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推荐17篇)

admin
导读 (1)熟练三种数学语言(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数学图形语言)的相互转换,12.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R,且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成立.试判断f(x)的奇偶性.弧长公式 l=a_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_l__r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篇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之中,是高考数学命题的凸显特点之一。“传授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法渗透(即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境界,“提高修养(即把数学文化及非智力因素的介入)”则是数学的最高境界。教师教学如此,学生学习如此,高考复习及高考更是如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之精髓。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数学素质。

数学高考的重点和永恒的主题是“能力考查和测试。”教育部已明确宣称:高考命题将从“以知识立意命题”向“能力立意命题”转变。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2篇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不为0)

a)k不为0

b)x的指数是1

c)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做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0时,向下平移)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3篇

易错点1 遗忘空集致误

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就有B=A,φ≠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B≠φ,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 B≠φ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易错点2 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易错点3 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 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

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 ,b都是奇数”。

易错点4 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如果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实际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

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分母不为0;(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3)真数大于0;(4)0的0次幂没有意义。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

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4篇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一次函数图像性质

1、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此时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y=kx+b(k,b为常数,k≠0)时: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不会通过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不会通过一、三象限。

3、直线y=kx+b中k、b的关系

k>0,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象限(经过原点)

结论: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四象限(经过原点)

结论: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关系

1、若a=0,则对任一向量rb,有ra·rb=0。

2、若a≠0,则对任一非零向量b,有a·b≠0.错(当a⊥b时,a·b=0)。

3、若a≠0,a·b=0,则b=0错(当a和b都不为零,且a⊥b时,a·b=0)。

4、若a·b=0,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0.错(可以都不为0,当a⊥b时,a·b=0成立)。

5、若a≠0,a·b=b·c,则a=c错(当b=0时)。

6、若a·b=a·c,则b≠c,当且仅当a=0时成立.错(a≠0且同时垂直于b,c时也成立)。

7、对任意向量a有aa=∣a∣∣a∣。

8、对任意向量始终有|a﹢b|≤|a|﹢|b||a-b|≥|a|-|b|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为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定理:向量a与b共线,a不等于零,有且只有唯一一个实数c,使b=ca。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再比如说像解析几何这个内容,不管理科还是文科,像直线和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理科和文科有一点差别了,比如说圆锥曲线方面,椭圆和抛物线理科必须达到的水平,双曲线理科只是了解状态就可以了。而文科呢?椭圆是要求达到理解水平,抛物线和双曲线只是一般的了解状态就可以了。这里需要有侧重点。

拿具体知识来讲,比如说直线当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关系怎么判断应该清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应该清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参数之间的关系,再比如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这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这是从我们的一个角度来说。

我们后面有六个大题,一般是侧重于六个重要的板块,因为现阶段不可能一个章节从头至尾,你没有时间了,必须把最重要的知识板块拿出来,比如说数列与函数以及不等式,这肯定是重要板块。再比如说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应该是一个,解析几何和平面几何和平面向量肯定又是一个。再比如像立体几何当中的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这肯定是重要板块。再后面是概率统计,在解决概率统计问题当中一般和计数原理综合在一起,最后还有一个板块是导数、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四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

应当说我们后面六个大题基本上是围绕着这样六个板块来进行。这六个板块肯定是我们的核心内容之一。再比如说现在我们高考(课程)当中要体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数学思想方法以前考察四个方面,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等价转换,现在又增加了三个,原来这四个方面当中有两类做了改造。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改成了分类讨论与整合,等价转换转为划归与转化。有限和无限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5篇

高考数学复习技巧

现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一定解题经验,对各种数学基本方法、思想都有一定认识,后期复习,应以深化理解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并加强综合训练为主,提高数学思想,熟练掌握各类数学方法。

1.抓基础有三个要点

(1)保证综合训练题量,限时限量完成套题训练,在快速、准确、规范上下功夫。

(2)“抬起头来做题”,从清晰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步骤、寻找最佳切入点方面,做好解题的归纳小结。

