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共12篇)

admin
导读 弧长公式 l=a_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_l__r锥体体积公式 V=1/3__S__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__pi__r2h(2)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简约性、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1篇

考研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分类总结

考研数学打好基础固然重要,但知识点公式背下来,不会解题也是不行的,数学题型灵活,大家一定不要背答案,而是掌握各类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点方位正解。下面就和大家详细谈谈。

立足基础,融会贯通

解答题作答的基本功还是在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性质以及基本解题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因此首先做好的有两个层面的复习:

第一,把基本概念、定理、性质彻底吃透,将重要常用的公式、结论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不靠死记硬背也可得心应手灵活运用,这是微观方面;

第二,从宏观上讲,理清知识脉络,深入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脑海中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明确纵、横双方向上的联系,方可做到融会贯通,对综合性考查的题目尤为受用。

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主观题分为三大类: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

三类题型分别有各自独特的命题特点以及相应的做题技巧。例如计算题要求对各种计算(如未定式极限、重积分等)常用的定理、法则、变换等烂熟于心,同时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而证明题(如中值定理、不等式证明等)则须对题目信息保持高度敏感,熟练建立题设条件、结论与所学定理、性质之间的链接,从条件和结论双向寻求证明思路;应用题着重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考生运用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要求很高。

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三种不同的题型分别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及时归纳做题时发掘的小窍门、好方法,不断提高解题的熟练度、技巧性。在做题的过程中,保持与考纲规定的范围、要求一直是首要原则,可以选一本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编写的主观题专项训练题集,对三大类解答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深入剖析,在做题的`过程中提炼解题要领、解决各类题型的关键环节与作答技巧,做到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获取知识掌握与解题能力的同步提高。

抓好两个基本点

这里的两个基本点指的是对每一位同学解题备战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核心题型及易错题型。核心题型包括近年考试常考的题目类型,如高等数学中的洛必达法则、复合函数求导、二重积分计算,线性代数中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对角化,概率统计中的随机变量密度函数、独立性、数字特征等问题,都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题目解法,落实到底。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掌握不太好的题型、经常做错或者感觉无从下手的题型也要多花时间彻底搞懂,弄通,并且通过更多的同类题目的练习加深巩固,直到对此类题目及与此相关的题目都能够轻松破解,变难题为拿手题,长此以往解题能力必可获得显著提高。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2篇

1、高考数学基础题占试卷的比例

基础题占的比例是70%,20%是中等的,10%是难的。

其实文科、理科是有一些差异的。不过一般来说,都是7:2:1,基础题百分之七十,中档题百分之二十,难题百分之十,但是高考每年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它会一年简单,一年难,所以最终会在百分之十左右。所以,尽量不要去管什么难题,将基础题和中档题复习好,最后一定会有个不错的成绩。

2、数学试卷分布情况

试卷内容及分配比例:(1)集合、简易逻辑10分、(2)数列19分、(3)三角函数19分、(4)立体几何18分、(5)圆锥曲线18分、(6)概率与统计18分、(7)导数18分、(8)算法5分、(9)线性规划5分、(10)不等式5分、(11)向量5分、(12)复数5分、(13)三视图5分

试题难度及分配比例:(1)较易试题、(2)中等试题、(3)较难试题

试题题型及分配比例:(1)选择题40分、(2)填空题30分、(3)解答题80分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3篇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1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4、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5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57、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58、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59、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60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61、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62、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63、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64、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65、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6、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67、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8、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9、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70、①直线L和⊙O相交d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

7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73、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74、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75、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77、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8、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79、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0、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81、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82、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3、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84、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85、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4篇

预习环节不可少

预习做得好,上课时可以更加轻松,做到胸有成竹。首先要浏览课本。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本不重要,只要会做题就行。其实不然,课本上展示的定理、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是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关键,如果脱离这些知识,题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概念中的限定词如唯一在同一平面内很重要,一些自诩为优秀生的同学往往因为眼高手低、不重基础而吃大亏。课本上的习题虽然简单,但是常常作为考试题变式原型出现,可能为命题者所用。因此,预习时,课本上的习题也要做一做。另外,要参考学案。这个学案可以是学校提供的,也可以是教辅用书。重视其中的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如有不会的题目及时勾画、做标记,上课时针对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听。

课上效率要提高

首先,老师讲的方法要完全掌握,有不理解的,要记下关键步骤,课下抽时间回味。讲解的不同方法,要挑其中最简便、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理解,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方法要勇敢地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讨。

