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燃气行业企业文化素材范文(必备4篇)

admin
导读 [23]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在中国[M].北京:_出版社,1998.[8]戴晓梅.以德治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依托[J].中外企业文化,2001(7):16.[13]马树林.“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态势[J].中外企业文化,2002(07):7.

燃气行业企业文化素材范文 第1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管理;评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1-0120-04

企业价值观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也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的中心。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通过对国内有关企业(组织)价值观管理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企业价值观管理研究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的内容和企业价值观管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基本内容,即企业价值观是什么,如何管理企业价值观。只有准确、完整地认识、理解企业价值观,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价值观。从研究类型看,第一方面属于基础性研究,第二方面属于应用研究。另外,企业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在理论上是包含关系,但其实质内容往往是相同的,因此,在本文中,将二者视为一致。

一、企业价值观内容

企业价值观的内容集中回答企业价值观是什么,因此,它是企业价值观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测量和管理的基础。企业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的定义、作用(功能),企业价值观的构成和测量三个方面。

(一)企业价值观的定义、作用(功能)

企业价值观的定义、作用(功能)是对企业价值观内容或结构的高度概括,二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学者们对二者有的分开表述,有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有的表述还和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往往是众说纷纭,而且比较抽象。

台湾学者郑伯埙(1990)认为,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成员所共有的、内化性规范信念,它可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管理作用。[1]学者贲恩正、祝慧烨(2007)认为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为企业内部提供一种走向共同目标的指导性意识,也为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方向性前提,它规定着企业的取向和企业的行为选择,从而规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2]企业价值观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共同价值尺度,这种价值观内化后,可以成为连接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精神纽带,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员工把个人利益同企业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看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激励员工以高昂的士气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因此,企业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学者谭小宏、秦启文(2009)认为,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成员所共有的基本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出组织对其认为最有价值的目标的追求,它是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与规范。[3]

在定义企业价值观时,有的学者将其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试图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关系。如学者_(2002)把企业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4]

(二)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学者王吉鹏(2004)将企业价值观分为4个层次:核心价值观、目标价值观、基本价值观、附属价值观。[5]学者王莉娟(2007)通过调查西南地区企业的价值观,提出企业价值观有八个维度:企业成就感、科学管理、企业道德感、企业安全性、创新进取、团队合作、品质卓越、企业认同感。[6]娄巍(2007)将企业价值观的组成要素概括为三个部分:(1)核心层,体现一个企业的使命、根本宗旨和长远目标的价值准则、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形式。(2)中间层,是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中所包含的价值准则、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形式。(3)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者所认可和遵循的价值准则、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形式。这是企业价值观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和存在形式。从主体结构上将企业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分为企业家价值观、企业管理者价值观和企业参与者价值观。[7]魏钧(2008)提出企业价值观的八因素结构,即客户导向、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变中求胜、争创一流、遵从制度、平衡兼顾、和谐仁义。[8]高中华、吴春波、李超平(2011)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00家中国500强企业的价值观陈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通过多维尺度描绘技术,将价值观陈述中的要素分为4个类型:外部激励、外部约束、内部约束和内部激励。根据不同类型价值观要素的特点,采取Q型分层聚类法,将价值观陈述内容划分为7种导向。[9]

(三)企业价值观测量

企业价值观测量是对企业价值观内容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根据系统方法、比较方法、文献分析方法和观察方法,将企业价值观操作化为一组可以直接观察的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设计量表(或问卷),对企业价值观进行量化分析。企业价值观测量是企业价值观诊断、管理、完善的基本手段。从现有的文献看,对企业价值观内容及测量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共识。台湾学者郑伯埙(1990)构建了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VOCS),共包括科学求真、顾客取向、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团队精神、正直诚信、表现绩效、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九个维度。[10]