(3)及时改错、补漏、拾遗。

2.从能力要求的角度跟进提升

(1)熟练三种数学语言(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数学图形语言)的相互转换,

(2)强化训练细致严密的审题习惯。

(3)加强训练快捷灵活的解题切入。

(4)要在确定合理运算方向,选择合理运算途径,优化组合公式法则,形成灵活善变的解题策略方面下功夫。

(5)对实际应用、开放探索问题,解选择题、填空题等策略问题也应适度训练。

3.做好心理调节

除数学能力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考试成败的主要因素。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老师指出,考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合理的`参照目标,始终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形成积极的心理效应,以提高后期复习效率和应考能力。同时要明确,试卷必有难题,作答时要充满自信,明确试卷的难易对每个人都公平。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6篇

复习重点

重点1:覆盖二十二个章节

(一)必修模块:

重点是集合与函数,基本初等函数Ⅰ(指、对、幂函数),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不等式(指的是数学Ⅵ中的相应内容),数列,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指的是数学Ⅱ中的相应内容),算法初步,统计(指的是数学Ⅲ中的统计内容),概率。(共15章)

(二)必选模块:

(理科5章,文科3章)

(文理)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

(理科)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计数原理与统计概率。

(三)选修专题:(共3个专题)

1.几何证明,重点复习相似三角形和圆的内容。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极坐标系:掌握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相互转化,以及简单曲线极坐标方程,如:直线与圆。对于圆的极坐标方程需掌握以下几种:①圆心在极点上;②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③圆心在极轴的反向延长线上且过极点;④圆心在极垂线上过极点;⑤圆心在极垂线的方向延长线上,过极点。

参数方程中需要掌握的:①直线的参数方程;②圆的参数方程;③椭圆的参数方程。

3.不等式的重点内容: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重点2:突出九个重要方面

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与方程、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统计与概率、导数及其应用。

(一)解析几何:

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及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

2.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通过转化确定圆的半径、圆心;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4.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直线与椭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说明】文理科的大纲要求不同,需根据大纲要求进行区分复习。

1.文理科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及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圆的方程的要求掌握的程度是一致的;

2.理科:理解、掌握椭圆、抛物线的知识,对双曲线的知识内容达到了解即可;

3.文科:理解、掌握椭圆的知识,对抛物线、双曲线的知识内容达到了解即可;

4.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是历年综合题中经常出现的两类问题。解析几何是历年来把关题之一,也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把基本知识点落实到位,建立解题思路与解题策略。

(二)空间几何体与空间向量:

三视图;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及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柱、锥、台、球的性质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文理科要求相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仅有理科考)

【注意】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在解答题出现空间角的计算、距离的求解,都需要运用空间向量坐标系进行求解,因此在复习中应重点凸显。而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及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三)统计与概率:

核心考点是抽样方法,用样本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文理考察一致】

五类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对立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及二项分布)只有理科考察;条件概率(理科);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值与方差(理科)。

【注意】方差是初中就已涉及,也属文科的考察点。

(四)导数:

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特别是几何意义,文理必须都要掌握。

2.导数公式以及求导法则,文理科的要求一致。这一方面,对文科的要求加大,增加了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分式函数等求导的要求。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必须熟练掌握公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理科仅掌握一次多项式求导即可)。

4.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导数与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

5.导数与函数的零点;考察最多的5个方面。

6.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理科考察,文科不作要求。

[高考数学复习重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7篇

数列的图象

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

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

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8篇

更多高考相关内容推荐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 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高考数学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数列这个板块,在高考中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高考数学考试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在高考复习中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整个高考数学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最高的题,在高考数学复习中考生应该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 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来应对高考。

押轴题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9篇

在复习时有意引导学生对书本或其他有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进行变形、扩展和组合,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达到正确快速解题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更要注意这一点。如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题:球内接正三棱锥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b,求球半径。而在另一本习题集上有题:球内接四面体a-bcd中,三侧面abc,abd,acd两两垂直,且ab=ac=ad,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我把这两题稍加变化并合起来即得到了与今年高考几乎完全一样的题: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都为a,四个顶点都在球面上,求此球的表面积(高考题中棱长为 )。再如见题:把集合{3x+3y|x,y∈z}中的元素从小到大排列成数列,求第50项的数。我将此题与二项式定理中的杨辉三角合并,让学生练习,不想竞成了今年高考的压轴题(见题6)!

