体化医疗即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信息决定治疗方 案[8];转化医学即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向患者提供临床诊 疗手段的实际应用[9 ];可预测性医学即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患 病风险尽早做出评估、预测[KI];预防医学即对健康的影响因素 及作用规律、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达到预防疾病增 进健康的目的;建康管理即对影响个人或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 进行全面管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检验医学 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 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 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因此,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现可用于预测性医学、预防 医学、健康管理、个体化治疗等的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PBL教学模式通过使学生面对具体 的临床问题,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个 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疾病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4本校检验医学专业PBL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建立和实施

PBL教学模式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本校检验医学院新开设实验课程专门用于 PBL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建立并完善了检验医学专业PBL 实验教学模式,包括:(1)设置的临床场景;2)精炼适用于检验 医学专业的问题与假设;3)组织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资料;(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5)引导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 结;6)对分析总结后的检验项目进行实际检测,根据结果论证 假设;(7)撰写课程研究报告。其中“充实完善所设置的临床场 景”和“精炼适用于检验医学专业的问题与假设”是决定PBL 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小组成员对问题的合作 攻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同时在PBL教学模式的讨 论阶段和总结阶段注重让学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系统 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 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对研讨中出现的新知识点要求学生自 己去查阅文献,使学生突破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在PBL模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内 容和实施步骤包括:

(1)调查学生的情况,包括基础知识、合作 意识、综合能力、个性特长等,使得提出的问题难度适当,任务 安排合理。

(2)精心设置临床场景,提出问题。所选择的问题 能够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 趣。

(3)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观察学生的表达 能力、对问题的阐述是否洋尽,并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对相关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

(4)实验项目检测。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论证假设。学生对自己确定实验项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对假设进行论证。

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训练了 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达到了预期效 果。PBL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启迪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索PBL教学方法的规律与模式,分析该方法在检验医学专业教学中的特点,对于提高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10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质量控制,促使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准确、有效的检验报告。方法:按照我国规定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从而对临床医学中检验的各种信息和设备仪器以及试剂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此保障重要环节的整体质量。结果: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实施质量控制,以此促进检验各类报告的准确性。结论:对临床医学中重要环节进行有效质量控制可以保障医疗的质量和医疗的安全,同时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临床医学的诊疗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探讨

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不仅仅可以保障检验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还能够保证医疗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和保障医疗检验报告的精确性,通过检验报告相关数据的提供,促使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准确的治疗。

1加强对实验前的基本信息管理和控制

(1)对一方面首先就需要对需要检验的标本中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同时对所有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在送至检验的部门时还需要确认和补充其中患者的基本资料、检测项目、进行采集的时间以及医嘱等方面的信息。最后在进行检验时,检验的科室还需要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核实,促使检验信息的真实无误。并且将最终检验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储存。

(2)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主要是对患者和检验人员进行管理,对检验人员主要是在工作中嚴格负责,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对患者进行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各项检验准确要求进行传达,根据检验的标准,从而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如在检验中有的检查是需要患者空腹条件下进行。

2加强对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现代,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将这些科技成果运用到检验当中,因此在检验中,相关的实验设备种类也有很多,针对不同检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设备进行检验。其中如果不对这些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患者的诊疗。对实验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是依靠对设备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设备的功能、工作的状态等内容进行校验,从而保障实验设备的质量。

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对实验试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检测的试剂进行管理。由于现代患者的增多,就促使了需要检验的试剂也在增多,对这些大数据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对此管理可以有效保障试剂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试剂存量进行检查,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的效率水平。除此之外对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还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仪器选择相适应的试剂进行使用。

3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控制

通过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对检验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主要是在这项建立的制度中将工作的制度、各个岗位的职责、检验质量的标准、实验检测的操作考核和检验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检验科室的安全管理等等。通过这一统一制度的建立促使各个部门和各检测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和赏罚标准,促进检验工作的有效展开。其中还需要加强对检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对现代医学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运用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推动检验工作的发展。