其次,习题讲评课时不要只顾着抄老师板书的过程,那样是低效的。要明白老师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尤其是自己当时的瓶颈、自己错在何处。如果是计算出了问题,就要更加细心;如果是思路出了问题,就要仔细分析总结。

最后,课堂上要始终专心致志。哪怕是学到了最难的函数题和圆锥曲线题,也要自信从容、不畏困难;哪怕是上节课很多题目没听懂,也要勇敢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节数学课中。

课下整理最关键

题目无穷多,可方法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整理方法。整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需要整理的内容有很多,首先,老师讲的经典例题要分类整理,每一类型都找一个最精华、最典型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其次,是易错点的整理,比如线面平行要保证线不在面内,x2+y2+Dx+Ey+F=0表示圆的方程要求D2+E2―4F0,在做题中要注意细节,回归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可以准备64开的小本,专门记下这些易错点,随身携带。最后,是错题的整理。要准备不同颜色的笔,做到清楚明了。比如我自己的习惯是黑色笔写题干,红色笔写过程,蓝色笔写自己错的地方,紫色笔标注本题的关键方法。这样仔细推敲分解后,自己错的地方也就明白了,再用习题加以巩固,方法也能很好掌握。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方法

准备一个公式小本,一套试题,最好是高考题,一支铅笔(铅笔是用来划线的)。准备好这些东西以后,先把公式本和试卷放在一旁晾着别理会。抽出答案,拿起铅笔,先看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大题也先让它一边儿凉快凉快,看答案的时候,把答案前面的本题考察什么什么中的什么什么用铅笔给划下来,就算有的答案你根本觉得上辈子跟你有仇你根本就看不懂也没关系,硬着头皮尽管看下去。

另外再说一样要划的东西,就是结论性的东西,也可以称为用来提取隐含条件的东西。比方说因为所给函数是奇函数,所以f(0)=0,f(―x)=―f(x),就是见到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样的也要划下来。这样等你把一本金考卷上所有的选择填空题的答案看完(我记得好像有二十套左右),回过头再去看你划下来的那些东西,你会有一种幡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高考也就这么多劳什子东西。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5篇

一.七年级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数学各类题型

1.选择题是所占比例较大(40%)的客观性试题,考察的内容具体,知识点多,“双基”与能力并重。对选择题的审题,要搞清楚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采用特殊什么方法求解等。

2.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一般是中档题,但是由于没有中间解题过程,也就没有过程分,稍微出现点错误就和一点不会做结果相同,“后果严重”。审题时注意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方法和此类问题的易错点等。

3.解答题在试卷中所占分数较多(74分),不仅需要解出结果还要列出解题过程。解答这种题目时,审题显得极其重要。只有了解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隐含信息,联想相关题型的通性通法,寻找和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问题才能解决。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掌握选择题应试的基本方法:要抓住选择题的特点,充分地利用选择支提供的信息,决不能把所有的选择题都当作解答题来做。

首先,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要求。二是审查分析题干,确定选择的范围与对象,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规定。三是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四是要正确标记和仔细核查。

填空题答题技巧

要求熟记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数据公式、原理,复习时要特别细心,注意记熟,做到临考前能准确无误、清晰回忆。

对那些起关键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记错的概念、符号或图形要特别注意,因为考查的往往就是它们。如区间的端点开还是闭、定义域和值域要用区间或集合表示、单调区间误写成不等式或把两个单调区间取了并集等等。

解答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考题要求。

(2)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简约性、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3)给出结论。注意分类讨论的问题,最后要归纳结论。

(4)讲求效率。合理有序的书写试卷和使用草稿纸,节省验算时间。

二.高中学习方法与技巧

1.科学计划,合理作息。

把每天复习功课、参加文体活动、休息的时间按科学的方式合理安排,预先制定好计划,复习时按计划进行.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制订计划时必须结合自已的特点,体现针对性。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

3.抓住课堂

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上的时间,听课时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只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比某道题目的解答重要。

4.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对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

6.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老师总结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应及时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7.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这一章的知识体系。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类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对于平时做作业、练习或考试时做错的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批注的内容即可。还可把一些方法极其巧妙或难度较高的题记下来,批注解决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日积月累,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6篇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 体积计算公式椭圆 的 长半径__短半径__PAI__高

弧长公式 l=a_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_l__r

锥体体积公式 V=1/3__S__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__pi__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__h 圆柱体 V=pi__r2h