要做到从容应对高考,加强应试能力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把每一次的阶段性检测当作高考的模拟训练,除在数学智力方面考查自己外,还应在非数学智力方面考查自己,如应变能力,考试心理,解题和书写速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进从容应付,考出较高的水平。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0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参数法;

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4、几何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换元法;

3、不等式法;

4、几何法;

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可以表示为f(x)=1/2[f(x)+f(-x)]+1/2[f(x)+f(-x)],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外(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

圆的一般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对应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

高考的数学知识点

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

②母线与轴平行;

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

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

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圆;

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1篇

1、函数零点的概念:

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

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2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 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高考数学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数列这个板块,在高考中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高考数学考试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在高考复习中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整个高考数学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最高的题,在高考数学复习中考生应该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 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来应对高考。

押轴题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3篇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判定:

①常见的不等号有“>”“<”“≤”“≥”及“≠”。分别读作“大于,小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不等于”,其中“≤”又叫作不大于,“≥”叫作不小于;

②在不等式“a>b”或“a

③不等号的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的尖头所对的数较小;

④在列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不等式关系的关键字,如:正数、非负数、不大于、小于等等。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4篇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知识

立体几何在历年的高考中有两到三道小题,必有一道大题。虽然分值比重不是特别大,但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学好立体几何谈几点建议。 一 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可以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用以帮助想象。例如:正方

立体几何在历年的高考中有两到三道小题,必有一道大题。虽然分值比重不是特别大,但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学好立体几何谈几点建议。

一 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可以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用以帮助想象。例如: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中寻找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开始画起。最后要做的就是树立起立体观念,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如:纸、黑板)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空间想象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以提设为根据,以几何体为依托,这样就会给空间想象力插上翱翔的翅膀。

二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例如:三垂线定理。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但定理的证明在出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掌握好定理有以下三点好处:

(1) 培养空间想象力。

(2) 得出一些解题方面的启示。

(3) 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用笔、直尺、书之类的东西搭出一个图形的框架,用以帮助提高空间想象力。对后面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 总结规律,规范训练

立体几何解题过程中,常有明显的规律性。例如:求角先定平面角、三角形去解决,正余弦定理、三角定义常用,若是余弦值为负值,异面、线面取锐角。对距离可归纳为:距离多是垂线段,放到三角形中去计算,经常用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若是垂线难做出,用等积等高来转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高。

还要注重规范训练,高考中反映的这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不少考生对作、证、求三个环节交待不清,表达不够规范、严谨,因果关系不充分,图形中各元素关系理解错误,符号语言不会运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具体来讲就是按课本上例题的答题格式、步骤、推理过程等一步步把题目演算出来。答题的规范性在数学的每一部分考试中都很重要,在立体几何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更注重逻辑推理。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考试的每一分都是重要的,在“按步给分”的原则下,从平时的每一道题开始培养这种规范性的好处是很明显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本来很难答出来的题,一步步写下来,思维也逐渐打开了。

四 逐渐提高逻辑论证能力

高一数学奇偶性训练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函数y=1x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内为减函数

B.函数y=x3(x-1)0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

C.函数y=x2是偶函数,且在(-3,0)上为减函数

D.函数y=ax2+c(ac≠0)是偶函数,且在(0,2)上为增函数

解析:选C.选项A中,y=1x在定义域内不具有单调性;B中,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D中,当a<0时,y=ax2+c(ac≠0)在(0,2)上为减函数,故选C.

2.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6]上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1,则2f(-6)+f(-3)的值为( )

解析:选(x)在[3,6]上为增函数,f(x)max=f(6)=8,f(x)min=f(3)=-1.∴2f(-6)+f(-3)=-2f(6)-f(3)=-2×8+1=-15.

(x)=x3+1x的图象关于( )

A.原点对称 轴对称

对称 对称

解析:选≠0,f(-x)=(-x)3+1-x=-f(x),f(x)为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4.如果定义在区间[3-a,5]上的函数f(x)为奇函数,那么a=________.

解析:∵f(x)是[3-a,5]上的奇函数,

∴区间[3-a,5]关于原点对称,

∴3-a=-5,a=8.

