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缺点总结 第1篇
(一)校园面授教育。
校园面授教育则是指被教师在学校课堂中面对面教育学生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师课堂中授课的主体。教师在上课时,主要采用板书和面授讲解的形式,学生近距离听老师授课,以达到传授知识的效果。
(二)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则是指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平台,听老师在其中授课,从而实现传授知识的行为。远程教育的实质是教和学二者行为的时空分离。在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往往其教学行为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学生往往不能够直接在教室中得到教室的教导,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知识传授。尽管远程教育也包含着短期的面授,可是总而言之,远程教育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授行为是时空分离的。
二、远程教育与校园面授教育的共性
(一)组成要素的一致性。
从教育的组成要素角度而言,教育活动被分成正式教育及非正式教育。所谓正式教育,通常以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出来,并且正式教育由教育者和学习者构成,前者例如教师、导师、导生等等,后者顾名思义则是指学生。并且教育者和学习者必须有共同预期的目标,即良好的传授知识的效果。正式教育必须具备教育者、学习者、共同目标这三个要素,这也是区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核心。同理,我们可以看出,远程教育例如网课也由三者构成,网课授课的主体是有意吸收知识的学习者,而其遇到问题也可通过远程互联网平台向老师求助,这一系列的授课听课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即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都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可是有人却持有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远程教育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并不包含这教育者和共同目标,因此不能被认为是正式教育。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因为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教育者结合网络平台,衍生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当今远程教学的教师分成了教授网课的主讲教师以至在线答疑和评改作业的辅导老师两大主体,即将校园面授教育的教师一分为二。这种分工是教育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真正的非正式教育例如观看观众在电视节目中无意间学习到的知识,这种类似的非正式教育并没有人去有意控制教育结果和成效。
(二)规范程度来的一致性。
校园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均具备正规教育的基本属性。所谓的正规教育,其主要是指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有着严密的教育体系,可是非正规教育则缺乏严密教育体系,呈现出教学结构不严谨、随意特点。远程教育和校园面授教育相同,其均是为了培养特定的工作岗位的人才,所以呈现出周期短、针对性强特点。这也能使受训者获在短时间内获得得研究与开发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三、远程教育与校园面授教育的区别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区别。
当今社会学生受教方式仍然以校园面授教育为主,而远程教育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始终是校园面授教育的辅助教学方法。因为校园面授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科学文化知识,相比远程教育,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具便利性和效率性。可是校园面授教育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它与预期的“素质教育”相去甚远,因此,校园面授教育改革步伐不能停留,其应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从而达到真正提高个人素质的效果。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面对当今知识爆炸现象,传统校园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而远程教育恰恰弥补了校园面授教育的不足之处,其通过网络平台,集思广益对旧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远程教育在知识更新速度方面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笔者对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自己可以在网络上学习最新最权威的知识,例如选修高等学府的广电学的同时,又可以学习北京大学的财经类等等专业。这些东西让笔者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全面性及丰富性。
(二)获取知识渠道方面的差异。
校园面授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教师的口述、板书以及学校发售的课本。并且教师教学有着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因此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具有单一性,并且在课后针对教师教授的内容,如果想要更好的掌握,学生必须通过借助课外参考书对知识进形总纳和归纳。可是远程教育弥补了这一缺点,学习者通过下载视频等等方式,仅仅利用手机或者电脑则可以观看教学视频从而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事后学习者可以反复观看、查缺补漏,从而弥补了校园面授教育教学的一次性的缺点。因此在教学资源的享有渠道上,远程教育弥补了校园面授教育的劣势。
四、结论
远程教育缺点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农村远程教育 高效
人工智能技术是在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进程中一大成果,由于其智能、高效、优化的强大功能,为许多研究者所重视。部分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行业,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融入教育,促进教育深度发展。研究者们将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教育技术结合,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农村远程教育虽然也属于远程教育范畴,但由于其自身具有许多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单独将其应用于农村远程教育进行探讨。
1 我国当前农村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是伴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在广大农村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的远程教育的兴起,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由于其不受时间、空间、学习者等要素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巨大优势。因此,本世纪初,国家将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引入广大农村,于2003年推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于2004年依托广播电视大学体统推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这些远程教育工程对推进农村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师资力量短缺
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直接造成了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在农村教育中,首先表现在教师配置上,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投、教师工资水平均低于城市,造成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短缺,远程教育更是如此。据相关研究表明,现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由于缺少懂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往往用不相关专业的人才作为替代,且大都为兼职人员。这就造成了对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及远程教育教学辅导等方面出现问题。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例,自2004年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虽然学员增长速度很快,但其教学点仅延伸至县城,招收的学员往往为县城周边农村的农民,而广大较偏远地区正真渴望接受教育的农民缺少受教育机会,之所以没有延伸至乡镇及行政村,根本原因是缺少师资力量。
资源建设不足
由于农村远程教育是本世纪初才在农村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缺少前期的积累,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积累上。我们知道,是否拥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关乎远程教育成败的关键。而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注重城市远程教育的发展,现城市远程教育已相当成熟,拥有一大批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批学习者。但由于农村远程教育与城市远程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广大农村学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他们最迫切学习的是农业实用新技术及掌握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一技之长,而这些课程资源在城市远程教育中设计不多。因此我们没有现成的教育资源可供使用,需要另起炉灶进行建设。但由于投入农村远程教育的经费有限,用于资源建设的经费也不足。造成了现阶段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依然短缺的现实。这不利于农村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
课程设置不合理
如上所述,广大农村学员渴望学习的是改善自身生活的实用农业新技术及一技之长,同时广大农村也需要培养一批懂管理的乡村干部。因此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客观上要求向这些方面靠拢。虽然现在农村远程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慢慢转向适合农村学员的涉农专业,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不尽如人意,往往只根据自己师资情况及资源情况来设置课程,这样往往造成农民学员需要的课程没有涉及,而农民学员缺乏兴趣的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这样会严重挫伤广大农村学员学习积极性,对农村远程教育发展极为不利。
