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注胶翡翠的方法有:看光泽变化、胶结物、颜色、结构、热导仪、查尔斯滤色镜等。
光泽变化: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胶结物:
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给识别增加了难度。
颜色:
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注胶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结构:
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热导仪:
鉴定翡翠是否为注胶的翡翠,可以将其放置在桌面上,用热导仪进行检测即可。将热导仪顶端的金属触头抵在翡翠表面,如果其上面亮了5格灯则是真的翡翠,反之就是注胶翡翠。
查尔斯滤色镜:
查尔斯滤色镜也可以用来辨别注胶翡翠,珠宝店都会配备查尔斯滤色镜,并且可以免费提供给顾客使用。品质较好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其颜色会呈红色,或者是紫红色。
翡翠是怎么注胶的?
翡翠漂白注胶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漂白又称褪黄,即将已剖开成片状的翡翠原石或已琢磨完成的翡翠,以化学处理方法去掉棕褐色或灰黑色(可能是铁化合物填充在裂缝里所引起)。第二阶段是注人聚合物,甚至添加绿色色素。翡翠漂白灌注胶料处理,早已盛行于玉市场,特别是台湾、香港。无论高档货老坑种或低档花青种均有,曾有报道说高档货中有80%~90%均经处理过。
第一阶段:
漂白:将翡翠原石(毛料),或剖成板状原石或已琢磨成形的翡翠如戒指面、坠子或手镯等,浸入化学药品去除存在裂缝或粒子构造间的棕黄色铁化物。依多种资料显示,盐酸、果酸是最常用的漂白剂,其他纳化合物也常被用来漂白翡翠。依照翡翠受污染的程度或污染源之不同,有的只要浸几小时,有的却要浸上几个星期才有效果。当所呈现的颜色已达最大的改善时,取出用清水不断清洗,也可用苏打水来中和残留在玉上的酸。至此尚属正常作业,许多宝石如祖母绿在琢磨前均经如此处理。
第二阶段:
漂白完成后,裂缝或粒子间全部或大部分棕褐色污迹已清除,但会使白色或粉绿色脉纹更明显而难看。漂白过的翡翠因除去污迹还会留下孔隙,而呈现易碎裂状态,有的低品质漂白翡翠,只要手指用力就会捏碎。若不加以处理而镶成首饰佩戴,用不了多久,这些孔隙又会填满了脏物,更不美观,因此必须进行第二阶段作业注人聚合物,有时只用蜡,但大部分是注人树脂,替代被除去的物质。有些技师将染料与聚合物起注人,灌注完成后再将残余的聚合物除掉。到现在为止,这种处理只限绿色或白色翡翠,其他颜色的玉如紫玉或软玉还未发现。
翡翠的定义: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但是翡翠并不等于硬玉。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