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小学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合集3篇)

admin
导读 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过去,我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办法:帮助学生审题、立意,然后根据立意在解决写作材料时,便由老师提供或自写一篇范文供学生借鉴。

小学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第1篇

一、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过去,我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办法:帮助学生审题、立意,然后根据立意在解决写作材料时,便由老师提供或自写一篇范文供学生借鉴。

结果既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养成依赖老师提供材料而后写作的坏习惯,也难造成大半文章内容雷同的弊病。当老师一旦不提供材料或不给范文时,学生便难于下笔,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泛,言而无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需要我们作指导,帮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去写作。因此,我多想办法,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供材料为自找材料。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观察。”首先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掌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

2.为学生创设情境,积累写作素材。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结合不同的活动特点开展习作。

二、鼓励学生阅读,积累材料

三、教学生学会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这种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了,只有能言善辩,既能办好事又善于表达的人才方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目的明确规定要让学生达到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只是前提,运用才是最终目的,理解了并不一定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

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这不是教学生写八股文,因为选入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入课本中,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

四、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并表扬其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五、注重作文评价,培养自批自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改,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又对他们进行了自批自改能力的培养。开始阶段,注重于教师的教和扶,所谓“教”,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实际,指出其文章的不足。对于那些水平差的学生,先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改起,继而发展到布局谋篇是否恰当、合理。所谓“扶”,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文章的不足。这类练习最多的是片断描写和每天写日记。

小学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第2篇

一、积累材料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看图写话就是中高段习作教学的雏形。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这时候的教学任务重在指导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几种句式。如:“谁在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句式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词语。一、二年级学生的家作,我除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字词外,要求他们坚持每天用新学的词语写话,句子要接近生活,写自己亲眼所见,写自己亲耳所闻,或是自己亲身感觉的。

习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有个孩子学了“知了”一词后,他就这样写道:“学校操场边有一棵大树,树干上趴着一只知了,它正在撒尿。”你看,孩子观察多么仔细,想象多么丰富,童趣十足。另一个孩子用“越……越……”写句子,她这样写:“天上,飞机越飞越远,它越来越小了。”多好的句子呀。我只要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句子,特别地表扬他们,并且要其他孩子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摘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会写通顺的话,还能写优美的语段。学生的写话水平提高了。这就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四年级作文教学,材料的积累,除了继续低段的做法,还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还要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获取生活材料,学会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思考,善于发现生活的道理。

因此,中段作文教学,我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亲身实践,获取写作的第一手素材,学生在文章里才有话可说。我带领学生欣赏张家湾的李花,浏览金秋的橘园,采摘满山的野菊,我组织学生参加访问水泥厂,开展“给鸡蛋当妈妈”的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积累了写作材料,而且愉悦学生的心灵,他们写作就水到渠成了。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各,吸取、加工、改造,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得越多,释放得就越有效。文章就根深叶茂开奇葩。

二、积累语言,抒发真情

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高年级的学生要有意收集优美的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讲话,自认为生动、优美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都要摘录下来。聚沙成塔,从而逐淅形成自己的语言词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就会左右逢源。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我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直抒情怀。对老师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亲人的挚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字字句句吐衷肠。

三、积累写法

古人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就要求学生熟读经典课文,如《桂林山水》、《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我还用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读经典名著,如《爱的教育》、《超越礼物》、以及我国的古代四大名著精彩片段。谈经论典,不但增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博览长,学到写文章的方法。

小学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第3篇

一、重视分析学生写作过程。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在作文时,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的过程。

作文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准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启用积累等。第二步,构思。包括编写作文提纲、组织材料和详略的取舍等。第三步,起草。包括遣词造句、构成篇章等。第四步,定稿。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和誊抄定稿等。综观上述,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

二、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习作愿望。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过和想到的东西。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多彩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有时为了配合教材内容,完成指定的习作练习而布置了学生不感兴趣的作文题后,学生常常唉声叹气,大多数人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如果是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就会像欢快的小鸟“唧唧喳喳”说个没完,甚至会为一个不同的观点争执半天,轮不到发言的课后也会缠着你表述出他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时间长了,就能使学生坦然地面对作文写作。

三、创情设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成功的作文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性的写作,而是让学生乐于写作。因此老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作文写作的情境。试想:在狭小的空间里让一支钢笔对着一张白纸诉说“真情”是多么不近情理。这通常会让学生感到“咬破钢笔无觅处”。我们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渗入情感因素,就要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因为情感来不得半点勉强和虚构。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优美而充满意象的音乐画面唤醒学生隐藏于心底的“情”丝。

四、重视读背结合,巧妙模仿。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大量的朗读、没有大量背诵的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背诵可以积累文字、词句等语言材料,这是解决写作难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许多教师提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放松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背诵可以在头脑中建立和储存感性语言的种.种模型,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因此,熟记大量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类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当他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语言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少年时代背诵了几部书,包括整部《古文观止》,他后来曾回忆说:“现在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多么具体的东西啊!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的,它是有条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去的。”的确,朗读、背诵的基本功过关了,学生的模仿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五、指导适度,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度”,切忌过细,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起辅助作用。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如在指导学生初学“看多幅图写话”练习时,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教师先让几个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把学生的意思进行归纳,再让学生按归纳好的句子扩充成文章,结果全班学生作文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显而易见,这样的作文根本没有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独立地写出有特色的作文呢?

教师指导作文,应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而不能局限学生的思考,硬把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拉,要鼓励学生写出新认识,勇于突破常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是学生信心的鼓励者,如引路的蜜蜂把学生带入了花园,怎样采蜜、采什么蜜就看个人的兴趣了。

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放手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蓝天上翱翔,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教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一段段单纯的文字,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的、情景交融的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