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电视台采访学生稿范文(优选5篇)

admin
导读 赵建珂,人文学院新闻(本)A0502班学生,现任西外知音广播电台节目总监。作为电台的指导老师,您可以说是看着赵建珂成长起来的,现在给他一些什么样的评价和希望呢?我:爸爸,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话题作文 访谈录作文400字话题作文 访谈录作文400字。

电视台采访学生稿范文 第1篇

主持人引导,嘉宾去讲述自己的事迹和校园生活。

引导话题:⑴刚进学校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憧憬或者说有么样的规划?

⑵你是什么时候进入西外知音的,为什么会想着进入西外知音呢?

⑶可以给我们讲讲你在西外知音成长的一些经历吗,有什么特别让你记忆犹新的故事?让我们观众朋友一起分享。

⑷在电台工作和平时学习会有冲突吗,你怎样去处理和协调学习和工作这两方面的事情?

⑸可以谈谈你在学习工作之外的生活吗?

⑹你在大学毕业之后会选择去做一个职业DJ吗,为什么?

电视台采访学生稿范文 第2篇

采访计划:

1,记者赶到汉墓出土地进行现场观察,出土盛况、文物实景;

2,采访现场考古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

调查纲目(问题):

1,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

2,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

3,墓中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

4,和以前出土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

5,该处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6,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视临场情况待问)

并写出简要的报道策划方案。

电视台采访学生稿范文 第3篇

解说词

室外电台音柱特写逐渐拉远

在电台播音间,赵建珂播音

赵建珂照片

电台集体照片

(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赵建珂在电台工作的场景

电台的调音台(特写),节目录制音频画面

电台开会场景

赵建珂讲话(配上同期声为衬乐)

在电台播音间,赵建珂和主播一起探讨节目

校园内大场景(学生匆忙走动)

赵建珂出镜,背景是电台里工作人员忙碌的场景

赵建珂从画面中走过,背影逐渐模糊淡出

(同期声)西安外事学院西外知音广播电台,调频兆赫

赵建珂,人文学院新闻(本)A0502班学生,现任西外知音广播电台节目总监。

他曾经组织策划过一系列深受老师与同学们好评的节目和活动,例如:《校运直播航母》《圣诞节特别节目》,元旦互动大点播以及纯校园节目《校园备忘录》等。

作为电台的主要负责人,赵建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配合指导老师抓好电台的每一项工作。

在课余时间,他还研究校外电台的管理方式,和电台的其他学生主播一起将西外知音广播电台打造成校园知名媒体。现在的西外之音广播电台以贴切,青春,活泼,新颖的节目形式深受老师同学们的赞赏和喜爱。

(同期声)(赵建珂自己总结大学生活或者是电台工作情况)

电视台采访学生稿范文 第4篇

解说词

喻婧出镜

采访赵建珂班主任贾平老师

采访赵建珂同学

采访电台指导老师

采访电台学生主播

(同期声)作为赵建珂的班主任,您对他了解应该最全面了,可以给我们说说他在班上的表现情况吗?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赵建珂是什么样子的?

作为电台的指导老师,您可以说是看着赵建珂成长起来的,现在给他一些什么样的评价和希望呢?

在你们眼中赵建珂是位什么样的节目总监呢?用一句话去描述

电视台采访学生稿范文 第5篇

万代宗师的孔子视“正心”为施教的基础,可见心理素质会深刻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就此问题,我们请沈树章教授谈了谈他的一些看法。

问:现在,有一些中学生因一句不顺耳的批评而自杀,有的因嫉妒杀人……这类现象的日益增多,使中学生自身和一些有关人士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想请您谈谈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答:随着心理教育和其他教育制度的日臻完善,二十一世纪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得到健康的发展。首先,他们的内心世界会相对开放一些,这里的“开放”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对己来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们会摆脱自卑的束縛,因为竞争的社会提醒着他们:“自卑”意味着生存权力的丧失。那时,更多的中学生们将兢兢业业于学习,因为残酷的竞争不允许他们耽于顾影自怜之中,他们要毫不松懈地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己心灵的开放,会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信,更强的自我约束意识和更高的人生目标。对他人来说,未来的中学生要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敞开心靡,坦诚、热情、谦和地对待他人。其次,二十一世纪中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将会增强。开朗的自我,强烈的自信,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正确认识磨难。

他们甚至乐意到“磨难”这所大学里去学习,即使跌撞得头破血流,也毫不顾惜。因此,他们的很喜欢的款式,特别喜欢腰部和口袋民族风的刺绣。依赖性将大大减弱,独立意识渐渐增强。他们将更为注重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我的决策能力、社交能力,努...