(四)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

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是指个人价值观与所在组织价值观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一致性程度能够较好地预测组织成员的积极态度与行为。台湾学者郑伯埙、郭建志、任金刚(2001)在考虑西方学者提出的个人—组织价值观相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的契合度概念,即员工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匹配的核心是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契合度,或者说匹配度。他们认为,组织的价值观系统是组织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以价值观来证实或者衡量组织文化是可行的。然而组织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或者员工能否将组织价值观内化成为规范信念,则主要取决于员工对组织价值观的接受及认可程度。因此他们的研究以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度或匹配度(相关契合度、差距契合度)来衡量价值观匹配对个人行为的影响。[11]朱青松、陈维政(2005)提出了员工和组织价值观实现度的模型,按照员工、组织价值观实现度高低将员工和组织的“价值观匹配”分成四种类型,即双高契合型、员工导向契合型、组织导向契合型、双低契合型。[12]朱青松、陈维政(2009)对员工与组织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对员工效能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对价值观实现度的界定,即组织发展中员工个人价值观或组织价值观的实现程度。如果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实现程度高,同时组织价值观的实现程度也高,那么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度高;反之,则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度低。[13]

二、企业价值观管理

国内企业价值观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1)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定义、作用(功能)和性质;(2)组织价值观管理的影响因素;(3)企业价值观管理(形成)的途径。

(一)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定义、作用(功能)和性质。

学者潘承略、虞祖尧(1997)认为,价值观管理是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各种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辅助企业的管理。这是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之长,同时又克服各自管理文化缺陷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14]学者单孝虹(2002)认为,价值观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目标定位的核心,是企业凝聚力的黏合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15]学者吴剑平、张德(2002)认为企业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塑造,为经营管理扫清障碍,赢得了持久的竞争优势。[16]叶泽川(2003)认为,价值观管理是对员工的内隐思想而不是外显行为的管理,是对企业的非定量方面的软性管理。[17]冯周卓(2003)认为,价值观管理是立足于价值观之上,起着简化、导向、诱导、忠诚作用的一种新的战略领导工具。[18]乔东、吴倬(2003)认为,价值观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价值观的管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组织和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和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制定和实施组织竞争战略的理论。[19]胡宁(2008)认为,价值观管理是“文化人”管理范式的具体管理模式。[20]黎永泰(2008)等认为,价值观管理是组织对人类活动的本质需要和欲望的自觉管理。[21]

(二)组织价值观管理的影响因素。

吴维库等(2002)认为,组织领导者建立奖惩、资源配置和获得组织地位的标准,通过组织设计、组织机构、典礼仪式和任务陈述来阐述组织价值观。而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坚持组织规范,强化并稳固组织的价值观体系。此外,领导者对员工已有精神的概括、总结和提升,形成组织价值观。组织领导者参与定义和评价组织价值观,可能导致组织价值观的契合以及转变;而当引入新的领导者,在原有价值观基础上,经过新领导者的调整,组织将形成新的价值观。[22]

