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合集23篇)

admin
导读 将因素集U按属性类型划分为7个子集,每个子集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价指标,如图1,记为:[8]曾勇,隋旺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4):24-26.式中:B为总目标综合评判矩阵;ωA为子目标权重;R为子目标模糊判断矩阵。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为师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具有一潭水。为了提高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品位,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科学实效地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研究,经学院研究决定拟组建**市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团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态度,深入体育教学一线,挖掘体育教育教学的大德育功能,做大做强**市的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做到科研成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大力推进我市的学校体育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体育新纪元。将**市的科研成果推广到辽宁省,乃至全国。

科研团队目的:通过这个科研平台,召集全市致力于学校体育研究的体育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自愿积极主动工作。以研催生体育教育教学新方法,以研开创学校体育新领域,以研凝聚一线体育教师队伍战斗力,以研搭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提高我市体育学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科研团队的遴选方式:以**市教师进修学院体卫艺研训处为核心机构,以**区**体育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全市遴选爱岗敬业,思想进步,任劳任怨,业务过硬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采取自愿申报和科研团队核心成员考核面试的办法,拟定招收10名骨干成员。自愿申报表格见附件。

科研团队的终极研究目标:_十三五_期间**市体育教师素养提升的科学研究以及遏制**市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的对策研究。

五、科研团队的工作内容:结合我市学校体育的具体情况,针对近期(年)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师资水平和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实际问题,科学高效制定本科研团队的研究目标并进行追踪科学研究,为教育行政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培养我市学校体育科研团队精英、培育团队精神;选拔和推荐团队内成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校体育科研活动;参与**市教育科研核心团队的活动,接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

六、参与科研团队要求:**市学校体育科研团队是以学校体育工作为研究内容,以自愿方式参加的体育教师组成的群体,是以自我管理、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特殊团队;团队成员一律以自愿方式参加,不收取任何会费。

七、其他事宜:参加**市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团队的人员,需认真填写**市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团队登记表,一式两份,加盖学校公章,上交各县(市)区汇总后报送。

联系人: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体卫艺研训处 马怀超

附:**市学校体育科研团队登记表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教师进修学院体卫艺研训处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杨浦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杨浦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新三年行动计划,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努力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根芽”课堂,带动学校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以校本培训为结合点,增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习惯养成、能力提升。

二、工作目标

1、深化项目实施。梳理学校已有科研项目,科学、规范、有序、有效的推进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2、坚持研教结合。加强学习教科研理论,提高教师自觉投入教育科研的意识,增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3、开展课题研究。按照课题计划,有序开展市区级、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4、完善课程计划。修订学校20xx学年课程计划,努力建设“根芽”课堂。

三、工作总结

(一)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1、针对学校已有的课题项目,加强过程管理,落实研究内容、关注研究重点,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市级课题:影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

区级课题: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及相关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德育;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与实践的探索

校级课题:骨干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心芽计划”课程建设

2、做好20xx年德育论文、核心价值观故事、艺术论文的征集工作。

3、汇总整理教师课例研究和教学反思,汇编成册。

(二)研教结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继续落实“基于标准”下的的教学五环节管理机制建设。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开展“跟班调研”、“随堂听课”、“邀请课”、“师徒结对”、“课例研究”、“职初教师跟踪听课制”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根芽课堂探究活动,以“课件制作做减法”、“课堂观测”(数学)、“单元解读”(语文)、“基于要求的单元整体设计之下的单课有效实施”(英语)的案例研究为切入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初步探索“根芽课堂”的学科特征。

3、推进小学低年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重点开展一二年级基于标准下的口头作业的探索。编写《根芽初放——零起点起跑纪实》

(三)课程建设,推进学校持续发展

1、设计“壮壮芽”、“乐乐芽”、“智智芽”、“能能芽”的“心芽计划”拓展课程的完整架构:努力建设以人文课程模块(智智芽)、运动与健康课程模块(壮壮芽)、科学与技术、艺术课程模块(能能芽)少先队活动课程模块(乐乐芽)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以选用和改编非限定拓展课——兴趣课、少先队拓展活动课、博物馆课程、主题活动等,整合限定拓展课——午会课、班团队活动课、社会实践等课程为基本方式,将这些原本独立的课程融合到每个模块中,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完善心芽课程的内容。

