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5篇)

admin
导读 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四年快接近尾声了,心想着自己这四年来的绘画作品,感觉在校基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去绘画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感想,同时那一大堆都属于写生作业说实话交作业也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每次考试作业很认真的画给给老师点评。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 第1篇

感言:

四年快接近尾声了,心想着自己这四年来的绘画作品,感觉在校基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去绘画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感想,同时那一大堆都属于写生作业说实话交作业也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每次考试作业很认真的画给给老师点评。

不过这次系里的毕业创作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着手的。在毕业创作还未进行时我那时就考虑绘画一幅油画油画风景,不过一般我觉得像我们这么大的男生都喜欢绘画一些美女,不过为了打破世俗我在找素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首先找了一幅满足大众化的漂浮荷叶,我将这素材给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让他们给于指导,老师看了说这种素材很适合但是可能会花的很平淡。时间过的很快应为外出自己耽误了创作时间学校即将要交毕业作品,这加快了我寻找素材的速度,猛的某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新意的图片《莲花组图》,这张图片看上去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荷叶。看到了这些荷叶荷花我的绘画兴趣来了,创作的激情也随之到来。随后又找了大量关于荷叶荷花的图片。

找到这些图片立即打印到手,买好了相应的绘画材料工具,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了位。首先我看了这原始图片作了相应的构思,心想绘画时不能按部就班要画出自己的思想,画面面一定要有个吸引别人的转地方。在绘画过程中我省略了很多东西把一些次要的统统都去掉。构图完成后,型打好后就是上颜色和刻画。我沉思了好久后决定画面以绿色为主,整幅画面以蓝绿色调为主,这样突出淳朴的风俗。在刻画细节方面我思考的最多在荷叶刻画上我根据场景需求将枯黄的荷叶莲蓬荷花刻画成主体,其次我都是统统粗略的带过。在描绘枯黄的荷叶时我心里很矛盾,心想究竟是画水墨画样子还是写实类型?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采取水墨感觉,这样更能充实画面内容。接着就是荷花,这些荷花都是很新鲜的,当画到这里时我想到的就是将鲜嫩的荷花跟莲蓬枯黄的荷叶做对比,这样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不过在绘画那么多的荷花的时候我只将几朵做了深入刻画其中以单独在外面的那些刻画最深入。

绘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画面就觉得有点不足,感觉画面对比度不够,吸引度不强。通过几天的停手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些方法,一个想法就是将画面分组成两幅组图各有特色却相互关联而且有过度效果。一幅画面以成熟的荷叶莲蓬将凋落的枯黄荷叶为主,而另一幅则以含苞待放的鲜嫩荷花初生的荷叶尖为主。由左到右逐步变化。让两幅组图更具对比与吸引力。

选题:

荷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古称荷花为“六月花神”。荷花,不骄不躁,宛如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处事坦然自若,遇事信心倍足,在她面前,再名贵的花儿也得甘拜下风。她清爽脱俗,不妖不艳,象一个高贵的小妇,静静地为丈夫守候在家门。

我喜欢荷花,因为它美,不论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还是那雪一样的白荷花,都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周敦颐还在《爱莲说》中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

荷花是中国绘画艺术不朽的.主题,古来就有“清除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雅句来形容荷花的清新之美。中国画家更是以不同的笔法诠释和演绎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荷花艺术,将荷花的恬静温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尽管一些新锐的艺术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艺术效果还不够稳定,但是他们也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西方也有不表现荷花的经典油画作品,寄予了人们对荷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印象画派。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在这些一流的印象派画家中,我愿举出克劳德·莫奈,他吸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乳汁,在对周围事物的礼赞中,他成长起来,并将日臻成熟。

