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造成部分人员伤亡。而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失温。失温是什么?离我们有多近?如何预防呢?
失温症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当人体核心体温低于35℃时,就可能出现。“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当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会造成人体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
一般情况下,失温分为三个阶段:
1. 轻度失温,核心温度在35~37℃。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发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但能够走路及说话。皮肤上有“鸡皮疙瘩”,排尿增多,会感觉疲劳和腹痛。
2. 中度失温,核心温度在32~35℃。表现为:颤抖更猛烈,肌肉不协调更明显,说话含糊、行动迟缓、困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可能变蓝。
3. 重度失温,核心温度在32℃以下。这是个致命温度!表现为:说话困难,思维迟钝,记忆开始出现问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外露的皮肤变蓝、涨大,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行走几乎不可能,语无伦次、行动毫无理性,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主要器官停止工作。类似于“冬眠状态”。
如何预防失温?
1. 保持身体干燥。
2. 注意衣物的增减温。
3. 注意保暖防护。
4. 及时补充体能。
不幸失温怎么办?
如果失温后还能行动,说明为轻度状态,应立即寻找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以喝含糖的温水。不要剧烈活动,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也不要大口、快速喝热水。这些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造成复温休克。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严重失温。用布包住热源(热水袋、暖手宝等),放在其腋窝、腹股沟、脖子等部位,进行回温,再用隔热层包裹起来。出现失温后,应尽快呼救,尽快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