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绿色农产品总结(精选49篇)

admin
导读 (一)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分散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共同维护农产品安全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篇

编制依据

依据《_突发事件应对法》、《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_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外省已经发生的并有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我省,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由于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其它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毒素或者农业转基因等因素,导致农产品污染突然发生和严重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体性健康损害和死亡,产生或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工作原则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科学决策、依法应急。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加强监测、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2.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成立“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委员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委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政策法规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园艺特产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农垦处、乡镇企业管理处、监察室、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省农产品质检中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省农产品包装安全监测中心)等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省政府和农业部应急指挥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有关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工作部署;

(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4)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根据需要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6)向省政府、“省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汇报;

(7)完成“省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成员单位职责

(1)办公室:负责与省应急办、省_等部门的联系和衔接,组织、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工作;协助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组织协调;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用车等物资。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开展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动态分析等工作。

(3)政策法规处:牵头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农业投入品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5)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6)科技教育处:负责产地环境和转基因产品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7)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园艺特产处:负责组织与蔬菜及园艺特产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1)乡镇企业管理处:负责组织乡镇企业与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2)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省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农业品残留监测、相关技术鉴定等;参与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有关情况的收集、报告等工作;参与农业环境污染方面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13)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14)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省农产品包装安全监测中心):参与农产品包装材料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5)监察室:负责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对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按照管理权限进行调查处理。

工作机构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设联络员。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设在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本预案启动后,负责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负责组织相关工作小组。

吉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主任由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兼任。

“吉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市(州)、县(市、区)、委内各处(室)及相关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1)事故调查处理组

①组成: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农业处、园艺特产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农垦处、乡镇企业管理处等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

②职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2)专家咨询组

①组成:省农业委员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专家库,专家库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专家咨询组。

②职责: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3)综合组

①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②职责: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地方机构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3. 监测预警和事故分级

监测和预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组织开展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农产品中甲胺磷等禁限用高毒农药易引发急性中毒的违禁药物。发现问题要逐级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事件: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需要由_或_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事件: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含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事件: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级事件: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确定事故级别

县级以上“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该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及评估,确定事故级别,并报告上一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同级人民政府,通报同级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门。事故级别的确定根据本预案的规定执行。

分级启动预案

事故级别确定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建议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接受上一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报告程序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各种渠道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按规定向本部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地“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向上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出初次报告。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响应(Ⅰ级和Ⅱ级)。

特别重大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并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2)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响应(Ⅲ级)

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市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指挥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积极指导、协助县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派出工作组赴事发地指导督办应急处理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

(3)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响应 (Ⅳ级)

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实施应急处置,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市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响应的升级和降级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响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指挥协调

设立现场指挥部

市、县“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响应级别,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紧急救援工作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对于特别重大和重大的(Ⅰ级和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派出工作组到达现场并指导有关工作。

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接受工作指导。

启动工作小组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调查处理组、专家咨询组、综合组等工作小组要迅速开展应急工作,全力协助事故处置。

紧急处置

特别重大和重大(Ⅰ级和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认为需要亲赴现场查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由省派出调查组赴事故现场组织查处;较大和一般(Ⅲ级和Ⅳ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由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尽快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追查引起事故的农产品来源、去向,对有关产品采取控制措施(包括禁售、销毁、暂停采收等),督促有关措施的落实。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特别重大和重大(Ⅰ级和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政府报告,并向事故有关地区的政府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可能波及地区的政府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事故查处过程中发现涉及非本省生产的农产品,“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生产地的省级有关部门;省内可疑农产品流到外省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流向地的省级有关部门。

Ⅰ~Ⅳ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期间,各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每日向上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情况,重要信息必须立即报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除国家或省政府有规定的外,由“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向社会有关信息。

应急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5.后期处理

善后处理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协助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责任追究

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总结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6.应急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应急处置队伍,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技术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充分利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产品质检队伍及涉农科研院校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测、预警、监测和应急工作管理模式等技术的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应急技术支持体系。

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应急预案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练。

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7.附则

名词术语

本预案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特指在农业生产(种植、收获)过程中发生的或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过标准)造成的社会公众群体性中毒或感染等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情况。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预案生效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篇

20____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__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围绕千方百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目标,守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底线,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落实责任

(一)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

在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以县域为单位,以行政村(屯)或产业发展区域为基本单元,将乡(镇)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均设由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或村协管员担任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日常监管,形成基层监管无死角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落实监管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以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与网格负责人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目标,明确任务,落实监管责任。

(三)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组织和督促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安全生产,从源头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在各级各类监测、监管及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舆情关注的问题及相关部门通报的问题等,经核实应负有责任的,实行问题约谈和情况通报制度。问题较轻的,由当地农业部门约谈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问题较重的,由上级农业部门负责人约谈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或者直接向地方政府领导通报。

二、推进安全县创建,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一)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1.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核查、授牌。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敦化市、榆树市、公主岭市创建情况进行省核查、农业部抽查。符合要求的,农业部在“两个创建”现场会授牌。

2.扩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农业部在修改完善创建活动方案、考核要求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再确定200个县作为创建试点县。省农委牵头组织,按照农业部部署,将优先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质量安全县以及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菜篮子”大县(市、区)或市(州)纳入创建范围,组织开展申报和遴选工作。

3.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依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____-2025)》,结合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安全县创建模式,省农委牵头组织,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首批试点县确定为11个县(市、区)。创建期限为两年,经考核达到标准的,进行命名和授牌。

(二)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依据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省农委组织,市(州)农业部门协调,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分品种、分类别逐步建立以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与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首批选择8个县(市、区)作为产地准出试点县。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一)开展禁限用农药整治行动

按照农业部部署,省农委组织开展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行动。主要聚焦重点问题蔬菜,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超标和毒死蜱、多菌灵等常规农药超量使用问题,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整治期间,省农委有关单位开展农药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行为。

(二)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建立监管名录,突出监管重点,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综合执法三支队伍的作用,结合部、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检验检测和监督抽查衔接,实施检打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开展案件查处工作。

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一)强化风险监测

省农委制定《20____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组织开展4次例行监测,7次专项监测,结合例行监测开展监督抽查。配合农业部开展4次风险监测。发布并上报农业部例行监测信息。各级农业部门配合并组织开展当地风险监测工作。

(二)进行风险评估与形势分析会商

省农委组织利用国家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摸清风险因子种类、范围和程度,锁定突出问题隐患开展跟踪评估。重点开展3类产品风险评估,举行风险形势分析会商会议,加强风险交流,研究探讨风险变化趋势和问题原因,提高风险排查、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加强应急处置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按照应急预案,建立上下协调、横向合作、跨区联动的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做到一旦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提高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化危为机的能力。

五、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实施

(一)组织标准制(修)定与审定

省农委按计划组织开展34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完成送审标准的行业初审和审定后报批标准的审核确认和报送。

(二)推进农业标准实施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篇

林区环保局根据林区节能减排宣传周组委会安排部署,结合环保部门职能职责,以“xxx”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启动了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保障

林区环保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按照《关于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6月11日-6月17日的节能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机关干部认真学习节能宣传手册,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成立专班对宣传周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督办等工作,为宣传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精心组织,确保效果

1、根据环保局地理位置和办公条件,重点在单位的门厅、走廊、宣传橱窗处张贴了“若干年后将居无定所,你将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低碳出行,从我做起”等温馨警示画报,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做到低碳节能,绿色出行,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要将节能减排理念带进家里,言传身教给家庭成员或身边人。

2、利用悬挂横幅“低碳走近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提醒过往住户,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3、开展了一次机关节能工作大检查。对机关用电、用水、办公耗材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抽查,对人走未关水、关灯、关闭电源,浪费办公耗材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教育批评,并且引导机关干部职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带头践行绿色生活,上下班绿色出行。充分发挥机关人员带头作用,反对奢侈浪费,提倡朴素节俭。

4、对单位的老旧灯泡进行了节能灯泡的更换。检查了全楼层的`厕所和洗手台是否有漏水情况。

三、下一步打算

通过此次节能宣传周的宣传,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营造了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一步,环保局将继续结合自身职能职责优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将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篇

xxxx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在师建设局(环保局)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保目标职责制,企业环境管理本事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长足提高,未发生一齐环境污染事件,公司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环保的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完善环保管理网络,加强职责制建设

年初,根据上级环保部门和要求,结合了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20XX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完善了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明确了专职环保人员,充实了各级兼职环境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环境保护职责。

二、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环保意识

20XX年集团公司以“6·5”世界环境日、“”节能减排宣传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了环保宣传工作,制作了环保宣传展示牌、标语等,向全体员工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强化监管,认真组织各类专项行动

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环保工作要求,结合了集团公司《环境管理程序》规定,不断强化环保检查力度,巩固以岗位班组、部门、子公司、集团公司等多级环保排查治理网络,对已发现的不贴合项坚决进行治理,做到了早发现、早解决。持续做好生产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四、大力开展“礼貌工地”创立活动

20XX年,建筑公司现有32个项目,78个单体建筑工地;在32个项目中,全部按照“礼貌工地”标准实施,今年建筑公司已申报3个“礼貌工地”报师审批。集团公司领导、建筑公司、项目部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筑公司大力的支持,项目部成立了争创“礼貌工地”领导小组并于开工后就填报了“礼貌工地”申报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放在首位,我们目标是打造精品工程,创“兵团级礼貌工地”,树企业雄风。把争创兵团级“礼貌工地”的目标放在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落实在全员的思想和自觉的行动中。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实际情景认真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用电方案、塔吊装拆方案、脚手架搭拆方案、模板工程方案)有效地指导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

在工程建设中,各项目部加大了安全生产、礼貌施工的管理力度及安全投入,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全封闭安装喷淋系统,实现降,雾降燥,在施工现场大门中,安装自动洗车装置及雾泡机,对施工现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贴合环保标准。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施工工地防噪音防扰民工作措施,规定在夜晚10点至零晨6点期间,禁止施工。

五、大力开展防尘降噪专项治理行动

(一)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线环保水平

20XX年建材公司投入近80余万元在环保设施上,其中24万元购买了两套商品混凝土生产线除尘设备对一分公司和二分公司的生产线进行安装并投入使用,有效的减少了生产时粉尘的排放,经过除尘设施,将水泥和粉煤灰回收降级使用。投入24万元安装砂石分离机,使用后,可对废料进行分离,砂子、石子重新回收使用,减少了生产的固体废物。投入10余万元,将原有的三级废水沉淀池进行改造为四级沉淀池并将生产废水管网全部连通,确保生产废水100%回收利用减少了废水排放。投入6万元在各站门口安装车辆自动清洗设备。防止车辆在运行时的扬尘。投入14余万元顺利经过了对三个站的环保检测验收。各分公司对职工餐厅安装抽油烟机和油水分离器,修建了防渗生活污水收集沉淀池,将生产污水集中后进行处理。对厂区周围进行绿化,植树、种花、种草,提高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异常是我们二分公司克服西山自然条件恶劣情景,采取换土方式植树1580棵。目前公司存在对五一站进行升级改造,经过此次改造到达行业标准二星级环保站的要求。

(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在夏季干燥季节,各生产单位加大粉尘治理工作,在厂区加大洒水频率,减少粉尘污染,车辆限速,降低噪声污染。将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填埋,使有效物质保留利用,无害气体达标排放,固体物料反复使用或者作为其他行业原材料,不仅仅治理还进行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减少了损失,不能利用的统一送至垃圾处理场。

(三)坚持做好外请监督内抓管理

公司与京诚检测公司签订了环保检测合同,组织专业人员对我公司现场进行环境影响检测,强化了现场检查力度,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优化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公司各类污染源治理力度。

随着十八大建设生态礼貌社会目标的提出和新环保法的实施,企业的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和环保建设加强,已经是一种共识和要求。公司将按照要求,规划未来的环保发展计划,我们将总结过去的成果,学习外部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企业的环保制度和设施建设,配合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力度,在抓好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企业的环保治理工作。

六、后期工作计划

后期集团公司公司将进一步做好环保各项工作,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为重点,遵照上级环保部门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以高度的职责心和敬业精神,奋力拼搏,以确保环保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

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切实加强污染减排工作,不断强化环保管理队伍的水平,提升公司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贯彻落实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和部署下,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提高重点环境风险源应急监测和处置本事,提高依法实施环境监管的水平;

2.不断完善公司环保及相关管理制度,细化环保各项工作,加强各级环保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3.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进取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环保工作。

4.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员环境意识。经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员工环保职责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废”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从而真正构成领导重视、员工负责的良好氛围。

5.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抓污染治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抓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6.在建筑公司各项目倡导使用防尘降噪设备,喷雾、喷淋循环系统,垃圾处理系统,车辆进出场清洁系统,废水回收再利用等环保设备,进一步提升环保工作成效。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5篇

一、儋州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儋州是海南的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当前,儋州农业(种植业)的主要产品有橡胶、糖蔗、水稻、瓜菜、水果、花生等。09年全年瓜菜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其中冬季瓜菜万亩,总产量46万吨,出岛量达万吨。全年各种水果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糖蔗面积35万亩,甘蔗进厂总产量120万吨,民营橡胶面积万亩,全年干胶总产量万吨;水稻面积万亩;年总产量万吨;番薯面积万亩,年总产量万吨,花生面积万亩,年总产量万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_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督。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当前我市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09年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农药、种子、肥料案件35宗,结案35宗,结案率100%。抽检农产品样本5500个,合格率97%,其中市级检测2100个,镇流动检测3400个。在今年初的豇豆事件以来,共抽检样本800个,其中送省检40个,合格率96%。全市没有出现农产品安全事故。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

市级由农委、工商、质监及农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组成。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大楼、流动检测车。镇级有农业服务中心,配有两名专职检测员和一部流动检测摩托车。村级配有信息员,及时向镇、市两级提供相关信息。加强农资市场、生产过程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二)开展农资市场联合整治活动。

由农委牵头,组织工商、质监、农技、畜牧、农机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一是整顿农药市场秩序。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所有农药销售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销售高剧毒农药行为。二是对种子、肥料市场进行整顿,打击假帽伪劣产品,杜绝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三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组织力量对

瓜菜、水果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瓜果菜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使用高剧毒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产地准出制度,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高剧毒农药行为。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对违法销售、使用高剧毒农药案件及销售假劣农药案件,坚决一查到底,从严从重处罚,防止反弹。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三)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09年,我们利用科技下乡的形式,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用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和田头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农资鉴别、农药安全使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让农民在提高科技生产水平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6篇

为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活动,进一步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加快全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今年“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这个宣传主题,进行专题安排,认真组织落实,扎实开展了此次宣传周活动。现将宣传周活动总结情况如下: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在节能宣传周活动一开始,我局就围绕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制定了宣传周活动方案,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布置了此次宣传活动周的工作要求,传达学习了《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对日常工作,区域的用水、用电、纸张以节约为规范,落实到责任人,从制度上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2、制作板报,大力宣传。

为切实提高宣传周活动实际效果,开展好各项活动,我局制作了节能宣传板报,活动期间摆放在本单位明显位置。展板内容:以节约能源资源日常常识为主线,以“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升气、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节约一分钱办公经费”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资源环境,树立节约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的思想,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行为,全面提高节能意识。

3、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为提倡广大干部职工节能意识,并养成节能行为,我局将节能工作要求体现到了具体日常工作中,将节能要求以警言和告知形式在水龙头前张贴了“节约用水”、在办公楼前悬挂“倡导绿色办公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的横副,在绿色出行日活动当天,全办不使用空调、公共区域照明灯关闭、单位用车停开一天。日常办公时要求上下班关闭电脑、电灯等电源,实行领导轮流抽查制度。我局还利用此次宣传周活动开展了对节能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重点是督查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节能行为、节能设施、节能制度等,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明显增强,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营造氛围,增强忧患意识。

通过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_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认识,从自身做起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同时,将节能工作要求体现到了具体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在水龙头前张贴“节约每滴水”、在照明灯开关上张贴“减少照明节约用电”、在打印机上张贴“正反打印”等温馨警示语,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资源危机意识和节能意识。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7篇

根据XX总部环保工作整体部署及工作安排,现将公司年度环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一、规范各项环保制度,夯实环保基础工作。

一、制定和完善环保作业文件。

1、年初基层组织安全、技术专业人员讨论修订了公司《环境因素清单》,确定环境因素205项(其中22项列为公司级重大环境因素),

2、将原《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经过修订、换版,更名为《某公司HSE责任制》,对公司每个岗位都补充了相应的环保职责。

3、重新修订了公司《废弃物管理办法》,明确了各单位及岗位人员的环保职责,避免的环保工作的相互推诿,责权不明的情况。

4、重新修订了《某公司燃料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燃料油的管控力度,为公司全年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制度基础。

5、年底对《环境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运输重大泄露及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两项环保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确保了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有效处置。

6、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把环保工作指标落实到基层单位、分解到每个岗位,实现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环保责任体系。

二、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公司于6月19日上午,组织XX分公司组织员工在作业二队场院内开展了一次液氮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演练。XX分公司应急小组成员、各作业队应急人员、作业二队液氮车组成员参加了演练。

此次演练从人员集合到位、进行分工和方案制定,汇报现场指挥后开始实施抢险至最终关闭液氮罐车出液阀,险情排除,事态得到控制。员工能快速有效地组织起污染防护措施,处理得当,行动迅速,能合理划定隔离区及警戒区域,现场控制措施到位,汇报及记录及时准确,实现了演习预期目标,锻炼了员工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日常监督结合环保专项大检查,消除了污染风险。

公司全年共组织季度大检查4次,每次都有针对环境保护检查的相关内容,环境保护专项检查2次,迎接上级部门的的环保检查3次。历次环保检查由公司副经理以上领导带队,对公司前线、后勤进行了全覆盖检查,重点围绕“查环保制度、查环保管理、查污废台账、查减排实效、查污废排放”几个方面展开,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进行了统计、公示、限定整改时间,公司对问题整改关闭情况进行了验证关闭。

通过检查发现:

1)个别作业现场生活垃圾、白色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员工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2)某井在恢复地貌的过程中对可降解防渗膜的掩埋深度不够;

3)个别特种设备还是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存在;

4)个别员工对某公司HSE责任制中自己的环保职责不清楚。

四、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员工环境意识普遍提高

1、公司通过刷写标语、办板报、印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在员工中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今年公司共悬挂各类环境保护宣传标语15条,悬挂横幅10条(副),印发宣传手册200份,播放环境教育警示专题片3场次,举办各类环境保护、清洁家园志愿者活动2次,植树造林活动1次,参加员工500多人次。

2、是在“”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中宣传教育活动,悬挂环境警示图片8份,组织环境保护讲座,历时3天,巡回石西、东疆、呼图壁等多个野外驻点,散发各类宣传材料100余份,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以“共建绿色油气田”为主题的投稿征文比赛活动,共收集征文30多篇,在公司网站发布10余篇。开展安全环保电子板报竞赛活动,共征集电子板报56篇。在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注意把集中宣传同日常宣传结合起来,保证了宣传活动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3、邀请克拉玛依市环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了一期环保培训。通过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重视和支持环保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积极开展绿色作业队创建工作。

为了使创建绿色作业队建设更加符合当前的形式要求,更加严谨规范,公司重新修订了《创建绿色作业队管理办法》,对2013年创建成功的S15311队、S80317队、S80325队、XX分公司作业二队等四支基层队进行了绿色作业队达标复核工作,各作业队在工作区域环境、设备、材料的环保性,污废处置等各方面均能满足环保要求,通过公司了复核。

六、以回收废水、废液处理为重点,扎实推进清洁生产。

1、加强回收原油、废水集中排放点的日常监督管理,避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公司定期对承包商单位污水排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有无乱排乱放现象,进一步加强污染排放管控,确保不引发次生环保事故。全年截止至10月底,公司用于废水废液回收的开支就已投入350余万元,公司对污水回收的日常管理得到新疆油田公司和克拉玛依市环保主管部门的好评。