2、积极探索心芽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推进“心芽”课程手册评价机制,初步建立14个“小明星章”的学习评价方式来推动学生学习进程。

3、初步尝试运用校本三类课程评价表来评价课程,改进学校课堂评价表。引导教师重视把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师生互动的质量,重视学生探究学习的持久性,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度,主动适应“根芽课堂”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一终极目标的要求。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3篇

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

在进行科研教改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的学习,老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性质》时,我先引导学生制作电磁铁,做好电磁铁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电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电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大胆探索,引伸到电磁铁和磁铁进行比较。

二、用“对比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在讲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一课时,用“对比法”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研究蚯蚓喜爱的环境,使科学探究训练、方法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蚯蚓生活的环境。在研究之前,让学生做出研究计划,大胆猜想,利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实验。实验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将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发现蚯蚓喜欢往暗处爬,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

实验2:找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之间隔一段距离,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用一块玻璃将盒盖上,观察发现蚯蚓喜欢往湿土里爬,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提醒学生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当作结论,要重复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并写出观察报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课后组织学生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三、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上四年级下册科学《热胀冷缩》一课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巴黎著名的建筑艾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全部由钢铁构成,有趣的是它只有夜间才是笔直的,白天塔尖上午向西偏斜100毫米,下午向北偏斜770毫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发生变化的'呢?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是阳光的照射引起热胀冷缩造成的”。让同学们解释冬天套在水龙头上的塑料管一取下来为什么就套不上了呢?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因为它冻缩了”。用什么办法让它重新套上呢?全班齐答:“用热水烫”。

同学们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总之,科学探究有许多始点,但没有一个真正的终极,当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激发时,才最有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通过引发学生创新设想,保证科学探究永久向前发展。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4篇

20xx秋季学期算是我最忙碌的一年,刚刚被聘为xx片区教研组长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据市教科所的安排,经片区教研组成员商议,决定我片区品德教研活动于20xx年x月x日在xxx中心校开展。在教科所xx老师的指导及xx三所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得以如期举行。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学现状初探

为了做好我片区的教研活动,提高我片区品德的教学质量,我上任后对我片区及其他的地方的教学现状作了不少的了解。通过了解和听课学习,我发现,由于很多因素,现在任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兼任教师,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够了解,因此不能深刻把握好教材体系,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兴趣不高,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注意去挖掘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久而久之,致使教学活动低效,教学质量不高,也难以达到良好的人格塑造作用。

二、教研活动情况及效果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针对以上不良教学现状,我们教研组在教科所xxx老师的建议下,一致决定本学期要邀请我市的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学科带头人来传经送宝,把城市里好的教学技能送到乡下,实现资源共享,实施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带动我东山片区的教育发展。

本次活动由来自于xxx中心校、中和营中心校、碑格中心校和几位品德学科带头人共38人参加。

活动在我的主持下有序进行。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首先由xx市xx小学xx老师为大家作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节课,教师有激情,学生有热情,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xx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有效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来自xx小学的xxx老师和xx小学的xxx老师分别给我们作了专题讲座《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益》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最后,开远市教科所的xxx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精准的点评与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让东山片区的老师们进一步懂得了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何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品德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研活动的不足和今后的展望

首先,由于我刚刚接手此工作,还是一名新兵,所以在工作中有许多的不懂、不熟,致使教研活动不能按时顺利开展。在此,得感谢xxx老师的指导和各位组员的帮助。

其次,由于东山片区学校校点分散,交通不便,造成活动开展有点困难。

最后,由于本人水平不高,教研活动举行的不够有成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务实求新,谦虚请教,努力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片区的教研活动会做得越来越出色的。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5篇

本学期在区科研部的正确引领下,我校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科研室的先导功能,积极加强教师培训和小课题研究工作,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有效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培训、开展学习,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1、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

首先,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学校坚持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2、注重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当前,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二、开展多种活动、提升教师的理念。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培养科研骨干,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要发展,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使其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因此,我校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积极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情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通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本学期,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引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配合下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知道科研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加深课题研究的深度,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努力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6篇