(三)企业价值观管理(形成)的途径

中企联企业文化研究室(1998)在对我国企业文化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提炼模型,即:(l)梳理。根据经营业绩梳理企业文化发展脉络。(2)解析。解析企业文化基因库。(3)诊断。诊断企业文化力指数。(4)设计。设计与愿景、使命、战略相符的价值观。(5)提升。根据评估结果,变革和提升已有价值观。他们还在企业价值观的量化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价值观测试模型,从责任感、忠诚度、合作性、主动性和适应性等5个方面对员工价值观进行测试。价值观考核一般采用上级考核和员工自我考核两种方式。[23]乔东、李海燕(2002)认为,价值观管理过程是组织价值观的塑造、形成、创新和传播的过程。[24]张朝洪、凌文辁(2003)把价值观管理过程分解为5个过程: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佣;对员工的价值观培训;对员工价值观的维护;企业价值观的发展。[25]冯周卓(2003)将价值观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为以下四点:设置专门的伦理机构强化价值观管理;以多元方式传输组织的价值观;实施组织内部营销;高层领导与员工和媒体直接沟通。[18]黎小林(2006)认为,价值观管理就是通过重新塑造和建立企业的文化价值体系,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贯彻到企业的日常活动当中去,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共同努力。[26]贲恩正、祝慧烨(2007)认为,企业价值观管理,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提炼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观,并千方百计地传输到员工的头脑里,形成员工在企业工作流程中处理问题的判断依据,并逐步固化下来,转变成员工的习惯。[2]黄超(2008)认为,价值观管理有7个有效管理步骤:清晰组织基本假设及使命;构建简明扼要、实用实效的价值观体系;沟通、认知;认同、深化植入;价值观品牌化;评估结果和过程;螺旋式提升。[27]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观管理作为文化管理的核心,作为新世纪企业管理的中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仍然以定性研究为主,这种研究推动了我国价值观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通过运用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对国外文献的分析,发现对企业价值观的研究尚存在以下问题:(l)对企业价值观定义、内容分析,众说纷纭,其科学内涵究竟是什么,并不清晰。(2)由于对企业价值观定义、内容的科学内涵并不清晰,导致了对企业价值观的测量、诊断缺乏可靠的依据。(3)前两项的不足,导致了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内容、管理过程、管理评估等在理论上不全面、不可靠,在实践上不够充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郑伯埙,郭建志.组织价值观与个人工作效能符合度研究途径[M].转引自郑伯埙,黄国隆,郭建志主编.海峡两岸之企业文化[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贲恩正,祝慧烨.东西方企业价值观管理比较[J].中外企业文化,2007,(6).

[3]谭小宏,秦启文.组织价值观结构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2).

[4]_,张亭楠.现代企业文化——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家思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5]王吉鹏.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实证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王莉娟.中国企业员工企业价值观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娄巍.基于东方管理思想的企业价值观研究[D].东北大学,2007.

[8]魏钧.组织契合与认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组织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高中华,吴春波,李超平.100家中国500强企业价值观导向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12):1748-1755.

[10]郑伯埙.组织文化价值观的数量衡鉴[J].中华心理学刊,1990,(3):31-49.

[11]郑伯埙,郭建志,任金刚.组织文化:员工层次的分析[M].台北:远流图书公司,2001.

[12]朱青松,陈维政.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契合衡量指标与契合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13]朱青松,陈维政.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9,(5).

[14]潘承略,虞祖尧.振兴中国管理科学——中国管理科学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5]单孝虹.价值观:现代企业管理之魂[J].理论与改革,2002,(2).

[16]吴剑平,张德.试论价值观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

[17]叶泽川.新儒学工具性人群关系管理价值观研究[D].重庆大学,.

[18]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乔东,吴倬.试论当代管理理论中价值观的重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0]胡宁.价值观管理的运作效力机理探析[J].求索,2008,(5).

[21]黎永泰,杨世铭.从管理的演进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2]吴维库,富萍萍,_.基于价值观的领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3]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在中国[M].北京:_出版社,1998.

[24]乔东,李海燕.试论价值观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J].教学与研究,2002,(12).

[25]张朝洪,凌文辁.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观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3,(5).

燃气行业企业文化素材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实践落地

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国有企业,如何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面向职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职工形成并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如何以凝聚企业发展共识为目标、不断巩固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认真予以研究和思考。

一、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它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中,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水融的联系。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都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有企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其成为整个企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企业员工的价值实践,才能达到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的,收到实效。作为发电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个基础的坚强保障。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离不开职工的价值取向,只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整个企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企业职工的价值实践,才能达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围绕核心价值观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发力点,广泛开展“反违章、查隐患、促整改”、“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等岗位实践和竞赛活动;鼓励职工将金点子、好建议和遇到的难题转化为科技成果,鼓励“小发明、小改革、小创造”,引导技术攻关、爱岗敬业常态化,让职工从身边工作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二、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在企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职工道德素质,构建道德高地。同时,要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宣传先进典型。采取全方位宣传广大职工投入降本增效、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工作的积极性和做法,鼓励职工勤于思考、乐于“小改小革”,勤练技能,以过硬的技术生产过硬的产品、控制较低的成本。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努力在企业形成敬业爱岗、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正视认识差异性,实现有的放矢的个性教育