网络教学平台存在不足
我国现阶段远程教育的网络辅导教学平台现阶段的形势往往通过QQ对话、Email邮件、BBS及一些音频、视频系统进行。这些方式当然是有效的网络教学方式,但存在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提前联系,教师就不会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缺少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2 人工智能应用于远程教育的优势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科学,部分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一个电脑系统具有人类的知识和行为,具有学习、推理判断来解决问题、记忆知识和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产生过程:对于人类因问题和事物而引起的刺激和反应,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推理、解决问题及思考决策等过程,将这些过程分解成一些步骤,再通过程序设计,将这些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模拟化或公式化,使电脑能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或应付更复杂的问题,这套能够应付问题的软件系统,称之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切合了远程教育的要求
有研究者指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智能计算机)或智能系统,使其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应用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诞生了智能教学系统。而所谓的智能教学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基础而兴起的,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过程而形成的开放式人机交流系统。由于它综合了知识专家、教师、学生三者的活动,因此,与之相对应,智能教学系统一般分为知识库、教学策略和学生模型三个基本模块,再加上自然语言智能接口。人工智能的这些功能和模块刚好切合了远程教育的特点及要求。我们开展的远程教育一直以来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实时和非实时辅导,以此来完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人工智能适合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过程。
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长期以来远程教育为社会诟病的是,由于缺少师生间直接交流的机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困难。如果我们仅仅依据学生登录次数、登录时间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这样往往造成对学生学习的错误评价,但对远程教育的教师来说也只能做到这些。但如果我们将人工智能引入远程教育,它可以依据自己强大的功能,通过对学生情况的数据分析,科学提供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及当前的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它能为每位学习者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我们远程教育所倡导的最佳服务的效果。
人工智能可以从某方面解决农村远程教育师资力量
如上所述,由于城乡间经济差距,造成了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特别是远程教育方面。这一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农村师资力量特别是远程教育师资力量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了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过程而形成的开放式人机交流系统,它集知识专家和教师于一身。广大学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系统,实现正真意义上的人机对话,完成适时的学习辅导过程,这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为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人工智能能够有效解决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问题
远程教育缺点总结 第3篇
⒈远程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远程教育”一词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使用是189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正式运用的“Distance Education”这一术语。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在所有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为依托,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主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是一种多媒体优化组合模式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其特点是:
第一,远程教育打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远程教育减轻了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网络上丰富的共享教学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教学互动,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随时接受教育。
第二,远程教育便利了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的迅速传播与交换。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系统通过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使其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呈爆炸性地增长,也促使远程教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教育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第三,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由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转换,凭借网络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多种不同身份的互动教学模式。
第四,远程教育中传递的信息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传递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保证了远程教育中的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将作业和练习以电子邮件或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并得到教师的解答。借助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可以使教师能够便捷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合理,更迅速地调整教学进程。
⒉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同年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其目标为力争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需求。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范围扩大到31所,并颁布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授予试点院校招生标准的制定权和学历授予权。2000年,31所试点高校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以加强试点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2001年,批准建设首家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此外,教育部继续扩大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的试点范围,从原有38所院校扩至目前的45所。2002年,《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编制完成并颁布施行,中国科学院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开通“空中教室”。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远程教育投资占教育信息化总体投资的,达到70亿元。2005年,国内几个调研机构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调查数据均显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超百亿元。同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也被写入《_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网络教育的发展被列入国家支持的高度。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文,正式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示范项目,而同期全国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达280万。2007年,远程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2008年,李东生等30多名两会代表递交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案,阿迪力等两会代表递交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案。截至2012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已有68所,远程教育的发展日益繁荣。
二、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67所高等院校为主体、中央电大及其44所省级电大共同发展的现代远程高等网络教育体系。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利用网络优势弥补高校在这方面的不足,尽可能地为广大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其互补性较强。但毕竟远程教育属于新兴事物,其发展仍不充分,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正确面对。
⒈远程教育的定位仍然比较模糊
当前我国关于远程教育的立法仍显薄弱,特别是专门的立法文件仍未制定。当前对远程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地位和作用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出现了法律的空白,也在客观上给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带来了困难。以电大为例,部分地方电大被与其他学校合并,一些电大逐渐失去独立办学的地位。严重削弱了远程教育的独特优势,也进一步影响了合并各方的教学质量,这对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⒉远程教育机构的设置及自主办学的权利仍不明确