一学期来,我们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规范管理。教科学习经常化。注重引导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及新课程理论。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拓宽教师理论学习的渠道,组织教师“走出去”认真学习,同时坚持“请进来”的方略,邀请教育科研的行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本研究制度化。校本研讨校级活动形式多样,结合课改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每周有活动、有研讨。有以增强课题研究实效为目标的课题研讨活动,有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动四次,每月各级各类课题组至少活动一次。教科室与教导处协作,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开展“集体备课”“创建研讨课”等活动,教师的教研活动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员参与。姜校长科研意识强。尽管工作繁忙,他带头搞课改、做研究、写体会文章。他结合本校实际主持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老师们在他的带领下,结合教学实践将本校承担的研究课题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联系课堂教学写出了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科研室在校长领导下积极工作,发挥了研究和管理的职能。学校将教育科研列入了整个学校工作计划并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制定并实施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条例,学校有比较完备的科研档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抓立项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功效的创新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将该研究课题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主要在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的目标;第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将课组织得新颖有趣;第三,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待进步生都能获得成功;第四,开展学习竞赛;第五,及时反馈、正确评价、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把这些探索分解到了各个年级中的学科之中,收到了成效。另外,我们还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工作。提供书目,要求老师自学,并写;请专家来校讲课,学习课改理论,使教师改变教研观念;提供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和分科培训,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等,培训的.内容倾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导教师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分析,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和每年学习计划;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

三、做好了常规性的业务工作。

1、做好了全校教师的组稿和推荐工作。本学期,全校老师在市级以上投稿科研论文20篇。

3、加强了科研室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学习,带头学理论、写文章;二是网上交流探索学习;三是做好了相关资料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总之,我们将课题的研究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创建工作等有机整合,以科兴教,改观了学校面貌。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加快了专业成长,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7篇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根据市、县科研部门“创新科研实践,培育教育特色,促进内涵发展”的相关工作意见,紧紧围绕“特色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了教科研的带领、提升与推动作用,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一贯作风,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努力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效,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制定了适合我校校情,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计划。

二、积极组织教研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本学期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对高效课堂再认识”、“电子白板的使用”、“师德教育”的专题业务培训。从检查看95%的教师能认真学习,精心整理学习笔记。

三、继续做好市级科研课题“4+1阳光关爱工程”和“四成教育”的研究工作,及时收集材料,整理归档。

四、积极准备材料,迎接四项检查:

1、市级标准化科研室检查评比验收工作。此项工作已通过验收,获得“市级标准化科研室”牌匾。

2、市级资源库建设复检工作。到现在为止,我校资源库总量达到659G,其中来自我们教师的自制课件部分已达到165G。

3、县级校务公开检查。

4、县级党风党建工作检查。

五、积极参与投稿上报工作。

1、上报“十二五”各级骨干材料和信息。

2、统计并上报普通话报名工作。

3、上报“推普周”活动材料。

4、征集并上报“构建有效课堂教育论坛”论文五篇。撰稿人分别是吴鹤颖、秦宗福、张丽荣、武文婷、陈然。

5、铁岭信息教育投稿18篇,其中表现较好的武文婷、陈然、宗金雪、王桂霞、孙陆军、王鹏、朱凤坤、张丽荣、吴鹤颖。这项工作不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写作水平,而且在学校也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自己的考核奠定基础,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六、精心组织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联合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有效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了个人学习,以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通过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七、注重研究实效落实科研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并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目前,我校市级课题《4+1师生结对阳光关爱工程》已经开题,全校有50名教师正在进行课题研究中。

八、重视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品位

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或论文,从而不断提高了研究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

九、创建校园博客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利用校园网站上开辟的“教师博客”发布教研信息。广大教师通过博文,明确了教育博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功能定位: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专业信念,有更坚定的教学自信心。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定期进行理论性指导,刊登一些优秀的论文、案例、导学案,还把最新的教研信息动态通过教研网发布,教师通过网站,很快知晓我校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科研动态,并能通过学习,学会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反思、探讨与研究,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不同的看法,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意见,超越自我的视野,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教学行为,去理解更多他人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这个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孕育出来。

十、本学期教科研工作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还需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只会照搬别人课件,不能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加以取长补短。

2、教师还应把读书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学校为教师购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图书资料和杂志,但使用率还不是太高。