4加强对检验报告的管理

(1)在临床医学中,根据不同的科室的划分,检验的报告也呈现出丰富的特点,具体体现为检测的报告多,并且复杂性高。与此同时不同患者检验的时间不同,因此不对此进行有效管理,很容易就会出现报告的丢失的状况,进而影响患者的有效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将现代计算机运用到其中,将检测的结果输送到服务器当中,患者的主治医生就可以通过系统的登录对检测结果进行访问。除此之外根据计算机系统对患者检测结果的统计,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治疗周期对各个时期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对不清楚的检验项目通过计算机对此进行查询,可以对其中的参考值进行明确,同时患者在家中也可以通过加算计与医生或者是检验网站对检验信息进行查询。在现代还有这些情况的出现,促使检验结果发生改变。如患者经常服用的一些药物,促使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结果发生影响,就可以通过联网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和患者的服药状况进行记录。促使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判断。

5检验的自动化管理

检验的自动化管理还是仰赖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计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己经越来越广泛。现代医院对此也在加快建设,主要是在检验标本的采集、分析、质量控制、报告传输、结果查询等阶段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整个检验工作的效率水平,还提高了检验的质量。同时对临床检验拓宽了范围,促使最后的检验结果更加的科学和有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更加及时、准确的提供信息。促使更加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6结语

本文是基于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的研究,由于对重要环节的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保障检验的最终结果,还能够促进对患者的准确治疗。对本文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五个方面:加强对实验前的基本信息管理和控制、加强对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控制、加强对检验报告的管理、检验的自动化管理以此加强临床医学中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11篇

摘要:医学伦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医德素质教育。但是现如今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在改革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这不仅是伦理学改革的出路,也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必要途径。医学伦理教学改革与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结合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改革以及优化教学资源上。

关键词: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素质教学改革

现代医学治疗范畴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治疗疾病,而是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促进医学与人的关系的进一步和谐,这也正是医学伦理学的宗旨之一。医学伦理学历来是医学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进而使之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医学人才。

一、医学伦理学亟待改革

(一)教学上强调理论忽视实践。

医学伦理学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其本身肩负了培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等全球医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的任务,需要加强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方法上缺少学科间整合学习。

医学院校通常将医学伦理学单独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进行安排,忽视了其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协作。

(三)资源上医学伦理教师匮乏。

虽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来越高,跨专业人才也加入到医学伦理教学队伍中来,但是兼具哲学素养和医学实践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匮乏。

二、把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医学伦理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古往今来,对于人才来说,德才统一是最有价值的。而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其主要面对的是人,因而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者应当积极倡导高尚医德医风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进行重新定位,更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在医德教育上加大投入。

1.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

医德教育要摆脱纯理论教育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发展医德理论。如果忽视了医德教育的实践性,采用说教式教育,不仅会使医德教育变得乏味、无趣,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标。

2.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客观认识。

在医德教育的过程中,有理论认为医德教育是无能的,因为社会不正之风会完全颠覆学生在校习得的医德观念,因而是无能的。也有理论是认为医德教育是万能的,只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可以培养出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我们应当客观认识医德教育的作用。

(二)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相结合。

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医学伦理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不仅是培养学生高尚医德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的出路。_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既是对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针对目前医疗行业出现的医生收受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不良现象做出的反应。对于医学生来说,培养高尚医德是迫在眉睫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者改革医学伦理教学,深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培养现代化的医学人才。

1.改革教学内容。

医学伦理学应当摒弃过时的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而不是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构建合理可行的医德评价体系。体现在伦理学教材中,应当针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如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等,从而增强医学伦理学的现实指导性,也为医学生医德培养提供真切实际的指引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提高其对医学伦理学的信服程度,从而培养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准医生。

2.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医学伦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就是摒弃原有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新近发生的事例,讨论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和原则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体会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把握医学伦理学的宗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医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改革教学模式。

医学伦理学是基础学科,因此应当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学习,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在医学伦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专业课、临床实践科目沟通与协调,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融会贯通,实现医学伦理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学校也应将强医德文化的塑造吸收到校园文化中来,加深学生的医德意识。

4.优化教学资源。

检验医学生论文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与方法;教学方法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蓬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1],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种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自发现以来,已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不可缺的最有价值的诊疗手段之一[2],作为医学检验的最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学科的各领域之中;如PCR技术广泛用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开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有促进作用[3],因此与时俱进地在检验医学专业开设该课程显得紧迫和必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对于医学本科生阶段来说不可能全部实际操作,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我们要以传授分子生物学中和临床检验诊断关系密切的技术为主,改善检验医学专业知识结构,适应新世纪临床检验诊断的需要,同时启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及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爱[4]。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与其他实验课有相同之处,又有其明显的特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结果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体会到生命微观世界之奇妙,又认识到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医学检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是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动力和方向。

