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的勐拱地区是翡翠的产地。而事实上,世界上出产翡翠的还有日本、俄罗斯、危地马拉等其他几个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出产的翡翠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无法与缅甸翡翠相比。目前关于翡翠的形成,主要有五种观点:
第一种: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
第三种: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里,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形成;
第四种: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熔体源于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第五种: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进一步变质成硬玉岩。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地质学家都更偏向于第五种说法。那我们就从第五种观点出发,分析为什么只有缅甸的翡翠能够达到玉级。首先,翡翠成矿和钻石不一样,钻石需要几千摄氏度高温和一万个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才能形成,这样的地质环境在地球深处随处都是,因而钻石的产地遍布全球。而翡翠形成于“低温超高压”的地质环境下(地质学上的低温也有200-300℃),这样的地质环境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在物理学中,越深入地幔,压力越大,温度也会越高,这是必然的。而翡翠要求在低温环境下持续施加超高压。低温代表浅地表,高压代表高温,高温代表深地层,这几种条件是无法共存的。因此“低温超高压”的地质环境,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现在开采的翡翠埋得都不深,印证了“低温浅地表”这个环境,那么翡翠成矿所需要的高压又是从哪来的呢?这就要牵扯到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学说了。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地图上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的附近,几千万年前,漂移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其力量之巨不但从平地隆起了几千米的青藏高原,还形成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同时,也给翡翠的形成提供了持续的高压条件。这样,翡翠形成的三个条件就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