3、课题组研究还流于形式,还不能深入课堂联系实际,缺乏自主和创新。

4、还有部分教师教科研成果意识不强,撰写论文案例大多是一些年轻教师、需要评职称的老师。

十一、下学期工作设想

1、进行课题培训,做到每个教师都扎实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人人都参与研究。

2、要求各相关教师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上一节课题研究课。

3、课题组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写作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或案例并出版教师论文集。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及传帮带作用,利用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8篇

一、项目概况

XX研究所是科技局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我所有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7名,助理级技术人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0%以上。全体人员具有很强的团结合作精神,曾取得了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

多功能环保专用电源是市级工业科技攻关开发类计划项目,项目立项后,在科技局工业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所投入了所有可利用的力量,按照计划合同书中的各项要求,认真地开展科研开发,并且在延长的开发时间内,做了比计划合同书中的指标更加全面的实验和开发,使项目的技术性能更趋完善,多功能电源的综合集成效果更加明显,现已全面完成了研制开发工作,提请科技局工业科验收。

二、工作成绩

多功能环保专用电源项目的总投资5万元,其中科技局项目拨款5万元。获得立项批准后我所组织全体科研人员,对项目进行了全力攻关,在立项前已进行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照计划合同书上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组织了项目开发实施。在项目负责人总负责的前提下,分设了电子控制开发组和综合集成应用开发组。各小组长对本组所承担的项目部分全面负责,包括人员调配,所涉及部分的资金使用,对本组成员的奖惩等。这样的`组织实施方案,充分的调动了所有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的开发进程明显加快。

但在开发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对项目的技术指标、应用方向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而且开发经费尚有节余,所以又对该项目进行了更深入的开发,使项目的开发得到了全面完善。增加了野外应用、应急维修等多种应用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项目共形成两种技术及可实现生产的产品,这些技术或产品技术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即可以单独应用生产又可以将两种技术组合起来生产。

三、技术成果

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单片微处理器作为主控器件,设计了四路交流稳压输出,不但能提供整个监测系统所需的交流电源,而且还在超温、超载和火灾(烟雾)时自动切断电源,并有室内温度数据输出(0-5v)等。针对自动监测仪器的特点,保证足够的稳压精度,延时时间的调整范围较大。交流稳压部分达到了三高:高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可靠度;三低:低波污染、低环境污染、低电磁干扰。具有突波吸收器、lc滤波电路、重复载滤波器、尖峰吸收器。并且采用距离饱和很远的电感,可抗不对称波形干扰,不会产生磁场辐射干扰或对电网产生传导性干扰。

增加的野外用或维修用直流稳压电源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1、直流稳压电源输出:+12v,最大提供电流4a;

2、直流稳压电源输出:+5v,最大提供电流1a;

3、直流稳压电源输出:-12v,最大提供电流。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9篇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实现广泛群体上的合作与交流,组建更宽、更深层面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让教师的模仿、学习、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条件,“培育研修团队”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响应。我们通过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把“夯实研讨环节”作为一个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谋求创新,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互学创新”的高中教育创新团队

培育嘉兴市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团队的研修,形成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创设一种总结反思的氛围,寻找一种开拓创新的机制。希望通过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促进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育创新团队成员确定

2011年,嘉兴教育学院依据《嘉兴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开始培育九大学科的嘉兴市高中教育创新团队。组队方法上采用了三级协调、共推共议的办法:首先由本院各学科教研员形成初步名单;再经县市教研员会议讨论并作适当增删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各县市教研员和本院教研员与所属区域高中领导联系后确定最终名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35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创新团队研修内容

研究内容上结合高考、注重创新,主要开展新课程高考方案等相关文件研习;高考《考试说明》研习和交流;学员外出交流高考复习;高考试题研究及命题技术培训;新高考复习与备考研训;高三课堂教学研讨;等等。

3.教育创新团队研修方式

研训方式上注重理论研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和系统学习相结合;请进专家与外出交流相结合。

(二)“聚力示范”的高中学科基地

自2006年起,嘉兴市陆续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了一批同一学科中相对发展良好、研究能力较强、教学水平突出,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教研组,作为这个学科的嘉兴市基地。目前,我们已成立17个学科的基地。基地学校之间通力合作,专家、名师、骨干强强联手,在对高中学科基地的逐步培育中,夯实研讨环节,并逐步发挥引领、辐射和辅助的作用。

