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热门8篇)

admin
导读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假使;却,退还,不受,这里指驱逐客卿;内,通“纳”,收入,接受。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1篇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奉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奉国东进灭韩。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因此对外来客卿议论纷纷,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_奉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给秦王写了-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的奏章言辞恳切,情意真诚,理据服人,令秦王大为感动。奏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放弃了逐客的打算,连忙派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并重用他,后来,李斯做了秦国的丞相。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2篇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

解析:从:通“纵”,合纵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解析:内:通“纳”,接纳

(3)宛珠之簪、傅玑之珥解析:傅:通“附”,附着

(4)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解析:说:通“悦”,高兴,喜欢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西取由余于戎解析:西:名词作状语

(2)东得百里奚于宛解析:东:名词作状语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解析:宝:名词的意动用法,作为宝物

(4)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解析:蚕:名词作状语

(5)外树怨于诸侯

解析:外:名词作状语

(6)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解析:明:形容词使动“使…明显”

(7)却宾客以业诸侯。

解析:业:名词使动;使成就功业

(8)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解析:散:使动用法

(9)强公室,杜私门

解析:强:使动用法

(10)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解析:霸:名词作动词,称霸

(11)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解析:快:使动用法

(12)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解析:“乐:以……为乐

(13)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解析:西、北、南:名词作状语

(14)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解析:说:意动用法

(1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解析:说:使动用法

(16)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解析:内、外:名词作状语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3篇

谏逐客书(秦)李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叔于宋,来不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泰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③臣闻地广者栗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知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奏,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4篇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另外,一些呈给皇帝的公文、奏章也称作“书”。

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等。

解析:《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向任安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按照来信的要求去做,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为什么自甘受辱、愿意接受宫刑,以及在宫刑以后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顽强活下去的。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

《谏逐客书》一题中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奉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5篇

窃以为过矣:窃,私下:以为,认为。

西取由余于戎:西、北、南、东,词类活用,方位名词作状语;于,介词(在)+地名,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qǔ]大夫”。

迎蹇叔于宋:来,招致,招揽。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奏,委任为上大夫。

来不豹、公孙支于晋:不豹,晋国大夫不郑之子,不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不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

此五子者:者,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这里指人。

不产于秦:于,介词(从)+地点,状语后置。

并国二十:并,兼并,吞并。

遂霸西戎:霸,名词作动词,“称霸”。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殷盛殷实,富裕:以.连词,因此百姓乐用:乐用,乐于为用。

诸侯亲服:亲服,亲附归服。

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卬(ang),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举地千里:举攻克,占领。

至今治强: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十地,使奏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

拔三川之地:拔,攻取。攻取三川之地。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

西并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包九夷:包,吞并、囊括。吞并九夷之地。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制鄢[yān]、郢[yng1:控制楚国鄢、郢之地。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

散六国之从:从同“纵”,合纵。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

使之西面事秦:西面,宾语前置,面向西;事,侍奉。

功施[yì]到今:延续。

昭王得范雎,废穰[ráng]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宣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坐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堂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君。

强公室:王室。

杜私门;杜,堵塞,封闭。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

蚕食诸侯;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皆以客之功:以,介词,依靠、凭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假使;却,退还,不受,这里指驱逐客卿;内,通“纳”,收入,接受。

疏士而不用:疏,疏远。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6篇

是以太山不土壤;以,介词,因为、由于;是,代词,这:是以,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是”前置到介词“以”之前,因此;让,本义“躲避”,此处引申为推辞。

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

故能就其深:就,成就。

王者不却众庶:却,推辞,拒绝。

故能明其德:明,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四时充美:丰裕繁盛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所以,……的原因;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l、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副词,竟然;以,连词,来;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资,资助,供给。

却宾客以诸侯:,词类活用,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露业。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

“借”。赍,送给、付与。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7篇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泰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谏逐客书总结分析 第8篇

第①段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叔于宋,来不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