答案:8

1.函数f(x)=x的奇偶性为(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解析:选D.定义域为{__≥0},不关于原点对称.

2.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 )

(x)=x+x (x)=x2+1x

(x)=x2+x (x)=__2

解析:选D.只有D符合偶函数定义.

3.设f(x)是R上的任意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x)f(-x)是奇函数

(x)f(-x)是奇函数

(x)-f(-x)是偶函数

(x)+f(-x)是偶函数

解析:选D.设F(x)=f(x)f(-x)

则F(-x)=F(x)为偶函数.

设G(x)=f(x)f(-x),

则G(-x)=f(-x)f(x).

∴G(x)与G(-x)关系不定.

设M(x)=f(x)-f(-x),

∴M(-x)=f(-x)-f(x)=-M(x)为奇函数.

设N(x)=f(x)+f(-x),则N(-x)=f(-x)+f(x).

N(x)为偶函数.

4.已知函数f(x)=ax2+bx+c(a≠0)是偶函数,那么g(x)=ax3+bx2+cx( )

A.是奇函数

B.是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是非奇非偶函数

解析:选(x)=x(ax2+bx+c)=xf(x),g(-x)=-xf(-x)=-xf(x)=-g(x),所以g(x)=ax3+bx2+cx是奇函数;因为g(x)-g(-x)=2ax3+2cx不恒等于0,所以g(-x)=g(x)不恒成立.故g(x)不是偶函数.

5.奇函数y=f(x)(x∈R)的图象必过点( )

A.(a,f(-a)) B.(-a,f(a))

C.(-a,-f(a)) D.(a,f(1a))

解析:选C.∵f(x)是奇函数,

∴f(-a)=-f(a),

即自变量取-a时,函数值为-f(a),

故图象必过点(-a,-f(a)).

(x)为偶函数,且当x≥0时,f(x)≥2,则当x≤0时( )

(x)≤2 (x)≥2

(x)≤-2 (x)∈R

解析:选B.可画f(x)的大致图象易知当x≤0时,有f(x)≥2.故选B.

7.若函数f(x)=(x+1)(x-a)为偶函数,则a=________.

解析:f(x)=x2+(1-a)x-a为偶函数,

∴1-a=0,a=1.

答案:1

8.下列四个结论:①偶函数的图象一定与纵轴相交;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通过原点;③f(x)=0(x∈R)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④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

解析: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不一定与y轴相交,①错,④对;奇函数当x=0无意义时,其图象不过原点,②错,③对.

答案:③④

9.①f(x)=x2(x2+2);②f(x)=__;

③f(x)=3x+x;④f(x)=1-x2x.

以上函数中的奇函数是________.

解析:(1)∵x∈R,∴-x∈R,

又∵f(-x)=(-x)2[(-x)2+2]=x2(x2+2)=f(x),

∴f(x)为偶函数.

(2)∵x∈R,∴-x∈R,

又∵f(-x)=-x-x=-__=-f(x),

∴f(x)为奇函数.

(3)∵定义域为[0,+∞),不关于原点对称,

∴f(x)为非奇非偶函数.

(4)f(x)的定义域为[-1,0)∪(0,1]

即有-1≤x≤1且x&ne,高中化学;0,则-1≤-x≤1且-x≠0,

又∵f(-x)=1--x2-x=-1-x2x=-f(x).

∴f(x)为奇函数.

答案:②④

10.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1) 1+x1-x;(2)f(x)=x2+x x<0-x2+x x>0.

解:(1)由1+x1-x≥0,得定义域为[-1,1),关于原点不对称,∴f(x)为非奇非偶函数.

(2)当x<0时,-x>0,则f(-x)=-(-x)2-x=-(-x2+x)=-f(x),

当x>0时,-x<0,则f(-x)=(-x)2-x=-(-x2+x)=-f(x),

综上所述,对任意的x∈(-∞,0)∪(0,+∞),都有f(-x)=-f(x),

∴f(x)为奇函数.

11.判断函数f(x)=1-x2x+2-2的奇偶性.

解:由1-x2≥0得-1≤x≤1.

由x+2-2≠0得x≠0且x≠-4.

