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admin
导读 晴耕夜读,是前进的灯,是道路的光! 多年前,16岁离开父母出远门,来到一个叫“西海子”的天然湖泊旁 那是“蝉声宿路秋山中、草色河桥落日中”的湖边小村庄。 我们八月驻村,九月迎来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读了生平第一首古诗。 “明月是什么时候? 你要问蓝天酒吗? "。 从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走到哪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晴耕夜读,是前进的灯,是道路的光!

多年前,16岁离开父母出远门,来到一个叫“西海子”的天然湖泊旁

那是“蝉声宿路秋山中、草色河桥落日中”的湖边小村庄。 我们八月驻村,九月迎来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读了生平第一首古诗。 “明月是什么时候? 你要问蓝天酒吗? "。

从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走到哪里,唐诗宋词都一直陪伴着我,就像通往灿烂星空的入口,指引着我“判断天地之美,分析万物之理”。

“荒城孤站梦千里,远水斜阳天四垂”在乡下的日子里,“少年易老难学,不吝惜寸闲”。 我记得耕田、种树、种菜、养猪,站在田头,在五月雷雨中领略天地之美,拜倒在大自然的恩惠下。

一边住在海里,一边经常去看晨雾中捕鱼的孤舟。 在鱼夫的小屋前喝了谷酒,喝醉了享受雾霾和荒草。 穿过朝阳田野的湖光水色不知何时变成了黄昏。 走在乡间小路上,晚霞中最美的是“孤烟村边归雁天边”的田园风景。

在乡下当过农民,我非常迷恋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深深地眺望着收获后广袤的田野。 静静地飘着秋风,看着稻草堆里受惊飞翔的白鹭,“寒流澹起,天鹅悠然而下”,神圣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自然神殿中,春有碧树,山有烟霞,残雪荒野,孤坟一角,衰草寒烟,月有阴晴圆缺。 此外,诗人还写道:“芦花秋风起,黄昏雁声不堪入耳。” 随着村头圩垦上古庙的钟声,眼前是“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一个是天籁之音,一个是祈祷

遵循“古人离尘而去,白天耕田,晚上读书”的古训,我熟悉天高,能尊敬天上的恋人,最震撼人心的高贵经历,就是看自己亲手耕耘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 “懂中国菜的人,粒粒辛苦”,世界上没有农民,世界上饿死了。

春天的收获,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伟大礼物! 农夫,天地第一高等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脱帽致敬!

人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儿女情长,谁都有寂寞寂寞的时候,翻开唐诗宋词,“几间茅屋闲散临水,秋灯夜读”,就能享受孤独。 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由得用心感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的壮丽山河。

天涯留鬓,“人生天地间,忽而如远客。 “落地后哭三次,总之就是生命诞生了。 人生注定是一次短暂的旅行。 浮世之旅即漂泊之旅,从那里到彼岸,“浮生集散云相似,往事微尘如梦”。

“生者为旅人,死者为归人”。 阴山下,黄河岸,古道边,河水长,千万仁人志士“雾雨佩壶寻废寺,夕阳下马吊荒陵”人生短暂,跋山涉水,逆风而行。 面对亿万民众,鲜有鲜花掌声,披荆斩棘,苦难中“陵畔又累上冢。 正是当年喝酒的人”。 我读这是唐宋诗人对生死的最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思考。

“一到晚上就会生下青树,最先知道村子里有人家”。 这是农业文明时代,诗人坐着牛车马车,悠闲地走在无边的森林里。 桥和水流动着,远远地望着村子里的风车,村子里大树下的寺庙,荒野上的断桥,在古老的街道上盘旋的黄昏的乌鸦。 “两三年间,泪水盈眶而出”。

那个时代,从皇帝、王将到平民百姓,诗歌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即使是唐代的后主李玴,也不能成为皇帝,但写的诗名天下扬。 他的“问君有多少愁,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永远流传,在绵亘的山峦、高峰的崎岖之路上,他无奈地感叹:“山高水冷,相思树红叶丹。”

“我再也阻止不了去日本了。 来日本还是可喜的”。 人生在路上。 好男儿志在四方,告别鱼米之乡,一个人参军,得一家之誉,打扮边疆,我来到深山军营。 从乡村到军营,胸怀天下,“转战三千里,一剑百万师”的军队生活开始了,响彻云霄。”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壮志,更有军人"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的英雄气概!

从滇东高原南盘江边到红豆生南国的千里边防线,最爱的还是深秋初冬季节,喜欢沿着山路看"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壮丽景色,感受"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的诗情画意;最令人感动的是"关山千里雁,风雨满城钟",望远方山峦叠嶂,最耀眼的是山坳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军营是那样的庄严神圣!