图形周长 面积 体积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 √[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

和:(a+b+c)__(a+b-c)__1/4

高考数学冲刺注意事项

重视新增内容考查,新课标高考对新增内容的考查比例远远超出它们在教材中占有的比例。例如:三视图、茎叶图、定积分、正态分布、统计案例等。

立足基础,强调通性通法,增大覆盖面。从历年高考试题看,高考数学命题都把重点放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上,即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紧紧地围绕“双基”对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查。

突出新课程理念,关注应用,倡导“学以致用”。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与考查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学科特点的体现。有意训练每年高考试题中都出现的高频考点。

高考数学考前复习注意事项

1、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

2、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4、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自己先认真地思考一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经过很大的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得太透。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而且也更重要。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7篇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8篇

一.高中数学解题有效方法

一、数形结合法

高中数学题目对我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以及转换思维都有着较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推证性和融合性,所以我们在解决高中数学题目时,必须严谨推导各种数量关系。很多高中题目都并不是单纯的数量关系题,其还涉及到空间概念和其他概念,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法理清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从而有效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数形结合法主要是指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或者将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将抽象的结构和形式转化为具体简单的数量关系,帮助我们更好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题目为“有一圆,圆心为O,其半径为1,圆中有一定点为A,有一动点为P,AP之间夹角为x,过P点做OA垂线,M为其垂足。假设M到OP之间的距离为函数f(x),求y=f(x)在[0,?仔]的图像形状。”

这个题目涉及到了空间概念以及函数关系,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个题目时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不能只对题目中的函数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从已知条件可知题目要求我们解决几何图形中的函数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绘出相应图形,如图1,显示的是依据题目中的关系绘制的图形。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知圆的半径为1,所以OP=1,∠POM=x,OM=|cos|,然后我们可以建立关于f(x)的函数方程,可得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周期为,其中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根据这些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绘制出y=f(x)在[0,?仔]的图像形状,如图2,显示的是y=f(x)在[0,?仔]的图像。

二、排除解题法

排除解题法一般用于解决数学选择题,当我们应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时,需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及公式,对题目中的答案进行论证,对不符合论证关系的答案进行排除,从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当我们在解决选择题时,必须将题目及答案都认真看完,对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分析,并通过严谨的解题思路将不符合论证关系的条件进行排除,从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排除解题法主要用于缩小答案范围,从而简化我们的解题步骤,提高接替效率,这样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例如,题目为“z的共轭复数为z,复数z=1+i,求zz-z-1的值。选项A为-2i、选项B为i、选项C为-i、选项D为2i。”

当我们在解决这个题目时,不仅要对题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分析,而且还要对选项进行合理考虑,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论证。我们可以采取排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已知z=1+i,所以我们可以求出z的共轭复数,由于题目中含有负号,所以我们可以排除B项和D项;然后我们可以将z的共轭复数带进表达式,可得zz-z-1=(1+i)(1-i)-1-i-1=-i,所以我们可以将A项排除,最终选择C项。

三、方程解题法

很多数学题目中有着复杂的数量关系,而且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当我们在解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时,如果直接对其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不仅增加我们解题过程,还会提高题目整体难度,这样我们就难以理清题目中的各种关系,给我们有效解决题目带来较_烦。

数学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大都具有紧密联系,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方程解题法建立多种数量关系,简化解题步骤,帮助我们更好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题目为“双曲线C的离心率是2,其焦点主要为F1和F2,双曲线C上有一点A,如果|F1A|=2|F2A|,求cos∠AF2F1的值。”

这个问题中存在着较抽象的数量关系,如果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求cos∠AF2F1的值,不仅会增加我们的解题步骤,而且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方程解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由已知条件双曲线C的离心率是2可得出C=2a;然后可根据双曲线上点A建立表达式,2a=|F1A|-|F2A|,所以可计算出|F1A|=4a,|F2A|=2a,|F1F2|=2c;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余弦定理建立方程式,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得出cos∠AF2F1的值为。

二.高中数学解题小技巧

1.圆锥曲线中最后题往往联立起来很复杂导致k算不出,这时你可以取特殊值法强行算出k过程就是先联立,后算代尔塔,用下伟达定理,列出题目要求解的表达式,就ok了。

2.选择题中如果有算锥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话,直接看选项面积找到差2倍的小的就是答案,体积找到差3倍的小的就是答案,屡试不爽!