当前关于远程教育机构的设置的法律法规依据为教育部颁行的《广播电视大学设置暂行规定》,但对于单独设置远程教育学校、合作办学等问题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致使政府对远程教育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使学校不能够真正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⒊远程教育的管理体系、机制尚需进一步的完善
当前国家实行依法对远程教育学校的宏观管理和远程教育学校依法进行的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的管理主要是对教育进行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规定远程教育学校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利用拨款调控远程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组织对学校的评估和对学校实行监督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包括招生工作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考试管理、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管理、校外教学支持服务管理等。在这些方面既没有形成管理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与此同时,远程教育的学位授予权仍不独立,依旧归属于其所依托的相关高校,这种限制对于远程教育的独立办学和独立发展的不利影响仍比较严重。
⒋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仍较为严重
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版权制度的宗旨在于对智力劳动成果给予保护,并在智力劳动成果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以及社会大众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以实现激励人类创造和社会进步的目的。远程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冲击了传统的版权制度,打破了传统版权法所建立起来的利益平衡机制。我国的远程教育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但与发达国家相继展开的远程教育立法和研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滞后。在立法方面,我国缺乏对远程教育的相关立法;在学术研究方面,研究远程教育版权问题的专门论著廖若星辰;在实践中,也主要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加以调整。因而,如何保护教育资源的只是产权问题仍然属于必须面对而且不能够回避的问题。毕竟这还关系着办学者和教师的知识产权利益,乃至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的远程教育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加强管理仍稍显不足,单纯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仍有弊端。我们应该看到,现阶段有关远程教育的立法不能满足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而通过立法予以解决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故制定法律予以规范也势在必行。
三、中国远程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现代远程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法律规制的缺失越来越成为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加以指导,此类规章多以行政文件的形式出现。这些管理规章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作为规章制度,系统性、科学性的先天不足导致我们国家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正是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诸多严峻现实,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相关立法已经迫在眉睫,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继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需要。
⒈中国远程教育专项立法缺失
当前我国教育法体系主要是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的《教育法》、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其中关于远程教育的规定,大多概括为“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缺乏具体规定,长此以往,则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特别是当前教育产业化背景下,产业的发展对于法律的依赖也日益增强。而法律的缺失则造成了教育产业发展的混乱。以远程教育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也将遇到瓶颈,其合法身份和独立发挥受到质疑。远程教育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法律地位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思想不统一、办学和管理活动较为混乱。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教育产业的开放度也日益增加,许多境外的教育机构也到中国招收学生,开展远程教育。今后将逐步形成一个公立、私立远程教育并存与国内、国外远程教育并存的远程教育市场,用什么方法来保证这个新兴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⒉立法有助于构建有序的远程教育竞争环境
当前远程教育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至今尚未建立起公正、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这也就直接造成了一种恶性无序竞争的局面。竞争准则不规范,竞争环境也不公正,存在诸多潜规则和陷阱。通过立法明确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现代远程教育竞争环境。
⒊立法有助于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
现代远程教育还没有明确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则,导致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资格、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缺乏社会力量的有效监控。通过立法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监督和评价办法,有助于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督促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水平的提升。
⒋立法是依法治教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但是,要做到依法治教,首先要有法可依。对远程教育中的问题,都应有相应的明确的具体的法律进行规范,以保证远程教育的法治化,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国外远程教育机构在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使远程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民主进程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应当促使我国高度重视远程教育专项立法的实施。
四、中国远程教育立法的设想
⒈抓紧制定专项法律法规
通过_立法或_颁布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办学和科研,同时规定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宗旨、目标、机构、管理、投入等,保证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办学政策的连续性,为远程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法律保障。各省市人大和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保证该项法律法规在地方得以顺利实施,引导和促进地方远程教育的繁荣。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远程教育的定位,即坚持其“大学”定位,把中央远程教育机构办成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包括形成一流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课件资源、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把部分条件较好的省市机构办成具有一流水平的区域性远程开放大学。同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保证远程教育机构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⒉依法保障办学的自
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将远程教育定位为“开放性高等学校”。电大目前的在校生已接近300万人,这在招生规模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从其办学层次和地位来看却最低,实际上只是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教育学院。远程教育要以新的模式和方法应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育需求。然而办学自的缺乏使得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需要通过立法,保障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使得远程教育机构可以有的放矢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安排授课的方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
⒊立法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和省市远程教育机构要进一步确立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学生的意识,认真分析和梳理办学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贯彻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减事放权,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服务基层质量和水平的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赋予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监督管理职能,促使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保证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⒋立法保护远程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