在去上学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便开始了对爸爸的采访:我:爸爸,问您几个问题好吗?爸:(欣然答应)好啊!我:您小时候都有什么好吃的啊?爸:我呀,小时候哪像你们这个时候,有这么多的.零食,平时吃顿肉就像过年了,呵呵,过年的时候最喜欢吃你奶奶做的压板肉、糍粑,每当你奶奶做好后,我的口水都流到地上了!(故装口水直流三千尺状)我:天啊,您怎么这么馋?爸:唔……(害羞了!)

我:那时候都有什么好喝的啊?爸:嘿,那时候哪有什么喝的啊,渴了就喝白开水,最难忘的是一毛钱一根的冰棍,看着同龄的小孩吃,眼气的爸爸偷偷的拿你奶奶的钱买来吃,后来挨了xxx一顿好打!(痛苦状)我:那时候你们都爱穿什么衣服呀?爸:那时候最“流行”的是穿军装,隔壁的孩子衣服小了,送给我穿了,那时候呀,我穿着打了补丁的黄军装到处炫耀!(神气后又一副可怜相)我:那你们都玩什么啊?爸:玩的到是多了,比如滚铁环、叠三角、四角,还有下河摸鱼等,最好玩的是踏着水捉鱼,去小河边摸鱼,别提多好玩啦!看着爸爸的脸,似乎完全沉浸在对童年美好回忆去了。我们在这么好的条件里学习,更应该努力学习,去奋斗、去拼搏出美好的明天!

大一新生因离家不适应入学六天后跳楼身亡 、 在校大学生胆大妄为,从交警岗亭偷自行车 、 大学生与女友分手自杀 、 研究生气球书写求婚宣言腾空而起 。

经过大众传媒的策划与报道,展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是这样的大学生:性观念过度开放和放纵、暴力凶杀、冷漠世故、品质低下 大学生的形象正在被消解。这些造成了对大学生形象的损害,导致了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

其主要有以下表现手法:

1、在新闻题材上,选择报道内容,突出负面色彩。

2、在新闻采访报道上,缺乏精确调查,主观推断。

妖魔化的原因分析:

1、信源分析--大学生群体客观存在很多问题。

2、控制分析--政府对社会新闻监控薄弱,媒体为竞争选择负面新闻。

3、传播技巧分析--媒体正面新闻表现手法落后。

4、受众分析--受众对猎奇新闻充满期待,同时又用传统观念评判是非。

老师让我们写一份采访稿。于是,我决定去采访我最亲密的人,爸爸和妈妈。

采访者:“妈妈,我要对你和爸爸进行一次比较简单的采访,等一下,我叫爸爸过来。”我把正在津津有味看着电视的爸爸拉过来了。

采访者:“爸爸,你别看电视了,没事,我要采访一下你们俩呢,准备好了吗?”

父母:“可以了,快开始吧。”

妈妈:“你可得快点呀,我还是要去拖地呢,别浪费了我宝贵的时候呀。”

采访者:“好,开始!请问妈妈爸爸,你们最近在店里的生意怎么样?”

妈妈:“挺好的,和平常一样,我们觉得一点也没变。”

采访者:“嗯,那妈妈和买灯的人接触的最多,你觉得给别人看灯最烦的事是什么呢?”

妈妈:“这个嘛,就是别人反反复复的向你还价的时候吧,应该是最烦的时候。”

采访者:“这样呀!对了,爸爸你在店里好象经常就给别人拼装灯吧,你不觉得你每天都拼灯具,很厌烦吗?”

爸爸:“不怎么觉得。拼灯也算做一件事,总比无聊好,而且可以激发人的动手能力嘛!”

