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鹿鼎记九难提到袁承志(鹿鼎记书中结局)

admin
导读 我是萨沙。 我来回答。 碧血剑其实是金庸早期的作品。 金庸的祖先因为用满清的涂层获得了荣华,本能地对满清大肆夸耀。 特别是对他的祖先查吉佐有恩的顺治、康熙,大加赞扬。 为了炫耀满清,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算是反清小说(当时香港人痛恨清朝,支持民国),也把乾隆写成汉族,却背叛了自己的同胞。 《书剑

鹿鼎记九难提到袁承志(鹿鼎记书中结局)

我是萨沙。 我来回答。

碧血剑其实是金庸早期的作品。

金庸的祖先因为用满清的涂层获得了荣华,本能地对满清大肆夸耀。

特别是对他的祖先查吉佐有恩的顺治、康熙,大加赞扬。

为了炫耀满清,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算是反清小说(当时香港人痛恨清朝,支持民国),也把乾隆写成汉族,却背叛了自己的同胞。

《书剑恩仇录》是试水小说,所以金庸还很保守。

但是第二部分《碧血剑》开始猛烈攻击明朝,反复炫耀满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三部分《射雕英雄传》与满人无关,金庸又开始大力弘扬反金反蒙古的民族精神。

《碧血剑》年,金庸使明朝故事非常腐朽堕落,特别是塑造了历史上不存在的袁承志形象。 袁承志这个人很叛逆,原因只有崇祯杀了父亲袁崇焕。

袁崇焕反抗清变得不利,满清大军攻入北京城下被杀。

袁承志不顾民族大义,去支持没有和满清同流合污,却不能用烂泥扶墙的李自成。

同时,书中所有涉及清的描写,几乎都是肯定的。 书中皇太子非常贤明睿智,多尔衮狡猾果敢,满族武士英勇不怕死,清军入城的烧杀奸杀也不复存在,反而成了明军烧杀奸杀。

皇太子还是个亲切的人,知道袁承志在刺伤自己,就交给祖先长寿让袁承志获释。

事实上,皇太子和多尔衮手里,不知道汉族人的性命有多少,就是元凶。

其实,袁承志的大部分父仇,都是满清皇帝的反间之计造成的,真正的大仇是皇太子极。

碧血剑最重要的是,他是一部虚构的历史小说。 但是,小说并不是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些虚构历史中没有的人物,而是塑造了袁崇焕的儿子出来的。

正如每个人都认为这是真的一样,袁承志是袁崇焕的儿子,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小说。

其实袁承志完全是虚构人物,袁崇焕没有儿子。

这近乎诽谤,在香港是犯罪行为。

比如我虚构蒋介石有个儿子,做了什么使民国灭亡,绝对不能这么写。

如果袁崇焕有儿子,他的后代可以控告金庸侮辱祖先。

所以后来金庸不敢这样做,完全是虚构的历史人物,有些小说没有注明王朝。

金庸写《鹿鼎记》是10多年后的1969年,那时已经做了《明报》,是老板。

他的法律意识比较强,不会随便写袁承志这样的事。

所以在《鹿鼎记》中,袁承志没有登场,只是弟子何铁手登场。

另外,即使完全遵循小说,袁承志又是一副回到中原的什么样子?

袁承志其实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庸碌之人,性能弱小而模糊,和他的无脑师兄归辛树没有区别。

虽然归辛树一生都没有做好事,但最终还是带着妻子暗杀了清皇帝,力战而死。 也是民族英雄。

袁承志变相支持虐待,帮助满清入关奴役汉人,实际上是民族败类。

袁承志当时骂祖大寿是卖国贼,其实祖大寿一生反抗清,不知和清军打过几次血战。 结果城破投降了,后来反正又城破了,结果无可奈何投降了满清。

但祖大寿投降满清后,没有屠杀过这个民族的同胞,只是名义上的卖国贼。

如果祖大寿是大卖国贼,不敢被袁承志骂得抬不起头来,袁承志的所作所为比祖大寿差上千万倍,是个大卖国贼。

他的父亲袁崇焕一生反抗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竟然有这样一个不孝之子,为了报私仇不惜推进大明的灭亡。 袁崇焕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

袁承志不仅没脸回中原看自己的恶果,死后也没脸见父亲。

如果把袁承志放进《鹿鼎记》,这部戏该怎么演? 他要救康熙和陈近南、九难神尼、沐王府的大家杀吗? 要知道袁承志为了替父亲报仇,促进了明朝的灭亡。 而且,上面提到的几个人是义薄云天,反清复明的力量,特别是九难神尼是崇祯的女儿,这些矛盾是不能调解的。 强行插入,将颠覆碧血剑中袁承志的侠影形象。

这个强求,袁承志装不下,金庸也写不下去了。

袁承志《碧血剑》里,明灭后隐居海外,一生未涉中原。 《鹿鼎记》年代,袁承志离开至今已有几十年。

历史上,袁崇焕仍然是明朝抗清的代表人物,关于他的功绩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被崇祯处决之前,袁崇焕一直是抗清。