∴定义域为[-1,0)∪(0,1],关于原点对称.

∵x∈[-1,0)∪(0,1]时,x+2>0,

∴f(x)=1-x2x+2-2=1-x2x,

∴f(-x)=1--x2-x=-1-x2x=-f(x),

∴f(x)=1-x2x+2-2是奇函数.

12.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R,且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成立.试判断f(x)的奇偶性.

解:在f(x+y)=f(x)+f(y)中,令x=y=0,

得f(0+0)=f(0)+f(0),

∴f(0)=0.

再令y=-x,则f(x-x)=f(x)+f(-x),

即f(x)+f(-x)=0,

∴f(-x)=-f(x),故f(x)为奇函数.

高考备考的知识方法

“不但要会埋头拉车,还要会抬头看路”是我对高考数学复习的一贯见解。高考是一场成王败寇的残酷竞争,它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说高考公平是因为所有人都将面对同样的时间、知识、试卷;说高考不公平是因为对每个人来说信息并不对称——对高考分析透彻的人自然拥有更高的复习效率必然会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这里我强调的并不是高中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而是复习的效率问题,谁的基础知识更牢固谁将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但它是建立在“所有人的复习效率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之下的,所以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高考考生学的呕心沥血却永远只是中游水平,而另一些高考生拥有大量的休闲活动却仍然能名列前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人会归结为“智商”和“运气”,我也不否认这两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效率问题:两个高考生同样学了一个小时的数学,一个人领悟了一个高考非常容易考到的重点内容,而另一个人啃下了一个非常难于理解的但是高考从来没有考过的难点内容,那么这样日积月累下来第一个人对高考真题考点的掌握就会远高于后者。这就是我说的“不但要会埋头拉车,还要会抬头看路”的意思,“拉车”就是指认真的复习,而“看路”则是指认清高考考察的重点,把握住高考复习的方向。“拉车”基本上是每个高三学生都能够作到的,但是“看路”就不尽然了,起早贪黑却劳而无功的高考生都是没有解决好复习方向的问题,没有看好“路”。

现在这个阶段是高三文科刚开始复习而理科将近结课的阶段,属于高考复习的初期,这一阶段给大家的建议是:

第一:先看一下近三、五年的高考真题,并不要去做这些高考真题,而是要从中分析出那些是真正的高考考点,从而为整个一年的高考复习定下一个正确的基调。

无法分清考点的轻重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高考中《函数》与《导数》两部分的关系就是一个非常容易使人混乱的地方。《函数》是高一的重点章节,学校会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说它在高考中占多少多少比例等等,而《导数》则只是高三中的一个辅助章节尤其是文科,它的章节比重很小,学校强调的也不够。这就给大家一个错觉就是函数比导数重要,但是事实上在真正的高考中它们两者的位置恰恰相反,函数的考查只有3至4道小题而且都位于试卷前几道题十分简单,其它问题虽然大量使用函数思想但是对同学们解题没有实质上的影响。反观导数它在高考中直接占有一道大题特别是07年的文科试题,它取代了《数列》的地位成为了倒数第二位的14分难题,同时只要遇到“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值域相关问题”“切线问题”等都要使用导数知识进行解决。当然函数的单调、极值等可以用《函数》知识处理但比起导数来说这是十分烦琐的。

所以说导数的地位要远比函数来的重要,这一问题往往是影响大家高考复习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发现它并不需要“智商”和“运气”,只要看一遍近几年高考真题即可,这就是我第一条建议的重点所在。

第二:分析自己的实力特征,果断对知识点进行取舍。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并不要求我们在某个单科中考出满分,只要高考总成绩能够胜出就可以,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对整个高考复习作一个规划。07年天津市理科状元的数学成绩只有138分,并不是传奇的150,他其他的高考科目也都是很高但远没达到最高,这就说明了我们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这一点就是要告戒大家千万不能偏科,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高考考生他们某几门学科成绩十分优异(高于状元),但总成绩只能达到中游或中上的水平,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如果他们节省出一部分花在强势学科上的时间转移到弱势学科上,他们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正确对待模拟考试与模拟题。如果已经看过高考真题的同学很容易发现高考真题与模拟题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模拟题尤其是出自低级别地方的,根本无法达到高考真题的水平,做它们是无法真实反映大家在高考中的表现的。所以大家在现阶段应该首先看“题”是否值得作再看作的是否好,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汇总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__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__2+2__3+3__4+4__5+5__6+6__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__h 斜棱柱侧面积 S=c'__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__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__r2

