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上周沪深股市总结分析(汇总3篇)

admin
导读 一、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从25%左右下滑到个位数,这是一个总量增速的下滑。上证指数从2675上涨到4109,区间涨幅122%,涨幅小于深圳指数,小盘股是上涨主力。2005年5月份推出股权改革,股民普遍认为是利空,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上周沪深股市总结分析 第1篇

200701-200710,深圳指数从6647一路上涨到19500,区间涨幅193%,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从2675上涨到4109,区间涨幅122%,涨幅小于深圳指数,小盘股是上涨主力。

下面对2007年牛市各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20070101到20070530阶段,2006年度表现较好的大盘蓝筹股表现平平,而取而代之的是绩差股、题材股的全面崛起,许多低价绩差品种在这个阶段股价实现惊人的涨幅,有的涨幅超过300%,实现100%上涨的品种到处都是,比如林海股份()、英特集团()、宝商集团()等此阶段内均实现了300%的涨幅。

在这个阶段即有超低价题材股的大幅度涨升,也有低价重组股惊人表演,比如4月13日,ST浪莎通过股改重组借壳S*ST长控(),当日复牌后最高涨幅突破1000%,收盘仍然上涨元,每股净值元,连年亏损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每股收益元的中国第一绩优公司,至今其EPS仍然没有任何一家绩优公司超越,实现了“乌鸡变凤凰”,令A股投资者和海外人士大跌眼镜。

20070529到20070604阶段,深圳指数从5月29日的13500点一路下跌到6月4日的11500,一周时间下降2000点,上海指数从5月29日的4334点下跌到6月4日的3670点。

2007年5月30日凌晨,一条震撼中国的特大重磅新闻,令人吃惊地出现在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上。这条新闻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条对中国股市极具杀伤力的爆炸性新闻,不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点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居然连当天出版的三大证券报,都没来得及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而是播出在当天午夜零点的央视2套的《经济新闻联播》。后来,被讥为“半夜鸡叫”。

2007年5月30日:900多只个股跌停中国股市开户账户总数突破1亿。此作法被普遍解读为证监会重拳出击中国股市的一个强烈的信号。上证股指从5月29日的最高点4335点,一路下滑至最低点3858点,一日接连击穿五个整数关,跌幅高达477点。后由于权重股发动抵抗,到收市,该日中国股市仍大跌283点,900多只个股跌停,创下了2007年中国股市暴跌之最,其跌幅甚至超过了震动全球的中国股市的“惨案”。B股跌幅更深,沪深B股双双大幅下挫,跌幅居然超过了9%,个股大面积跌停。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创记录地达到了18万亿元人民币,己与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等值,与中国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相当接近。

2007年,长期受着熊市折磨的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开始出现了一轮牛市行情,从这一年年初到4月份,沪深两地股指都已出现了80%以上的升幅,其中仅4月份的涨幅就高达30%。2006年底上市股票的平均股价还在5元左右,但4个月后的平均股价已经达到12元,5元以下的股价全部被消灭。财政部临时发布了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措施,其目的就为了抑制股市的狂热。但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引起了市场的强烈不满,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在财政部这个决定作出之前,实际上政府要上调印花税的消息已经风传,市场也因此而出现了盘整。但就在一个星期前,财政部的官员却通过媒体向外表示,没有上调印花税这回事,事实上当时财政部的方案已经上报_,两天后获得了批准。正是财政部官员向市场发出的这个信号,使投资者吃到了一颗“定心丸”,上证综指在这一个星期里又出现了疯狂的上涨。政府部门的出尔反尔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不满,那几天,财政部成了资本市场的众矢之的。

大盘绩优股高唱价值成长主旋律

“半夜鸡叫”终于使原来牛气昂然的股市低下了牛头,股票出现大面积跌停潮,接连不断的可怕暴跌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了过度使用行政干预对市场的伤害。从6月上旬开始,证监会又开始组织一些媒体频频“吹暖风”。

6月5日,银监会本来要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开处理一批违规向证券商贷款炒股的商业银行,但就在召开前夕接到紧急通知,这一活动被取消,显然这是政府不希望这样的消息进一步对市场造成杀伤。这一消息在市场上迅速传播开来,显示了政策面开始回暖,直到这时,在上证综指跌去千余点后,一轮穷凶极恶的股市暴跌才算止住。