采访者:“顾客的东西一定动不动就有那儿坏了,你们不觉得非常烦人吗?”

父母:“不呀,做生意嘛,当然会麻烦一些了,习惯就不觉的了。”

采访者:“哦!我明白了,好采访结束,你们各忙各的吧。”

通过这次采访,我更了解我的父母,我知道他们很辛苦,我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我是小主人新闻报社的实习小记者。十。一期间,老师安排我们到“虹桥上海城”进行实地采访,了解节日期间人们是怎样度过的。

我们来到“虹桥上海城”,只见那儿人山人海。原先“虹桥上海城”是个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节日里当然是热闹非凡啦。我们各自找到采访对象,就分散了。我看准一个小妹妹,就走过去问:“小妹妹,我是小主人新闻报社的记者,我能采访你一下吗?”小妹妹高兴地说:“好的。”我问了她几岁,喜欢怎样过节。她告诉我,她七岁半,这天和爸爸妈妈一齐来刚开张的“虹桥上海城”是参加小主人生日游活动的,爸爸妈妈能够去放心购物,好多老师会带她和其他小朋友一齐玩各种游戏,她开心极了,这天天还没亮,她就催爸爸妈妈快点起床了。我觉得她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我又问她,这个长假每一天都安排这么丰富的活动吗?她撅起了小嘴说:“才不是呢!明天我要去弹琴,还要上英语课,还有学校的功课没做完呢。要是天天这样我就开心死喽!”原先,这么小的妹妹,已经负担很重了呀!我拍拍她的头说:“那你的本领很大呀,将来你演奏钢琴的时候,姐姐为你鼓掌。”小妹妹又高兴地笑了,我让她在我的采访本上签了名。在“虹桥上海城”内走着,发现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我想,采访外国人在中国过节就应是一件有好处的是。于是,我来到一位金发姐姐面前,友好地说:“Hello! May I interview you?(你好,我能采访你吗)”

她听明白了,也回答说:“Of course(当然能够)”我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又问了她:“Are you happy today?(这天你高兴吗)”“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等问题。她一一做了回答。透过采访,我明白了这位姐姐今年二十二岁,是英国来的留学生,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她十分爱自我的家和祖国,但也喜欢中国。她还签上了名字——Anna,原先她叫安娜。

采访了一段时光后,同学们到大厅集合,互相交流采访收获。大家侃侃而谈,十分开心。

透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了解了节日里孩子们的情绪,还明白要和外国人交谈,学好英语是多么有用。我想,下次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这能锻炼我的胆子,更因为这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我们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有军人、工人、教师……今天我和李轩昂、孙兴业一起采访了大学教师——孙兴业妈妈。

首先由我第一个对孙兴业妈妈进行了采访。我先提出了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要选择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呢?”“因为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有一个是要做一些教书育人的工作。其实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高校里面,学生们通过努力学习,长大后要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我们国家要发展,肯定要做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个科学研究工作中,会有许多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必需要把它运用到教学里面去,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好,将来能当科学家、研究员等。”孙兴业妈妈对我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接着,李轩昂开始采访了,他向孙兴业妈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从事大学教师有什么感想?”孙兴业妈妈说:“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对学生的培养,因为我是从事软件的,对学生的培养是他们做软件的过程,他们从大一进来开始,从一个无知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先是给他一些启蒙的教育,再在他业余的时候教他一些软件的开发,然后等他经过大二、大三、最后到大四毕业时,他成了一个软件工程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学生一点一点的成长,看着他们的每一个变化,发现自己在其中有一个很愉快的感觉,是一种收获。所以你们也是一样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也会有一些变化。所以当你们的老师在看着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变化,也会很高兴。”

最后,孙兴业向孙兴业妈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你当大学教师有什么经历吗?”孙业妈妈妈说:“我在小的时候,从一个不爱学习的小孩子,在妈妈的教育和指导下,变成了一个很认真学习的小孩子。从不爱学习到爱学习,从爱学习到自己想干什么,一直到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有了一个目标以后,就会朝自己制定的目标走。当然要想当一个计算机老师或者想当一个高校老师就要不断地学习,所以我必须要考大学,必须要读研究生。在读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于是都会选择自己喜欢或合适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医生、生物学等等很多种专业,而我对软件比较感觉兴趣,所以就选择了软件这个专业,最后就成为了一名大学软件教师。

通过这次采访,我收获很大,不但知道了孙兴业妈妈选择当软件教师的原因,还有了一定的采访经验。

访谈录作文400字一:访谈录(462字)

采访人:杜佳昕.