2、抓好废水废油回收罐车的管理,要求承包商车辆必须安全GPS监控系统,不安装GPS的车辆不能在公司属地内承揽回收工作,明确规定罐车拉运路线,对行驶轨迹异常的车辆进行重点监控,对不按规定随意排放的车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科、工程技术与市场管理科扣除车辆路单及对其所属单位进行扣款,从根本上杜绝了私排乱放废水废液的情况。

3、加强施工现场的环保的监督检查,保证某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监理站监理到施工现场即检查安全又检查环保,保证各项环保制度的落实。

4、邀请新疆正天华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讲座,营造了浓厚的清洁生产氛围、使员工了解清洁生产知识。严格按照清洁生产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作业废液回收率100%,作业废液处置率100%。

七、加大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费用的投入,消除环境风险。

公司以查找的环保隐患为切入点,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针对环保设施客观存在的隐患,投资10万元,制作环保文化宣传栏、警示牌、标识、横幅等进行环保宣传。针对特殊作业分公司特殊作业二队、三队修理车间在进行冬季车辆维修时,产生的汽车尾气无法排出室外,给厂房内的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中毒风险,公司在修保车间内加装车辆尾气强排装置累计投入万元,现已安全完成,运行状况良好。通过对环保设施的投入,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环保能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削减物的风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研制国内首套压缩天然气净化成套快装移动装置,探索环保新途径。

经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某公司成功解决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油气组份工况差异、整装快装移动、安全运行等一项项研制难点,研发出了整装移动CNG天然气净化成套设备。该装置的研制成功,投运使用不仅可以回收大量的试井天然气,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确保回收过程中生产井的正常、稳定、安全生产,为油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九、总量控制目标得到落实

1、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年初,我们对基层单位实施量化管理。层层分解污染物排放指标,公司与基层单位负责人签署QHSE责任目标书,明确环保指标任务,公司定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基层单位采取消减措施,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基层三个某项目部是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户,公司在严格控制燃料消耗的同时,要求设备、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降低能耗,减少排污量,确保增产不增污。

2、是从源头抓起,精控生产燃料消耗,杜绝燃料浪费,截止至11月底,特种作业车辆、发电、保温消耗柴油1634吨,累计同比减少。细算车用汽油,能减少安排车辆的,就取消安排车辆,车用汽油消耗166吨,累计同比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317万标立方米,累计同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吨,累计同比减少,氮氧化物吨,累计同比减少,各项排放指标均在控制指标以内。

十、环境保护和检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作业现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原来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对安全工作关注更多,往往容易忽略环境风险,由于年初对环保相关制度的修订,强化了监理人员、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环保职责,明确了环保指标,现阶段安全监督和管理人员对环保工作的关注更多了,截止至11月查处环境违章行为3起,罚款1000多元。

2、随着公司各类环保宣传活动的开展,公司环保检查的力度加大,员工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更加注重环保工作,例如铺设防渗膜避免落地原油,设备的日常维护避免跑冒滴漏,公司环保工作提升明显。

十一、是及时报送上传各类环境统计报表,资料上传准确率100%,及时率100%。

综上所述,今年的各项工作通过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的说,工作中也存在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工作进展不平衡;

2、是环保学习还不够深入,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

3、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员工环保意识不强;

4、是环境检查、处罚力度不够大,环境管理水平不高;

5、是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

20XX年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二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

围绕一个目标:公司环保工作有一定的改善。重点抓好生产现场、野外驻地、厂区环保工作,对恢复地貌井要按标准,回收污染物,对可以掩埋的物品,按照掩埋深度要求掩埋。认真落环保职责,严防产生新的污染源。

把握二个关键: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境保护工作业绩在各基层单位年度责任考核目标中的权重,扩充工作主体,强化环保监督管理能力,服务公司建设,用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司环保工作,使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以继续开展绿色作业队;二是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三是环保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和环保先进个人的选树活动。

实现四个突破:一是绿色作业队建设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干部员工培训,加强环保宣传学习,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二是环保管理有新突破,在管理工作中要作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污染减排。通过抓防治提升环保工作质量。三是设备革新有新突破,采购和研发能耗低,效率的高的设备,环保效益高的设备。四是环保能力有新突破,组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8篇

一、安全环保部工作总结

1、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分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了安委会等相关的安全管理领导机构,设置了独立的安全环保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公司调剂,属地化招聘等渠道不断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从成立初期的5人已增加到10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可控状态,截止目前,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2、项目安全管理情况,为不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能力,分公司相继组织开展了由公司领导和项目部负责人组织带队检查,坚持开展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整改,有落实。并对前期准备项目进行集团公司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宣贯和交底,让前期准备项目在运营实施过程做到不脱离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不脱离公司管理理念等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

3、信息化运用管理情况,依托微信管理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分公司建立了安全管理微信群,时时发布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动态、安全新技术的运用、事故案例等信息,学习和掌握安全发展的动态和方向,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二、xx年计划

1、继续加强安全管理团队建设,以各种形式招聘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并通过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推进安全管理职业化。

2、不断完善相关安全管理体系并建立标准化工地,以集团公司和x公司的管理制度为指导,结合分公司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x公司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要求,做好AAA级、省级、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创奖工作。

3、加大项目安全检查力度和智能化管理的应用,从项目管理体系、制度的建立以及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为出发,尤其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方案的编制、交底和执行力上为重点,强化项目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有条件的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培训箱和相关软件进行远程智能监控,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9篇

20XX年,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具体指导下,围绕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严格控制,重点治理,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社区环境、生态环境和企业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加快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今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为确保全镇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一是建立领导班子。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经发办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了较健全的管理网络;二是明确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今年全镇环保工作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坚持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严格考核,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提高认识,强化宣传

我镇坚持通过宣传发动,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分析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当前一些地区环境造成的危害,务必抓好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三、抓好工作结合,增强环保实效

1、把环保工作列入城关镇全年工作的议事日程,对全镇环保工作加以落实。20XX年镇党委、政府就环境保护工作,召开了xx次党委政府联系会议,对全镇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落实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大城关镇对环境保护治理的工作力度,分析我镇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2、利用标语、橱窗、广播等多种形式对环保工作进行宣传,全年就环境保护的工作,出了x期墙报、过街横幅x条;

3、借助“六五环境保护日”在xx设置咨询台,对市民发放环保节能方面的书籍,利用宣传车在街上进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使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家喻户晓,全镇广大市民环保意识增强。

4、镇属企业杜绝了重大污染事故和污染物的排放,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未产生“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

5、对镇属企业的新建项目,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去执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6、针对春秋农忙季节,农民焚烧秸杆的问题,及进下发了城文件,督促相关社区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加以落实,使农民群众认识到焚烧秸杆弊多利少,危害大。通过开展秸杆禁烧工作,有效遏制了焚烧现象的发生,改善了县城环境质量,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

7、针对我镇的小锅炉,我们认真组织人员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8、申报两个绿色小区,材料已报送县环保局。

四、下年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班子,把环境保护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行动,有结果。

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会议、标语、广播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知识、环保政策人人皆知,户户皆晓。

3、加强企业监管。加强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污染源的管理,督促单位达标排放。

虽然我镇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实效,但是我们也清楚认识到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尤其是社区卫生环境,重点企业的排污等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出同反弹现象,回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围绕全镇环保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不断开创我镇环保新局面。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0篇

按照年检工作要点,组织相关检查工作如下:

检查前的准备:检查组仔细阅读企业的认证材料,熟悉相关的标准及技术材料,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相关产品的信息;列出检查提纲和检查要点。

年检主要内容: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落实执行情况、规范使用绿色标志情况。

实地检查步骤:召开座谈会;实地检查;随机访问;查阅文件、及相关档案。对以上有关过程进行实景拍照,作为年检档案材料。

我中心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制定检查计划,做到企业年检工作有条不紊,真正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服好务,把好关。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工企业的生产环境状况和种植基地的产地环境

我市的1家加工企业(XX旗兴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更衣室较以前进一步加强保洁,落实责任制,生产车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此外,绿色食品生产与非绿色食品生产实行的'防混措施,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我市的3家种植企业(XX市林中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蒙南水务有限责任公司、XX市方天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没有违规现象。基地农户都清楚明白化肥农药施用技术,农户按部就班,基本杜绝超标准、超范围现象发生。

我市的2家水产业(XX市新宇力螺旋藻有限责任公司、XX市加力螺旋藻有限责任公司)基地生态良好,周围没有新增污染源,产品生产面积符合申报认证要求,无超范围现象。

二、产品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状况

我市6家绿标企业全部按照要求,都建立健全了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其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职责落实,总体情况平稳,措施到位。各企业为贯彻好生产操作规程,都开展了各类人员培训活动,保存原始记录。尤其是汇能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的管理工作比较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产品包装运输状况

绿标企业其产品包装材料、贮藏条件、运输措施基本没变,达到了专贮、专运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企业至今未使用防伪标签。

建议企业加强市场调研,扩大营销范围,建立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2、有个别的加工企业在档案管理、建档建制、生产、销售、检验记录上还不是很规范,个别企业加工车间卫生还需要加强。

五、年检结论

根据检查组的检查结果和全年的掌握情况,我们认为,我市的6家绿标企业,其种植、生产、加工总体情况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达到年检要求,因此,确认6家绿标企业为20xx年年检合格企业。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_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2013年开始,我部将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对于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农产品消费,已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是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三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有力抓手。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_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键在于落实属地责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有利于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有力抓手。

四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县乡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生产经营农户,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通过典型引路,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树立样板,为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开辟渠道,为展示监管成效搭建平台,为培育监管人才打造基地,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主导、依法履责、保障安全、服务产业”的工作方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环节,以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单位主体责任为着力点,以完善监管条件为抓手,以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核心,以提升监管能力为目标,按县域整体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创建原则

1.坚持依法履责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线,同时运用科学理念和先进技术,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新长效监管机制,在依法履责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样板”、“标杆”,由点及面、逐步放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坚持提高监管能力和增强工作实效相结合。提高监管能力是示范县创建的根本任务,增强监管实效是示范县创建的工作目标。创建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县域内的产业发展相协调,突出实效,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3.坚持政府监管与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充分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切实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培育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

4.坚持创建示范与先行试点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监管模式的过程,在不同的区域选择有条件的县开展创建试点,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确保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按照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的方式,力争用5年的时间,结合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质量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实现基层监管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提升和生产者素质能力提升,使示范县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样板区、体现监管成效的展示区、探索监管手段的先行区和各地学习交流的培训基地,示范带动各地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引领推动各地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监管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基本条件

(一)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履行。县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考核范围,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对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相应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的激励扶持政策。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监管工作年度计划,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形成监管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规模能够保障监管实际工作需要。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有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全部涉农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达到“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条件、有经费”的要求,管理制度健全,切实发挥作用。在蔬菜、水果、茶叶和畜牧、水产重点生产养殖村全部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明确的责任人,监管网络完善。对县、乡、村三级监管人员有专门的培训计划,能够做到全员培训。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的主体责任,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责任告知率达到100%,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检验准出制度。对小规模生产者有落实主体责任的措施和手段。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实施抽查检测。

(四)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县域内放心农资经营和配送网络健全,70%以上的农资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农资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等制度全部落实。100%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专柜销售制度。建有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信息化,县域内所有农资产品100%纳入平台管理。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和执法检查,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建立黑名单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监测与评价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污染区域种植、养殖结构能够科学合理调整。

(五)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转化率达到100%,标准入户率达到60%。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严格执行农(兽)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生产过程中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开展动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三品一标”持续稳定发展,产地面积占辖区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获证主要农产品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35%以上,标识率达到80%以上,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奖励机制健全。“三品一标”证后监督检查措施到位,退出机制健全,县域内的品牌形象良好。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有效。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站,检验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含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条件,有稳定的运行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有效开展监测工作和对生产的指导服务。县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监测参数、产品范围覆盖本县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市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有检测室,配有专业检测人员,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检测,生产指导服务到位。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配有快速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自律性检测。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经编制部门批准,设有农业(畜牧兽医、渔业)综合执法机构,人员、经费、手段等能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农业(畜牧、水产)、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有良好的联动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日常执法检查有力有序,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行为、非法添加禁用物质行为和假冒“三品一标”产品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移送率达到100%,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基本完善。在检查、监测、宣传等常规监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生产主体备案、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模式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检查记录和监管档案制度。能够将一些监管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事的常态化监管方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完善,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能够妥善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分兵把口、协调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省级以上各类监测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本县生产的蔬菜、水果、茶叶中禁用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水产品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检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三品一标”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近3年县域内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同时本县生产的农产品也没有造成其他地方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认定与管理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认定,实行“县级政府申请,省级农业部门推荐,农业部批准”的方式。各省(区、市)按照基本条件组织创建。农业部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认定标准》(另行印发)进行认定,对各省(区、市)推荐的创建县进行综合评审,发文公布。农业部适时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对示范县实施动态管理。

自2013年起,农业部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试点工作。创建试点县由省级农业部门推荐、农业部确定。农业部将视财政资金情况给予适当支持。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示范县创建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省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研究部署重大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创建县政府要成立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地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的投入力度,建立固定的经费投入渠道,现有各类农业投资渠道安排的项目,应向示范县倾斜。同时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有条件的省可参考本意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或乡镇创建工作。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2篇

今年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开展了我镇农产品质量工作,现对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内容,作如下自检自查:

一、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畜牧站站长王洪修兼任副主任,工作人员由相关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日常工作。各村委会主任为联络员,负责报送相关报表,并完成各项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并与村委会签订责任书,把农产品安全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领导小组就每季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层层抓落实,逐级报反馈。

二、制度建设

我镇认真执行市政府及上级农业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度制度,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各项行动计划,并联合农科站、兽医站、安监站、工商所、卫生院等部门,认真对本辖区内的农产品市场实施定期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农药、兽药超标和违禁农药上市等情况。

三、保障措施

我镇利用广播、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完成上街宣传xx余次,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会议宣传贯彻xxx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今年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监督检验工作共投入大量经费,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效地开展。

四、技术措施

1、按照市政府、农业部门的工作要求,我镇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管理工作。

2、我镇利用赶集日及中秋、国庆节前夕开展农(兽、渔)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上架、滥用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中未发现农(兽、渔)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上架、滥用的行为。

3、我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及对畜产品进行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并定期对辖区内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资店定期进行监督抽查。

4、我镇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免疫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一年来,兽医站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报质量”的动物免疫责任制,认真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做到不漏村、不漏户、畜不漏针、适时方针。屠宰检疫检查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宰前检疫,

对全镇范围内进行生猪、牛、羊出栏前的'检疫,由村委会协检员做逐头检疫和检验合格后,开出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屠宰。

(2)宰后肉类产品检验,镇兽医站派出专业检疫、检验人员对肉类产品市场、餐馆进行逐头检验后加盖公章,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交易。在检验过程中,做到认真核实宰前检疫合格证,没有发现病猪肉、注水肉等不合格产品上市交易,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5、按照市政府及农业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农产品质量相关信息,未出现漏报、迟报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展整治活动时,商户等抵触情绪明显,工作开展存在困难;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工作还留有死角;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目前工作的需要;

四是农业执法和检测队伍还不健全,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按照市政府及上级农业部门的工作部署,克难奋进,再接再厉,使我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3篇

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_、_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和、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推广福建治理“餐桌污染”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指出,福建自2001年率先在全国开展“餐桌污染”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不少好的探索可借鉴、好的做法可复制、好的经验可推广。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督查考核评价,努力形成社会共治合力,不断把食品安全工作推向深入。

强调,要加快推进地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保持监管体系的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带动更多的地区以至全国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会议对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农业部在会上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从农田到餐桌”衔接顺畅、良性互补的协作制度。

会议要求,各地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学习借鉴福建的好做法、好经验,用改革的思维、法治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探索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一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健全监管体系。坚定不移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抓紧把市县两级监管机构组建到位,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加快生猪屠宰监管职能划转到位。二要以基层基础为重点,系统推进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强化风险监测、检验检测、追溯管理等技术手段,充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和执法装备。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一支秉公执法、权威高效的监管队伍,为治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三要以法治建设为要务,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抓紧弥补法律法规缺失,不断健全新的规章制度,让各项监管工作有良法可依、有善政可循。严格监管、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让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不敢、不能、不想以身拭法。领会好、落实好四中全会《决定》关于食品安全领域内综合执法的要求,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和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治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构建良好的法治秩序。四要以问题导向为常态,着力加强风险防范。坚持把查找问题作为监管工作的常态,努力排查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同时在解决问题中查缺补漏、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倒逼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五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齐抓共管保安全。加快建立企业首负责任制,把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牢牢捆绑。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制度,落实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治考核的要求。发挥好食品安全办综合协调作用,为社会共治搭建平台,凝聚齐抓共管的合力。六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以点带面,激励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福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环节和典型成果。山东省、河南省、福建省厦门市、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金堂县政府围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创新举措做了大会交流。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4篇

一、检查情况。

本次行动共检查蔬菜生产基地64家,其中包括4家龙头企业、5家休闲观光农庄、2家正在筹建中、21家规模小或停止生产,检查内容主要为农产品生产记录情况、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农产品包装和标识以及产品质量标志使用情况,整体情况如下。

1、目前我县蔬菜基地除汇龙蔬菜专业合作社有加工环节外,其他都为“生产-销售”模式。产品大多未经过包装直接上市,故不存在标签标识违规、使用“三剂”和冒用质量标识的现象。

2、目前申请了商标的单位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湖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湖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湖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湖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正在申请中的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此外湖南**农业投资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农庄**农业有限公司都在正进行自己的商标申请。

3、有检测设备的单位有16家,没有设备但进行委托检测的有6家。

4、销售方式上,进行定点销售的单位有8家。

5、农业投入品使用方面,肥料多使用有机肥,基本上未发现使用蔬菜禁用农药。

6、本次检查共对未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或记录非常不规范的单位15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二、存在问题。

1、生产记录普遍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生产记录不规范。主要体现在:1、农药使用上标注的商品名而没有标注农药有效成份及含量,没有记录防治作物及对象,没有记录用法用量及安全间隔期;2、肥料标注的是类型而没有标注有效成份及含量;3、没有记录农产品收获日期。

2、生产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生产面积比较大,但没有分片进行管理,因而在生产档案中看不清农业投入品田间具体使用情况,无从分辩农药是否执行了安全间隔期。

3、检测环节薄弱。

大多数基地没有配备检测设备,也没有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检测,进行了自检的单位也没有将检测结果记录入档。

三、几点建议。

1、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范本发放给每个生产基地。

2、建议各生产企业对基地分片管理。分片进行农产品的生产记录,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以方便安全事故的溯源。

3、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已经获得的商标及认证产品的管理。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5篇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稳产保供行动,坚决夯实三农基础。一是压实粮食生产。立足县情实际,下发了《xx县关于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意见》,将全县年度粮食面积任务636500亩、粮食产量任务60400万斤、稻谷面积任务598300亩、稻谷产量任务51010万斤细分到各乡镇。组成了5个组对全县15个乡镇开展督导粮食生产工作。全县早稻市里安排任务数万亩,落实任务到村到户面积26万亩,已完成早稻生产面积为亩,早稻完成率达。油菜种植面积万亩,全部完成收割。中稻万亩任务全部落实到乡村组户及田块,至目前为止,已完成种植面积5万亩,占任务数的。二是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至目前为止,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蔬菜总产万吨;至6月底种植面积将达万亩,总产13万吨,产值亿元。已完成流转设施蔬菜建设面积8073亩,确定经营主体面积7000亩;入场施工设施蔬菜面积3910亩,已建设完成面积2395亩,300亩标准连体大棚正在施工建设,新建20亩连体大棚育苗基地已确定经营主体,正在规划设计中;“冬闲田”已流转土地面积6410亩,三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的主体建设任务项目。组织各乡镇申报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块面积,15个乡镇落实面积万亩,并向县政府请示对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正在开展20xx--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四是圆满完成农机春耕生产,针对今年农机春耕备耕工作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抓好农机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成立农机春耕服务队5个,组织农机技术人员300余人次,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科技下乡,检修农机具1050台套,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春耕生产。