1.学科基地建设的目标

学科基地原本就是一个有一定研究基础与能力的教研组,加上教研员的参与,外聘专家的指导,我们期望学科基地能成为学科建设的样本;校本研修的先导;课改实践的先行团队;优质资源的共建网络。

2.学科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嘉兴市教育局组成学科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布置工作。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协同县(市)教研室负责对学科基地的工作指导、业绩考核,参与相关高中学科基地的活动,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提出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基地所在学校校长为高中学科基地主任,另设副主任两名,分别由分管副校长及组织协调能力强、学科教学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必须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担任。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该学科基地的主体成员,可在嘉兴市高中学科基地工作指导组的协调下,各高中学科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自主确定邀请相应学科的省特级教师、部分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和县(市、区)教研员作为高中学科基地成员,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如学科专家组、专题研究小组、信息收集采编组等,实行力量整合,分工合作。

3.学科基地的基本工作方式

学科基地主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开放教室,开展教学示范,将更多地思考学科建设研究,思考在教学开放中的传达与交流,吸收更多的同行意见;建设学科优质资源,服务课程改革;开展学科网站建设,使我们的学科基地的工作状况、学科资源、研究成果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高位引领”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组建特级教师工作室,旨在通过特级教师引领学科名优教师快速成长,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1.特级教师工作室概况

嘉兴教育学院于2011年11月出台了《嘉兴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并于同年12月底,组建了嘉兴市首批1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招收学员116名。2013年9月,又组建了第二批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招收学员104名。目前正在运行的1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职业教育的17个学科,220名学员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全市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

2.特级教师工作室运行理念

基于实践,高位引领,是团队合研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课例研究是团队合研的重要方式,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再到理论提升、固化成果,让团队合研过程扎实,成效显著;走出去,请进来,为团队合研搭建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3.特级教师工作室工作方式

以团队共读夯实理论根基,由导师精心选择团队共读书目,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教育沙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教育教学最前沿理论对照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思考并寻求改进策略;以团队合研突破教学疑难。梳理学科教学疑难问题、分析厘清疑难成因是工作室合作研究的起点;以团队共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研训一体理念指导下,工作室团队既是研修团队,也是教师培训团队,工作室导师、学员就是一群兼职学科教研员。以主题教研、携手农村等途径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在全市的教研、培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三类研修团队中,学科基地侧重于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团队”;而创新团队则侧重于通过创新团队的培育,进而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个人”;特级教师工作室则侧重于“领头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培育学科研修团队”的模式促进嘉兴市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学科、理念、教学”为一体的研修旅程

在培育高中学科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强化教师的“内功”是工作中的一个立足点,并通过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和人文思考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强化学科功底

在对教师学科功底的强化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命题磨题培训、实验教学研究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这三个方面,希望通过命题、磨题培训强化习题教学能力,通过实验教学的研究强化实验教学能力,通过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强化课程整合能力。

1.命题磨题培训

在高中创新团队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培训中,分别由教研员和外聘专家开设了相关讲座,从命题理论和命题技术两方面,结合命题科学性和命题规范性两个角度进行了详尽的交流和研讨,并要求学员从“改编经典习题”“深化教材习题”“亮化常规习题”“媒体信息入题”“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实验操作”等六个方面做好总结和反思。学员从这六个方面逐一进行命题练习,并按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磨题”,而且以书面形式上交培训作业。

2.课程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科基地利用研修团队的力量,形成共建机制,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构建起区域的共享网络资源库(如表1),为区域教育发展搭建起交流研究、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教研平台。

无论是命题磨题培训还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过程都是艰苦的,但是从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个角度来说,研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二)加强人文思考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换言之,关注的是这些经验怎样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教研组、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希望通过人文思考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优化教学的策略,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

1.思考教学理念的提升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因此,在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中,我们更多思考“为何而教”的价值观问题,以转变和提升学员的教学理念。确实,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努力让学员能深刻感受到:教学应该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而教!

