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SBR性能总结200字(热门3篇)

admin
导读 ③通过击实试验,确定结合料剂量变化、含水率变化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⑤ 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SBR性能总结200字 第1篇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方面的内容。

2)目标配合比设计(以水泥稳定类为例)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强度标准选择适宜稳定的材料,确定必需的或最佳的无结合料组成与剂量,验证泥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设计内容包括:选择级配范围;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共三方面工作内容。

3)选择不少于5 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

4)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用静压法成型标准试件。

5)合成级配曲线与波动范围的确定。选定目标级配曲线后,应对各档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其平均筛分曲线及相应的变异系数,并按2倍标准差计算出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

6) 合成级配曲线与上、下波动范围级配的混合料技术性能验证。

①按确定的目标级配,根据各档材料的平均筛分曲线,确定其使用比例,得到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②对合成级配进行混合料重型击实试验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验证混合料性能。

③根据已确定的各档材料使用比例和各档材料级配的波动范围,计算实际生产中混合料的级配波动范围,并针对这个波动范围的上、下限验证性能。

7)用于基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满足要求时,尚宜检验其抗冲刷和抗裂性能。

SBR性能总结200字 第2篇

1)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为或的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2)石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II级技术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III级技术要求。

3)粉煤灰:当粉煤灰中CaO 含量为2%~6% 时,称为硅铝粉煤灰;CaO含量为10%~40%时,称作高钙粉煤灰;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媒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4)粗集料

①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宜采用各种硬质岩石或砾石加T成的碎石,也可直接采用天然砾石。

②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底基层被稳定材料的天然砾石材料应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

④ 用作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粗集料应采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硬质石料,且不应含有黏土块、有机物等。

⑤ 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5)细集料:

①细集料应洁净、十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②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

③鸡胚碎石或砾石中的细集料可使用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6)材料分档与掺配

①材料分档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②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或砾石,应由不少于4种规格的材料掺配而成。

③天然材料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时,应筛分成表4-10 中规定的规格,,并按表4-14中的备料规格进行掺配。天然材料的规格不满足设计级配的要求时,可掺配一定比例的碎石或轧碎砾石。

④级配碎石或砾石细集料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不满足要求时,可加石灰、无塑性的砂或石屑掺配处理。

SBR性能总结200字 第3篇

1)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确定料仓供料比例;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档材料比例,对拌和设备进行调试和标定,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②拌和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的标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和拌和设备加水量的控制等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绘制不少于5个点的结合料剂量标定曲线。

b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和设备各个料仓的进料速度。

c按设定好的施工参数进行第一阶段试生产,验证生产级配不满足要求时,应进一步调整施工参数。

3)对水泥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成型时间条件下的混合料强度试验、绘制相应的延迟时间曲线,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容许延迟时间。

4)应在第一阶段试生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试验。分别按不同结合料剂量和含水率进行混合料试拌,并取样、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试验规定:

①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②通过混合料中实际结合料剂量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结合料掺加的相关技术参数。

③通过击实试验,确定结合料剂量变化、含水率变化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

④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和拌和工艺的变异水平。

5)混合料生产参数的确定应包括结合料剂量、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等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水泥稳定材料,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宜增加;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②以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施工过程的气候条件,对水泥稳定材料,含水率可增加 ;对其他稳定材料,可增加1%~2%。

③最大干密度应以最终合成级配击实试验的结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