1 完善实验课整体设计

根据医学检验本科生教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实验指导书;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的整体设计,以完整、系统、实用为原则,经典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从整体上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大实验,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连贯,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同时开设与临床应用较密切的实验项目。如我们在设计遗传多肽性诊断实验时就包括DNA的提取、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凝胶电泳、结果统计分析等方块。不仅如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强调一种总体的设计理念,系统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去做实验,更要学会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筹备实验,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医学检验诊断研究人员而非简单的操作人员。对任何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领会,掌握其原理,尤其是实验的整体设计思想,逐渐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中吸取其精华,学为己用。而且,通过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课堂上又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技术,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为真正走进实验室做好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 实验项目及内容的选择

鉴于以上的设计理念,在实验项目及内容上进行了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既注重系统性,又强调实用性,将教学实验、临床检验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实验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技术在医学研究及检验中的应用;内容的选择实际上是以一个临床检验诊断或科研项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部分为基础。如:PCR-RFLP 检测基因长度多态性分析实验,就含有基因组DNA的提取、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等几个实验内容。基因的克隆表达实验就包括:质粒DNA的提取、限制性酶切、目的片断连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以及表达产物的鉴定等内容。而最后的实验设计更是要求学生对整套实验技术及原理的全局把握,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划分小实验课的实验分组人数,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注意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3 规范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包括备课、预实验、实验讲课、指导、总结、批改实验报告等环节,把培养目标严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规范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积累教学管理经验,逐步将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教学效果。采取的措施是:①新开课之前首先试讲,听课对象是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和技术人员,对内容安排、授课重点等进行把关。同时,必须做预实验,熟悉掌握整个实验流程。第一次带实验的年轻教师必须先听课,并与高年资教师一起带教,以后再单独带教。②坚持集体备课。在开课之前,组织全体教师和技术人员集体备课,理顺前后课之间的关系,分清各课内容的主次。实验技术人员介绍实验总体安排,强调操作注意事项,教师相互协调实验的具体步骤,保证在共用仪器时步调一致。③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组织部分学生座谈,面对面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④改善实验条件。联合临床检验科配备了荧光定量PCR仪、冷冻离心机、低温冰箱、各种电泳仪、恒温振荡培养箱、紫外暗箱凝胶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必备的仪器和设备,从而保证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得以完成。

4 实验教学效果及体会学生在开始接触分子生物学的时候总觉得很深奥,在理论讲解时总感觉很难理解;特别对于以前没接触过分子生物学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经过整个实验教学完成后,很多同学都觉得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及许多看似复杂的原理突然显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有条理。这其中包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整体流程的全局把握,也包括对有关实验原理、分子生物学理论及临床诊断应用有了直观、全面、现实但又体系的认识。学生感到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重要内容,而且前后贯通,学到的不仅是几个实验的具体操作,而是掌握了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当中常用的一整套技术,这是一般零散实验难以达到的一种效果。

从这几年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体会到,首先教师要做到经验丰富,实验准备工作充分,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仔细分析实验步骤以及每步的条件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探讨其优缺点,如何改进,还有无其他方法,让学生了解与实验相关的一系列同类技术,使学生的思路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而是扩展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途径。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将这些方法一一实践,但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灵活自如地选择应用,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当面对新的相关实验技术时也不会束手无策。

5 结束语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比如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新观点、介绍新技术、实验教学的考核、实验成本昂贵与实验经费紧张的矛盾,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与知识结构的更新等,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每一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 使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天文,尹晓琳,陈兴,等.绿脓假单胞菌超广谱B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xx,26(9):546-548.

[2] 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xx,28(2):137-139.

[3] 梁爱玲,刘勇军,侯敢. 开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对实验技能的促进[J].医学教育探索,20xx,16(3):222-223.

[4] 周新,李霞,郑芳.论新世纪检验医学教育[J].检验医学教育,20xx,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