(二)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一是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聚力抓好拆违拆临、改水、改厕等重点工作,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美。至目前为止,全县拆违拆临万平方米,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186次,清理卫生死角875处,清理和转运农村生活垃圾1527吨,清理村内池塘968口,清理田间地头、沟渠塘的废弃物170吨;清理集镇乱搭乱建73处、乱堆乱放59处、占道经营69处。二是扎实推进村庄整治,下发了《xx县20xx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七整一管护”重点建设内容,突出抓好村内排水沟渠、河塘、乱搭乱建等环境整治,着力完善村内道路、供水、户厕、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推进建“三园”(花园、菜园、果园)标准开展绿化美化。安排了50个省建村点、51个县建村点、37个25户以下村庄新农村建设任务,打造2个省级全域美丽乡镇和2个市级全域美丽乡镇、15个美丽村庄、2150个美丽庭院,提升崇宜线和崇白线2条美丽示范带。三是持续巩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坚持建管用并重,实现村庄环境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全面提升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污水、厕所革命排查,组织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回头看”。严格按照项目基本要求,高标准精心设计,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用得好,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强化品牌培育,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地理标志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41个。其中新增自主蔬菜品牌8个,“两品一标”蔬菜认证15个。二是推进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进度,加快与紫薯种植及加工项目(一期)和西兰花加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使紫薯加工和西兰花初加工项目尽快落地生产。三是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其中:争取农机中央财政补贴资金745万元,稻油轮作补贴资金300万元,耕地地力补贴资金4615万元;下达一次性补贴资金720万元;稻油轮作补贴资金300万元等。至目前为止,已顺利发放了耕地地力补贴资金、一次性补贴资金和稻油轮作补贴资金,农机补贴金额下发了万元,这些资金的发放有力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引导各类乡村人才成立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或入股企业,发展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截止目前,全县4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亿元;全县共有农民合作社53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28家;家庭农场15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1499户;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余亩,土地流转率约为。二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回头看”。积极借鉴外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资源、地域、文化等方面优势,探索资源利用、服务创收、旅游带动、股份合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特色发展、加快发展。三是坚持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虽然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对照农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农业大而不强。粮食、蔬菜等主导产业整体发展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产业带头人还是那些老面孔。二是农村广而不美。部分乡村道路、村庄环境“脏、乱、差”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滞后,村庄环卫保洁未落实到位,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等瓶颈亟待破除,造成了一有检查和上级领导来就全体动员扫地,“大检大扫、小检小扫”。三是农民多而不富。目前,全县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依然不稳固,缺乏增收新动能。主要表现在产业带动致富能力较弱,一方面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仍主要以购销关系为主,通过合同订单带动农户的`比重较少,实行利润返还、农户直接入股等方式带动农户比重更低,另一方面经营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还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对于发展旅游业、电子商务少之又少,现有的一些精品产业项目个性彰显不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特色内涵、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人文历史、民族特色等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高站位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问题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不仅要顾当前,还要看长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压实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汇聚起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扎实做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及专项巡察监督检查有关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涉粮违纪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出现涉粮腐败问题,用机制保障粮食储备安全。二是突出底线红线。坚决扛稳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现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60万亩以上,产量在30万吨以上,巩固产粮大县的优势地位。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20xx年项目招投标,认真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并组织项目实施,确保20xx年春节前完成项目工程的80%。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二)高水准发展现代农业。立足xx麻鸡、蔬菜等特色产业,抢抓市委、市政府打造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的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广“公司或种植大户+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和“冬闲田”种植西蓝花的经验,力争20xx年新增设施蔬菜8000亩,新增“冬闲田”种植蔬菜32000亩以上,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公认化,努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全县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扩大“赣抚农品”、“xx麻鸡”、“康斋鲜生”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新增农产品“两品一标”5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支持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蔬菜)示范园,积极打造集育苗、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

(三)高品质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把握村庄发展趋势,找准村庄发展定位,合理明确村庄分类布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村庄建设规划。一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扩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建管并重”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完成50个省建村点、51个县建村点、37个25户以下村庄新农村建设任务,打造2个省级全域美丽乡镇和2个市级全域美丽乡镇、15个美丽村庄、2150个美丽庭院,提升崇宜线和崇白线2条美丽示范带。着力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美丽乡村。二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强化公共设施服务,加快基础设施提挡升级,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亿元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提升PPP项目和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xx县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工程(一期)项目尽早落地生根(项目总投资597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xx万元,县级统筹3974万元),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强化公共事业服务,加强农村学校、村卫生室、养老服务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6篇

关键词:农户;农药残留认知;影响因素;SEM

农产品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其农产品生产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程度更为直接、严重。只有保证农户生产行为的安全、规范,才能生产出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1]。但是,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浅薄,在生产中倾向于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即使是低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也普遍存在过量施用现象[3]。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程度会内在地影响其施药行为,施药行为的规范与否又与农药残留量的多少有关,并最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3]。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规范农户的农产品生产行为,提高其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是目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4]。

众多学者针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开展了诸多研究。郑龙章等(2009)[5]对福建省农户的研究发现,农户对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认识越深刻,越愿意从事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与Recenaa等(2008)[6]研究结论相反。张云华等(2004)[7]对山西、陕西和山东等省市农户进行的研究表明, 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之一。Abhilash等(2001)[13]通过对印度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调查,发现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影响其农药使用行为的重要原因,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越高,其用药行为越安全。王志刚等(2011)[9]研究表明经常做用药记录的农民更能控制农药使用量,对农药残留的认识越深刻。崔新蕾等(2011)[10]的研究则发现家庭人口和收入结构是影响农户农产品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与李光泗等(2006)[11]的研究结论一致。杨小山等(2011)[12]的研究表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农户的技术培训情况对农户农药残留认识有显著影响。Doss等(2009)[8]发现政府严格实施各种不同法律法规,给农户提供农药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促进其安全用药,与姜慧慧等(2010)[14]的研究结论相反。以上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提高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以生产常规农产品的农户用药行为为主要研究内容,少有文献对反季节瓜菜种植农户用药行为进行探讨,且研究中所使用的农户家庭总人口变量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农户生存压力,忽视了由于家庭总人口中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差距所带来的赡养负担的不同,存在理论缺陷,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基于对海南省649户冬季瓜菜种植农户的第一手调研数据,引入人口压力[人口压力=(家庭总人口-外出务工人口-农业劳动人口)/(家庭总人口)]作为新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建立SEM模型,分析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影响冬季瓜菜安全生产管理政策绩效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1数据来源、模型选择与研究框架

数据来源

2013年1~3月,本课题组在海南省7个市(县)15个镇对种植反季节瓜菜的农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农户禀赋、农户农药认知、农户用药行为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情况。调查方法为重点调查加随机抽样,由于每个市县的反季节瓜菜种植分布并不均匀,加上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故而选取7个重点种植反季节瓜菜的市(县),具体乡镇的调查则采取随机取样原则。调查方式是调查人员一对一入户调查,发放问卷850份,共收回问卷767份,回收率为。据研究设计和问卷回复情况,剔除缺失4个以上变量的问卷24份以及农作物为非反季节瓜菜农户问卷94份,剩余有效问卷649份。

模型选择

本文的研究主题具有难以直接测量和主观测量误差较大的特点,而传统的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及相关分析等并不适合对多原因、多结果及难由直接观测变量构成的潜变量进行处理。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将测量模型和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果模型相结合,把模型误差纳入模型之中进行分析,结果更为准确,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科学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统一[15]。因此本文选择SEM对上述假说进行建模分析。

方程(2)和方程(3)为测量模型,反映潜变量与测量变量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其中,X为外源潜变量的可测变量,即反映农户禀赋、安全生产意识、已有用药习惯和政府服务与规制的指标。Y 为内生潜变量的可测变量,即反映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的指标。Λx为外源潜变量与其可测变量的关联系数矩阵,Λy为内生潜变量与其可测变量的关联系数矩阵,通过测量模型,潜变量可以由可测量变量来反映。

研究框架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相关农户认知理论和本文研究主题、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特点等,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农药残留认知影响因素假说模型。

2实证分析

模型拟合与估计

在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与评价之前,首先对样本数据的效度与信度进行检验。由模型估计可知,所有潜变量的因素负荷量标准化参数绝对值在~之间,t值在~之间,远大于评价标准;P值皆小于,远小于评价标准,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效度。同时,标准误差在~之间,远小于评价标准;建构信度值介于~之间,大于评价标准值;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皆介于~之间,高于评价标准值。这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其内在质量较为理想,可用以做进一步分析。同时,根据模型路径系数与输出的修正指标,增加了质量安全培训与农技指导、务农年限和收入结构之间两两误差的相关关系。调整后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高,模型合理。

模型解释

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由表1可知,农户禀赋、政府服务与规制、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农户已有用药习惯到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之间的路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和,其中农户禀赋以及政府服务与规制不仅直接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产生影响,还通过影响农户安全生产意识和农户已有用药习惯间接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其总效应分别为和。

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间接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安全生产意识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安全生产意识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已有的用药习惯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已有的用药习惯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影响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总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间接路径系数。政府服务与规制的计算公式与之类同。

不可忽视的是,政府服务与规制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虽然小于农户禀赋,但其总路径系数却大于农户禀赋,这表明虽然政府没有办法通过改变农户禀赋来提高其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但却可以通过先关政策引导、纠正农户现有用药习惯、改善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识进而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知。同时,如果政府想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性的认识,促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主动、积极地生产控制自己的农药使用行为进而生产安全的农产品,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农户禀赋的不同,并相应地调整政策重点。

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表1、图2可以看出,农户禀赋与5个观测变量的因子关系分别是、、、和,说明这5个变量与农户禀赋有很强的因子关系,其中收入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压力这3个指标与农户禀赋关系最为紧密。对这一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如下:①收入结构度显著正影响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即:冬季瓜菜的收入占农户年收入的比例越大,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越深刻,用药行为也越安全;②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影响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也越高。这可能因为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与其对农药、病虫害及农业技术的认识与掌握程度有关,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对农药危害的认识越深刻,更有可能按照说明书或农技人员的指导进行规范用药,在施药过程中主动控制自己的用药行为,进行安全农产品生产;③人口压力越大,农户迫于生存,在农业生产中可能更多地重视产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即使认识到农药残留的危害,也存在违规用药的可能性。

政府服务与规制与5个观测变量的因子关系为、、、和,其中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安全监管的因子关系最大。这可能因为政府对农户农产品生产行为实施监管,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可以通过施加外部威慑力有效规范和制约农民生产行为,提高其农药残留认识和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警惕。然而,在对农民进行调查时发现,海南省农产品检测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在某些村镇,有些农民甚至没有听过农产品检测。一些行政人员则反映,农产品检测只是走程序。问卷反馈情况也表明有的农民从没有接受过农产品检测,这说明海南省自2010年“毒豇豆”事件后在农产品检测方面有所松懈。

农户已有用药习惯与3个观测变量的因子系数分别为、、,均为显著正相关,其中,用药安全间隔期的影响最大;然而,据调查,很多农民不了解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特别是在蔬菜生产上常有“今天打药明天采摘上市”的现象。问卷反馈情况也表明,有的农民在农药使用后不到5天就收获农产品,而根据一般性原则,农药使用后至少5天以上收获才能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降到一定标准。这说明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农户用药行为不容乐观,存在极大隐忧,政府应该及时纠正农民错误的用药行为,提高农民对农药残留的认知程度。

此外,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与2个观测变量之间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和,与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之间的因子关系都较为紧密。这表明农民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安全问题关系的认识越高、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关注,其安全用药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越强,对农药使用所带来的后果的认识程度也就越高。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农户禀赋、政府服务与规制、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农户已有用药习惯到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政府服务与规制和农户禀赋是影响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主要原因,两者不仅直接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还可以间接影响农户已有用药习惯和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而进一步产生影响。同时,政府服务与规制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虽然小于农户禀赋,但其对农户残留认知的总路径系数却大于农户禀赋,说明政府服务与规制更多地是通过影响农户已有用药习惯以及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对农户农药残留认识产生影响。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与农户已有用药习惯作为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认识的第三及第四大因素,不仅受到农户禀赋的影响,也受到政府服务与规制的制约。

鉴于此,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与规制是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认识进而促使农户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组织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农户进行农药方面的学习、通过农技指导人员或现身说法等,向农户积极宣传农药过量或不合理使用给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使农户对农药残留更深刻地了解。同时,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纠正农户现有用药习惯、改善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识进而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知,进而促使其进行安全生产。不可疏忽的是,由于不同特征的农户对所接受到的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不同,在给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时,政府应充分考虑到农户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人口压力和收入结构等农户禀赋的差异,根据农户禀赋不同相应地调整政策重点。

参考文献:

[1]章力建,孙炜琳,朱立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政策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2,11:26-29.

[2]Pemsl D,Waibel H,Gutierrez A P. Why do some Bt- Cotton farmers in China continue to use high levels of pesticid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2005, 3(1): 44-56.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7篇

2016年,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加强指导,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重点环节监管

在全年工作中,牢牢把握几个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监管工作。一是强化农业生产监管。年初,制定并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查记录本》、《农产品生产记录本》等5000册,分发给基层监管人员和农产品生产者,记录本详细罗列生产过程禁限用农药目录,指导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详细记录监管检查过程和结果等信息,使日常生产活动和监管工作做到了详实可查;二是强化农药使用监管。主要针对农药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农药非法成分隐性添加等问题,在农业生产用药高峰季节,分两个时间段,开展农药监督抽查。抽查范围包括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历年抽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企业和产品、生物农药和烟剂产品。2016年,共组织开展随机抽查农药产品100个,指定抽查农药产品100个,抽查生物农药和烟剂产品10个;三是强化问题品种监管。针对国家在我省例行监测中于辽源市生产基地发现的有关农产品品种农残超标问题,2016年7月,我处重点组织开展了监督抽查,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监督抽查工作的方案》,将抽查范围扩大到长春市。共抽取样品25个,经检测全部合格;四是强化重点产品监管。主要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向标,开展证后监管。2016年,委托省绿办重点对绿色食品开展监督抽查,共抽检样品100个,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五是强化重要事件监管。针对邻国发生了有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事件,及时制定报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事件发生后,按委领导要求,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造成的农产品污染情况,督促有关地区开展跟踪监测,并向省政府及时报送了相关信息。

二、强化日常监测

2015年底,省农委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吉农质发〔2015〕21号),以国家和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确证检测为主要手段、市、县、乡速测筛查为辅助手段,开展主要农产品日常监测。一是强化省级例行监测。全年共开展省级例行监测4次。每次例行监测,均制定并下发监测工作方案,规定工作程序,指定监测参数,提出相关要求。从监测情况看,我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二是强化省级专项监测。主要对我省地产主要粮油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以及蔬菜、水果、食用菌、人参等开展专项监测。全年共开展7次专项监测,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三是强化国家例行监测的配合。2016年,农业部将我省长春、四平、辽源列为国家例行监测城市。每次抽查前,均协调相关市县,下达工作方案,确定抽样地点,积极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呼和浩特),确保抽样工作顺利进行。从监测情况看,我省监测合格率居于全国前列;四是强化速测筛查。在国家和省检测实验室开展确证检测的基础上,我处还部署指导各市、县农业部门开展主要农产品速测筛查,主要对地产蔬菜、水果进行快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确证检测,有效排查和防范了存在的风险隐患。据统计,各市、县全年速测筛查抽样共计10万个以上;五是强化风险评估。2016年,安排省农科院、吉林农大、农机化中心分别开展了粮油作物、蔬菜、食用菌、农产品包装物等4个项目的风险评估,对我省地产主要农作物和外来包装物体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评估,查找风险隐患,及时进行防范。目前,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8篇

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到乡镇,村,站所,园区,企业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调研,总结如下:

市_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执法检查以来,区政府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具体方案,有会议安排,有检查,有总结。重点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质量检测,投入品控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在乡镇、企业(集贸市场、超市、龙头企业)建立检测站(室)6个,制定完善了10多种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建设“三品”基地近10万亩,实现“三品”认证55家,无公害10家,有机3家,地理标志产品1家。建设规模化畜禽饲养场(户)30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占到80%以上;今年以来,共抽检蔬菜样品2100个,抽检畜禽样品85份,合格率分别为99%、 %。总的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上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调研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品”市场所占份额较低。尽管涉及群众生活的农产品品牌数量已基本覆盖全面,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但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大。我区品牌产品草莓,菊花,葡萄占百分之三十。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标准化生产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虽然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采收农产品,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优质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与大中城市相比,市场上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优质优价,多数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定位,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

四是监管手段薄弱。一方面,表现为农业执法力量薄弱。我区农业执法大队由于人员编制少,力量较弱,加之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力量减弱,自身监管服务功能缺位,已很难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检测监管较弱。有的镇办农产品速测机构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设备精度差,致使存在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时效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

五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投入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生产环境监测、品牌申报认定和市场准入检测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需要,亟待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倾向。不少农民未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中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治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自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缺乏必要的诚信意识。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生产经营体制下,基本上是一个农村家庭就是一个初级农产品生产单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治理。这种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多数是家庭留守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难以把好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农贸市场,还是乡镇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这种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化和质量失控,既使农产品不能很好的体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

五是分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增加了部门配合、无缝衔接的监管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执法大对尚未建立,协调起来非常困难。同时一些流动商贩,以促销药品为目的发布不正确的病虫情报,诱导农户多买药、多用药,由于交易隐蔽,单靠农业部门监管难以到位。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既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搞好宣传教育。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传播、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和生产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

(二)加快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区域,科学划定“三品”生产基地,逐步引导农民成方连片生产,壮大生产规模,以扩大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抓好产地环境建设,杜绝工业污染,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搞好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档次。

(三)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积极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有章可循;其次,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切实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第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化提高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农民提供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服务。

(四)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一方面要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组织开展好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把好市场准入关;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三品”销售专柜或专门市场等有效形式,建立起优质农产品销售通道,进一步推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专营,确保优质优价的同时,让更多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

(五)强化保障措施,提高监管水平。建议区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经费,专门拨付,专项使用。要完善质量检测网络,整合检测资源,优化检测设备,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和数量,提高检测水平;要加强相关部门监督执法资源的整合利用,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执法和集中、突击执法相结合的机制,不断加大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力度;要强化源头监管,认真实施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备案制度,通过实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和有机肥,推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19篇

相山镇位于抚州市崇仁县县境南部,面积300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全镇人口万余人。20XX年,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我镇围绕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严格控制,重点治理,以美化环境为重点、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立足点、强化宣传为基础、造福居民为目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抓好村镇环境、生态环境和企业环境建设,使我镇的环境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现将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环保机制

为确保全镇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并有规划进行分工。全镇建成由镇长亲自抓,由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了较健全的管理网络,设立环保工作人员9人,研究当地环保工作4次以上,制定了详细的20XX年工作计划,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总结。

二、环境质量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结合部门职责和部门实际,抓住重点,齐抓共管,有效实施,强化管理,使环保目标责任状各项内容和指标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对集中饮用水源进行保护,大力加强境内河流环境保护,在辖区主河流非法挖沙和网箱养鱼现象没有发生。已建立污水处理厂,并聘请有专人看管。书写保护水源标语,设立警示标志,保护区附近没有新增污染型企业。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排污企业进行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质达标率98%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20天。

(二)节能减排工作稳中推进。在企业中广泛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我镇节能减排工作稳中推进。

三、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

我们严格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按照县环保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的专项行动,集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专项整治。

(1)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小流域污染问题的整治。加强对我乡内河的治理,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加强对流域污染治理。

(2)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对全镇新建建设项目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投产的排污单位,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坚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全镇没有引进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落后地区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无产生辐射的企业。

(3)我镇境内没有举办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所有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制度,100%执”三同时”制度。

四、农村环境保护

各个村委会建有垃圾集中填埋场,共有 7个,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所在地均无乱倒垃圾现象。通过督导检查,认为我乡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普遍建立了环保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能够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职深入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生态示范创建

近年来,相山镇按照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有关要求,以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编制相山镇整体规划图,城镇布局日渐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街道管理有序,镇村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71%,一个“绿色生态”的新相山已初步形成。

对照《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规定》的要求,认为我镇已具备申请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条件,