被采访人:我的爸爸.

爸爸:昕昕,你现在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有什么问题就随便问吧!

我:好的。

我:爸爸,记得你说过,你小时候很喜欢看故事书,你不知道,我和您太像了,跟您说实话吧,有一回上科学课,同学借给我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我在课堂上实在坐不住了,就拿出故事书偷偷的看,老师见我一直低着头,就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当时看的太入迷了,就说我看完再还你行吗?老师听完,是火冒三丈,下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狠狠的骂了我一顿。

爸爸:{笑},我小时候父母都不大管我,可是不让我看故事书,怎么办呢?于是到了晚上,大人们都睡了,我就一个人钻到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谁也不知道{笑}。

我:爸爸,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话题作文 访谈录作文400字话题作文 访谈录作文400字。

爸爸:喜欢语文当然好,但数学也一样要好,哪一样都不能落下。

我:爸爸,我试过好多办法,比如说每天多做十几道数学题,还有把有些难题背下跟据问题把解答的方法写出来等话题作文。

爸爸:那我每天给你出一百道数学题,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就渐渐提高了!

我:爸爸,你不会是和我开玩笑吧,这个玩笑也太夸张了吧!

爸爸:是逗你玩的啦{笑}。

刚接到这个暑假作业的时候,我十分苦恼。 因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另外我家远在辽宁。如果这个作业是在学校期间布置的,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件让我一筹莫展的事情,却让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决了。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务,而且还受益匪浅……

xx年毕业的她,已经工作8年了,现在也已经是2岁孩子的妈妈,但当我问及她的大学生活,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那份快乐与幸福。^大学生活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她肯定的说。随后她回忆江财的校园,一草一木,问我学校的变化,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在回忆与现实这八年的对比中开始了。

清晨湖边的琅琅读书声,中午食堂里拥挤的打饭场景,还有夜晚宿舍的卧谈,这些都是我们的共鸣。当我说起江财的变化时,学姐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神情,说^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什么时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师,那里的花草,我住过的宿舍,我走过的江财的每一条路。都是回忆。^^忆往昔^的开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开了被采访者的心。回忆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脑海里是江财的过去,我的话语中是江财的现在,就仿佛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的转换,我回到了过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带回了母校。

不知为什么,突然在想:三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江财,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江财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财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学姐的表情一样,为江财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江财人而自豪。

接下来,我就开始提问我最关心的话题了。学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女人来讲,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问的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吗与她上大学时候的梦想,以及大学毕业时的梦想是一样的吗她没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坚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现实。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坚持下去,但有些时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想吗简单的谈谈大学刚毕业时的理想就行。^^大学刚毕业时,说实话我很矛盾,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在考虑留在南方还是回来(回辽宁),江财在南方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现在南方找找工作,闯一闯,因为还年轻,我想有我自己的事业。但我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我是独生女,这四年在南昌我们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时候见面,他们说很想念我,并且我一个人在南方他们不放心,南方那边没有亲友,就只能我一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一直劝我回来。在加上我没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终,我还是妥协了,我回来了。^^你我一样,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会有更好的发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职业规划是没有用的呢理想会被现实打败^我继续追问。^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当初我回来后的情况很糟糕,也许我还会去南方追寻我的梦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现实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也许你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规划的作用。^

大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有未来的规划图,有时候我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但真正动起笔来形成文字,我苦恼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就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远远的看见,我甚至连怎样去实现理想都不知道。我试图寻求一种可以快速、顺利实现理想的路,我在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大学中该怎样生活,该掌握什么知识……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后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次与学姐的谈话,让我有了再一次规划的想法。没错,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灯塔的船,内心总是温暖的、踏实的,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大学学什么大学学到了什么这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后表现出来的东西。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求证。