2.思考教学策略的优化

学科研修团队的学员来自不同生源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因此,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也要求学员思考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如来自重点中学的学员确立了“培养和提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思考及实践”这样的课题;来自普通中学的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学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辅导”上倾注了很多的精力。通过教学策略的研讨和反思,突出了研修团队成员“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目标。

3.思考为人处世的态度

培育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和本市及本省的名师接触、交流。通过和名师的联系及面对面交流,熟悉名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学术经历和工作作风,感悟前辈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处世态度。通过对为人处世态度的思考和学习,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对学科团队的强烈感情,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学科研修团队成员在强化人文思考的过程中,专业理念和专业态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教学理念上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在具体教学行为和策略上,更多地关注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材的原则,体现了教学的长期效应和学生素养的提高。

(三)聚焦课堂教学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主阵地;对研修团队的学员而言,课堂是最能体现学员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的研讨和交流也是学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聚焦课堂教学”这个着力点上,我们着力创设课堂教学研讨的氛围,并为学员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

1.创设课堂教学研讨氛围

尽管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员来说,是天天都在接触的工作,但要有好的研讨效果,首先要创设研讨的氛围。

(1)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个普通的环节,但在研修团队的听课评课中,却有不普通的要求。每位学员不仅有听课的要求,也有评课的任务。评课时,不仅要讲出开课者的优点,更要讲出开课者的不足,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对不足之处的建议。这样的安排,使学员能“带着任务来听课,经过思考再评课”“突出听课的目标,体现评课的智慧”,使开课者和听课评课者都能成为听课评课活动的真正获益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研讨,并形成惯例,形成氛围。

(2)集体磨课

除听课评课外,研修团队的学员,定期有开课的任务。在开课学员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后,研修团队还专门安排时间,以集体磨课的方式研讨教学设计的相关环节。开课学员有发表自己设计方案初衷的机会,参加磨课学员也有发表对教学设计看法的任务。在对修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研修团队的学员还有不同的修改任务,如教学所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具体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补充等。在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的观摩课和评比课中,更是全体参与、互帮互学,研讨氛围浓厚。

(3)总结内化

对听课评课、集体磨课过程中的一些观点、体会、想法,我们要求学员随时总结,书面上交。必要时确立课题,撰写论文,不断反思,力求内化。

其实,听课、评课、磨课只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最普通的环节。通过创设研讨的氛围并做实、做细相关工作,我们尽可能把这些普通环节变得不普通,使研修团队的学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改进和打磨,得到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2.建设课堂教学展示平台

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通过展示平台的建设,提高学员和本区域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双高”教学能手

“双高”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简称。“双高”教学能手是本市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中的一个项目,每两年评比一次,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现场展示,通过现场的课堂教学展示学员的学科功底和人文修养。

(2)学科优质课评比

中小学各学科的优质课每两年展评一次,我们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备课,在统一地点上课。展评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员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方面进行评比。

(3)教师教学能力展评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0篇

一、认真科研课题,有序进行教科研工作

结合学校科研课题和主攻方向,制定了科研课题《课堂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规范的组织,从而培养学生乐学、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效益,从而唱响科研兴教的主旋律,把我校的教科研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

增强教育科研活力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仍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倡导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探索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师采用的重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学习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探究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势在必行。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科研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稳定、深入地进行,教师组织起来,一起搞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群众性,使教育科研充满勃勃生机。为了使教科研更加正规,我不仅与本校教师互相沟通,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交流会,认真听取教师的经验总结,取长补短。我致力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把精力放在“播种”与“收获”上。课题在期初都必须有学期研究计划,在期中有课题研究活动,在期末有学期研究小结。这样,几个研究课题都能在每学期有量的积累,从而为最后质的飞跃即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吸取别人先进的科研经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学历是教师文化素养、业务能力的一个标志。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本人积极参加进修,除此以外,我还继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进程,并通过学校教育网站,拓展教育空间,拓展信息渠道,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三、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互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_活动_中学习,在_主动_中发展,在_合作_中增知,在_探究_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构建出“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四、学习与交流

1、多聆听——开阔教育视野

当前的社会更强调开放、合作与交流,教育也不例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多角度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名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多观摩、多讨教。做到心中有标准,心中有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多阅读——提高理论水平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改革的步伐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各类有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书籍与刊物,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学习最优的教育策略,掌握最有效的.科研方法,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学生的发展。

3、多交流——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我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互相交流,群策群力,让个人最大限度地成长,并且增长专业知识,走教师专业化之路。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有规律的反思教与学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并把这种反思的结果用来指导和调整进一步的实践。