六、环境宣传教育

我镇坚持通过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意识到环境危害,抓好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召开会议进行宣传,镇党委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在分析我镇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同时,认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增强大家的环保认识,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镇各村(居)委会负责人,镇属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议;二是利用标语、广播、书画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借助“环境保护日”,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咨询台等进行宣传,四是开展“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户”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声势浩大有宣传发动,真正营造起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家喻户晓”,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加强。

七、环境安全

按照县环保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的专项行动。以巩固整治成效为目标,集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后续督查。

(1)对2013年以来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特别是上级领导批示的环境污染信访事件,要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整治;对群众反复投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计划,进行综合治理,实行督察。根据排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保问题引起的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

(2)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整治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我乡的排污企业加强检查和治理,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确保饮用水安全。

八、存在的问题

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下,我镇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别企业负责人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仍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宣传教育工作还做的不够,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三是镇级环保力量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影响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就是我镇全年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结,我们会再接再励,努力做好今后的工作。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0篇

(一)基本县情。

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其中,磨西镇、新兴乡由海螺沟景区管辖),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467人),总耕地面积71925亩。2014年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其中:重点农产品(蔬菜)种植面积40012亩,年产量100552吨,年产值亿元),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

1、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建立完善了县、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充实县农牧和科技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人员力量,配齐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农业综合执法人员12人,动物卫生检疫人员8人;将10个乡镇(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管辖的磨西镇、新兴乡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设在“农技综合服务站”内,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兼农残快检员1名、农残快速检测仪器1套。

同时,我县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正加快建设,仪器设备已完成政府采购,业务用房正进行装修。

2、品牌培育情况。

一是我县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二是培育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

3、畜禽屠宰情况。

一是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建立完善了“生猪进厂验收制度、产品进销台帐管理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三制度。生猪定点屠宰场严格执行上述制度,未有“屠宰注水猪、病死猪,无检疫证章、耳标等合法标志的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不合格、未加盖检疫检验证章的肉品出厂销售”的情况发生。对有害肉品全面实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100%,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100%。

二是在责任上加以约束。我县与生猪屠宰场承包商签订了《猪肉质量安全责任书》,对屠宰厂生产条件不能满足《条例》第七条要求的;在屠宰厂内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质的;屠宰病死猪、注水猪的;生猪进场未验收检疫、猪肉出厂未检验的和有其它违法行为被举报查实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从源头上保证猪肉品质。

三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县尚未建成禽类定点屠宰场。对禽类的屠宰监管,我县主要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对城区及周边两个禽类交易市场进行报检及抽检管理的方式进行。明确要求上市进行销售的活禽必须附带产地检疫合格证,市场内销售的禽类必须具备检疫合格证方能进行销售,坚决杜绝病、死禽类的销售。

4、开展宣传培训情况。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及科技下乡等活动,广域宣传监管示范县建设的要求和举措;二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年度计划,大力普及《_食品安全法》、《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_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创建思路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目标,以县级政府为建设主体,以落实法律责任为核心,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品牌为抓手,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努力创建“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基本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

三、创建目标

(一)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

(三)构建“政府负总责、乡镇有机构、监管到村社、经费有保障、检测全覆盖”的工作机制;

(四)主要优势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和品牌化销售。

四、创建内容

(一)健全监管服务体系,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二是在县农牧和科技局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配备2名专职监管人员;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配备12名以上的专职执法人员、1套摄像和速测仪等必要的取证设备、1辆有“农业执法”标识的专用执法执勤车和电脑、打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三是在10个乡镇分别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和农残检测站,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名专职农残检测员,配置1套农残快速检测仪器;四是在75个涉农村各配备1名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严格落实县、乡(镇)、村三级岗位职责、工作经费、监管手段3项保障措施,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

(二)依法做好产地管理,强化农资监管。

1、根据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做好产地质量监督。

一是禁止向原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水、废物等有害物质;

二是引导生产者及时清除农田的农用残膜及其它投入品包装物;

三是加强产地环境检查,净化产地环境。

2、强化农资监管。

一是强化农资监管,推行诚信经营,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

二是建立完善进销货台帐,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和质量安全公开承诺制度,严厉打击禁用高毒农药销售和使用等行为,确保全县农资市场监管面达到100%,案件办结率达到100%,投诉举报回复率达到100%。

(三)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培育农业品牌。

一是以我县蔬菜、水果、食用菌和生猪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二是依托农产品生产企业(园区)、农民专合组织和种植大户等生产主体,制订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作成简单实用的操作图(或明白纸),加强技术培训,确保生产技术规程一户一份。

三是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规定。

四是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提升工程,严格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强化退出机制,加强品牌宣传,规范用标行为,推动“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测,做好源头监管。

一是积极构建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检测室为支点、生产基地为基础的监测网络,监测覆盖主要生产基地、企业(园区)、专合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别涵盖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导主业。

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检验检测。配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仪器设备和取样必备交通工具,取得计量和资质“双认证”,提升检测能力,对不合格产品,及时移交农业执法机构(或相关部门)处理;建立乡(镇)农产品农残速测站,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开展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园区)、专合组织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开展农产品自检工作。

三是将全县“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和10个乡(镇)纳入监测范围,年定性抽检样品不低于1500个,确保“三品一标”农残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农产品农残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五)推行质量追溯、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

1、建立完善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规范产地编码规则、生产档案记录、产品包装标识,建立质量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结合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带动农户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度、产品准出制度、产品质量信誉制度,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制度,实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监管,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锁定问题环节和责任人,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或惩罚措施。

2、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生产主体的生产记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生产信息真实有效。严格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各乡(镇)根据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对检测合格产品开具《产地证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自检合格产品出具《产地证明》,做到内容真实、编号有序、有据可查;加大“农超”对接力度,设立“三品一标”农产品专柜,严格用标管理。

(六)健全落实监管制度,做好应急管理。

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生产巡回检查、监测预警、执法监督、舆情控制、举报奖励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及实施办法,坚持“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强化应急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主要用于落实县、乡(镇)监管机构、办公场地、工作人员、牌子、印章、制度、资料、人员培训等(共计10万元)。

(二)检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主要用于购置农残速测仪10台(套),支付检测采样费、设备维护费、耗材费、人员培训费;指导各乡(镇)开展日常检测费用,督促指导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工作等费用(共计20万元)。

(三)追溯管理系统建设。主要用于:一是县级监管平台建设:数据输入处理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1套(万元),数据监管设备1台(1万元),视像采集设备1套(1万元)。二是县级终端查询设备购置:追溯终端查询机1台(1万元)。三是企业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数据输入处理设备和数据输出处理设备(二维码打印机)2套(3万元),移动数据采集器和视像采集设备2套(3万元),耗材(碳带、标签纸)万元,搭建平台补助建设费(包含追溯软件购买和三年服务费)5万元。四是追溯体系建设宣传培训、资料印制等费用2万元(以上共计20万元)。

(四)购置执法取证设备。主要用于购置农业执法取证所需设备及配套设备等。包括笔记本电脑2台、便携式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1台、扫描仪1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2台、录音笔2台、投影仪1台(共计10万元)。

(五)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打造。主要用于“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创建、品牌申报奖励、品牌用标补助、品牌营销、品牌专销店建设等(共计20万元)。

(六)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主要用于制定和地方标准2-3个,统一制作和印制技术规程、标牌、操作卡、明白纸、生产档案(三大记录),推广绿色防控等(共计5万元)。

(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主要用于农业投入品营销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推行高毒定点经营专柜销售、任身份证实名购买、索证索票建立营销档案,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等(共计7万元)。

(八)农产品产地准出、运输环节监管。主要用于有关单位(农产品生产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等)对合格农产品出具产地准出证明资料设计印制、速检耗村,收、贮、运、保鲜环节监管等(共计5万元)。

(九)技术宣传培训。主要用于每年组织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不少于2次,学时不低于40小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公益性范围广泛宣传;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核心示范区(店)标识标牌(共计3万元)。

六、创建进度

创建期限(2015年5月-2016年4月)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5月-6月)。

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全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工作动员会,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成员单位责任分工。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7月—2016年2月)。

1.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成立监管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办公场地、仪器设备;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制度;

3.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人员培训;

4.推进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品一标”认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

5.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

6.开展生产基地农产品监督抽查、日常巡查与质量监测,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与农业投入品监督执法检查;

7.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其他工作任务。

(三)自查自纠阶段(2016年3月)。

1.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合组织等按照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自查材料交至县农牧和科技局。

2.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面检查。

(四)申请验收阶段(2016年4月)。

1.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2.申请省农业厅考核评定。

七、创建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财政、农牧、水务、工商、质监、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促。同时,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保障资金投入。项目投资100万元(省级下拨,已下达至我县农牧和科技局),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检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追溯管理系统建设、执法取证设备、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打造、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农产品产地准出、运输环节监管、技术宣传培训等。

(三)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及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监管示范县建设要求和举措。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年度计划,大力普及《_食品安全法》、《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_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培训,整体提高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1篇

一、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

确立以法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以辖区内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监督检查为重点,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水果蔬菜,禁止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添加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二、加大检查力度

重点检查进货查验落实情况、以及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添加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三.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2篇

文章标题:农业局农产品质检站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局党委、行政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站人员团结一致,积极工作,为服务“三农”,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进行了一系列扎实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和宣传学习《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了“湘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下乡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技术培训讲座8期次。

二、认真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上半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京竹等蔬菜基地菜进行重点抽检4次,所检样品全部合格,在日常抽检工作中,以超市、农贸市场为重点,坚持经常性的抽检。目前已抽检样品76个,其中不合格样2个,对不合格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了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管理。紧紧围绕优势产业,认真搞好我县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下基地、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中国湖南首届(国际)绿色食品博览会,推介我县优势产品。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以到位,同时必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逐步走向规范化。

2、检测设备不齐,检测技术力量薄弱,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责任重大,工作经费不足,建议政府增加投入。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1、认真搞好《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

2、认真搞好市场、生产企业、基地的日常抽检工作。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3篇

在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下,质检站的工作人员积极为“三农”服务,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进行了一系列扎实工作,做到了以安全为核心,多方位进行管理,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争取局党委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局党委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二是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检测的投入;三是健全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干网络,22个乡镇都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四是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的建设期为20____年,建设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五是派出人员赴省学习检测技术和赴外地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二、认真贯彻落实《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该法,并列入局机关学习的重点内容,及时印发资料20____多份;利用科普集市进行宣传,让广大干群了解该法的具体内容。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全县共开展了200多期培训,大力推广水稻、湘莲、蔬菜、茶叶、水果等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认真扎实。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谭家山、京竹等蔬菜基地蔬菜进行重点抽检710批次,其中合格的693批次,合格率,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同时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抽取稻谷样4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四、继续抓好了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好了青山、锦石、中路铺、乌石等6个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中路铺绿色大米基地面积2万亩,青山桥3万亩。有5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即响水乡红莱苔基地,面积15000亩;河口、白石、谭家山、花石等乡镇的湘莲基地,面积5000亩;羊鹿茶场的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00亩;白石乡优质西瓜基地,面积20____亩。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进一步加强。围绕我县优势土导产业,做到下基地、进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认真搞好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如质如期完成6个企业8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完成了宏大公司的湘莲绿色食品认证相关材料的组织,并对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已报省绿办审查。对2家申报无公害认证企业,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完成了认证相关材料组织工作并已交省农业厅绿办。

六、认真开展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重点季节、重要节假日加大对重点市场、超市的检查力度。全年开展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投入的监管工作,严格了种子、农药、化肥、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打击制造、销售假劣农资和违禁使用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积极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维护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环境。

七、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工作。我局牵头,协调畜牧、工商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意见》(潭政办发(20____]21号文件)和湘潭县蔬菜市场准入实施细则(草案)。协助金鹏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验检测室,购RP-420速测仪及药品等,费用万元。选派了一名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加县农产品检测站跟班实习和赴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培训学习。同时,我局派人到常德专题学习了市场准入工作经验。

八、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整治工作为确保“两节”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8月30日召开的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动员会,参会对象是农技站长、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潭农发[20____)36号文件)。同时,采用现场检测、宣传法律、指导帮助、限期整改等方法进行了认真督查。重点督查了易俗河、河口、谭家山、中路铺、青山、花石、姜畲、响水、石潭、杨嘉桥10个乡镇。共对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4家超市、1个生产大米加工企业和9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现场抽检蔬菜样品59个;同时针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6份,责令限期整改。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各乡镇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做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宣传到位。农资经营户、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等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落实有明显好转。

二是市农业局的《关于查禁甲胺磷等农药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张贴到位,限用农药台帐都发到了经营点(店)。每个乡镇都现场检查了1—3个经营点(店),均未发现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台帐登记较好的有青山、花石、杨家桥。三是谭家山蔬菜基地(李海珍)生产档案较为齐全,整个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均有记录。四是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包装标识较规范,没有发现冒用绿色食品等质量标志的现象。五是金鹏农贸市场有农残检验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并按检测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步步高超市有配送中心提供的检测单,但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六是有不少乡镇典型。如河口镇针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有新招,由镇政府出钱出力,在农贸市场内设立固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栏,为常年经营蔬菜户统一照相发证并建立档案,实行牌公示。姜畲镇政府组织召开全乡范围内的农资经营点(店)、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生产基地、超市等单位共30多人的会议,会议邀请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工商部门的同志作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青山桥镇政府拨工作经费3000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九、积极配合局里面的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扎实办好谭家山联系点,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和土肥数据资料录入工作。协助宏兴隆等企业开好第五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做好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示范县相关工作等。

最新范文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4篇

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这是刘孟响亮的口号。他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参与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行动,在垃圾分类减量、抵制燃放烟花爆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植绿护水等方面行动。

他参与各种生态环保体验活动。春节前夕,参加了临沂二小大队部组织的我们想呼吸新鲜的空气自觉抵制燃放烟花爆竹倡议活动,来到社区、广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经过发放传单、支持签名等形式,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今年过年不放鞭,过个安全环保年,并在寒假里,继续向周围的'人们宣传此倡议活动,号召更多的人节日期间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并参与到更多的绿色环保行动中来,营造礼貌、安全、宜居的环境,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过一个清新、环保、舒适的低碳春节和绿色生活。经过参加此次活动,他对雾霾、浓度等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更进一步得加强了他的环保意识。

他不仅仅参加各种生态保护体验活动,并且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做到低碳生活。为了节俭每一滴水,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一水多用,比如用洗过衣服的水来拖地板、冲马桶等,无论在家里或公共场合有水龙头的地方,都会随手关紧水龙头;为了节俭用电,夏天尽量少开或调高空调的温度,每一天少看或不看电视、尽量缩短电脑的使用时间等;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购物用布袋、买菜用菜篮,尽量用密封盒或瓶子装食物,减少消耗保鲜膜、塑料袋,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为了做到绿色出行,平时出行都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必须自驾出行时,也要尽量匀速行驶节省燃料,等车时都会关掉发动机;日常生活垃圾做到分类、减量;随时随地都会注意保护身边环境,保护花草树木,从不随意践踏草坪,不攀摘花果等。

刘孟同学切实做到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虽然一家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相信,经过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然会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参与绿色行动,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将不再仅仅是口号!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5篇

为进一步营造节能宣传的浓厚氛围,增强节能意识,按照《省节能减排办关于开展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今年我区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系列活动。

一、组织开展全区低碳日活动

1、悬挂横幅、问卷答题、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活动;

2、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本次活动拟发放全国低碳日宣传画300张、节能宣传品2000余份。

二、开展“节能从我做起”体验活动

倡议各级公共机构要积极组织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动员大家人人参与,采用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机构照明灯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做起,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三、开展了机关节能工作大检查

对机关内部节能标识损毁的及时予以更新,对机关用电、用水、办公耗材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抽查,对人走未关水、关灯、关闭电源,浪费办公耗材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教育批评,并予以通报,引导机关干部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增强和养成节能减排自觉性;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带头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及洗漱用品,充分发挥机关人员带头作用,反对奢侈浪费,提倡朴素节俭;

四、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围绕“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主题,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利用电子屏、海报、宣传彩页、宣传展板等形式,向干部职工及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干部职工积极主动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投放,培养废旧物品循环利用意识,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五、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落到实处,在节能周期间,我局牵头,成立、两个督查组,对企业绿色、节能、安全和环保问题进行督查,对企业把诊问脉,重点查看是否有“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其认真整改。

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节约理念人心入脑,形成了良好的节约习惯,营造出节能减排良好社会氛围。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6篇

让使用我们产品服务的客户都具备前瞻的眼光

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及建议,做到让客户100%满意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涉外调查等二十多项资质证书

感谢客户认可我们高质量的产品及专业、严谨、真诚的服务

买报告赠《任正非语录精选》电子版1册

买报告赠价值2000元的《前瞻数据库》会员1年

中文价格:RMB 0(增值税发票)

英文价格:USD 0

电子+纸质版

电子版(优惠200元)

最新修订:2023年12月

包装印刷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绿色农产品包装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绿色农产品包装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绿色农产品包装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绿色农产品包装行业相关企业及资本机构准确了解当前绿色农产品包装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作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不可多得的精...