这是作家左拉为画家莫奈写的诗。莫奈 1840 年生于巴黎,是一名杂货商的长子。少年开始习画,临摩名师的作品,他经常在殉道者啤酒馆中高谈阔论,他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及学会的绘画技巧,远胜于任何课堂的教诲。因家人不满他的愤世独行,而断绝了对他的一切财力支持,只得靠朋友们的帮助,后他又不顾家人反对,与卡蜜儿结婚,生活一直窘迫。在印象派第一次画展中,因莫奈有一幅 《 日出印象 》 的油画,被评论家不无讽刺意味地杜撰出“印象派”这个名词。卡蜜儿因病去世后,莫奈又与欧雪德遗孀结婚。随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画界声誉也有提高,但他对此时毫不吝惜的赞誉全然无动于衷,全身心投入绘画之中。尽管晚年的视力不断衰退。莫奈晚年在吉维尼的家中,修建了一个池塘花园,种上了睡莲,成为他油画创作的泉源,创作了一批《睡莲》组画,画面上池中的倒影与水中的光芒相映成为一片合谐的色彩,虚实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生趣,绿色的合谐。水面正氤氲在浓雾中,而睡莲开放在朦胧中,不确定的弧形轮廓线显示莲花晃荡的动态,不同的笔触在多维视幻觉间保持了一种生动的张力。生命从四面八方涌来,遮挡天空,繁茂得近乎粗俗,转瞬即逝的光影与生机盎然的花叶都一同溶化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中。莫奈的花园与《睡莲》,是他将对东方艺术的体验转换到花园与绘画上,是出自对东方情境的想象。睡莲池畔的植物,系为了可以透过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以营造幻境的气氛。此情此景,马拉美曾写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作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声来临前,在我走避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 … ”。莫奈的《睡莲》系列呈现出超越物体的表象,直探物体本质,这是对东方思想空无的诠释。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陕西油画;延安“鲁艺”

油画是一门世界性的艺术,它起源于欧洲,在世界各国都有所发展。中国人接触油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中叶,系统的向欧洲学习,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是从“五四”运动发端的。

我国幅员辽阔,隶属大西北的陕西,地域环境丰富多样,既有陕北黄土高原的粗犷浑厚,又有关中平原的沃野千里,同时陕南则拥有绵延几百公里温文尔雅的秦岭,独特的地域环境给当地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陕西油画的发展较少的受到别的地区的影响,艺术观念一直固守在本土固有的思维上,缺少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新思想新观念难以渗透进来,正应如此陕西油画得以保留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陕西油画的发展经过了早期发展阶段(延安“鲁艺”时期),中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目前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早期”这一段时间,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在延安时期美术界的创作主要是以版画为主,漫画,年画,宣传画为辅助,油画的发展几乎是很微弱的。_时期,油画所需要的物资供应匮乏,像画笔、调色油、颜料等油画创作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受到限制。尽管如此,在那个特殊的动乱年代,还是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油画家,如汪占非,王式廓,武德祖,马骥生,谌北新,蔡亮等。

汪占非(1911―2013年2月5日),原名汪占辉,江西贵溪人,擅长版画、油画、中国画。1929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同年加入“一八艺社”,后参加左翼美联。193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学院西画系。他的主要作品有油画《人民渡长江》。汪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如武德祖、蔡亮、张自懿、谌北新等很多油画大家。

王式廓(1911―1973)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他画了大量巨幅抗日宣传画,像《总动员》、《杀敌》等等。王式廓先生早年的艺术活动在陕西,之后虽然常在北京,但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法也受到了延安时代的影响,同时也为当时延安地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武德祖(―)。别名苏坚。陕西渭南县人。擅长油画。1939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0年毕业。曾在陕甘宁边区文协、东北画报社、人民画报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武德祖是“鲁艺”很有才华的画家之一,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他的油画艺术得到更一步的精进。代表作品有《女孩》、《正月》等。

马骥生(―)北京人。擅长油画、水彩、粉画。1949年就读于台湾省立台北艺术师范学校,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原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陕西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马骥生先生是延安时期年轻的艺术家,有自己执着的艺术梦想,他奔赴大西北,开始了艺术的寻根之旅,为西北美术的发展注入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代表作品有《农奴之子》。

谌北新(1932年10月20日)原籍江西南昌,生于北京。自1953年至今在西安美术学院工作。谌先生在风景画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风景画不是一板一眼的对自然的客观描摹,而是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写意情怀在里面,奔放的笔触,强烈的冷暖对比,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安排强调画面的形式美,画面尺幅不大,但意境深远。著名艺术家钟涵说他的画是“小彩画,大写意”。

蔡亮(―1995)福建厦门人。油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油画、壁画。蔡亮先生是陕西油画界的一位重要画家,他的油画多以主题性的创作为主,在刻画人物和场景安排上面颇显功力,画风质朴,明快。代表作有《延安火炬》。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陕西油画从产生到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发展势头是猛烈的时期,一批著名的艺术家在陕西这快热土上辛勤的耕耘,这一时期社会虽然动乱,但大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实验和探讨。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 第3篇

论文摘要:由于不同的理解和创作方式,油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展现了画家精神世界不同的维度。为了更深入体察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文章从表现对象、本体语言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进行了阐述,深入探讨了体验的方法和反思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油画创作 体验 反思