儿行千里,"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站岗放哨,执勤守卫,野营拉练,实弹演习,只要想起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便仿佛回到了故乡,在母亲慈祥的笑容里,在父亲坚强不屈的背影下,享受着父母温暖心灵的快乐时光。

"千古之智,唯喜读书者享之",宁静安祥是中华古诗词的精髓,"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视觉美感和听觉享受,让人如临其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意境如梦幻一般,是那样的阔远、辽远

在唐诗宋词里,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烟雨朦胧般的心路历程,诗人眼中"万家废井生秋草,一树繁花对古坟",读来凄美衰婉,透露出来的是人生天地间的大悲愤、大惆怅和夜黑风高、鬼吹灯的悲壮。面对这样的坟墓,不论你生前是什么样的人,是住5百平米的别墅还是祖孙三代窝居在棚户区里,都绕不开对生的沉思和对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默念。

有个出国求学的青年,问他的导师,在国外,用什么最能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导师告诉他,带上二本唐诗宋词就足够了。

在像星空一样灿烂辉煌的唐诗宋词里,不论你身在何处,人有悲欢离合,但面对大自然"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的壮美景观,会抑制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在我心里,它有一种响彻天际的神圣感召力,让身心沉浸在空阔辽远的山川动植中,享受平沙落雁,晚霞灿烂的壮丽画面。

对于我,中华古诗词有种"宁静通神"的天地之大美,"今夜残灯斜照处,秋雨晴时泪不晴",我一生追求宁静的生活,坐在书房里,俯后读,仰而思,身安心安。我相信:只有远离喧嚣浮躁、醉生梦死,科学、艺术和哲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高风绝尘的宁静。

我不尚处世交际,远离污浊的官场,不喜欢乱哄哄的热闹场面,一天里多是蛰居在家,即使是"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也无怨无悔。这是随着年龄增长,对外面的繁华喧嚣难以激起兴趣的无奈和惆怅。

常人的生活中,我不想要的东西很多,只需有两间屋,一大一小,白天照进阳光,夜晚亮起灯光,桌上一壶茶,手上一本书,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处处是"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的千古长叹和"落日照大旗,马呜风萧萧。"的万古悲凉!

人生一世,一天天,一年年,如白驹过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最终如诗仙李太白说的"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我常常独自一人驱车翻山越岭在朝圣的路上,"鸟声山路静,野寺茶花开",坐在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下,在出世的钟声里想想自己做了些什么错事,父母在世的时候孝敬了多少,经历了哪些值得欣慰的事情,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人类登上距离地球1亿多公里的火星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荷立带斜阳,靑山独归远。"在我听来,古寺庙里的钟声,是最有诗意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声音,古往今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人想死,都祈愿长命百岁,但最终注定是"细雨残钟荒驿梦,斜阳衰草故人坟",奋斗与努力,全都化做东流水。

深山老林里的古寺,尤其是在黄昏时分,几只暮鸦盘旋在屋顶上,在寒风中响起的晚钟最让人沉醉在岁月的往事里,"独夜忆秦关 ,听钟未眠客",在袅袅香烟中,伴着僧人呢喃的诵经声,在时间和空间里,幽远迷远的钟声透露出的是生命的孤独和渺小。

跋涉在滇东高原上,常被"远寺钟声带夕阳,野水浮云处处悠"的钟声惊喜,带着我的灵魂在沉思默念中除去心中的浮躁和邪恶。是谁叫我到这块圣地上来的,因为这边敲响了庄严、和谐、神圣的钟声!

中华古诗词,让人达观古今,滋润心灵,超尘拔俗,胸怀浩然之气,还可以免忧愁,免迷惑,免恐惧,"茫茫大梦中,唯我独先觉"。

人生总是在告别。一次次告别带来的惆怅是人生之旅的影子,最怕的是秋风秋雨中的告别,却被晚唐诗人杜牧把它写成了千古风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从此一别是"百草黄沙,月照孤村二三家,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的乡愁生活。

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化做尘土,这是神圣的自然法则决定的。夕阳已西下,"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须儿女哭清明"这是宋代诗人的生离死别。人生明知要死,为什么还要来呢?这也许是天地间最大的悲愤、最刻骨的怨恨。

寂静的墓地,袅袅秋风,黄叶飘落 当那一天来临,孩子不要流泪,沐浴着阳光,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仰望着蓝天白云上那最古老的人字形雁阵,它们正向天边美丽的彩虹飞去,为生命的美好时光唱一首赞美诗吧!(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