前瞻拥有6大国家级资质认证

前瞻是一家国际院士领衔的研究院

前瞻研究员均来自985/211知名高校背景

中国以自建数据库做产业研究的机构

扫码优惠购买

保存图片

项目热线

微信客服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7篇

市局农产品科:

根据国家总局食药监(20xx)22号文件印发的工作要点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加强牛百叶等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函(20xx)258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业务股室学习和领会下达的工作要点及要求,结合实际分析研判我县在牛百叶等食用农产品环节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形势现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重点,确定职责分工、时限要求和行动举措,认真落实食用农产品领域的风险监测和整顿规范,经过半年来的`不懈努力,对照各级下发的工作要点要求进行自查总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半年来,我们集中股、所、队力量,认真对照下发的食用农产品整治工作要点,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抽查检查和质量检测,对于经销食用农产品的大户、重点户、重点市场进行全面排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20人次。执法车辆45台次,检查食用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3个、批发大户12户、零售商134户、餐饮户55户,重点检查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储存运输方式、餐饮原辅料库房、添加物质和加工销售记录等,发现存在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不全、卫生和储存条件不达标、添加剂使用备案记录填写不规范不认真等问题13起,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处罚2户,对一些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当场批评警告和限期整改。截止6月14日,检查未发现存在“牛百叶非法使用双氧水”、“鸭血非法添加甲醛”、“小龙虾非法使用洗虾粉”等食品经营环节非法添加、滥添加的严重违法行为。

下一步,我们仍然将继续加大食用农产品这些重点环节的监测监控检查工作力度,与公安、卫生防疫、农业畜牧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大严防打击力度,保持对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严重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8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对节能环保工作的要求与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切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吴兴区组织举办了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并于6月13日在环渚街道玉堂桥社区正式启动。该活动不仅宣传普及了节能减排低碳相关知识,提高了群众节能意识,而且牢固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是多方式扩大宣传层面,节能意识有提高。本次活动采取传统化和信息化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对节能理念进行宣传。一方面,通过活动现场摆放节能宣传展板、现场派发节能宣传资料及节能物品等宣传节能理念,普及节能小常识;另一方面,通过市电视台、湖州日报、湖州晚报等媒体报道发布节能宣传活动,实现了由点及面的扩大式宣传。此外,通过政府站、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渠道,深化了节能工作宣传层次,从而实现了节能理念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宣传,使得节能理念深入人心。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展出宣传板12块,发放倡议书200余份、宣传手册及资料500余份。

二是新形式实践节能行动,节能环保有落实。为进一步深化群众节能意识,巩固节能理念,并确保其理念与实践相一致,本次活动特设置了知识问答和废旧报纸换纪念品环节。其中,知识问答互动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了节能小知识,再次提高了群众节能意识;同时,群众通过自主收集废旧报纸、主动换取纪念品,切实践行了节能环保行动,使节能理念与行动相统一,节能环保行动有落实。

三是真体验感受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入日常。组织以“绿色发展低碳创新”为主题的低碳日体验日活动,主要通过提倡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绿色低碳办公模式,如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等落实节能减排。同时,开展“低碳日”绿色低碳出行“135”活动,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和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推行绿色生活。“低碳日”体验活动通过人员的真落实、真体验,切实将绿色、节约、环保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日常,从而有助于全面实现社会节能低碳化发展。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29篇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与安全 管理体系 对策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一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却不得不面临着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尴尬现实。在三聚氰胺、多宝鱼、苏丹红一系列事件被曝光的现实下,体现出了是现阶段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农产品安全的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12年,清华大学针对中国群众的“食品安全信心”调查显示,有的普通群众对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存在不信任,“食品安全”也成为了继医疗保障之后国人最大的不安。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发达国家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各发达国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彰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农产品监督政策,构建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成为以中国为首的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的主旋律。

1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分析研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分散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共同维护农产品安全

随着以发展中国家为首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新世纪下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方向的导航标,而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同样是将农业生产作为生产调控的有力手段的国家之一。美国是现阶段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997年,农业出口额为亿美元,2001年为亿美元。其中水果蔬菜类的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从1997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亿美元。畜产品出口的增长也十分可观,从1997年的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亿美元,鱼及鱼加工品的出口近年来在35亿美元的幅度里波动,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在近20多年里也有很大增长。美国“农产品类”出口至中国的统计分类包括“大宗谷物”“中间原料农产品类”及“消费导向的农产品类”三部分。其中以“大宗谷物”以亿美元居首位,“中间原料农产品类”以亿美元次之,“消费导向的农产品类”则以亿美元居于末位。美国“林产品类”及“水产品类”外销至中国贸易金额分别为亿及亿美元。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过程背后,是一套极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上,美国采用国家―政府的多部门共同监管的体系,国家层面上主要由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所负责,根据农产品的类别进行明确分工。地方政府层面上则采用对口化的部门管理模式,人员与农产品一一对应,例如地方农产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包括了4个协助部门,4个协助部门下又具体划分为动植物健康检验局、农业研究服务局等等。这些不同层次的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维护美国庞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的安全。此外,在农产安全监测方面,美国也具有极为先进的质量监测手段,自生产阶段开始就严格控制了不同类别农产品的合格率,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组织采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安全控制

二十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过多的偏向畜牧业,使得欧洲的产草量不到上世纪的1/4,进而影响了全球的农业经济建设。但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日益演变为现代的产业部门,很大一部分的欧洲国家农业的产业结构渐渐发生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演变。在这种演变过程中,粮食在农业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总体而言仍是趋于多样化,世界范围内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数值。而欧盟作为多国组织,不能像美国一样实施国家,但为了确保欧洲各国家的农产品安全,欧盟不仅建立起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是行之有效的。欧盟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美国的多层次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专门的农产品安全管理局来行使权力,农产品安全管理局可细分为管理委员会、行政主任会、科学委员会等等。其目标除了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评估农产品安全风险等,还包括了为欧盟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农产品管理政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发表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在进口农产品准入控制、农产品官方监控等多个领域都提供了有效指导。可以说,欧盟这种高度集中式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实现多国组织的农产品安全控制方面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

2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调查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人均耕地面积上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比显得远远不如,中国即使幅员辽阔,却仍要面临国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尴尬的关系。2013年最新的全球土地资源联合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公顷,这甚至不到发达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的1/10。随着近几年来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世界上农民收人与生活水平多数在近二十年来不同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世界农业的体系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收入低下,仍然生长在较为贫困的环境当中。这就使得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中,从管理者到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待提高。表1为湖南省长沙市针对某县城农户对影响农资选择因素的评价得分,不难看出,“政府要求”和“价格保证”仍然是农户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健康保证”的得分为289分,仅仅高于“环境保证”的274分。这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农户仍然受到了中国旧时代尤其是生产年代的农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的影响,仅仅只关心农产品的经济利润,虽然政府的主导因素也会对其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而言,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在质量安全意识的表现上仍然显得不尽人意。同样,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管理阶层,部分地方政府做的也有所欠缺。2010年,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湖南省展开试行工作,部分管理者在试行工作中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却没有再接再厉,而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体现了消极态度。基于此,若想做好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从农户到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农药化肥的污染处于较严重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农药、肥料和化学添加剂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然而,投入量大大增加的农药和一系列化学添加剂中往往含有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害物质。实际上,农药在去除杂草、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使用农药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农作物的质量。但由于部分地区农户过度追求经济消息,农药的使用情况并不容乐观。湖南省农业厅针对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调查显示,约有的农户认为,尚不能明确认识到过渡使用农药行为所产生的危害。然而,无论是农药的使用还是化肥的添加,给整个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难以磨灭的。近几年来,部分省市开始组织农民签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要求农户对所负责的农产品尽到一系列责任。但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其直辖的县城地区共有两万多名农户签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但这份责任书上仅仅是规定了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明确禁止的农药种类,在化肥和化学添加剂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明文要求。此外,这份文件对于违反条例的农户的处罚措施也并不明确,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还存在执行力度不够、无明确信息参考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表2,仍然有很大比率的农户在肥料的选择上倾向于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料,而富含微量元素的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也因经济效益等原因难以被农户所青睐,这种过于单一的施肥模式极其容易造成可种植土壤的酸化程度进一步上升,特别是钙、锌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迅速下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农药化肥的污染仍然会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处于较严重水平。

此外,为了分析农产品中有机磷类农药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本文参照了湖南省湘潭市某大型农贸市场中的部分农产品样本的随机抽查结果(见表3)。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借助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其余农药含量均运用QuEChERS方法提取,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表3显示,在共计150件的蔬菜水果样品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检测率较高,氨基甲酸脂类次之,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多种农产品样本中的残留量已然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

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加大农业生产体系资金投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全球过去十年的共同趋势,但随着全国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逐渐暴露,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在未来的20年来得到有效解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国必须加强对农业生产体系资金的总投入,在技术以及经济上不断参考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中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水平逐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杜绝农药化肥的滥用,将土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核心

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作为整个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源头,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此,地方政府需要从源头着手,以有效的农业安全管理标准来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普及农药化肥的相关使用知识,以帮助农民有效使用农药,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药化肥的滥用情况。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化肥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的高危险、高残留农药的宣传活动,使得该地区的农户充分了解使用这一系列农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二,相关部门要对农户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农药的正确投放方法、投放数量以及不同农作物种植应选择的农药种类,还应该涵盖农产品安全用药的实地使用示范,确保相关的农户能够对农药的标准化使用和安全化使用有初步了解。其三,相关部门还应从自身着手,进一步健全农药监管制度,对于签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的部分地区,还应当在完善禁止使用农药类别的基础上,添加不允许使用的化学添加剂类别,并将不同农药的种类和对农产品及环境的副作用列入其中,进行汇总登记后,再印刷分册发放给相关农户,确保高危险、高残留的劣质农药无所遁形。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需要将土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核心,避免过于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农药化肥的频繁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加大新型农药的研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就西方的部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管理制度而言,我国的农产品检测体系还处于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还是农产品检测的相应标准,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检测人员必须持有“验级员”的上岗证,并且完成了正规验级员的培训后方可上岗。我国可以仿照这一制度,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后方能上岗。同时,在确保常规项目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常规项目的检测机制,如化学农药残留检测等等。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农业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技能,加大检测人员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检测工具的技术水平,还可在部分地区设立起农产品专属质量检验站,实现源流并重的管理模式,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 结语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必须依靠政府制定灵活而又相对应的政策来实行,任何偏颇都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发展不稳定甚至是停滞不前。我国现阶段针对农产品质量的改革仅仅是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冰山一角,若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我国充分借鉴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来弥补自身相关经验的不足,更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农产品安全质量加以完善。而如何从理论中不断进取,如何从实践中开拓创新,更是我国农业在未来数十年发展的所面对的棘手难题。

参考文献

[1]宋萍生.无锡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经济学家,2011(12):169.

[2]蔡城龙.基于质量与安全的生鲜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2):97-105.

[3]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版社,.

[4]陈玄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演化问题研究[J].可持续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110-116.

[5]查铭.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农业结构[J].金融天地,.

[6]郑武.世界农业与世界经济[J].经济学概论探究,2011(104):71-77.

[7]刘哲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村结构与全球经济,2012(208):120-126.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0篇

一、食品质量安全差别问题的产生

1.农产品质量的较大差异性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大径相同,各个加工者所提供的食品质量也是相差无几,所以,同一种类的农副产品具有相同的质量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的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而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差异性:一方面是传统的农产品因为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消费者的强烈排斥,另一个方面是各种诱导因素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使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绿色产品的市场供求量越来越大,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指的是在产品质量上能够保证基本安全,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残留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最低标准;绿色食品对化学合成物质残留的最低标准要更高于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是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绿色产品的要求也越来也越严格,因此,我国在目前的农产品供给上主要存在着常规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四个质量层次。

2.消费者具有绿色产品费用支付能力

就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已经达到了消费者在选择食品中转向高质量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条件,并且中等以上的城市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消费。由于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绿色消费水平,我国还处在最低层次,因为在发达国家的食品消费对绿色食品已经是最低的标准。现阶段我国无公害农产品逐渐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最低标准,所以,无公害农产品已经能够满足中等以上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居民,并且其已经具备了完全绿色消费水平的能力。

3.农产品四个质量层次的实物总量结构与地位的不相称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农产品的质量都应该达到无公害的水平,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就目前来看,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约5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所生产的产品总量为30000万吨左右;绿色产品的年生产总量达到1亿吨,每年国内的销售额度已经达到3500亿元,出口总额大约是25亿美元,种植面积达到了2亿亩左右,其总量要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0%左右。从这一数据显示中就可以看出,国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主要热衷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导致无公害农产品所占比例逐渐下滑,进一步加大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差别程度。

二、食品质量安全差别问题的主要表现

1.城乡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差别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存在的地区差异与人文差异,农村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理解和认识明显的低于城市居民,相对消费观念落后,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匮乏,即表现为城乡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差别。由于收入水平的制约,决定了农村居民消费层次的低下,所以质量低档的农产品成为了农村市场的主流食品消费产品。

2.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消费方式下获得的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差异

在城市里中上等以上的居民已经具有绿色食品消费的支付能力,但是从不同的消费途径下考虑,就会表现出不同消费方式下的食品质量安全差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开始选择在外就餐或者购买现成食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并且对许多居民来说,这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食品消费方式。但是由于农产品质量的隐藏性较大,市场上又有大量的低等常规农产品的供应,这样在保证新鲜、不变质的前提条件下,在即时食品的选择中使用低价的低等常规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制作食品,从而使同一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在不同消费途径下呈现出安全差异。

3.具有不同生产和消费特征的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差异

同样是为了获取绿色食品而采取自行制作的方式进行绿色消费,但是由于在购买期间对绿色产品选择的程度不同,其选择的结果表现为不同的食品消费有着不同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蔬菜类产品的产出和交易频率往往大于一般的食品交易量,而且在交易过程中数量往往小于一般的食品,所以,其具有着量小、频繁的交易特点,所以,这样的就会给蔬菜类农产品的包装等形式进行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生产过程上来看,蔬菜、水果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最容易得病虫害的,所以就需要进行农药的使用,这样植物上的农药残留量就会增大。因此,目前从消费者的整体食品消费来讲,蔬菜类农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跟低一些。

三、食品质量安全差别问题的治理

1.扩大无公害弄农产品生产规模

无公害农产品由于已经达到了绿色产品的最低标准,所以能够保证基本的食品质量安全,而且,无公害弄产品如果达到了全面覆盖的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的居民来说,就已经具备了绿色产品消费的水平,从而能够消除城乡之间的食品质量安全差别问题。这样就需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鼓励农民采用联合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生产形式,进行组织化和产业化生产,有效的促进无公害农业发展。

2.激励生产商自觉的显示真实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由于食品质量的隐藏性,需要生产商自觉的显示真实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有效的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对于一些大中型饭店可以申请绿色食品或者无公害农产品原料挂牌经营,从而保证原料和成品的绿色食品品质,对于政府的管理可以采取“抵押”的申请制度,如果出现问题严惩不贷,从而保证质量信号的真实性等等各种形式来激励生产商自觉的显示真实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四、总结

总之,食品质量安全差别问题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认真进行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形成食品质量安全上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畅,张浩,安玉发.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基于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1,(01) .

[2]王华书,林光华,韩纪琴.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构想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3) .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1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因而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xx年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等环节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立了组织,健全了机构。为了切实提高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消费安全,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原则,经县编委批准,于 20xx年成立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与县农技中心并设机构,同属一套班子),隶属于灵台县农牧局,副科级建制。依托灵台县农技中心化验室,站址设在灵台县农技中心。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日益重视和政府考核问责机制的逐步建立,针对“三品一标”工作现状,以县农产品质检站为核心,今年逐步健全了基地监管、市场监测、源头治理和检测检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专门制定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建立了13个乡镇农产品检测室,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人员管理办法,形成了检测检验制度和技术规范,积极发挥了保障作用,推动了县域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截止20xx年10月31日,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已配备检测检验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2名;本科学历3名,专

科学历2名。现有办公场地280平方米,检测室50平方米。拥有土壤养分、水分检测仪、农药残留测定仪等普通检测仪器4台套,价值7万元,总资产16万余元,主要开展了化肥、农药、土壤等无公害农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监测工作。乡级配备人员18人,配备仪器13台(件),基本能开展工作。做到了监管重心下移,监管重点突出,监管责任到人。

2、制定了监管方案,创新了监管机制。结合实际,及时组建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检测办公室,组成了一名副科级主任为组长的5人办公小组,制定方案,健全制度,形成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方案》和《农产品市场监管方案》,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出了灵台县无公害蔬菜检测质量指标和产地环境指标,专门明确了质检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权限、抽检范围和具体标准。并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质量跟踪制度》、《灵台县农业投入品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化验制度、农残检测仪操作规程、检测室安全守则、无公害蔬菜检测制度等6项制度。严格落实了例行监测制度,完善了12种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规程,公布了国家明令禁止的18种高剧毒农药名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产品质检工作。同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机制,公布了有奖举报电话(0933—362196*),建立了举报记录,对举报案件,及时深入事发地,核实处理,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3、严格执法,强化了源头管理。结合重要农时阶段,分别在元旦、春节、春播、复种等不同阶段,对县域农资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活动,对全县从事化肥、农药经营的单位或个体户进行了抽样检查和系统调查,共检查经营单位及个体户45个,全面掌握了重点生产区域化肥、农药、激素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根据县域农资市场抽样调查和检测结果,制定了具体的施肥和用药方案,对生产者印发了无公害施肥、用药明白卡,建立了生产记录档案,最大限度地履行了监管职能。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年活动和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以果菜为重点,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宣传贯彻农药管理六项规定为重点,对县域所有农药经营门店、个体经营单位进行了备案登记,突出重点农药品种监管,狠抓农药质量和标签管理,开展了五种高毒农药专项整治,从生产源头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安全。抽组人员对中台、独店、什字3乡镇18个农药经营门店,分别进行了经营主体登记和农药标签质量抽检,农药标签质量抽检合格率。举办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农药经营人员42名,主要培训了农药经营有关法律法规、农药安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了考试,颁发了培训合格证,并按有关程序发放了农药经营许可证。在整治活动中,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车辆60多辆次,开展主题培训6场次,培训个体经营户3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11800余份。

4、规范标准,加大了监测检验力度。根据本县农业生产现状,制定了农产品年度抽检计划,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监管。针对全县主要蔬菜等农产品产品阶段性集中上市销售的现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检测检验力度,对中台、什字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县域重点蔬菜销售市场进行了全方位检测,实现了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检相结合,增加了检测检查的`频次,坚持每月检测2次以上,每次检测样品8种以上。完成了蔬菜、果品等农产品的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对硫磷、水胺硫磷、乐果、敌敌畏、毒死蜱、马拉硫磷八项农药残留监测。截止10月底,累计抽检西红柿、番茄、辣椒、大白菜、甘蓝等常规蔬菜产品30批218个样次,主要水果产品59个样次,总体抽检合格率达到了。检查豆芽菜经营点7家24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同时,对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了备案登记管理,对部分质量品质好、产品信誉度高的蔬菜品种实行了季度免检,为我县城乡群众农产品消费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5、严格程序,全面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及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识是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作为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制定了年度认证计划,开展了“三品”示范种植推广。在原有无公害蔬菜

生产基地、规模基础上,根据县域产业结构布局,结合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需要,我们严格程序,多方协作,明确职能,以灵台县什字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灵台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申报了中台无公害西甜瓜基地和什字塬区马铃薯生产基地一体化认定认证工作,申报面积万亩,全面覆盖了县域重点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完成了万亩无公害辣椒、番茄产地复查换证工作。共计完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达到万亩,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其中有机苹果达到万亩,绿色、无公害粮食、蔬菜生产总面积万亩。目前,全县认证“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3家、产品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

6、加大力度,努力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件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工程,具有社会普遍性,只有全民参入齐抓共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全面加强了宣传力度,号召人们群众关心自身的生命安全,关注身边的农产品安全事件。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2篇

保障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禁限用高毒农药、饲料和生鲜乳专项整治、“兽药经营规范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开展,使得“十一五”收官之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异彩纷呈,实现了农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

十一五工作呈现六大亮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法制建设、执法监管、检验监测、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自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_后,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3年稳定在96%以上的高位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

亮点一:法制建设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农业部配套制定了部门规章及强制性技术规范,一些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也相应颁布实施。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职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_,各省及所属地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门机构相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步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从中央到地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有赖于法治的力量。四川、湖北、甘肃、江苏等省相继出台了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或管理条例,明确市县政府责任,细化工作经费预算,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亮点二: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__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_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确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农业部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大目标,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

为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对各市县农业部门实施了量化考核和目标责任管理,凡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年底评为不达标单位。

亮点三: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一期规划,新建和改扩建农产品部级质检中心49个、省级质检中心30个、县级质检站936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三品一标”贯通部省地县的工作机构基本建立,体系队伍不断壮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法正式组建。

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仪器配备和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共抽检供亚种植业产品3950个,合格率;畜禽产品1390个,合格率。其中广州市一个指定监测中心就完成1500多吨农产品抽样检测,出具检测报告9089份,有效地保证了亚运期间农产品安全放心。

亮点四: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农业部相继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遏制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北京奥运会、60周年国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多亿元。全面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以及农兽药残留监控等监控计划,形成了涵盖全国主要城市、涉及主要农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针对大中城市消费安全的例行监测品种扩大至6个大类101种产品、86项安全限量检测参数,监测地域已覆盖全国259个主要农产品消费城市。

亮点五:标准化创建全面启动。以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共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已累计达到45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2010年新创建了园艺作物标准化示范园819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55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0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5个。

世博会期间,上海实行了蔬菜、生猪及生猪产品的标准化产销和准入准出工作。在有标准、有检测、有品牌、有组织的基础上,推荐201家农产品生产基地供世博园区餐饮单位选择采购,在农药使用方面加强供博基地监管,对“中心厨房”开展有机磷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残留批批检测,对所有农产品初加工品加贴RFID电子标签,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亮点六: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2010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万多个,全国“三品一标”总数超过8万个,认定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黑龙江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0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总值达750亿元,实物总量达2750万吨,“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11250个,以“三品一标”产品为主体的标准化种植面积达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

十二五将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全面提升五大能力

“十一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农业部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切实加强,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强化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等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等五种能力,推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十二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寻求发展和突破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必须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强化监管,提升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陈晓华在本次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期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消除隐患保安全,就是要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控制源头上水平,就是要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健全体系强能力,就是要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就是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制度和模式,并加以推广,尽快推动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

开局之年锁定六大工作重点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3篇

工业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府和工业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区安监局、消防支队、交警支队、质监局、建交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园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政府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要求,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深入开展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强“十八大”期间安全生产保障工作,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着力事故防范,确保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受控。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工业区在生产、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地下空间等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火灾事故3起,死亡2人。