最后一个话题——情。友情,师生情,爱情。宿舍就是一个家,宿舍的四个人朝夕相处,总会有摩擦,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这也更能培养宽容的胸怀。^还记得我们寝室四个人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会,每天一个话题,我们按生日大小派名,现在想想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纯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过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太往心里去。^

师生情与其说是珍贵不如说是难得。有时只有上课的时候见到老师,时间很短,这就更需要自己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师还是很喜欢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学习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你也会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识来的更直接。

爱情,最敏感的话题。此刻学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忆起曾经的他了^^都已经过去了。^^那你们还有联系吗^^没有了。^就让甜蜜留在她心里吧。鉴于她已经结婚了,我就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因为那是她的独家记忆。爱情不能强求,我依旧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现。

三个小时的聊天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次谈话内容却让我终生受益。这是一次老乡校友间的亲密谈话。感谢学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这次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内心的任务。

暑假过后,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这次谈话让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让我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大学学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时间:2013年5月日下午第六节课

地点:民生小学

采访对象:学校老师

小记者:小记者兴趣小组的所有成员

采访内容:采访老师

小记者(1):老师,您好!我是民生小学小记者兴趣小组的学生,我叫。今天很荣幸能过采访您,希望能请教您一些问题,可以吗?

老师:可以!

小记者(2):老师,您在责任心上的见解让我获益良多,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没有自身的\'发展。您认为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老师:责任就是能做好分内的事,认准位置。无论作为一名学生还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都要认真、实事求是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小记者(1):嗯!如您在刚才所说,作为一位既优秀有受爱戴的老师是一件难事,请问您是如何开展工作,和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呢?

老师:怎么说呢?又会联系到责任心。责任心重的一个人才会成功,我会去找学生交谈,让他们找到目标,也找到自己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去做好一个让学生可以信任可以爱戴的老师。小记者(2):老师,我想请问一下你认为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老师:主要有三条。第一,要有责任心,只有有责任心,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第二,要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父母,体谅他人的关爱。最终以爱的一点就是要勤奋。努力勤奋学习,要学会与老师交谈沟通。我觉得这三点对每个同学都很重要。

小记者(1):老师,正如您刚才说的勤奋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很多同学努力了得不到效果,我想,勤奋也是要有一定的方法的,可当局者迷。请问老师,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老师:对!很多同行学都是这样的,所以同学们应当找老师交谈,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光盲目的学习,是没有成效的,所以,只有找准方法才能正确学习。

小记者(2):老师您是教语文的。我想请问一下老师,到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许多同学的语文成绩开始下降了,许多同学很困惑,对于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

老师:从基础抓起,基础非常重要。另外,要多读课外书,加强写作训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小记者(1、2):谢谢老师。对于这次的采访,您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我们学生困惑的问题,很抱歉占用了您的时间。希望能再有机会想老师请教。

老师: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你们这些小记者很了不起。

采访决策决定着文献采访的行为和状态,引导文献采访工作的方向,作为一名记者,在采访实践中成长,得到的心得将会是宝贵的经验。下面给大家分享采访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采访心得体会1

刚接到这个暑假作业的时候,我十分苦恼。因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另外我家远在辽宁。如果这个作业是在学校期间布置的,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件让我一筹莫展的事情,却让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决了。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务,而且还受益匪浅。

毕业的她,已经工作8年了,现在也已经是2岁孩子的妈妈,但当我问及她的大学生活,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那份快乐与幸福。^大学生活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她肯定的说。随后她回忆江财的校园,一草一木,问我学校的变化,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在回忆与现实这八年的对比中开始了。

清晨湖边的琅琅读书声,中午食堂里拥挤的打饭场景,还有夜晚宿舍的卧谈,这些都是我们的共鸣。当我说起江财的变化时,学姐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神情,说^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什么时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师,那里的花草,我住过的宿舍,我走过的江财的每一条路。都是回忆。^^忆往昔^的开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开了被采访者的心。回忆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脑海里是江财的过去,我的话语中是江财的现在,就仿佛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的转换,我回到了过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带回了母校。