3.三角函数第二题,如求a(cosB+cosC)/(b+c)coA之类的先边化角然后把第一题算的比如角A等于60度直接假设B和C都等于60°带入求解。省时省力!

4.空间几何证明过程中有一步实在想不出把没用过的条件直接写上然后得出想不出的那个结论即可。如果第一题真心不会做直接写结论成立则第二题可以直接用!用常规法的同学建议先随便建立个空间坐标系,做错了还有2分可以得!

5.立体几何中第二问叫你求余弦值啥的一般都用坐标法!如果求角度则常规法简单!

6.选择题中考线面关系的可以先从D项看起前面都是来浪费你时间的

7.选择题中求取值范围的直接观察答案从每个选项中取与其他选项不同的特殊点带入能成立的就是答案

8.线性规划题目直接求交点带入比较大小即可

9.遇到这样的选项,,,这样的话答案一般是D因为B可以看作是2/2前面三个都是出题者凑出来的如果答案在前面3个的话D应该是2(4/2)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9篇

数学学习方法

要做到从容应对高考,加强应试能力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把每一次的阶段性检测当作高考的模拟训练,除在数学智力方面考查自己外,还应在非数学智力方面考查自己,如应变能力,考试心理,解题和书写速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进从容应付,考出较高的水平。

强化解题规范:所谓“三基”,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三基”是历年高考的基调之一,复习时要抓住“三基”不放。 在此基础上,注意各个独立知识点是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形成知识网络。高考题常常是在各个知识的交叉点上设计的。做到既常抓不懈,又常抓常新;既“各个击破”,又“融会贯通”;既熟练掌握,又灵活运用。在注意常规解法的同时,又注意研究特色解题,做到既掌握解题的“大法”、“通法”,又研究其“小法”、“特法”,多方考虑,纵横联系,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以创新的意识指导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高考题,即使是基础题,也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逻辑性强,综合性高,解题要求严”是高考题的三个基本特点。所以在高考复习乃至高一高二的日常数学学习中,都应重视对基本数学素养的训练。如运算过程应尽量“一次成功”;强调正确表达过程,解题过程应严密规范;不重复不遗漏,精确读题,细致审题;立体几何(每年高考一般在20分左右,且必有一道解答题)的“一作二证三算”解题技巧;准确书写答案,不在解题规范上失分;镇静应试,讲究速度等等,都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之立体几何

1掌握了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2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你掌握了吗?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在解决立几问题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每种平行之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3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记住了吗?你知道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什么吗?(一面、四线、三垂直、立柱即面的垂线是关键)一面四直线,立柱是关键,垂直三处见

4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5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6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平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平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7知道公式:和中每一字母的意思吗?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题吗?

8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9知道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何运用吗?

10图形的翻折,立体图形的展开等一类问题,要注意翻折,展开前后有关几何元素的“不变量”与“不变性”。

11问题的求解分为“作”,“证”,“算”三个环节,你是否只注重了“作”,“算”,而忽视了“证”这一重要环节?

12及其性质、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13及其性质;经纬度定义易混.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球面距离的求法;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10篇

一、作图

作图是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基本功,对培养空间概念也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在作图时还要用到许多空间线面的关系.所以作图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第一步,作好图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1  已知正方体中,点P、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如图1).作出过点P、E、F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

分析:作图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弱点,作多面体的截面又是作图中的难点.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知所云.有的学生连结P、E、F得三角形以为就是所求的截面.其实,作截面就是找两个平面的交线,找交线只要找到交线上的两点即可.观察所给的条件(如图2),发现PE就是一条交线.又因为平面ABCD//平面,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截面和面的交线一定和PE平行.而F是的中点,故取的中点Q,则FQ也是一条交线.再延长FQ和的延长线交于一点M,由公理3,点M在平面和平面的交线上,连PM交于点K,则QK和KP又是两条交线.同理可以找到FR和RE两条交线(如图2).因此,六边形PERFQK就是所求的截面.

二、读图

图形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对图形理解的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正确解题,所以读懂图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例2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EF是棱AB上的一条线段,且EF=b<a,若Q是上的定点,P在上滑动,则四面体PQEF的体积( ).

(A)是变量且有最大值  (B)是变量且有最小值  (C)是变量无最大最小值   (D)是常量

分析:此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图形的特点.这个图形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线段EF的位置不定,点P在滑动,但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是否可以发现其中的稳定因素?求四面体的体积要具备哪些条件?