当前,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交融与交锋,使不少人迷失政治方向。在此大背景下,惟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凝聚党心民心,才能巩固马列主义、思想、_理论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个体之间的价值选择存在差异,一元的价值观念引导教育模式,注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像我厂这种转型期企业,职工的年龄差距加大,更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区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升引导工作的时效性。

四、引导职工在企业实践中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

党的十报告在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时,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距离“为广大职工所理解、认同、坚守、笃行”还有很大的距离。理论理解的越透彻,实践就越有力度。调查问卷中,职工普遍认为爱岗敬业应体现在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技术过硬、无私奉献等方面,并列举了企业老黄牛式的先进人物。这也要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以符合职工认知特点的,职工身边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实H人物、事迹来诠释,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内涵,以此实现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进而自觉践行和养成。

五、抓住关键环节,加强隐形式的教育渗透

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因此要充分的利用这种丰富的思想资源,通过选树先进典型,丰富文化产品等方式,激发广大职工情感共鸣,加强道德认同。要注重深入宣传企业各个时期的工作主题、目标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促进发展,激发斗志。同时把面临的外部严峻形势向广大职工讲清楚、内部问题讲明白,对比先进企业,找出差距,动员职工与企业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例如,可以利用建党、建国纪念日等契机,举办了“唱响中国梦,践行核心价值观,再创企业新辉煌”等主题活动,让职工歌唱祖国、歌颂党,诉说企业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并褒奖身边的道德模范,在广泛参与中,赢得职工的认可,潜移默化中进行价值观教育。

燃气行业企业文化素材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人企合一 学习型企业

一、企业文化理解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价值体系、经营活动和管理以及管理者与生产者的地位、作用、素质和要求。第二,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和核心,制度文化是保证。第三,企业文化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涵:低层次是组织风气,传统层次是共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层次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第四,企业文化是多种层次的整合,组织的行为及其外在创造物是文化层次结构中的外圈层,属组织的外在表现;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是中间圈层,属组织的意识层面;文化基础的组织核心价值是最内圈层,属组织的潜意识。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它又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对于完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关键是企业理念,而企业理念决定了企业的制度、技术、行为,从而产生企业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具有领先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复制性,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正体现了这一点。因此,企业文化不仅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良好的内部环境、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是培育企业核心力和打造品牌的利器。

二、企业文化的培育方法

1.精心设计企业文化核心要素

企业文化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职工认同的精神、理念等,企业文化培育过程就是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确定、应用和物化的过程。

因此,企业文化的培养首先就应该确定企业精神的标准:一是能促进本企业经济的发展,二是能促进本企业职工的人格健康成长,三是能增强本企业的凝聚力,四是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在选取、整理、发掘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企业精神、企业信念、企业宗旨、企业理想、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为使职工易于理解,应将这些设计形象生动的表示出来。

2.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的教育和渗透

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无形财富,要通过具体工作,传递给每个职工,以引导他们的行为。一是可以通过召开职工大会,举办专题报栏让职工了解;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生动活泼,具有积极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来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可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行为方式,同时也可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企业开展的这些活动,并不是企业文化,只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等。第三,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总结推广的一种文化。所以,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要首先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这种价值观。领导者不但要注重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宣传、倡导企业文化,同时还要做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3.完善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其实,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法规和企业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现代企业的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人才资本的增值优于财务资本的增值。企业要更重视个人的能力和业绩,并根据员工能力的大小,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广阔的天地。任何一个企业,若是职工素质低下,那么有再好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是搞不好的。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与竞争。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选人用人方面应倡导“能力优于学历,业绩优于资力”、“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就给你什么样的舞台”,变“相马”为“赛马”,竞争中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并对员工适时适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5.注重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念的“人企合一”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实现“双赢”将更显重要。合作结盟,是为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实现这种“双赢”必须有文化的沟通,有“双赢”文化,“双赢”智慧。实现“双赢”思维是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但是许多企业在提炼企业精神时,只是用了一些好的字词,而忽视了符合本企业的独特个性。在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突出个性,追求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而培养企业的“共生英雄”,让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培育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