200706-200711阶段,价值股开始全线走强,特别具有代表性采掘业中的煤炭板块、有色金属中的绩优板块、人民币升值的地产金融板块、资产注入的央企重组板块,代表股份主要为兰花科创()、神火股份()、江西铜业()、云南铜业()、中国铝业()、万科A()、招商地产()、中国船舶()、上电股份、东方锅炉、中核科技()、东方电机()、中国远洋()等,其间新股板块中的西部矿业()、中国神华()、中海油服()等参差表演,这些绩优高价股群不断推高加之巨大的涨幅,使得沪深市场出现了300元的个股,创出的中国A股市场的历史新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第一阶段中表现强演的绩差题材股重挫回落,许多品种在“5·30”后的连续跌停中,元气大伤,大部分表现平平。

200711-200712阶段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石油()的上市, 中国石油(601857) 成为中国股民2007年的最大伤痛,这种冻结申购资金超纪录万亿的“亚洲最挣钱的公司”高开低走后套牢了无数的中小投资者,当日成交的700亿资金成为全线套牢族。地产、金融、有色、煤炭等板块全线回落,12月初,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下,年度表现强劲的地产股继续大跌,且跌幅较大。

在此阶段内中小企业板中的个股表现强眼,异军突起,新股金风科技()百元开盘使得中小企业板表现达到高潮,有数十只中小企业板个股创出了历史新高,比如武汉凡谷、全聚德()、怡亚通、劲嘉股份、中环股份()等创出历史新高。而对比年初表现较好的题材股来看,一部分也由于重组或业绩的改善出现上扬,比如华丽科技、大庆华科()、华工科技()、力合股份()等,但就绝大部分第一阶段的品种而言,表现有限,涨幅较小。

这次牛市其实从一直持续到,上证从1000点飙涨到6000点。

至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收盘,年度涨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采掘指数+、石化指数+、金属指数+,而上证综指年度涨幅约为98%,而涨幅较小的行业指数中,IT指数、电子指数、农林指数。

深圳指数从3000点涨到近19000点

股市走牛通常有三个因素:流动性充分;股价低;政策契机。

第六次熊市()由于国有股大量减持和股权改革,从2245跌到998点。

2005年5月份推出股权改革,股民普遍认为是利空,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1)开放式基金大规模推出

2004年年底,封闭式基金共有54只,开放式基金首次突破100只,开放式基金净值不仅首次超过封闭式基金净值,而且相当于封闭式基金的3倍。

2005年共有57只开放式基金募集设立,募集规模为亿元。

2006年开放式基金净值首破5000亿元。

2007年第一季度末,54家基金公司旗下313只公募基金净值为 亿元,资产净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07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净值再破2万亿元大关;2007 年9月21日,59 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净值首破3万亿元大关,达 30228 亿元,随后公募基金净值最高增至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2006年开始的开放式基金大规模推出造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存款大搬家,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因其在大盘股上的话语权,成为了2006年股市上涨的发动机。

2)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钉住美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便开始了一个长达10年左右的持续、缓慢的升值过程。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预期为股票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热钱涌入、通胀上升,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各路资金积极入市成为股市走高的主要推动力量。

3)QFII资金开闸

2006-04-12,中国证监会宣布批准四家新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则批准两家QFII开设人民币特别账户,为跃跃欲试的场外资金_开闸_。四家获QFII资格的是,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加拿大丰业银行、比联金融产品英国有限公司和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两家获准开立QFII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机构是高盛国际资产管理公司、第一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它们可分别在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和中国银行开立特殊账户。

2007年10月证监会对外宣布QFII的审批额度有望在年内由目前的100亿达到300亿美元。

4)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下月开闸

2006-07-03,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两个规范性文件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启动。

5)保险资金入市又松绑

2007-04-06,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管们得到来自_的明确信号,“不得投资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股票”的原有规定终于得到了放行,从周三起正常购买。

1)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_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股权分置改革简单说就是让非流通的国有股可以上市流通,使长期不关注股价的上市公司开始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市场价值,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由总是千方百计地从股市中“圈钱”,转变为将大量场外资产注入,使这些资产迅速资本化,以实现自己的财富。

2)宏观经济条件高速增长

2005年GDP为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年GDP为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增长%;2007年GDP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006-03-06_总理_昨日在十届_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坚持国家绝对控股,改善产权结构,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与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