二、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工业区安委会共有成员单位34家,全年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1次,会议对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对年度、季度重点工作、专项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对各阶段需协调和解决事项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并下发《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20xx年执法计划》、《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等37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确保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1、实施安全责任签约制。管委会与园区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今年签约单位有859家,其中直接签约285家,间接签约574家。同时,为进一步强化社区安全管理责任,安全办、房管办、社区办、居委、业委会、物业公司签定了社区安全管理责任书。

2、实施履职考核制。安委会制定《莘庄工业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对成员单位和直属企业考核机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内容并下发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3、实施分类监管。结合各单位实际,将企业划分成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两类。其中:综合监管单位有13家,专项监管单位有重点监管(a类)企业50家,较大监管(b类)企业120家,一般监管(c类)企业380家。

(三)明确监管重点,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围绕生产、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地下空间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共排查单位1731家,其中检查单位871家,复查单位860家,开具检查意见书871份,开具复查意见书860份,发现隐患3151条,已落实整改3093条。

1、加强生产安全领域监管。注重源头管理,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职业卫生健康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劳防用品配戴等方面、以及铝镁制品机加工、汽车维修等企业的安全监管。

2、加强消防安全领域监管。紧紧围绕深化“防火墙”工程建设,开展“清剿火患”、“三提升”、“三治理”、“三违”等专项检查,切实消除了“三合一”、群租、简易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一批安全隐患。

3、加强建筑工地安全领域监管。对辖区23个建筑工地场所内的深基坑、脚手架、塔吊、井架、工地围墙、工棚、排水系统等实施全面安全检查。

4、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监管。突出对园区市政设施及市政附属设施、道路障碍、交通信号设施等道路安全隐患的。专项治理,强化对危险化学品、渣土车、搅拌车、环卫车、校车等五类重点运输车辆的风险管控。

5、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监管。以高危行业为重点,对重点监控设备和重点场所实行现场监管,加大对未注册登记、人员无操作证、无管理员证、压力容器超期未检等安全隐患的整治。

6、加强地下空间领域安全监管。对地下空间领域存在使用液化气钢瓶、消防设施损坏、防台防汛设施不全、违章搭建等隐患进行排摸整治。

(四)紧抓时间节点,扎实推进“打非”专项行动

1、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工业区成立由23个部门参加组建的8个监管小组,在园区危险化学品、“三合一”、建筑施工等12个领域全面开展“打非”专项行动。此项工作期间,共排查单位 623家,发现隐患329条,已落实整改321处。同时,联合区安监、消防支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泰宇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进行了查封、对上海汇帆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责令上海和中桂餐饮有限公司停业、收缴15公斤重的液化石油气钢瓶31只。

2、着力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上海紫燕食品有限公司被区列为重大挂牌督办单位。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讨论工作措施。区消防支队也多次上门指导工作。目前,春中路住宿的500多人已全部搬迁,申南路厂区的住宿人员也按消防要求整改完毕。

(五)发挥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我们在注重日常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安委会综合监管协调职责,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着力推进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了领导带队安全大检查、违法建筑和非法物流整治、“十八大期间”安全大检查、“三违”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检查行动,有效遏制了隐患事故的发生。

1、开展领导带队安全大检查。在春节、“五一”、国庆、“十八大”等时期,由工业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安全办、综治办、整违办、社区办、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对原群力村、新生 队、华西路南、西侧的闲置土地、光中路迪比特物流木材加工场等,开展安全大检查20多次。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检查组当即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要求其制定相关整治方案,落实整改。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跟踪指导,确保隐患消除。

2、开展违法建筑和非法物流专项整治。“” 火灾后,根据区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工业区实际,专门成立5个检查小组,由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带队,在辖区开展了2轮对违法建筑和非法物流的排摸整治。共排查单位187家,发现各类隐患559条,已落实整改545条。排查出非法物流企业11家,违章建筑32处。现经整治,11家非法物流中的3家公司已停止使用,8家非法物流公司存在“三合一”现象的人员已搬离;拆除金都路南华西路西侧、华宁路nec原上广电南侧临时工棚等违章建筑,拆除面积约3000平方米。

3、开展“十八大期间”安全大检查行动。“十八大”期间,共排查单位239家,出动人员704人次,发现隐患数731条,已落实整改725条。对上海美高森美半导体有限公司非法生产存储危化品行为、上海海芮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不具备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设置而违规作业行为、新源小区内一外来人员违法使用非危险品车辆运输等非法违法行为,联合区安监、消防等部门,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4、开展“三违”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现已排查发现:违法用地有14处,主要分布于工业区的闲置土地处,存在人员居住、农业、废品回收、木材堆放等安全隐患,违法用地面积约18650平方米;违法建筑有40处,主要分布于工业区的闲置土地、股份合作社内企业等,存在 “三合一”、消防设施不到位等消防安全隐患,违法建筑面积约17200平方米。

(六)夯实基础建设,构筑安全生产管控防线

1、注重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利用工业区门户网站、《open》、《申莘家园》、《安全动态》、各居委宣传画廊等阵地开展广泛的宣传;精心组织“”防震减灾日、“”交通安全宣传周、“安康杯”、安全生产月、“119宣传周”等主题活动,通过举行智力竞猜、黑板报评比、宣传资料发放等多形式活动,切实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同时,积极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对255名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持证培训,对 1148名农民工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开设涉及《XX市安全生产条例》、民防、消防等安全知识的各类培训60多场,参加人员有10000多人。

2、加强社区公共安全建设。改善各居民小区的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今年在各小区共增设公共灭火点 15处、灭火器材50个、消防水带500米、消防宣传专栏4处。在所有高层居民住宅楼安装安全标识,发放独立式报警装置。新金山花园、申莘新村、春辉小区、颛溪十村四个小区顺利通过了区消防达标创建工作。

3、推进企业标准化达标创建。选取赢创德固赛、三菱电机、卡乐康、申泽环保四家单位作为试点,参加区企业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也均已顺利通过考查验收。

4、注重监管信息系统的登录使用。依托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及时建全完善加工企业308家、机械制造企业112家、服务业企业82家,商业企业79家,其他类企业139家,共720家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信息,加大对事故隐患的跟踪治理,着力提升工作效率和监管效果。

5、积极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开展各类实战性应急综合演练。今年在工业区行政办公大楼、宝铭苑小区、申莘小学、上海嘉丽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等23个居民小区、7所学校、380多家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了消防疏散逃生演练活动,切实提高了园区市民的逃生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存在问题

1、部分企业对安全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工作,对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绪。对安全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置若罔闻。

2、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高危重点行业和小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陈旧,安全条件落后,加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监管力度不够,进一步加大了安全风险。

面对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20xx年,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安委会综合监管职能,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提升园区市民的安全素质,全面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保持高压态势,建立打非长效机制,确保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4篇

、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今年1-6月份我中心按照建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要求,认真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确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2、我中心积极争取部级项目以及省市级项目资金,今年年初市级财政拨入我中心125万元专项款已经到位,确保全部用于检验室改造工程和大型进口仪器设备的购置。

3、今年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年,全国上下对此非常重视,我中心作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机构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中心领导亲自抓,加强农产品市场的抽检力度,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按月出简报,上报给相关单位和领导。

4、 目前我中心正在抓紧实施仪器采购及检测检验室的改造工作,各项工作正在稳定而有序的开展。截至6月8日,我中心检验室主体改造工程及水电改造项目已经完工,设备到位可立即投入使用。

5、大型进口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招标采购工作已经完成,计划6月中旬仪器到位。常规仪器采购工作进入最后环节(预计6月20日到位), 检验台及通风设备项目采购工作按原计划进行。

6、开展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我中心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7、安排两名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去外地学习培训:一名在江苏省农科院学习,另外一名在合肥国家农产品标准检测中心学习。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计划组织中心部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做的比较好的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2、 继续对滁城各大农贸市场和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的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常规工作)。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按月出简报,上报给相关单位和领导。

3、计划下半年通过双认证,目前正在做通过双认证的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确保一次性通过。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5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海洋与渔业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局相关科室(单位)和各相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市食品安全战略目标,突出重点,依法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有效规范初级水产品生产秩序,进一步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重点工作与分工

(一)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水产养殖业户的质量安全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督促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曝光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引导水产养殖业户诚信自律、守法生产。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刊发相关工作信息,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局各科室(单位)、各相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二)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强化水产苗种繁育和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生产过程中滥用渔药和使用禁用渔药的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单位:局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依法处罚违法生产行为;各相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按照属地管理职责,组织开展网格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涉嫌违法生产行为。

(三)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抽查、海水贝类卫生监控与养殖区域划型、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工作,有效管控水产品质量安全。

责任单位:局渔业管理科、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局海洋管理科

(四)加快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强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水产养殖业户的健康养殖生产能力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提升水产品质量和品牌。

责任单位:局渔业管理科、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各相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五、行动部署

(一)准备与部署阶段

结合管辖范围内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际,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确保治理工作科学开展、有序推进。

(二)检查治理阶段

按照工作分工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6篇

论文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测土配方施肥

论文摘要 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现状,依据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基础作用,以及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世纪90年代,农业发展进入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新阶段,为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明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现状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

根据2003~2007年37个城市蔬菜中甲胺磷、乐果等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2007年1月、4月2次监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合格率为,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提高。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2003~2007年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07年1月、4月2次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和。从监测结果看,屠宰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0%和;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磺胺类药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呈上升态势

根据2005~2007年22个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处于上升态势。2007年4月对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水产品进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2006年出口量和出口额达到万吨和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2007年1月、4月2次监测,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100%、和。

2 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

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

建立和完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无公害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农业部2001年制定、颁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2年制定了126项、修订了11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项无公害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大多数为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产品。

无公害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主要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三个方面,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参考绿色食品标准的框架而制定。

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

为提高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性,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制定农产品安全质量GB18406和GB/T18407,以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分为两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

本标准对无公害农产品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

3 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基础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是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的科学施肥技术,是通过对土壤采样和化验分析,以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是以最经济的肥料用量和配比,获取最好质量的农产品产出的科学施肥技术。

保证农作物产量,均衡土壤养分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16种必需营养元素。测定土壤养分,可以得到所种植的土壤里有哪些营养元素,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再根据预计产量计算出应该施用哪种肥料,施用多少,以利于均衡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使作物得到充足的养分供作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例如,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对上海佘山农场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缺锌严重,仅补施锌肥一项,小麦就增产、大麦增产。

提高农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质量

农作物养分不平衡不仅会导致多种病害的发生,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农民施肥不当,特别是过量偏施氮素化肥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水果变酸、皮厚、色淡,稻米、植物油的一些质量指标降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地使用肥料,就会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质量,基本可以使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

肥料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中约占50%,但是施入土壤的化学肥料不能被作物全部吸收。在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0%~50%,磷肥为10%~20%,钾肥为50%左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可以减少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且增加农作物的收成,从而减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的开展,对土壤养分先行了解,可以避免盲目使用肥料而造成的浪费,从而可以节约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施用的化学氮肥,如果不能被作物吸收,则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被淋洗到土壤深层,发生还原,生成致癌作用很强的亚胺类化合物。磷肥中大都含重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有资料显示农田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源。通过测土施肥,使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尽可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那么滞留在土壤中的肥料就会很少,这样就有益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 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施肥

为降低污染,充分发挥肥效,应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即根据作物营养生理特点、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确定有机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做到对症配方,对症施用。具体应包括肥料的品种和用量,基肥、追肥比例,追肥次数和时期以及根据肥料特征采用的施肥方式。配方施肥是无公害生产的基本施肥技术。鉴于现行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势,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流程,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测土配方施肥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基础是扩大测土范围、提高测土精度,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依托于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程中建立的耕地检测和评价数据库能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适时检测提供可靠数据;实施配方施肥要求在不影响土地环境的基础上维持土地的高产投比。

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为农产品的生长(不同种类和各个生长时期)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方,不仅提高了肥料的使用率、节约成本投入,而且可以降低残留量;也可以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营养诊断,为无公害农产品的残留检测提供适时数据,全程监测和控制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5 结论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增产效应,在施用有机肥料为基础的前提下,采取化学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可解决盲目施肥和投肥不足的问题,增产、节肥。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农作物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得出最佳配方并合理地使用肥料,因而就会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因此,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大力推广。

6 参考文献

[1] 邓仕槐,吴晓斌,卢益武.施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8,11(3):106-111.

[2] 马朝红,方建坤.蔬菜土壤养分积累状况与环境分险[J].长江蔬菜.2000(12):43-45.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7篇

一是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地把落实责任摆在创建工作的首位,建立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各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各试点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绩效考核,平均权重由提高到以上,山东寿光达10%。广东云浮建立信用档案,将质量安全与惠农政策挂钩,推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陕西商洛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人给予500-20000元奖励,推进社会共治。

二是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各试点县针对监管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创新监管,形成了一大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浙江奉化率先启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保障了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川成都建立智慧监管APP,整合信息,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智能化;安徽金寨建立了农药配送、包装回收和财政补贴“三统一”体系,调动了农民规范用药的积极性。

三是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各试点县建立起严密高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平均每个县三级监管人员数量由创建前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年财政预算由3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农产品定量检测数量由300个增加到800个,培训监管人员1200人次。

四是品牌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各试点县充分发挥质量安全县的正面效应,发展特色产业和优质品牌农产品,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庆荣昌打造“荣昌猪”区域公共品牌,品牌市场价值达到25亿元。湖南东安通过打造安全县这个金字招牌,吸引大量外来投资,带动全县农业产值增长、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是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抓手。试点县在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全链条监管、全程可追溯、诚信体系建设上发挥了率先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为,试点县监测合格率达到,比创建前提高2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达到90%,比创建前提高20个左右百分点。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障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业部门要做得更好。为此,要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力争“菜篮子”规模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规模主体基本实现可追溯,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重点是“五强化、五提升”。

第一,强化产地环境治理,提升源头控制能力。在加强生产过程管控的同时,强化产地环境污染治理,把好质量安全源头关。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强化废旧农膜、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净化产地环境。

第二,强化投入品管理,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在加强农兽药等投入品生产销售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全用药指导服务,有效控制残留超标,消除风险隐患。全面铺开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扎实推进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坚决打击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加快发展统防统治,大力推广安全用药知识,普及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

第三,强化标准应用,提升标准化水平。在加强标准制修订的同时,强化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每年新制定1000项农残标准、100项兽残标准。扩大菜果茶标准园、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十三五”期间“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年增幅6%。

第四,强化准入准出,提升产品追溯能力。在加强生产监管的同时,强化全链条控制,实现全程监管无缝对接。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推进智慧监管,强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推行主体备案和“二维码”扫码交易制度,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体系。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8篇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我公司始终坚持环保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制,将职责层层落实到了每个单位,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使环境卫生治理和保护得到了广大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坚持以统筹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主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以企业污染防治为重点,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生态破坏;深入开展环境专项行动,保障群众权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宣传、环境管理、生态建设、环保法制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与成绩

第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职责制,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第二、宣传,提高环保认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构建环保绿色社会的基矗,为提高广大员工的环境保护国策意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经过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极大地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环境建设,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如有关企业存在着排污不规范的现象,我公司领导和环境保护组成员代表就多次递交了相关的提案和提议。由此可见,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正在逐步成为全体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环保工作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主角。

第三、强化管理,确保监管到位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环保目标职责书要求,结合各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抓住重点,齐抓共管,有效施策,强化管理,使环保目标职责状各项资料指标落到了实处。一是从源头上规范。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对引进的新、改、扩建的项目要求其先过环保审批关;在建设的过程中,认真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服务中提高。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努力创立经济节俭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贴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切开绿灯,并主动帮忙企业办理手续,全力支持企业大干快上;对不贴合国家规定的建设项目,进取做好解释工作,并严格按规定办事,把好第一审批关,决不放过一个污染项目,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评“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无监测本事、人力少、经费保障困难等问题。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在上级环境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加以改善,让企业的环保工作得到质的飞跃。企业将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进取做好环保工作。节俭经济,保护环境,努力成为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优秀企业。

今后打算:

1、要有专职的机构、人员、工作目标、工作经费和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

2、统一领导,至上而下,层层抓落实,构成能顺畅运转的管理工作体系。

3、各级领导和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要有高度的职责感、使命感,决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39篇

一年来,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和全局职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市环境监察支队内设机构职能分工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年度环保中心工作和环境监察支队的各项任务,认真履职,抓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xx年度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

(一)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提高

一是在政治上头脑清醒,始终坚持与党的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纪律严明。二是在思想上不断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得到了锻炼,思想稳定,作风扎实。三是在纪律上不断加强自身约束,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做到有损于环保形象的事不做,有损于环保形象的话不说,自觉维护环保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

(二)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结合自身实际,按计划抓好理论学习。一是把_理论作为学习的重点,始终坚持把学习_理论与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在学习和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力求实效上下功夫,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上找差距。二是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的核心,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运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强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把环境监察业务书籍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学习的主要教材,重点学习了《_环境影响评价法》、《_行政许可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业务书籍和法规性文件,从理论上武装了自己,为开展好各项工作夯实了基础。四是把参加业务培训作为提高业务能力的主要渠道,参加了行政执法、辐射管理及电子政务培训,为熟练掌握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学用结合,成效明显。一是依法办事能力得到了提高,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环境执法文书的拟定得到进一步规范,办理群众环境信访案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二是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公文拟定、情况收集、报表统计更进一步规范。三是环保宣传意识明显增强,宣传效果明显提高。年初以来,被国家环保网采用信息x篇,省局采用信息x篇,x日报采用新闻稿件x篇,市局采用信息x篇。通过媒体,较好地向全社会反映了我市的环保工作。

(三)认真履职,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按照市局领导的安排,负责起草市政府领导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协助办公室认真抓好xx年度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在水富召开期间的各项保障工作。

二是积极主动配合其他人员认真抓好xx年度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和全市排污费征收工作,督促指导x县区按时上报各季度报表,以《我市排污费征收刷新历史记录》为新闻题材,通过国家局、省局环保网和x日报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反映了全市排污费征收工作情况。

三是积极主动参加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协助抓好违法排污企业的现场环境监察。在市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对昭待、水麻高速公路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察;对大关锦坤铸造有限公司、x圣源酒厂、昭阳威力淀粉厂、黄磷厂等环境违法企业进行现场环境监察,并负责草拟监察报告。配合省局工作组完成了对x渔洞水库、大龙洞水源地现场环境执法检查和对华新水泥厂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的现场监察。按照市局领导的安排,参与完成了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期间环保“三同时”的执行情况的首次执法检查。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0篇

20xx年度我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取得明显成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09家,产品611个。年内上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120个,已批准无公害农产品30个,另外,尚有120个产品正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组织填写材料等工作,可望完成年初的认证计划任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管理,二是完善队伍体系建设,三是政府推动,加大工作力度。存在问题主要是:一是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互脱节,二是各级政府认识不平衡,投入不足,影响认证步伐,三是缺乏市场准入相关措施,四是产品检测费用高,周期长,影响认证工作。 我中心在认真总结20xx年度工作的同时,正在着手制定2007年工作计划。我区绿色食品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事业蓬勃健康发展。今年共考察绿色食品企业38家,上报国家中心36家,已批准使用标志的企业26家,产品124个。

截至目前,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累计达11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2912万亩,其中:农作物饲草料基地912万亩,森林草原面积2000万亩,年内新增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863万亩;绿色食品年产值90亿元,绿色食品年销售额89亿元。完成工作主要采取六项措施:一是调整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二是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认证工作,三是集中各盟市力量,切实加强质量监督和年检工作,四是狠抓源头不放松,继续加强基地建设,五是扩大宣传,不断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六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事业经费不足,各盟市工作发展不平衡。

我区有机食品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全区新增有机食品企业5个,产品50个。全区累计有机食品企业达18家,产品112个。主要采取加强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工作等措施。存在主要问题是: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指导等工作。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1篇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实施绿色发展行动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规划管控,抓耕地保护落实,坚决守住三大红线。

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完成区、乡(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实现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动态平衡。在自然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落实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公顷(其中水田公顷)挂钩指标;完成2020年度水毁耕地复垦工作。

淠东乡海潮村等4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水毁耕地项目已全部竣工,正在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审计等工作。完成孙岗镇关塘、连墩村荒草地开发项目补充耕地项目实地核查整改工作。