燃气行业企业文化素材范文 第4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实现方式

价值观是指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价值取舍和伦理判断的总称。是一个既涵盖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等在内,又能对这些文化要素发生深刻影响的综合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价值观建设遵循什么原则、如何建设,对其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价值观建设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从本质上讲是指人们处理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方式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将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通过建立公平、公正机制不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四是在人与组织的关系上,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力和机会,使其各得其所、各展其才。近年,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级各类组织都将人的独立、自由发展放在核心位置,这对企业开展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义利兼顾原则

“义利”关系是我国传统道德极为关心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义利”之辩就已出现在诸子百家的论辩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义利思想。儒家的义利观本质上是“先义后利”、“义利兼顾”。所谓“见利思义”、“义然后利”。道家重点强调“无欲”与“绝仁弃义”。墨家则将“利天下”、“利人”的“公利”称之为“义”。后来,虽然也出现了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的禁欲主义义利观和陈亮、叶适等人的功利主义义利观,以及近代以来义利观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依然弥久深远,由此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儒商和源远流长的儒商精神。

3.志存高远原则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缺少远大的志向,其智慧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志存高远者就要有成就伟业的远大理想,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矢志不移地追求卓越并创造价值。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话说:只有心存“建造殿堂”的抱负,才能取得受人尊敬和最具创新力的影响。作为现代企业或企业家,面对巨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果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迎难而上,推进企业攻坚克难,破解一个个技术和管理难题,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社会责任原则

社会责任不仅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当担负的责任,也是一个组织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该企业不仅要承担法律和经济上赋予的责任,还要担负起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目标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诸多方面,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持续发展责任等要素构成。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对提升自身的伦理水平十分必要,也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近年《财富》和《福布斯》杂志在全球企业排名中均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联合国的“全球协议”中也明确提出了企业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绝大多数优秀企业都能够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并将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合作的基本前提。

5.共享发展原则

所谓共享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竞争机制,拒绝恶性竞争;二是要在企业员工之间建立成果共享文化,让企业的发展成果能够为全体员工共享。从国际经验看,合作共享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许多优秀企业几乎都会通过与同行的良好合作获得发展机遇。就企业自身发展看,只有让全体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并获得发展机遇,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所以,共享是信任与合作的基础,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共享发展,企业才能够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共享发展机制,才能够激活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形成协同创新的活力;通过确立共享发展机制,提升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逐步积淀和凝聚成为企业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价值观的构建思路

1.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必然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要求,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要求,塑造合理的行为规范,引导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和精神追求,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和形成企业旺盛的活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2.坚守正确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既有有利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伦理道德进步的方面,也必然存在诸如功利主义、物质主义、金钱崇拜等消极颓废思想,而且这些东西容易使人们忽视甚至鄙视精神价值,弱化甚至丧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造成伦理颓废、恶性竞争、损害公平正义、无视社会责任等不良倾向。由此,符合当代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企业价值观就应该是既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要扬弃其不合理的成分,继而形成公平公正、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

3.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生产力发展方向本质上必然反映的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谁拥有知识优势,谁就拥有财富和资源。因而,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必然成为当代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符合公平正义的竞争必然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只有在充分肯定有序、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才能要求企业处理好与个人、社会、竞争对手,以及劳动者、所有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其三,企业发展还要重视科学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作为代价,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各个环节,培育和形成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4.推进“以德治企”和“以法治企”的有机统一

“以德治企”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弘扬和继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必然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道德诉求。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实体,一方面具有经济人的特质,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怂恿企业唯利是图,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迫使企业自觉维护市场持续和社会伦理规范。毋庸讳言,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社会伦理的问题,如不守诚信、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高昂的道德成本,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大力倡导“以德治企”和“依法治企”的有机统一就自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企业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倡导这些价值取向,营造新一代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德魂”和“商魂”,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在博采众长中突出共享价值取向