上周沪深股市总结分析 第2篇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发表了对股市的看法,其核心内容有三点:一是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市盈率太高。中国证券报等媒体2001年1月12日刊载了五位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 、萧灼基、韩志国、吴晓求联合在京的一个表态:要像对待新生婴儿那样看待和爱护我国的证券市场,争论达到顶点。至此,在全国也掀起了“婴儿论”与股市的发展与规范争论。这场争论影响极其深远,直到下半年围绕中国证券市场是不是应该“推倒重来”的争论。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这次行情是最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情,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QFII等诸多利好支撑着这轮牛市,从998点开始,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整涨了,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名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

20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和大小非减持等利空的影响下,引发了第七次熊市。2007年11月5日,两市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上市,募集资金668亿元,发行价元,首日高开%,开盘元,高开低走收大阴线,收元,一年后跌破10元。

2008年1月21日,平安传出欲再融资1600亿元, 平安跌停, 沪指暴跌。上证指数跌破5000点。

2008年6月20日,南航认股权证终止交易,分文不值。

2008年9月14日,美国雷曼公司宣布破产。

图4显示了2001年至2008年这八年中的牛市和熊市变化。

上周沪深股市总结分析 第3篇

家电行业在2008年以后,ROE基本保持在15%到20%之间。在这种盈利能力支持下,我们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家电行业整体的股价表现是非常好的,家电行业指数是一路向右上角上行,走的是慢牛长牛的走势,与市场整体走势完全不一样。如果以2006年底为基准进行标准化,当时的上证综指点位是2675点与2020429收盘点基本相当,到如今14年的时间,家电行业股价指数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在18%左右,与行业的ROE基本相当。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级行业中表现较好的可能还有这几个: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银行、房地产。这几个行业的共同特点是行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强,行业ROE基本都一直维持在10%以上,行业指数的股价表现也都是有超额收益的,股价整体是往右上角走的,跟上证综指的走势并不一样。

证综指为代表的A股长期看没有走出慢牛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A股在早前很长时间内一直都处在非常高的估值区间中,包括发展机构投资者、大型国企上市、IPO制度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等各种制度建设都在还高估值的历史旧账,这使得市场花了很长时间在去消化估值。典型的情况如沪深300指数中有一大批601开头的央企公司,都是在2006年到2007年牛市中上市的,纳入指数时估值非常高,然后调整了很长世间去消化这个高估值。

这个是导致A股长期走平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投资者赚到的钱就是企业利润的钱,股价上涨的斜率与上市公司的ROE应该是基本趋同的,例如前述家电行业ROE和股价表现的例子。A股和美股中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大于20%的上市公司个数相差巨大,大概只有美股的十分之一,而当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差不多是美股上市公司总数的80%。目前A股连续三年股息率在2%以上的上市公司数只有88个,而同口径计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2%的公司数有400余家。净利润中分红比例低和盈利能力差(ROE低)是A股上市公司分红不高的本质原因,很多时候很多公司或许真的不是不想分红,确实没有能力分红。

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上市公司ROE变化,高ROE上市公司数量在2012年出现了拐点,ROE连续三年20%以上的公司数从2012年的61家下降到了2017年报的36家

“有成长、缺利润”且“高盈利能力公司数量不断下降”,我们认为这或许是当前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困局,而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与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显著变化就发生在2012年,2012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常被市场概况为“基建+地产”的发展模式。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

一、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从25%左右下滑到个位数,这是一个总量增速的下滑。

二、结构上看,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从原先的地产、基建、制造业、其他行业相对均衡的结构变化为基建一家独大。

大量使用基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发展模式是导致很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这导致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的出现,因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占比53%),而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投资(占比45%)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约25%)。

二、从国家_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可以看到,基建投资的增量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这部分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城投融资平台的城投债和非标融资项目。这种融资行为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过去几年中中国的非金融企业部分杠杆率水平显著上升。

三、也是对股票市场最重要的,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太低,这或许是导致2012年以后A股高ROE上市公司数量趋势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国家_的相关数据,我们估算全部基建项目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只有约%,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政府补贴,如果剔除政府补贴,我们计算得到的基建项目净资产收益率(ROE)仅为%左右。我们看到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还是比较高的,可以到达%。由于基建投资主体的国企背景,实际上基建投资占据了大量的金融资源,这意味着低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对经济效益更高的制造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