油画,作为架上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包容性,从表现的材料的物理性来看,油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早已成为我国绘画表现形式中的主力军。在学习油画的20余年里,笔者作为油画学习者中的一分子,至今还不能算是入门,自身感觉学习油画除了需要极高的天分之外,还需要用心、深入地体验与反思。油画创作离不开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离不开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反思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无论画作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必须经过画者头脑的体验与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首先,画家要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察,从人物的外表(性别、年龄、衣着、色彩、姿态)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气质、性格、表情)等。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像饿狼一样敏锐、贪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客体,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画面上去,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观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影响。

美国画家基蒙·尼克莱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学法就十分强调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他倡导一种素描的写生方法叫盲画,就是不看画纸和画笔,眼睛紧盯着描绘对象的体型轮廓,目光缓慢地随着对象的形体轮廓移动,手中的笔也随着目光的移动而移动,目的是训练画者学会用目光去触摸对象。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练习时,笔下画出来的物象一开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画出来的线条不像平时画出来的线条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盲画的准确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渐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阶段。一些有成就的画家在谈到体验表现对象的过程时,总是强调要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同时,把视觉上的深入观察运用到极致。笔者的老师钟以勤先生曾告诫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要学会用目光触摸,用目光体验对象的质感和细微的起伏、转折关系,甚至要体会对象的温度和体内的脉搏,要想象你的笔触是在对象身体的表面上移动,让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对象中去。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这不过是对物体知觉的常识性观察,这样的观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观主义思维的模式,被自然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自然表象的奴隶。观察要融入到对象中去,反思却要能跳出对象。画画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观现实完全照搬到画布上去,即便是对景写生,表现的也只是相对正确的关系。因此,这个表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处理的过程,主观处理的过程就是反思。观察不仅要深入揣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实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视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写生,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径庭。对客观事物体验的方面不同,个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结论即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风格。

二、对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

油画本体语言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并通过画家对材料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油画本体语言包含了颜料、媒介、基底材质、笔触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阻碍。因此,对油画本体语言深入的感知体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油画本体语言的体验从初学到入门以及从入门到挥洒自如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对于个别有天赋的画家来说这个阶段可能会短一些,但更多的人都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其性能特点。

绘画材料进入到艺术创作的语境中改变了身份,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被赋予了一种寓意、象征和存在的价值的本体语言,成为画家自我的延伸。一般在创作前,画家对选择运用的媒材都会预设一个基本效果,但对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变化未必能完全控制或把握,因此,必须要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必要的反思,以达到熟练掌握和控制所运用的媒材,确切传译个人语义,从而达到实现自我表达的目的。画框作为油画的依托和载体,内框与画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许多大城市的画家已经不再自己绷画布、制作画底,这个环节的省略可以为画家节约许多时间。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从学习油画开始就从来没有经历自己动手做底的过程,一般是很难发现基底材料对作品影响的奥秘的,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绘画表现的载体。要深入了解绷画框的程序,并可以根据自己绘画的要求对画布质地进行挑选,对画布基底材料的性质有选择地制作,是保证创作顺利完成的前提。

就单纯的物质特性而言,油画颜料的色性稳定,却因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使用方法而千变万化。单就调色的顺序不同、敷色的厚薄不同、笔触的肌理不同、运笔的方式和力度的不同,油画颜料都会由此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丰富微妙的变化需认真体察并加以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运用。初学油画的时候很容易被其稳定的色性所蒙蔽,认为油画没有干湿变化会比较好把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其实不然。认识、理解了油画本体语言的意义也将在画面上实现表达的意义。油画与生俱来的包容性,更加扩展其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在最近的十余年里,中国的油画家们在油画媒介与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油画这个架上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发展还方兴未艾。

三、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 第4篇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_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个人油画创作总结范文 第5篇

关键词:油画;高校;美术专业;教学

油画教学由于优化本身具有的一些如多样性、艺术性、不固定性等特点而缺少严密完善的体系。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与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油画创作的规律、构图形式等,或者是组织写生活动,这样不能够让学生们形成一个很好的油画创作的整体意识,反而出现色彩错乱、笔法生硬的问题,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说,现阶段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油画创作的教学中,这就体现了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的重要性。