一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无论是儒家“天地之性(生)人为贵”的人才观、“义利兼顾”的经营观,还是法家“依法治国”的法治观、“执要群效”的组织观,乃至一些商业经营者在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商业智慧,无不对当代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培育现代企业价值观不能不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置身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培育企业的价值观也必须要重视和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如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美国企业的创新意识、欧洲企业的精品文化等都成为企业界共同欣赏的优秀文化基因,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现实中的企业价值观可能会多种多样,很难用某一种模式和概念涵盖一切,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种优秀的企业价值文化,必然会有一些人们普遍认可和遵行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必须无可置疑地被反映在企业的价值文化体系之中。

6.尊重企业价值观的社会文化基础

文化背景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观发生差异,需要结合本国的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转换。如有人选取“诚信”、“创新”、“人本”、“团队”、“社会责任”、“顾客导向”六个中美企业的共享价值要素,探讨了两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学表层共性下的深层文化差异,以及这种文化差异在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企业界对“诚信”、“创新”和“人本”三种价值观在基本词义、民族性格和人际关系等的价值取向上有较大差异,而对“诚信”和“团队”两种价值观的理解则相对比例接近甚至相同。中国企业在“创新”和“社会责任”两个价值要素上出现的比例分别比美国企业高出28%和20%,而美国企业在“人本”和“顾客导向”两个价值要素上出现的比例则比中国企业分别高出12%和32%。这些表层共性下的差异性说明企业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并非只是几个人云亦云的词句,实际上则包含着企业置身于某种文化环境中对其经营理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些已经被内化为企业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而这些规范往往与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离开了社会文化的强有力支撑,企业价值观也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对其员工的思想行为发挥有效的约束和影响。

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实现方式

如何将企业价值观落到实处,变成企业经营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价值观培育和建设的目的所在。

1.积极建设企业价值观的认知系统

企业价值观的认知系统需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理论到实践、外化到内化、自为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员工逐步认知、认同、内化、践行企业价值观的过程。首先,要深刻认识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支配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发展目标、企业伦理,乃至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和认同,那它就不可能影响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将价值观建设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标准。其次,要理解企业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企业价值观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企业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经营过程中的“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价值标准才能得到解决,否则就会出现好坏不分,是非不明的混乱现象。企业价值观不同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系统,它主要不是反映企业员工“要知道什么、懂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要表明他们究竟“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等。企业经营所持有的价值标准,不仅需要员工对企业经营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还需要他们对企业使命和责任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才能有效化解许多矛盾和误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凝心聚力的工作氛围。其三,要积极培育和树立企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和企业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其建立要经过一个观察、模仿、学习、接受外界影响、教育等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组织价值观念植入个体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只有认真完成这个过程,企业的组织价值观才能与员工个体的价值观匹配起来,并产生影响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2.着力培育企业价值观的内部养成机制

首先,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观建设的组织机构。这类组织机构有可能是职能性的,也可能是学术性的,但其要点是,除了突出新建机构的职能外,还必须重视整合和改造原有机构,重视其他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这些机构进行引导和转化,充分吸纳各个层面的人员参与到组织机构中来,减少阻力,发挥正能量,尽量使企业价值观在内部培育中得到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支持和认可。其次,充分挖掘和提炼企业价值观的内涵。虽然企业价值观的存在往往是客观的,但它是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有机整体却难以确定。因此,对企业客观存在的价值观进行诊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并加以文字化表述和系统化解读是十分必要的。有人按照价值分析的教育模式设计了六个程序:确认和澄清价值问题、收集可能有意义的事实、确定可能有意义事实的真实性、澄清有关事实、做出尝试性的价值决定、检验包含于决定中的价值标准。上述程序涵盖了企业价值观形成和提炼的几个关键步骤和环节,在价值观的内部培育过程中,企业应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和充分沟通,在此基础上提炼表述成简练的价值观语句,总结形成价值观体系,并进行深入解读、事实验证和全员培训。其三,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建设以推进价值观培育。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有利于缩短企业价值观的内化进程。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学习型组织作为培养企业学习氛围,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一种有机的、柔性的、网络式的、人性的、能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动力。其四,在团队建设中培育企业价值观。一要明确团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使团队建设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开展绩效考评,以确保企业员工的奋斗目标与团队建设目标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对团队成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体潜能。四是努力为团队成员提供尽可能个性、周到的服务,增强其满足感。五是为全体员工搭建多类型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提升人际关系的正效应。六是对一些业绩显著的团队及时给予鼓励,对一些存在问题和缺陷的成员及时进行纠偏,形成明确的激烈约束导向机制。