而《碧血剑》里的袁承志,立志为父亲袁崇焕报仇,不惜联合李自成打倒明朝。 袁承志的人物设定是反明复仇。 列入鹿鼎记,与鹿鼎记主线不符。 鹿鼎记有许多人物主线反清复明,尤其是天地会陈近南、九难神尼。 如果强行插入袁承志,袁承志的敌人会是谁? 与陈近南、九难神尼、陈家洛等正义力量为敌,显然不符合碧血剑袁承志的形象,污辱了袁崇焕的声誉。 如果这种事做不好,袁家的子孙将起诉金庸。 这种事不是不可能的。

袁承志武功高强,但性格缺陷很大。 不管他刺伤崇祯还是不讲道理,都能被皇太子骗,被李自成骗,说明他是个愚蠢的人。 如果继续以《鹿鼎记》出现,无疑会打乱主线,也是对袁崇焕的侮辱。

其实,袁承志这个人是虚构的。 崇焕有妾生的肚子袁文弼。 然后安排他成为清朝的官吏。

因为战功,又加入了满旗,其后人有当了吉林将军的富明阿。这个人物形象就对不上了,继续写下去,风险太大。老子是抗清英雄,后人却成了清朝大将军。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来暗讽袁承志在碧血剑中帮李自成推翻明朝,对清朝来说也是大功一件,

物是人非,袁崇焕出场又有什么意义?

作为《碧血剑》里的主角,袁崇焕在金庸小说所有主角中是最没存在感的,在《碧血剑》中,表面上的主角是袁承志,实际是却是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夏雪宜。

袁承志的一生可以说浑浑噩噩,他的父亲袁崇焕是辽东督师,平台奏对,信誓旦旦地对崇祯说五年平辽,结果呢,五年间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因为辽晌引发了内地的农民暴动。

而袁崇焕的平辽却是后金入寇,打到了京师。

从这个方面来说,袁崇焕就是一个大忽悠,死不足惜。虽说是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奸计,但并不觉得他无辜。

在《碧血剑》中,袁承志要给父亲报仇,却要刺杀崇祯,完全不顾事实,真凶是皇太极好不?

即便如此,崇祯之死,也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后在煤山上吊,整个过程中,袁承志就是一个旁观者。

他识人不明,被皇太极的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忽悠,被李自成忽悠。他在爱情方面没有主观能动性,明明爱的是阿竹,却最终和温青在一起,看着一个独臂的少女一个人行走江湖。

总之,除了武功有特长之外,袁承志在做人方面也是失败的,这样的人回到《鹿贞鼎记》中的时代又有何用?

看着花花江山被满人占领?看着当年的阿竹变成了中年尼姑,一心仇恨?

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是那个江山,但主人已变,回来又有什么意义?

其次,如果在《鹿鼎记》中,袁承志回归,哪怕是惊鸿一瞥,但在写作上和《飞狐外传》上又有什么区别?

在《飞狐外传》中,胡裴就遇到了假冒福康安的陈家洛,除了和胡裴打过一场,拜奠了香妃墓之外,又给有什么意义?

陈家洛尚有香妃可以祭拜,袁承志呢?何惕守的出现已经致敬了《碧血剑》,就没必要多此一举了。

不知道我说得有理吗?

让原先的主角以配角的身份再次出场,这是极其费力不讨好的。金庸在过往也曾尝试过,陈家洛在飞狐外传中和胡斐相遇,郭靖黄蓉在神雕中再次出现成了杨过的伯父伯母。读者中说好的当然有,但是质疑怀疑的显然更多。陈家洛倒也罢了,郭靖则是金庸第一个塑造成功的主角,原先憨厚朴实的他在神雕中成了反对杨过小龙女婚姻的老顽固,黄蓉更惨,原先明媚娇艳、智计百出的她变得人憎鬼厌,极大地破坏了读者留在心中的美好印象。有了经验教训的金庸自然不会再次重蹈覆辙。

另外,如果要安排袁承志出场也不容易。

首先,作为绝顶高手,如果出场的话袁承志一定要展示他的武功,就像陈家洛和胡斐对掌,郭靖大战金轮法王一样。但洪教主要留给众叛亲离,归辛树要闯入皇宫,冯锡范要交给韦小宝,陈近南是正道中人不会和他生死搏斗。所以袁承志几乎没有对手了。

其次,袁承志如果出场,肯定是要办一件大事,就像陈家洛要祭奠香香公主,郭靖要誓守襄阳一样。但袁承志重返中原却没有一个好的题目。他当然可以去祭拜他父亲的衣冠冢,但是这样一来反而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父亲是保家卫国、拯救苍生的大英雄,儿子却在海外逍遥自在、独善其身,袁承志的名字意义就是继承父亲的遗志,如今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这显然会更加削弱袁承志的人物性格。

最后,袁承志和九难之间有一段割不断理还乱的情愫。九难是落花有意,但袁承志似乎也并非流水无情。如今,一个成了武林高人,一个成了海外游侠。两人之间如果有所交集,韦小宝很难介入其中。作为主角的韦小宝不在场,单独拎出一段,显然有点枝蔓的嫌疑。

所以,袁承志不出场,对读者、对剧情、对作者乃至于对其本人来说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