仔细观察图形,应该以哪个面为底面?观察,我们发现它的形状位置是要变化的,但是底边EF是定值,且P到EF的距离也是定值,故它的面积是定值.再发现点Q到面PEF的距离也是定值.因此,四面体PQEF的体积是定值.我们没有一点计算,对图形的分析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三、用图

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似是而非的结论.要证明它我们一时无法完成,这时我们可考虑通过构造一个特殊的图形来推翻结论,这样的图形就是反例图形.若我们的心中有这样的反例图形,那就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作出判断.

例3  判断下面的命题是否正确:底面是正三角形且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椎是正三棱锥.

分析:这是一个学生很容易判断错误的问题.大家认为该命题正确,其实是错误的,但大家一时举不出例子来加以说明.问题的关键是二面角相等很难处理.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用一个正三棱锥通过变形得到?

如图4,设正三棱锥的侧面等腰三角形PAB的顶角是,底角是,作的平分线,交PA于E,连接EC.可以证明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BE.同理EC=AB.那么,△EBC是正三角形,从而就是满足题设的三棱锥,但不是正三棱锥.

四、造图

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特征,精心构造一个相应的特殊几何模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

例4  设a、b、c是两两异面的三条直线,已知,且d是a、b的公垂线,如果,那么c与d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异面或平行

分析:判断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最佳方法是构造恰当的几何图形,它具有直观和易于判断的优点.根据本题的特点,可以考虑构造正方体,如图5,在正方体 中,令AB=a,BC=d,.当c为直线时,c与d平行;当c为直线时,c与d异面,故选D.

五、拼图

空间基本图形由点、线、面构成,而一些特殊的图形也可以通过基本图形拼接得到.在拼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变和不变的东西,从中感悟出这个图形的特点,找出解决待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5  给出任意的一块三角形纸片,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方案,并加以简要的说明.

分析:这是高考立体几何题中的一部分.这个设计新颖的题目,使许多平时做惯了证明、计算题的学生一筹莫展.这是一道动作题,但它不仅是简单的剪剪拼拼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动作”,思维的“动作”.受题目叙述的影响,大家往往在想如何折起来?参考答案也是给了一种折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究竟从何而来?其实逆向思维是这题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我们思考:展开一个直三棱柱,如何还原成一个三角形?

把一个直三棱柱展开后可得到甲、乙两部分,甲内部的三角形和乙是全等的,甲的三角形外是宽相等的三个矩形.现在的问题是能否把乙分为三部分,补在甲的三个角上正好成为一个三角形(如图丙)?因为甲中三角形外是宽相等的矩形,所以三角形的顶点应该在原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上,又由于面积要相等,所以甲中的三角形的顶点应该在原三角形的内心和顶点的连线段的中点上(如图丁).按这样的设计,剪开后可以折成一个直三棱柱.

六、变图

几何图形千变万化,在不断的变化中展示几何图形的魅力,在不断的变化中培养我们的能力,在有意无意的变化中开阔我们的思路.

例6  已知在三棱锥中,PA=a,AB=AC=2a,,求三棱锥的体积.

分析:此题的解决方法很多,但切割是不错的选择.

思路1 设D为AB的中点,依题意有:,,所以有:

此解法实际上是把三棱锥一分为二,三棱锥B-PAD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高就是BD,从而大大简化了计算.这种分割的方法也是立体几何解题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

思路2   从点A出发的三条棱两两夹角为,故可补形为正四面体.

如图,延长AP至S,使PA=PS,连SB、SC,于是四面体S-ABC为边长等于2a的正四面体,而且

从上述的六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如果我们能正确了解图形,合理利用图形,不断变化图形,一定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11篇

圆的公式

1、圆体积=4/3(pi)(r^3)

2、面积=(pi)(r^2)

3、周长=2(pi)r

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

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椭圆公式

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3、椭圆面积公式:s=πab

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高考因式分解总结 第12篇

圆的公式

1、圆体积=4/3(pi)(r^3)

2、面积=(pi)(r^2)

3、周长=2(pi)r

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

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椭圆公式

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3、椭圆面积公式:s=πab

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两角和公式

1、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2、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1、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2、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1、sin(a/2)=√((1-cosa)/2)sin(a/2)=-√((1-cosa)/2)

2、cos(a/2)=√((1+cosa)/2)cos(a/2)=-√((1+cosa)/2)

3、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4、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1、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4、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5、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