3.构建企业价值观的外部传播系统

首先,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企业要努力做到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掌握发展方向,适时调整推进策略,兴利去弊,引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其次,要重视塑造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不仅包括设备、厂房、产品和环境等物质因素,也包括管理、服务和信誉等非物质因素,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一种综合印象和评价,也有人称之为公众对企业品牌、文化和声誉等原点信息的集成和复合。企业外部形象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对企业价值观产生影响。一种良好的外部形象,可以使员工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统一的价值观基础上团结一致、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反之,则会导致员工离心离德,影响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目前,塑造企业形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施CIS战略打造企业整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识别认同。具体可以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形象,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通过迅捷的传播系统和沟通渠道展示企业形象,最终构建全方位的企业外部形象传播体系。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企业外部形象塑造一定要避免重宣传、轻管理,重观感、轻认知,重策划、轻实践等不良倾向,要将塑造外部形象与切实强化经营管理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名至实归的良好形象。

4.发挥企业家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对企业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曾经说:一旦将一种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家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企业就会获得一种神奇的、能创造卓越业绩的“炼金术”。因此,积极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远大理想、崇高品德、优良业务素质、不断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

5.强化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动态匹配

个人价值观是企业员工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对员工日常的言行举止具有直接的约束性和影响力。[18]组织价值观则是企业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及其市场化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持续和价值取舍,是一种组织行为最重要的依托。个人价值观需要以组织价值观为基础,组织价值观则必须要能够为个人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企业员工差异化的价值诉求与企业相对稳定的组织价值观之间的良性互动,必然会影响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并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旦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组织价值观形成高度吻合,就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持续的导向作用。当然,无论是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还是企业的组织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会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还可能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动态调适。尤其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网络化时代,社会的巨变导致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组织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而紧密,由此则更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快捷的价值观动态调适机制,以提高员工个体价值观与企业组织价值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6.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只有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将其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还需要努力将价值观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行动,以此深化企业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如美国多米诺公司不惜花费巨资包租专机以实现“30分钟内将货物送达任何地方”的价值承诺;英国航空公司为了一位不愿改乘其它航空公司飞机的日本老太太而不计成本安排专飞等。这些企业其实就是在实践中诠释或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让企业形象在消费中乃至社会大众心目中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升华,获得了远高于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所以,无论是世界上任何一家优秀企业,其成功的秘诀往往是与其信守不二的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价值观建设,才塑造了这些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走向了成功。

参考文献:

[1]黄楠森.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科学内涵[J].伦理学研究,2011(03):11-14.

[2]论语・里仁[O].

[3]老子・十九章[O].

[4]墨子・耕柱[O].

[5]张创开,汪传发.义利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之演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2-31,71-117,153-220.

[6]墨子・修身[O].

[7]李东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2011年应届毕业生誓师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

[8]戴晓梅.以德治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依托[J].中外企业文化,2001(7):16.

[9]孝经・圣治章[O].

[10]徐华明.当代中国企业价值观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1-22,22-25.

[11]贾勤,叶尚平.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内涵跨文化解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94-96.

[12]刘志迎.试论企业价值观的认识、理解与树立[DB/OL]http:///2009/.

[13]马树林.“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态势[J].中外企业文化,2002(07):7.

[14](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页.

[15]刘.企业形象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67,68-130.

[16](美)詹姆斯・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俞利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6.

[17]胡浩.管理价值理论的演进、实证研究进展与组织公民行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24-26.

[18]王晓春.价值观契合与企业文化文本:概念、测量及其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