五、成果与收效

本学期我坚持做到每节新课都做反思记录。听课节数达到32节,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力争今后进一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亟待解决和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性跨越。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1篇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这大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大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

工作量:

作为公司一名研发技术人员,我现在的本职工作是,对来料新品进行初步测试,主要元器件的样品承认,新机种样机的制作和测试以及测试报告的整理,有效积极地配合研发工程师的工作,对其项目资料进行交接和整理,对于样机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应对调试,指导新技术人员作业等。

工作质量:

通过这大半年的锻炼,我现在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流程,对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很好地考虑和分析,设计的'样品质量也较以前有所提高。比方说,新样品的来料承认更及时更详细更快捷,在规定的时限内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对于项目工程师所分配的任务能有效积极地给予配合,减轻了工程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项目开发的进度,从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自己的大脑。

工作技能:

在研发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样品的承认认证、样机的测试调试,对主要元器件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示波器、负载机、安规测试仪、数电桥等测试仪器能够更熟练地进行操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虽然有些问题还不明朗。但有一点是必须的,“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因为知识的海洋是多么地宽广!

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责任心可以养德,责任心更可以树德。我会努力做到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树立爱岗有责、忠于职守的责任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为干好本职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本职工作干得最好!

团队精神:

作为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我会树立起团队协作的意识,及时与同事进行有效积极地沟通,有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与他们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沟通能力:

沟通是合作的开始,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沟通良好、协调一致的团队。没有沟通就没有效率。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ibm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曾经理说过:“沟通能力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专业能力很强,但沟通能力不行,我们公司也不会要这样的人。”身为研发中心的一份子,我会虚心接受领导在工作上的指导和意见建议,及时与领导沟通,有问题及时向同事请教,积极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调高自己!

当然,工作中有时也存在问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弥补这些不足,努力地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完善我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2篇

基金项目:2011年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点)“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研究”(HE200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校级优秀课建设(KC2011-04)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阐述了团队建设的目的、作用和特征,构建了团队建设评价体系与模糊评价集,分析了指标体系与团队内涵的一致性,运用AHP与FCE方法对团队建设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待优化关键环节,并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AHP与FCE方法均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效果评价。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团队;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1405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应以推进教学改革为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专业办学能力,提升专业教学科研实力为主要目标[1]。按照社会对专业的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即突出实践能力;同时,作为新兴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更应着力探寻新知识与新见解,即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

一、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评价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总体目标分解,通过逐层分解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目标体系的构建

1.构建总体目标和子目标

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此目标指导下构建子目标,内容包括教学团队结构、学术带头人、教学工作目标、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以及运行和管理机制共7个方面,构成总体目标的支撑结构。

2.构建任务层

任务层是对子目标的逐项细分,例如“教学工作目标”的子目标包括“了解学科(专业)及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共九项任务。以此类推,确定其他子目标实现的具体任务。

3.目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效果评价树状多层目标体系,见图1。

图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分解(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作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常用方法,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已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2]。其基本步骤:首先,建立因素集U与评价集V,因素集U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U=u1,u2,…,un;评价集V是以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V=v1,v2,…,vm。其次,进行模糊评价,从因素集U中的单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确定评价对象对因素集中各元素的隶属程度。然后,将n个因素的评价集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通常以R表示;建立权重向量,对各个因素ui赋予相应的权数ωi,组成因素权重向量ω=ω1,ω2,…,ωn。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使用模糊变换进行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为B=ω·R。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郝鹏,等基于效果评价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1.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将因素集U按属性类型划分为7个子集,每个子集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价指标,如图1,记为:

第一层为:U=u1,u2,u3,u4,u5,u6,u7,满足:∪7i=1ui=U,ui∩uj=Φ。

第二层为:u1=u11,u12,u13,u14,u15,

u2=u21,u22,u23,u24,u25,

u3=u31,u32,u33,u34,u35,u36,u37,u38,u39,

u4=u41,u42,u43,u44,u45,u46,u47,

u5=u51,u52,u53,

u6=u61,u62,u63,

u7=u71,u72,u73。

2.确定评价集

按照“优良、中等、合格、不合格”4个评价等级建立评价指标评语集V,即V=v1,v2,v3,v4=优良,中等,合格,不合格。

3.指标体系与教学团队内涵的一致性分析

教学团队内涵是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首先,依据教学团队建设的总目标,将“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设定为目标层。其次,根据教学团队的定义,将总目标划分为“教学团队结构、学术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7个方面,从而建立子目标层。最后,将子目标分解为符合教学团队特征的具体任务,如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在“教学工作”中设置“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任务;为了“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在“教学研究”中设置“教学改革与创新”任务,在“教学工作”中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任务,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设置“学术研究”任务。