圆柱侧面积 S=c__h=2pi__h 圆锥侧面积 S=1/2__c__l=pi__r__l

弧长公式 l=a_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_l__r

锥体体积公式 V=1/3__S__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__pi__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__h 圆柱体 V=pi__r2h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5篇

怎么复习高考数学

怎么复习高考数学,高考时候数学怎么复习比较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复习高考数学吧!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即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一般从8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历时8个月,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直接影响整个高考的成败,因此同学们应该高度重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复习大纲》的要求,把《大纲》中所有的考点逐个进行突破,全面落实,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就需要考生要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在复习中应淡化特殊技巧的训练,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作用。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函数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构建函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对构建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范围和图像的交点个数等的研究;

(2)方程思想方法:通过列方程(组)建立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实现化未知为已知,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数形结合的思想: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相对应,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4)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在解题中应明确分类原则:标准要统一,不重不漏。

同时考生在此阶段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的作用,我们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不重视课本,甚至在高考这一年中从来没翻过课本,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高考试题有一部分都是从书上的例题和练习里引申变形而来的,对于我们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讲,就更应该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琢磨书上的例题,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这对于我们提高数学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课外参考书的选择我认为选择一到两本适合自己的参考书,把里面的精髓学懂学会就足够了,不必弄的太多,弄的太多,反而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包袱。

第二轮复习,即专题强化复习阶段,一般从三月份到四月底,由于第一轮复习是以各知识板块为主,横向联系不多,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重点突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的复习,高考中一般有下面几个专题,即:函数与导函数专题;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专题;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专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专题;

概率与统计专题;

数列与不等式专题等,通过这几个版块的复习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解答高考解答题的能力。

此阶段学生不应沉迷于套卷演练,而应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为线索,讲求解题策略,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数学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当年的《考试大纲》已经出台了,考生应该仔细阅读《考试大纲》,针对前期的复习来查漏补缺,特别是对于《大纲》中与往年变动的地方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重点复习,争取在高考复习中面面俱到,不留死角。

第三轮复习,即考前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大量做一些练习, 要做题先要选题,高考真题一定是最好的练习题!因此建议一定要好好做一下最十年以来的高考试卷,包括全国卷和地方卷,其次最好能找到近5年以来各区的统考试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来巩固前面复习过的考点。

同时最后的复习别忘了课本,特别是在考前应该再次翻开课本把里面公式和定理再看看,把典型的例题再做做,因为书上的例题毕竟比较简单,在考前做例题一是防止手生,便于高考正常发挥,一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在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最好能建立一个积错本,就是要求我们在每一次练习中对于错误的地方一定要进行错误分析,一般错误包括三种:一种是计算失误,一种是审题失误,一种是思维起点错误。

对于第一种这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在高考备考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每次考试和做题中一定要有始有终,千万不能眼高手低,我们很多同学在平时训练时一看题觉得自己会做就放弃演算过程,这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每次在做题时能善始善终,才能提高我们运算的准确度,避免计算失误!

对于第二种审题失误,比如在有一年的高考中让你求的是极值,而我们很多同学求的是最值,画蛇添足,浪费了时间还要扣分,对于这种情况,我想在考试时一定要先把题仔细阅读一遍,甚至可以把试卷上关键字做上记号来提示你充分而准确地利用已知条件,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同学们不妨可以试试!

对于第三种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高考中解答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要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一些典型例题的典型解法,比如在解析几何里的动点问题我们可以考虑消参法,数列中的构造法,函数中的转移法,等等,这都是很好的'方法,在备考中通过掌握这一种方法就可以很顺利做一类题目,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6篇

第一部分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

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

⑧利用函数有界性;

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

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2)是奇函数;

(3)是偶函数;

(4)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

(5)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高考数学归纳总结 第17篇

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部分同学自己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

“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