不知为什么,突然在想:三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江财,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江财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财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学姐的表情一样,为江财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江财人而自豪。

接下来,我就开始提问我最关心的话题了。学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女人来讲,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问的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吗?与她上大学时候的梦想,以及大学毕业时的梦想是一样的吗?她没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坚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现实。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坚持下去,但有些时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想吗?简单的谈谈大学刚毕业时的理想就行。^^大学刚毕业时,说实话我很矛盾,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在考虑留在南方还是回来(回辽宁),江财在南方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现在南方找找工作,闯一闯,因为还年轻,我想有我自己的事业。但我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我是独生女,这四年在南昌我们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时候见面,他们说很想念我,并且我一个人在南方他们不放心,南方那边没有亲友,就只能我一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一直劝我回来。在加上我没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终,我还是妥协了,我回来了。^^你我一样,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会有更好的发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职业规划是没有用的呢?理想会被现实打败?^我继续追问,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当初我回来后的情况很糟糕,也许我还会去南方追寻我的梦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现实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也许你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规划的作用。^

大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有未来的规划图,有时候我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但真正动起笔来形成文字,我苦恼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就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远远的看见,我甚至连怎样去实现理想都不知道。我试图寻求一种可以快速、顺利实现理想的路,我在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大学中该怎样生活,该掌握什么知识…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后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次与学姐的谈话,让我有了再一次规划的想法。没错,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灯塔的船,内心总是温暖的、踏实的,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大学学什么?大学学到了什么?这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后表现出来的东西。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求证。

最后一个话题——情。友情,师生情,爱情。宿舍就是一个家,宿舍的四个人朝夕相处,总会有摩擦,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这也更能培养宽容的胸怀。^还记得我们寝室四个人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会,每天一个话题,我们按生日大小派名,现在想想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纯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过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太往心里去。^

师生情与其说是珍贵不如说是难得。有时只有上课的时候见到老师,时间很短,这就更需要自己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师还是很喜欢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学习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你也会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识来的更直接。

爱情,最敏感的话题。此刻学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忆起曾经的他了?^^都已经过去了。^^那你们还有联系吗?^^没有了。^就让甜蜜留在她心里吧。鉴于她已经结婚了,我就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因为那是她的独家记忆。爱情不能强求,我依旧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现。

三个小时的聊天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次谈话内容却让我终生受益。这是一次老乡校友间的亲密谈话。感谢学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这次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内心的任务。

暑假过后,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这次谈话让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让我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大学学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选择给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利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始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现自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普通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著名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因为紧张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利,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始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胆怯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准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特别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能力,第二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现,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变化,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许多采访的理论知识。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无视实践中的变化。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醒,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给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身为新闻学专业的我们在采访中体验了一把当记者的感觉,这是我们初次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第一次采访带给我们的是欣喜与好奇,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学的专业;第二次采访我们多了一些熟练与从容,没有了第一次的兵荒马乱,更加地懂得合作。第三次采访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懂得了身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采访中,遇见了许多善良又可爱的人。第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叔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抱着孩子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全程都非常自信并且谈吐大方,举止有度。结束之后他坦言:他也是从我们这个阶段过来的,所以他十分地理解我们,也愿意配合我们完成这次的作业。正是有了这样的开端才让我们信心倍增。在这次采访中,不仅有个人的力量为我们加油助威,更有一个团体的力量为我们锦上添花。那是一个公司的团队周五来进行团建活动,他们邀我们一起做游戏并且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结尾处甚至还为我们拍了视频喊口号应援。而更巧的是,我们在第二次采访中竟然又遇到了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有缘分了。这一次的偶遇显得格外珍贵,他们还关心地问我们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这三次的采访都让我们感动满满,或许有拒绝我们的人让我们稍微沮丧了那么一小会,但最终让我们记住的却是这些善良真挚,愿意帮助我们的人。更让我们小小地了解了当一名记者的不容易,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我们的专业,体会到在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在以后的采访中会越来越优秀。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向终端用户收费要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企业的服务具有垄断性,在行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收费不会导致用户流失。

从目前搜索行业的发展来看,搜索引擎企业大多走的是流量路线,并不具备向终端用户大规模收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