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货翡翠和b货的对照1
一 翡翠A货
和奢侈品高仿的A货不同,翡翠中的A货指的是只经过传统工艺打磨雕刻后,不改变其内部结构、颜色和硬度,只改变其形态和外观的天然翡翠。简单说,如果你买到的是翡翠A货,那就妥了。
翡翠A货的颜色自然,质地润泽,结构致密细腻,硬度较高。在多数翡翠A货上,通常可以看到翡翠的“翠性”,这是天然翡翠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别翡翠和其它宝石的一个重要标志。
翠性:是指由翡翠中的硬玉矿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片状解理面。这些解理面在光的照下,看起来像一个个此起彼伏的亮白色反光点,犹如苍蝇翅膀,因此也叫“苍蝇翅”或“沙星”。
但要注意的是:“翠性”并不是在所有的翡翠表面都能见到,矿物颗粒越粗大,“翠性”越明显;颗粒越细腻,则越不易观察。如玻璃种、高冰种的翡翠,就可能看不见“翠性”,但糯种、豆种的翡翠则较容易观察到“翠性”。
简单理解就是:有“翠性”特征的宝石是翡翠,但翡翠不一定都能观察到明显“翠性”。
当在一块翡翠上有了“翠性”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它是翡翠,但无法确定它是不是天然翡翠。因为处理、优化过的翡翠,也是在天然翡翠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操作,所以我们还要从翡翠上找另外一个特征:“桔皮效应”。
“桔皮效应”是由于翡翠内部不同矿物晶体的硬度有差异,较软的颗粒会被磨蚀形成下凹状,在加工时,造成抛光面凸凹不平的现象,就像桔子皮一样。这也是翡翠A货的重要特征,经验丰富者可通过肉眼观察;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用放大镜比较容易观察到。
a货翡翠和b货的对照2
在翡翠行业里,翡翠有ABC货之分,那什么是翡翠ABC货呢? 翡翠A货:即天然形成的翡翠,仅做过抛光、雕刻等工序。 翡翠B货:即注胶、酸洗翡翠,指翡翠原本的结构被破坏,属于假翡翠。 翡翠C货:即染色翡翠。 翡翠B+C货:即注胶,且染色的翡翠。
翡翠A货,其结构、颜色、透明度等,均保持天然的状态。 翡翠A货表面有色根。
除色根以外,还有桔皮效应。
而翡翠B货因为注胶的原因,表面会出现充胶的裂隙。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翡翠,翡翠AB货的差别其实很明显。
翡翠C货的颜色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很容易褪色。其实,目前从生产工艺上来说,染色往往与酸洗、注胶,在同一条流水工艺中完成,几乎都是B+C货。
染色翡翠色型基本不正,色浮无根。
a货翡翠和b货的对照3
翡翠的收藏投资,首先讲究“鉴”。鉴即鉴定一件翡翠的真伪、品质,主要从种、水、色、地四方面来判断:
“种”按档次高低大致分为玻璃种、冰种、油种、豆种等。其中玻璃种是极品,透、净,具有水分感。
“水”行话也称“俏”,指翡翠的透明度,一般分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小透明和不透明等。透明度越高,价值越高。
“色”指翡翠的颜色,翡翠颜色丰富,可分黄、白、绿、红、紫、黑、蓝七色,且可同时在一块翡翠上出现,这是一般宝玉石没有的特点。论色当以绿为首,越浓越鲜越佳。
“地”是翡翠色彩间的协调程度,“地”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宜少,有一定透明度,其颜色有白、灰、黄、黑、青、紫、湖水绿等。
由于各种造假技术不断提高,使得假劣翡翠充斥市场。现市售翡翠分为A货、B货、C货。
A货:翡翠原料及成品,全为真品,没有一点人工作伪,货真价实。因为这类高档翡翠制品十分稀少,而且愈来愈少。致使许多做翡翠贸易的人,也很少遇到过这类产品。它的价格节节上升。一些最高档次的翡翠制品,如手环、马鞍戒戒面、项链及一些翡翠艺术品,其价格可达几十万到几百万港元,甚至上千万过亿港元。
B货:对底灰黑而脏、水(透明度)差,但绿好而色正的中下等翡翠原料或成品,进行物理、化学的处理,除去它的脏,增加它的水,使它改变了底和水,更能衬托原有的绿。有纹裂的注胶或用树脂材料进行修补,这种经加工但没有人工上色的翡翠称B货。
C货:处理方法同B货,不同之处为无色、绿较浅淡或绿较散,通过人工方法加色而成的翡翠成品称C货。B货与C货之区别在于,B货只去脏、增水而不人工上色,而C货则有时除去脏增水外还要人工上色。底净水好的硬玉可直接上色。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A”不代表翡翠的等级,不代表是好翡翠。A货翡翠是指纯天然未经化学处理的翡翠。既然是天然的翡翠,它在地底下形成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天然的特征,如果经过化学处理做成B货、C货,那天然的特征就被溶解了,因此鉴别A货翡翠,主要是根据翡翠的天然特性,例如:翠性、结构、颜色、天然瑕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