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温、保湿
立秋以后一定要注意脐部和脚底的保暖,不要赤脚行走。 为了保持室内的适当温度和湿度,必须将室温控制在22~28左右,并将湿度保持在60%。 保持居住房间的空气流通和新鲜。
2、休息有规律
早睡早起,确保每天8~9小时的睡眠时间。 晚上睡眠不够的话,午休时间取一个小时。 但是,不能睡得太多。 睡觉时要防寒,防止寒气侵入身体诱发呼吸系统和感冒等疾病,不要捂着头睡觉。 保持皮肤湿润,做好皮肤清洁卫生,积极防止感染。
3、正确保养皮肤
立秋以后,皮肤干燥,气温变低。 洗澡次数不要勤,水也不要太热,不要使用强碱性的沐浴露。 否则,皮肤会更加干燥,容易发痒和皲裂。 洗完澡后,马上涂抹甘油或润肤液,可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头屑和干燥。
4、做饭养育
立秋比较干燥寒冷,尽量少吃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和豆类,如柑橘类水果、芝麻小豆银耳蜂蜜萝卜、西红柿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 每天至少要保证2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花生大豆芝麻和蛋类等。 为了增加热能,应该多吃脂肪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但不要暴饮暴食,要适度参加运动以增强体质。 不能随便进入营养补充剂。 否则可能补不上虚。 在中医的指导下,可以选择中药提高免疫力,防止呼吸道感染和感冒。
5、脾胃
其实,秋天的高温,空气湿度的开始和很长时间过去了。 而且,由于痛苦的夏季乏力,很多人容易饿。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着眼脾胃清热、利湿、健脾,应该能使邪恶的体热从尿液中排出,促进胃功能出院恢复。 脾虚者往往食欲不振、身体疲劳、脸色萎缩,可能属于适度进食保健品、胃、健脾和胃功能,促进康复。 例如粘稠、粘稠等。
6、注意干燥
进入秋天,渐渐凉爽,气候干燥,秋天干燥看起来这么脆弱。 中医药,燥邪六淫,秋季主气,其干燥性能、体液消耗的。 口干、鼻、咽痛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烦躁等一系列症状被称为中医药“秋燥症”。 防旱秋季,以清干养阴、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