一、写生是艺术创作之源

传媒等高科技产品在当今社会十分发达,很多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更多的使用电脑和数码相机进行创作,忽略了写生的重要性。陈丹青提出:几年来,当代艺术以及传统艺术对写生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忽略,写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更是被贬值,人们对着照片去画画,而不再进行写生这一实践活动。“30年来,全国院校师生的写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第一代的写生仍没有过关”。这句话体现了真实的情况,面对真实的景色和面对照片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面对实景的时候要当场完成作品,尝试打破自己已有的创作风格,开辟出一天新的道路。写生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行为,它不能够被条条框框束缚,变成追忆以前画家如何画画的形式,在瞻仰前人陈旧的同时要有创新,不能够对以往的作品重复复习,这样写生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构图和用色的习惯都是固守成规的东西,却又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出现,这就像守着一潭死水,是对创造力的扼杀。艺术家们在写生的时候能够与生活对话产生不同的感受,产生对世界的新体验。最重要的就是这样可以刺激画家,使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和饱满的热情进行油画创作。据说苏里科夫《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创作灵感就是在冬天的雪地上看见一只低垂的乌鸦之后产生的。

二、研摹大师,品味经典

在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及其他众多的流派中经历之后,西方油画也产生了一些变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艺术语言。欧洲产生了很多油画方面的杰出画家,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为我们现代人学习西方绘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提供了借鉴的内容。文艺复兴画家安格尔、达•芬奇、_、提香、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都是西方美术史上杰出的画家,他们从前辈那里吸取了经验,总结了绘画技巧,然后在不同的时期成为艺术的里程碑。近代的立体主义画家_在早期也学习了很多凡•高、劳特累特、塞尚、高更等画家的作品,从中提取了适合自己的部分,领悟了油画的魅力,进而创作了很多风格独特的作品。徐悲鸿、林风眠等是我国产生的优秀油画艺术家的代表,他们对中外油画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借鉴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油画是以西方绘画为根基的艺术形式,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油画时要以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吸取经验。

三、油画创作教学中个性化语言的培养

现今社会油画的创作中已经睡载体和艺术手法没有了固定的要求,前辈们的陈旧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给了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在绘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田克盛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人可以评判我们自己的语言是对是错,我们要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提高审识能力,实现自我的选择。绘画者选择的题材不是但以不变的,他们会选择让自己感动的题材。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说:“要在大自然中选择最适合于你自己气质的主题。”一幅作品想要成功,就要表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或者事物,然后用内心为其润色。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大师列宾在青年时期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列宾的毕业创作《睚鲁女儿的复活》完成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获得了为期三年出国进修的机会。但是在法国留学期间的作品在展出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当他从巴黎回到家乡之后,创作的大量作品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对此列宾认为,在法国他获得的是创作经历以及技巧,但是回到家乡之后才能有更好的感情流露,俄罗斯才是他创作的源泉。想要让艺术品具有精神性,那就要让他传递某种精神。在油画作品完成之前的整个过程都是艺术家充盈自己全部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的过程。没有艺术家精神因素渗透的画面,是缺少色彩和形式的有效组合的。现代油画在“个性化”方面有着激烈的讨论。一些人以为油画的个性就是如:人物变异、独特笔触、色彩独创等的“表现主义”,这样的想法时不完全的,只是流于表面的思考并没有深入的认识。画家的情感和表现欲望此时画作表现力的根本来源,画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是通过不同的形象体现出来的,这就是艺术家们的“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艺术家的家属精神、人格魅力、创造精神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形成意见艺术品。所以真实的情感才是“个性化”语言培养的基础,追求表面的形式并不能产生“个性化”语言。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室内还是室外,写生都是我们创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在研究西方大师的画作时可以吸取其中的有益部分,与自己的风格相结合,提高自身绘画技巧和创作经验,想要保证作品取得成功还要选择合适的题材,加之真实的情感。不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个性化”语言,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天赋,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情感又是抒发内心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创作时产生的情感就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有所不同。想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示作品。

四、关于高质、高效的油画创作教学研究

结合现阶段高校在美术专业的油画创作教学中讯在的问题,以及本人多年的额教学经验和学习成果,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怎样开阵高品质、高效率的油画创作教学进行阐释,以达到完善美术专业教育体系和提高油画创作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引导性教学

与其他教学不同,油画教学需要绘画者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在这一方面是教师们很难准确把握的,一方面,油画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和艺术观念,教师只有在深入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学生们能够准确理解,提高个人水平;另一方面,油画创作表面上知识一种随性而为的精神创作,却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刻内涵。在油画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包含油画内的立意、构图、色彩、情感都是需要学生们有感而发的。在这一方面教师不能够代替学生们完成,所以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适当准确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在创作时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对油画的表达、认识、色彩、语言有正确的认知,便于学生更好的感悟生活,形成具有特色的油画作品。

(二)感悟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