二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资源管控。

开展全区范围内16个片区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2个方案编制工作并上报省厅审核。完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xx-20xx年)》编制和全区线性基础设施及规划编制相关材料收集,为我区下一步的村庄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详实基础。启动全区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

发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前置作用,对7个项目进行了规划预审,提供林地审批审查意见共13份,受理编制金安通用机场等三个重点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和规划修改工作。

二、突出空间保障,抓土地高效利用,有序规范土地管理

一是用地报批工作提质提效。

20xx年,组卷上报省厅28个报件,面积4516亩,已经省政府批准10个批次,面积1687亩。

二是扎实做好闲置土地处置。

20xx年例行督察闲置土地共查处4宗,目前已整改到位3宗。剩余一宗已报请区政府督促区城投公司在7月28日前完成整改。

三是有序有力推进土地供应。

截止目前共发布出让公告八期,已挂牌成交15宗,出让面积亩,成交总价款71005万元,其中区本级成交11宗,出让面积亩,成交总价款67265万元。示范园区成交工业用地3宗,商服用地1宗,出让面积亩,成交总价款3740万元。划拨用地11宗,划拨面积亩。

四是规范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管理。

申报办理设施农用地15宗,面积亩;办理临时用地8宗,面积亩。

三、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加大农转用和计划外指标争取力度,会同区发改委等区直部门,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级重点项目库。保证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和工业项目用地的报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实现快报快批。强化土地供后监管,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争取更多的增存挂钩指标。

二是强化规划管控力度。

做好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划好三条控制线,制定全区村庄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编制计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尽快形成阶段性成果。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2篇

为增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校于4月5日至6月20日开展了以“低碳生活,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校园低碳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号召学生参加节约资源实践活动,让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一分钱做起,共同树立节约意识,弘扬节约文化,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现把本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营造氛围。

学校成立了以贺海龙校长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确保低碳活动顺利进行。利用升旗仪式,发起“低碳生活,绿色校园”行动倡议。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络等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和活动阵地,宣传“低碳生活”等环保知识,号召大家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围绕目标,扎实推进。

1、树立低碳意识,养成低碳习惯低碳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低碳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举手投足皆可低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粮食是低碳;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讲究卫生、不乱丢杂物,健康出行,少乘机动车,也是低碳;不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不买不必要的物品更是低碳……要创新活动形式,引领学生树立低碳意识,养成低碳习惯。

2、开展“低碳生活体验日”活动

组织开展“三少三不”体验日活动,“三少”即一天少用一杯水、少用一张纸、少用一度电;“三不”即一天内不用塑料袋、不乘坐汽车、不开风扇,引导学生体验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3、开展“师生共建绿色校园”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师生共建绿色校园”实践活动,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文化理念,增强广大师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绿色环保意识。如教学楼熄灯巡查,节约用电活动,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教学楼里上完课后经凡人往楼空,但电灯依然开着,电扇依然扇着。试想,一个教室有那么多盏电灯,那么多把电风扇,假如每个教室都不关,那么一分钟会消耗多少?一个小时会消耗多少?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

4、开展“低碳生活,绿色校园”系列活动

一是通过举办“低碳生活,绿色校园”的师生签名活动,通过这次签名活动表达自己的决心,为“低碳”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二是通过组织低碳知识竞赛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低碳生活”,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三是通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四是通过开展低碳知识主题征文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所见所闻,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激发了全校学生学习“低碳”知识、参与“低碳”生活的热情。五是通过举办“我的低碳生活”绘画,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低碳生活,让他们更加了解低碳生活意义,让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倡议全体师生低碳生活,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注意节电,节油,节水,节气,从点滴做起。六是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积极宣传节能低碳的生活概念。七是让每个学生学会低碳贝贝小歌曲,来积极倡导节能低碳走进生活,走进内心。

通过此次活动,让“低碳生活的概念深入人心,培养低碳环保好习惯的意识,更提高了大家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为建设绿色环保的校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3篇

20XX年,是我区实施新一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完成“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生态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启动年。我们围绕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生态区建设、保障22届省运会、扬尘污染治理及环保工作,为改善辖区的环境,根据区政府和局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取缔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对立卧罐企业、危化品企业、涉重涉水企业、燃煤及涉及危险废物的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今年,是环保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通过治理,城区周边及辖区内化工异味明显减轻,通过对燃煤锅炉进行监管,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大大减少,基本杜绝了烟囱冒黑烟的现象发生。

1、继续抓好对辖区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减少污染。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监察,并不定时进行夜间突击检查,日常监察不仅包括企业的排污情况,还涉及企业的事故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价、环保手续、事故应急池建设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除依法进行处罚外,还要求其限期完善相关设施、手续,并达标排放,对不能完成整改任务或不能达标排放的,依法进行关停或停产治理。今年共现场检查企业485家次,夜间突击检查24次,立案处罚32家次(不包括齐鲁热电厂)。

2、继续加强治理大气污染工作,改善环境。今年为办好第二十二届省运会,开展了“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专项治理行动,二中队配合辛店街道对位于辛化路以东的企业进行了排查,排查企业及院落362家,通过举报等取缔有卧罐企业及违法企业41家,全部取缔了城区南部的存油卧罐,对无环保手续的塑料企业限期补办手续,对无任何手续的违法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召开由齐鲁石化公司、区属重点化工企业及各乡镇街道环保负责人参加的化工异味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要求各企业高度重视,开展认真详细的工艺流程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凡是整改措施不到位,依旧违法排污的一律严肃处理。

3、加强辖区内企业污染治理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科室,完成了临淄热电厂、淄博联兴炭素有限公司、淄博联兴炭素有限公司王朱车间、淄博泓昌炭素有限公司、淄博江海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脱硫、治理异味、扬尘治理等工作,对煤场等采用洒水、遮盖等措施,减少现场扬尘的污染,炭素企业采取限产、停产治理,改变生产工艺,控制煤焦油异味的产生。根据市局关于燃煤电厂推行规范精细环境管理的要求,加大对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管力度,多次深入到企业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督促企业避免黑烟的排放,确保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排放。对热电厂煤堆、煤灰及场地、道路造成的扬尘,要求其采取喷洒水降尘处理,减少空气扬尘的产生。每月统计并上报辖区内热电厂粉煤灰产生量,为上级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督促存在问题企业进行彻底治理,改进生产工艺,杜塞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污染的产生。

4、继续加强对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

在20XX年燃煤炉灶置换清洁能源的基础上,一刻也不放松地对燃煤锅炉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死灰复燃和发现的,我们坚持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的原则,坚决杜绝燃煤锅炉反弹。今年配合各有关部门科室,对辖区内燃煤锅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治理意见。

5、加强大武水源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按区政府要求,督促所有企业的污水管网全部改为地上管网。配合街道办,加强对乌河的治理力度。积极协调,封堵企业的废水直排口,为乌河清淤疏浚工程做好先期准备,大大减轻了企业废水的污染。配合市、区局及质量万里行记者对临淄与青州边境企业超标排放情况进行了检查。

6、继续加大建设项目监察力度。

不断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审批后续监管检查,加大违法建设项目查处力度,对未经环保验收且已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清查,通过限期整改的形式,要求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对整改不力的予以立案查处。联合局收费科、开发科等相关科室对企业进行建设项目监察,这样的联合执法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在本科室管理权限范围外有其他不达标行为仍可以合格验收。今年共对32家企业进行了建设项目验收监察。

7、严厉打击辖区内的土小企业,维护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通过对辖区内企业及院落进行排查,查清并处理辖区内无环保手续、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卧管企业、有化工异味企业、铸造企业、碳酸钙企业、化工企业等土小企业,极大地改善了辖区环境。

8、加大对环保手续检查的力度。

今年来对辖区内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办事,对环保手续不齐全的企业,要求尽快补办环保手续,要求塑料企业完善环保手续。

9、认真细致的参与普查工作。

今年有76家企业进行了《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表》普查,通过对各家企业看现场、查手续、问情况,摸清了辖区内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进行有效治理奠定了基础。

10、积极参与事故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参与了山东隆信化工集团公司“”爆炸起火事故因消防用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消防水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积极参与淄博杰昌化工有限公司“”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对其周围企业逐一进行走访调查询问,为事故的处理提供了相应的依据。积极配合市、区局相关科室参与了山东高速物资集团沥青站“”事故的环境处理工作,及时协调组织对空气进行了检测、对消防用水进行了妥善处理,防止了次生环境污染的发生。

存在的问题:辖区内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饮用水质量令人担忧,青州邵庄工业区化工企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淄河,危及下游群众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的安全,我们与青州分属于两个市,彻底治理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临淄区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一年来,我们二中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认真落实环境治理工作,提前部署安排,把工作落到实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坚决取缔“土小”企业,严厉打击违法经营。重点整治烟尘、扬尘、化工异味,广大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杜绝了往年整天烟雾燎扰、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响大的状况,通过深度治理大气环境,促进辖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步,促进了生态区建设的发展和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善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使人民群众经常见到了蓝天,呼吸到了比较新鲜的空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4篇

公司现有人员49人,拥有二条生产线,年生产本事60万方,有13辆搅拌车、3辆泵车、1两铲车,司机22人。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总经理、各部部长、兼职安全员组成,公司安委会成员每旬进行一次安全生产、6S管理(含安全隐患)、环保大检查活动,安全员每一天对全公司范围实行安全、6S管理检查,做到检查结果有记录、有处罚、有整改、有反馈,公司20xx年没有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抓好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公司针对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首先制定安全行车激励制度,实行车辆全年公司司机驾驶安全奖,每半年兑现一次,上半年没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奖励600元人。全年没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奖励1500元人。其次实行每一天早班会制度,会上,各部部长,安全员针对季节及天气变化、工地作业、特殊路段、节假日、圩镇路段及晚班作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做到早布置、早安排、早提醒、早预防。及时传达宣贯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文件精神,并认真执行到位。第三,做好车辆运行前的检查工作,严格禁止有故障的车辆上路运行,并要求司机严格执行《上班行为管理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司制定的行车路线行驶。提高司机的安全防范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年来,公司没有发生车辆交通事故。

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首先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对废铁、废油、废轮胎实行定点存放,并定期处理。给员工供给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其次对检修设备,清理主机结料实行停送电工作票,检修工作票制度。第三,主机设备检修、更换输送皮带实行检修前的安全动员会,确定安全职责人、安全监督员。实行工作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监督工作。第四,工作岗位、重点部位、关键路段设置警示牌、标示牌56块,起到了对员工的安全警示作用。第五,进行了灭火器灭火演练和中暑急救演练。第六,重点进行了民工和外包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强推6S管理工作

6S管理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6S管理工作做好,能有效的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6S检查中为了尽快推行6S管理标准化,对每旬一次的6S检查结果都会进行奖罚。赣州新材总部在各个商砼建材板块每月检查评比中,于都商砼公司20xx年获得了一次第一名,三次第二名的好成绩。

四、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公司注重粉料库顶6台除尘器和机楼2台除尘器的除尘工作。保证8台除尘器能正常运行,到达除尘效果。严格控制粉料入库冒粉、漏粉、冲顶等粉尘污染事件。公司有6个沉淀池,做到沉淀物及时外运,做到废水再利用,晴天废水不外排,雨天废水达标后外排的工作,避免油污、砼浆外排现象。

五、加大对安全、环保资金的投入

20xx年,公司新配置灭火器12瓶。新增消防水栓一个,消防砂铲二把,安全板报6期,安全条幅12条,购买反光服150件,新增警示牌、标示牌36块、污水泵2台、保险带8条,保险钢丝绳两根(24米),新增安全防护栏86米,安装除尘喷水水管190米,这些资金的投入,对防止环境的污染、控制安全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司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作业人员上班时间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司机疲劳驾车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二是工地方因场地、路面原因容易发生的陷车、侧翻事故。三是全年共发生三起人员意外轻伤事故,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没有发生较大的车辆交通、生产、设备、质量和环境污染事故。20xx年,我们要认真的总结经验,汲取事故教训,严格管理,加大对违章、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标准化管理,坚持员工安全培训制度、早班会制度。重点对外部作业、新聘、在岗人员及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公司管理人员要沉下去,到各个工作场所,(异常是车辆驾驶,工地泵车作业场所)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式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20XX年的安全管理工作搞的更好!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5篇

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生态农业既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又是一种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它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现代生态农业主要有以下7点内涵:

现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生态(ecology)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结构与关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包括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人类社会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优化原则,趋时开拓原则,协调共生原则,区域分异原则,生态平衡原则,高效和谐原则,机巧循环原则,相生相克原则,最适功能原则,最小风险原则等。按照生态学原理,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现代生态农业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农业生产应强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生态结构上,农业生产应体现多层次、多产业复合;在效益上,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同时,要有利于发挥资源与自然潜力,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必须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是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单纯为保护而放弃发展;既按生态规律开发,又按生态规律建设;既要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要确保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做到生态与经济“双嬴”。

现代生态农业必须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现代生态农业除注重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外,应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与高附加值。开发安全食品,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关键是建立严格的农业清洁生产的质量与监测体系,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与人体健康。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现代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的集成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此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经营技术为支撑,促进农、工、商、贸一体化产业经营系统的形成是生态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现代生态农业是大农业,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应充分利用土地、生物、技术、信息等资源,将农、林、牧、副、渔、加、商等各业进行有机联合,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现代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与生态模式组合现代生态农业因区域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结构、功能与模式,因此,在建设生态农业中,必须按区域特点建立各种因地制宜的市级、县级生态区域模式,使现代生态农业在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部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的成效

2000~2002年国家批准全国生态区建设试点有314个,其中生态省4个(海南、吉林、黑龙江和福建省),生态市40个,生态县264个,其他试点10个。这一措施取得了以下的成效[1]。

推动了试点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江苏兴化市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成都温江县被评为四川省第一小康县,北京平谷县、上海崇明县、浙江安吉县的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些贫困地区通过生态区建设,2000年农民收入达2074元,比试点前增加。

改善了试点区的生态环境北京的平谷县、安徽的马鞍山市、成都的都江堰等地,通过生态保护,均在水资源、矿山生态治理中取得了成效。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江西的宁都县、贵州的赤水县等地,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在水土治理、生态竹林产业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促进了生态产业成规模发展浙江安吉县、福建华安县、贵州赤水市大力发展竹林生态产业,山东寿光市发展蔬菜产业,黑龙江饶河市、同江市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均成为农业产业的龙头。

部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的经验

形成了政府部门重视的建设目标生态农业的试验与示范,在政府与群众的共同支持与推动下,成为促进农村面貌发生变化的重大举措。

建立了生态农业与示范保障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保证了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使生态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总结出体现地区特点的各种生态农业模式这些生态农业模式有:城乡一体化模式(江苏溧阳、成都温江县);平原生态农业恢复模式(黄泛区);山区生态恢复模式(安徽泾县和绩溪县);南方的“恭城模式”等。

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云南通海县的猪-沼-果生态模式,辽宁盘山的稻田养蟹,安徽砀山酥梨复合种植,均在解决水土流失,绿化荒山,防治污染方面取得较好的效益[1]。

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市)的建设与经验

江苏省“九五”期间初步形成了30多个星火密集区生态农业产业,完善了6大农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建设了20多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增加社会效益达100亿元;这些示范园与基地广泛分布在全省近30个县、市。下面介绍其中4个县、市级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经验[2]。

赣榆县(苏北)“四种、四养、四过腹”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四种”是种作物、果树、牧草、食用菌;“四养”是养牛、鸡、猪、鱼;“四过腹”是,牛粪喂鱼,鸡粪喂猪,牧草喂牛,猪粪进沼气池,这种生态工程模式,获得增产增收和生态效益。

武进市(苏南)奶牛场污染排放生态治理工程模式。采用种草养牛,草地的牧草养一头奶牛,牧草与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牛奶牛肉获效益。这是太湖地区防治污染的良好生态模式之一。

海安市(苏中)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模式。工程按生态效益与物质再循环原理设计。工程实施后,全县工业污染治理率达80%,实行平衡施肥的农田面积占总面积的9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5%,环境效益显著。

高淳县(南京市)蔬菜示范工程。养猪-沼-菜循环利用,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了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遵循生态学原则生态农业建设必须遵循前述的生态学的各项原则,强调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发展以科技为主的产业市场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发展以科技为主的产业市场,形成寓环境于一体的高新农业产业。应当因地制宜,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的根本性转变。

重视环境质量和农业安全生态农业的区域及县级示范,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产业;重视环境质量和农业安全,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面向市场,走向世界。

重视总结经验和研究问题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要重视不同模式与资源配置,结构升级,环境响应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总之,21世纪是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生态农业建设的新世纪,人与自然的和谐必将成为推进全社会生态建设的动力。

2农业安全

全国的形势农业安全,主要是指农业的质量安全。当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提高效益,保证质量与不断增收,但其中保证质量是关键。因为,在今后跨入新世纪的现代农业发展中,没有质量就谈不上效益,更无法保证能增加收益。农业质量,是指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当前通过遗传选种及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正在这方面取得进展。但农产品的品质与质量不仅包括农产品的色、香、味等品质,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即要杜绝任何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引发农产品质量变劣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因素,其中生态环境,包括水、土、气、生等因子的污染,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方面。例如,水体污染所带来的各种过量的有机和无机元素,土壤富含重金属和其他有害元素,大气酸沉降产生的酸雨,以及生物富集的有害物质再返回土壤,均会使农产品品质变劣,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事实表明,随着农业生产的高强度发展,化肥、农药与农膜的大量投入,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每年损失肥料氮量达9×106t,约相当于尿素×107t。尿素进入水体而到土壤,对土体产生污染。目前我国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06hm2。例如,南京市有的市场所出售的鸡蛋,被初步监测出有机残留物含量超过国际标准15倍。新疆废旧地膜残留量平均每公顷达,最高的可达225kg。这些残留土壤中的农膜一般50年内不会分解,它是造成农作物病害及污染的根源。特别是,当前无论是果、菜、瓜、豆、蛋、肉、鱼、鸡、鸭、油,还是大米、面粉、饲料,均出现不同情况的安全质量问题。这类农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针对上述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当前社会上有各种“保证农业与农产品质量”的新提法和新举措,例如,建立“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硅谷”、“无公害食品”等,即有建立生态农业体系的新思路。的确,21世纪的农业应该以建立“生态农业”为标志,但生态农业并不等于或不能完全保证是具有安全质量的,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杜绝有害因素的介入,不能从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与全部生产过程来保证质量安全,也仍然无济于事。总之,农业质量与安全是一个总体概念,只有针对保证人类生命健康的农业质量才是质量安全的核心内涵,这是人类追求农业质量的根本目的,也是本世纪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根本谈不上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3]。

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与问题举例

我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闽南厦门、漳州、泉州地区,陆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占全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这些地区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2001年GDP达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大规模城市化建设正在迅猛展开。但是,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却相当严重,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已经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深入了解这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环境污染状况,提出治理对策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4]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20余人,于2002年9月在上述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下面是调研结果和建议。

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严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厦漳泉地区,大部分水体的氨氮和耗氧有机物严重超标。太湖、淀山湖等20个湖泊水质多数在至类,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不能满足饮用水功能的要求。长江和珠江沿岸各大城市下游江段均存在明显的近岸污染带。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多数城市市区河道水质为至劣类,河水普遍黑臭。珠江广州河段水中已检出有机化合物300多种,其中38种属于国家环保局的优控污染物,114种属于美国环保局地表水质标准(EPA822-Z-99-001)中的优控污染物。上海、苏州、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已经面临突出的水质型缺水问题。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都在迅速增加。2001年共发生赤潮77次,造成经济损失约10亿元;仅深圳湾就发生赤潮16次之多,累计面积约150km2。在常量污染物污染的同时,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在水体中日趋积累,已成为新的越来越严重的、具潜在健康危害的区域性水环境问题。已禁用20年的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等在长江、珠江、太湖沉积物中都大量存在。这类微量毒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后长期滞留,危害极大。由于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的安全已经难以保障。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河网地区很难找到可直接安全使用的洁净地表水源。许多饮用水源甚至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毒物和致癌物。2000年太湖水体中微量毒害有机物污染程度比1985年严重得多,例如,作为制药中间体的苯并噻唑浓度提高了100倍,作为塑料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浓度明显增加。珠江广州河段水源水被检出了数百种微量有毒污染物,其中六六六、滴滴涕及其衍生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地表水质标准。城市上游取水河段普遍遭受污染。城市饮用水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商品瓶装水。

(2)酸雨未获缓解,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日益加重。由于大型燃煤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还在增加,酸雨问题未获缓解。近1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分别在和范围内波动,与10年前大致相当。但总体酸雨频率还有所增加。1999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平均pH均在以下,酸雨频率高于。厦门、漳州、泉洲地区近3年的酸雨最小pH值在以下,酸雨频率达%。大气污染类型出现由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逐渐演变过渡的趋势,氮氧化物已成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所以,在硫酸盐增加降水酸度的同时,硝酸盐贡献率在不断提高。城市大气光化学烟雾污染频繁出现并明显加重。珠江三角洲地区曾于2000年爆发区域性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2002年9月6日,香港和深圳同时出现200μg/m3以上的高臭氧质量浓度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更值得注意的是,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有毒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目前困扰发达国家的一些大气环境问题已在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出现。珠江、长江三角洲及厦门地区的臭氧污染已相当严重,城市大气中观测到的臭氧平均质量浓度经常高于240μg/m3(超过国家标准),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空气中高质量浓度的臭氧不仅影响农作物、植被和森林生长,同时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有不利影响,危及健康。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大气细粒子污染也已出现。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降尘中有毒重金属Pb、Hg、As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在小于μm的颗粒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达。大气细粒子成为大气有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载体。2002年初在珠江三角洲某肺癌高发病区,大气中富含携带多环芳烃致癌物的细粒子。室内空气污染也越来越成为空气污染的极其重要的方面。

(3)土壤污染突出,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沿海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有毒物质大量积累,农田、菜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2000年太湖全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达100%,滴滴涕和六六六质量分数超标率分别为28%和24%。广州有一半的农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杭州有六七百公顷连片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江苏也曾发生六七十公顷稻田的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宁波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存在。上海市郊10个主要设施蔬菜园艺场中,土壤锌质量分数高达517mg/kg,超标5倍之多;而砷质量分数全部高于的安全线,有的已超过10mg/kg污染线,原则上已不适宜于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此外,菜地土壤硝酸盐质量分数也大幅度增加。土壤质量的恶化影响到农产品质量。2000年下半年广州市检测到蔬菜亚硝酸盐质量分数超标率为,铅、镉、铬、砷四种重金属质量分数超标率为,农药残留质量分数超标率为。2001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由于检测不合格而损失数亿美元。欧盟对中国茶叶的农药检测项目从原来的6种增加到62种,直接影响浙江省每年茶叶出口额670万美元。更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4)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状况令人担忧。各种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地表环境,并大量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已显初步迹象。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自1997年至2001年共发生因蔬菜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8起,中毒415人。东莞市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至7宗,受害人数约300人。类似的急性中毒事故在浙江、江苏等地也时有发生。水产品中有毒物质含量检出率逐年增加,出口退货事件经常发生。此外,赤潮不仅造成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而且已同时出现多起因赤潮引起的人体中毒及死亡事件。水体生物物种显著减少乃至消失,渔业资源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衰退。2002年在珠江广州市段观察到原生动物多为耐污或食菌及食碎屑种类,而自养或食藻种类减少。在近海,被称为我国四大鱼类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受到的威胁最大,产量大幅下降。围海造地使沿海红树林、芦苇等湿地减少,海域淤积,纳潮量减少,造成航道淤积及港口深水岸线资源的破坏。在厦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的渔场遭到破坏,文昌鱼资源锐减,成为濒危物种。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重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1)地方政府偏重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环保投入不足,措施不力;(2)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常量污染物大量肆意排放,微量毒害污染物不断积累,复合污染突出;(3)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物难以控制和集中处理;(4)环保法规不够健全,环境标准不够严格,地区间、部门间缺乏有效的环境治理协调体制与合作机制;(5)区域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滞后,储备不足。

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建议与对策

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将东南沿海城市地区的环境污染与北方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长江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等列为同等重要的环境问题,摆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建议该地区在未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大规模发展过程中,采取以下治理对策与措施:(1)全面理解、贯彻“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强化“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适当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比例,充分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3)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更严格的区域环境质量标准;(4)实行区域及部门合作,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重视持久性毒害环境的污染物及其危害效应;(5)加强环境科学和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加强环保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江苏省农业安全举例

江苏省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农业产品质量与农业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全省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3]。

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污染。衡量大气质量的3项主要指标是SO2、NOx、总悬浮颗粒的质量浓度。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江苏省这3项指标超过二级标准的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7%、85%和100%。如以全省平均状况论,3项指标都全部超标,超标率为。

(2)酸雨污染。近10年来,全省频降酸雨,酸雨平均发生频率达23%。除淮阴与宿迁局部地区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均是酸雨影响区域。

(3)水体污染。全省除河流、湖泊均受不同程度污染外,尚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饮用水受污染。此外,全省废水年排放量达×109t,其中工业废水×109t,占。废水中除COD、悬浮物及石油类(年平均质量分别为×105t、×105t、×103t)之外,还含有毒物质如氰化物,砷及其化合物,重金属(汞、镉、铅、铬)等,其总质量年平均近300t,占全国的。

(4)土壤污染。江苏省1999年化肥(折纯)使用量达×106t,占全国化肥用量的;其中以氮肥和磷肥为主,这两者占全省化肥使用量的75%。农药使用量达×105t,占1999年全国农药用量的。“九五”期间农膜使用量为4×104~6×104t/a;其中1999年的使用量为5×104t,占全国使用量的。全省平均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107t,约占全国产生固体废弃物总量的,其中含有大量的危险物;废弃物占地面积达×107m2。所有这些物质均严重污染土壤,危害土壤的安全。

农业安全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遭受外省污水污染的农地面积超过4×105hm2。由于污水污染,鱼类资源减少,从1985年至2000年,鱼产量下降70%。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重金属铅、镉、汞、铜、砷、锌等元素以及农药,是残留在农产品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在受污染的产品中,80%的产品是受重金属污染或重金属加农药复合污染,其中铅的检出频率最高,其次为镉、汞等重金属;20%是受农药污染,农药多为呋喃丹、乐果、甲拌磷等,甚至在南京的市场中检出蔬菜含有禁用的剧毒农药甲胺磷、对硫磷。此外,农产品中硝酸盐的检出率也较高,其中,粮食产品硝酸盐的检出率为,蔬菜类达。2002年元旦,抽检南京、苏州、常州和徐州四市28种225份蔬菜,结果表明,这四市均出现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分别为46%、、19%和45%。2002年5月抽检全省8市28县(区)的粮食产品(大米、小麦和面粉)质量,铅检出率达,超标率;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产品质量检测发现,重金属检出率几乎达100%;除苏州因抽样不当而未出现超标外,南京、无锡产品中的重金属铅、汞、镉超标率分别达、、25%。据报道,江苏省为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最高的省份,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0%。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恶性肿瘤死亡率一直居各死因之首。土壤中超容量外源重金属的存在,也是导致农产品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根源。江苏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监测资料表明,土壤重金属检出率达100%,无锡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超过国家标准的,部分地区超出国家标准的1倍多。江苏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较为严重的。

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宣传,强化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应当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特别是应加强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的科学技术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大范围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治理、保护、优化江苏环境质量奠定深厚的民众基础,聚集强大的社会与民众力量。

(2)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城镇污水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污染源。“九五”初期,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35%,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尤其是对土壤易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工业废水,至1999年直接排放量达×108t之多。应当提高城镇污水的处理能力,力争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率在90%以上,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在80%以上,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的危险性。

(3)加快农业结构性调整,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产应与工业一样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农产品质量的优化。应严格控制施用农药、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每公顷施240~270kg为宜)。通过实行秸秆还田、平衡施肥,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化肥、农药流失所导致的污染。

(4)综合治理乡镇工业,强化乡镇环境管理。应调整农村工业布局,促使乡镇工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以便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同时努力推进其技术进步与更新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强化乡镇的环境管理,除了对乡镇工业实施从污染末端治理转化为工业生产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与控制外,还要对农业活动中的不良环境行为加强管理与执法力度。

(5)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环保工作的有效性。“九五”期间的1999年度,环保资金投入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2000年投入亿元,占全省GDP的%。应当将投资基本稳定在GDP的左右,以支持环境保护事业的顺利发展。

(6)加强法制建设。应针对江苏环境问题的特征制订相关的地方法规,使环境法在保护江苏环境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7)开展区域性农业安全与农业清洁生产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广泛推广。当前江苏省正在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创新研究,其总体目标如下:修订江苏省主要农产品国家市场无公害农产品品质强制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标准,并与国内、国际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接轨;针对农产品品质与监测标准,通过示范基地试验,提出环境(本底)质量水平,制定农(粮、油、菜)、畜(肉、蛋)、水(淡水鱼)等生产领域的主要农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对相应的技术规程进行集成;开发肥料、农药、地膜、饲料、添加剂的无公害技术,以及治理水体、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技术;在上述示范基地生产清洁农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公司(企业)、农户、市场等管理模式,并通过法规法制体系的调整,不断扩大开发规模,保证从基地到市场和餐桌上的食物有全清洁的生产过程。

为达到上述的总体目标,江苏省正在完善以下五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与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与执法体系。这五大体系可概括为:技术、质量、监测、管理、法制体系。这项研究任务的完成,必将有效地推动全省农业清洁与安全生产的进程,并将对全国农业安全生产起促进作用。

3结语

(1)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生态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内容是农业安全。现代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

(2)生态农业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各项原则,强调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发展以科技为主的产业市场,形成寓环境于一体的高新农业产业,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的根本性转变。生态农业的区域及县级示范,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产业,重视环境质量,加强农业清洁生产,重视农业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面向市场,走向国际。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要重视不同模式与资源配置,结构升级,环境响应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6篇

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进行节能低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市特种设备检验所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转发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开展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及时安排相关人员制定宣传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公示宣传主题。6月11日至17日,办事大厅显示屏显示宣传全国节能周主题“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以及全国低碳日主题“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让每位来往办事人员知晓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宣传普及节能低碳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全社会节能低碳意识。

二、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进校企”活动。6月11日开始,通过检验人员与受检单位达成合作。为公众发放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宣传资料,张贴海报,培养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使企业领导和广大技术员工真正认识到节能低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企业的节能意识好节能理念,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网络宣传专题活动。在市特检所官方网站、工作QQ群以及微信公众号向广大干部职工以及群众宣传节能常识,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节能理念、自觉带头行动、共同保卫蓝天家园,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节能新局面,树立正确的节能低碳意识。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社区活动。6月13日,组织我所相关人员进社区,张贴节能标识,身体力行,与居民面对面的讲解垃圾分类等知识内容。让广大居民深入了解节能低碳在身边,引导他们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通过此次各项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所将把认真开展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作为节约发展、降低成本、保增长的有效手段,努力抓好落实,提高竞争力,不断加强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7篇

一、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职责。

(一)制定方案、提早部署。按照省、市、区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及职能特点制定了《××区××局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及《关于印发〈2009年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2009〕14号)等相关文件,对此次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提早进行了周密部署。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明确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业投入品交叉检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兽药市场专整治”、水产品市场准入及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工作,切实搞好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以进一步推动《_食品安全法》、《_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贯彻实施、切实增强农业投入品及初级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查找并及时消除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及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我区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齐抓共管,落实职责。明确了××局执法大队牵头做好对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检查的组织与实施;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会同各相关街办,具体负责粮、果、菜、及畜禽、禽蛋种、养过程的专项检查,及时查处种、养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制品、非食用物质与有毒有害激素等行为。同时负责做好畜禽疫病防疫、畜禽产品检疫工作以及畜禽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样送检工作;水务科会同各相关街办,具体负责水产品养殖中违禁渔药、渔饲料、生物制品、非食用物质与有毒有害激素等污染源的专项检查,并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样送检与检疫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好水产品市场准入的宣传工作。

二、强化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

(一)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网点)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经调查全区农资生产企业共计6个(全部为饲料生产企业);农资经营网点共计17个:包括种子经营网点3个(其中1个兼营农药)、农药经营网点6个(其中5个兼营肥料、1个兼营种子)、兽药经营网点4个(其中2个兼营饲料)、渔饲料经营网点5个(其中4个兼营渔药)。经对全区范围内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经营网点的调查核实工作,为确定此次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监管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专项整治,搞好了我区的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工作。

1、种子:以规范种子经营主体和经营档案为重点,按照《种子法》有关规定,对“××龙石种子经营部”等3个种子经营网点(其中1个兼营农药)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其中对种子产品的检查率达到了50%以上,对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产品的检查率达到了100%。经检查未发现无证经营、不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经营和推广未经审定的种子、经营假劣种子、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2、农药:对照《农药管理条例》及《禁用、限制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目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四川省农资总公司储运公司”等农药经营网点6个(其中5个兼营肥料、1个兼营种子)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经检查未发现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未发现经营未登记成份和有效成份不足等假劣农药品种;未发现无证经营、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行为

3、肥料:对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四川省农资总公司储运公司”等5个肥料(全部兼营农药)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经检查未发现复混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

4、兽药:对照《兽药管理条例》、《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农业部公布的《假兽药清单》、《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曾巴士兽药饲料经营部”等4个兽药(2个兼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并加强了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经检查未发现无证经营国家禁用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无批准文号兽药、假劣或过期失效兽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兽药、夸大疗效等违法行为。

5、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对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_、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176号)、《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第105号公告)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对“普瑞纳(成都)饲料有限公司”等6个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对“曾巴士兽药饲料经营部”等2个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全部兼营兽药)经营网点及“龙潭渔需物资门市部”5个渔饲料及饲料添加剂(4个兼营渔药)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经检查未发现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未发现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未发现无证经营及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过程中现配现售的“代加工”等违法行为;未发现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等违禁添加物及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源性成分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了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专项整治,继续推进了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环节监管制度化。

1、采取对龙潭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措施,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将驷马桥果品批发市场纳入了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督促其加强对市场营销的果品进行农残快速抽检,并要求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果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档案资料。经检测我区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本区范围内大型超市销售的蔬菜及驷马桥果品批发市场销售的水果等农药残留均无超标情况,并及时向市农质处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报送了农残速检测结果。

2、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业投入品交叉检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兽药市场专整治”、“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专项检查整治工作,采取对种植、养殖场(户)农资产品的现场监管等措施,重点对蔬菜生产基地及畜禽、水产品养殖场(户)的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添加剂、激素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经检查未发现在种植、养殖环节中滥用高毒高残留及其它违禁、假劣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3、结合“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及“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了对奶牛养殖户自配饲料的监管力度,在对全区22户奶牛养殖户的饲料来源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对主要使用自配饲料的奶牛养殖户有无在自配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经检查未发现畜禽养殖环节中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违法违规行为。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8篇

按照县机关事务局《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今年的节能活动周()以及全国低碳日()活动上,我镇政府及镇直各部门全面出动,开展了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以“绿色发展低碳创新”为主题的低碳日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为合理有序的进行宣传周活动,我镇及时布置节能宣传周工作,通过召开全镇干部职工、村支书、主任会议,会上我镇主要领导传到了《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并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认真做起,把节能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明确了节能工作从每一位干部做起,人人都是节能宣传员,人人都是节能践行者。

二、搞好节能宣传,践行节能理念

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为培成节能的良好习惯行为。我镇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在镇政府、政务中心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在办公区域醒目位置张贴节能宣传画,在各种开关及电脑等面前贴有节能小标语,普及节能知识。同时在6月14日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镇政府和镇直单位全部停开空调及夜间照明灯,号召全镇干部职工于低碳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通过宣传,干部职工的资源危机意识、节能意识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

三、加强节能工作管理,增强节约意识

为提倡广大干部职工节能意识,并养成节能行为,我镇将节能工作要求体现到了具体日常工作中,将节能要求以警言和告知形式在水龙头和插座前张贴了“请节约每一滴水”“绿色办公、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就在你我身边”等标语;日常办公时要求上下班关闭电脑、电灯等电源,并要求门卫巡夜时加强节能巡查,及时处理存在的浪费现象。此次活动,我镇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提高节能行为、落实节能制度等,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显著增强,各项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节能减排是一场持久战,要求从日常工作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开展拉锯战”。我镇将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抓好节能工作,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风气,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绿色农产品总结 第49篇

新《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遵循《新纲要》指导精神,本学期展开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幼儿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利用“家园立交桥”之“绿色的天空”一栏每星期张贴环境保护教育及配合教育要求。

2、在“绿色的天空”中张贴环境教育知识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可以循环再造,而循环再造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原料,减少垃圾,减少污染,保护地球。”

3、请家长配合收集家中的废物,进行变废为宝的活动。

4、请家长指引幼儿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让幼儿初步知道我们所在的地球已经变成了一颗十分脆弱的星球了。人们千方百计运用新科技去保护地球。维持其有限的自然资源,不乱砍伐树木,要节约用纸。

5、请家长共同参与环保主题教育的资料收集。

我们先给幼儿提出问题:“地球先生生病了,我们怎样做?”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先生为什么生病的原因,和怎样做才能治好地球疾病先生的方法。这个话题变成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老师和家长。孩子共同讨论和活动的主题。家长亲自带幼儿到大街上、公园里、小河边去寻找有关的

“环保”资料,回家后帮助孩子整理好,第二天拿到幼儿园津津乐道的讲给同伴和亲人听。有的把自己做的事编成了连环画记录下来。(如妈妈带购物带买菜,拒绝用一次性胶袋);有的在郊外游览是拍了照片(如在湖上各种漂浮物;大人踩小草,小朋友劝说:“小草也有生命”);有的在报纸、杂志上剪下有关环保内容的图片(如小学生清理公共环境垃圾);请爸爸妈妈帮助把自己的话写下来(如:不在墙上乱画,孩子们请家长帮忙写上:“请不要在我的脸上抹黑”)。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也参加了许多环保劳动,如为植物浇水;把公共场所随地可见的废物捡到垃圾箱里;还有的孩子把旧的电池收集起来,想办法送接受回收的地方;动手把废物变成宝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主动、自觉地保护身边的环境。

二、把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

利用外出“秋游”活动让幼儿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带幼儿到中山“名果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但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我们还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提醒幼儿如何保持公共环境卫生,很多幼儿通过这次外出活动了解了垃圾也要进行分类放。如:请小朋友休息吃东西的时候,周梓熙小朋友他想把喝完的饮料罐扔到垃圾桶,他站在两个不同颜色又同时放在一起的垃圾桶面前愣住了,“老师我要扔在哪个垃圾桶啊?真奇怪!”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叫其他小朋友也过来看看,“对啊!两个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又不同颜色的?”幼儿开始讨论起来,我给他们讲解:我们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些东西是可以循环再用的,但有些又不可以,所以为什么垃圾桶要分成两个也是这样的道理了。接着,我们引导幼儿把吃过的饮料罐和食品袋分类放进垃圾桶里面。

三、抓住日常发生的情况进行环保教育。

浪费纸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针对幼儿的这一现象,在一次过渡游戏时,我们进行了一次很短的谈话。我问孩子们:“纸是怎么来的?”陈子荣小朋友说:“把大树砍了送到工厂就做成纸。”吴莹莹小朋友说:“需要纸,就得砍树,树砍光了,纸也没有了,树也越来越少了。大树没了,小朋友也没发在树下玩了,也不能玩树叶游戏了。”我们引导幼儿把一些不要的纸张收集起来,可以拿来做手工,进行折纸活动,背后还有一面空白的纸还可以拿来画画。

四、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环保故事。

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环保故事画册如“甜甜村”、“洪水魔王”等环保故事。我们对环保故事进行阅读设计,并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水、空气、绿化、噪音等污染。

以上是本学期环保工作的总结,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让幼儿通游戏活动愉快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怎样更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更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环境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使幼儿环境教育获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