通过设置过程可知,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团队的内涵是一致的。回顾构建过程,目标分解符合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作用和特征,任务贴近教学科研工作实际,能够支撑相应目标的实现。

经过上述分析,图1所示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分解”符合教学团队内涵,具有科学性,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评价的研究模型。

二、团队建设效果综合评价

工程造价专业是各高校新近设立的本科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还处于建设初期。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的特质符合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基本特点。笔者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在上文的评价目标体系基础上综合评价教学团队建设效果,提出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一)单因素模糊评价

应用Delphi法对每一子目标对应的任务uij的现状进行单指标评价,得到如下模糊判断矩阵:

R1=

式中:R1为教学团队结构子目标模糊判断矩阵。因子目标层数量众多,此处不显示其他判断矩阵。

(二)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层次分析法(AHP)是较为成熟、较为常用的主观权重确定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3]。其基本原理和步骤是:首先将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的无结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或因素,按照各因素的属性和隶属关系对因素分组,按照因素间支配关系从最高层向最低层逐层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针对上层的某个准则,把下层与之相关的不能精确度量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按相对重要性等级赋值;每一层次都通过两两比较导出元素相对权重;最后通过层次间的递阶关系得到方案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依据图1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采取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利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级指标权重。

相对于总目标,构造各子目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A,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A=aij7×7=11/31/31225

3132339

31/312227

11/21/21225

1/21/31/21/2113

1/21/31/21/2113

1/31/91/71/31/31/317×7

式中:aij为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采用方根法近似计算子目标相对重要性系数:

ωA=∏7j=1aij17∑7i=1∏7j=1aij17(1)

式中:ωA为相对重要性系数矩阵。

经计算,ωA=(,,,,,,),λmax=,

相对于子目标u1-u7,构造其对应任务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A1-A7,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其中:

A1=15152

1/511/91/31/3

19153

1/331/511/3

1/231/3315×5

式中:A1为相对于子目标u1对应任务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

经校验,相对重要性系数ωA1=,,,,,因任务数量众多,此处不显示其他重要性系数。

(三)子目标层综合评判

子目标层综合评判矩阵:Bi=ωAi·Ri(2)

式中:Bi为子目标i综合评判矩阵;ωAi为子目标i对应任务的相对重要性系数;Ri为子目标i单因素模糊判断矩阵。依公式(2)计算子目标u1-u7的综合评判矩阵,如B1=ωA1·R1=,,,。

(四)总目标层综合评价

对于U=u1,u2,u3,u4,u5,u6,u7,子目标层权重ωA=(,,,,,,),则综合评判:B=ωA·R=ωA·(R1,R2,R3,R4,R5,R6,R7)T(3)

式中:B为总目标综合评判矩阵;ωA为子目标权重;R为子目标模糊判断矩阵。

依公式(3)计算总目标综合评判矩阵B=ωA·R=,,,。

对应于评价指标评语集V=v1,v2,v3,v4=优良、中等、合格、不合格,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团队建设总体评价为介于中等和合格之间的水平。

(五)关键优化环节的识别

通过分层综合评价可以看出,评价结果较差的子目标分别为教学研究(u4)、教材建设(u5)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u6)。因此,将这三项确定为关键优化环节。同时,依据单因素模糊判断矩阵进一步分析,按隶属度顺序将u52、u53、u42、u44、u45、u46以及u61的任务作为待优化任务,即“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部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 “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 “教学成果奖” “省部级教学基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学术研究”。

三、教学团队建设措施研究

评价结果显示,工程造价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上升阶段,指标体系的很多目标完成效果一般。为弥补不足,教学团队应在已识别的亟需优化的关键环节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

(一)教材建设目标的实现措施

对于实现“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部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和“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任务,教学团队应从教材内容创新和教学研究两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要充分体现工程造价规划及控制的多视角、多层次特点,探索教材内容创新。在“着重介绍具有广泛迁移能力的基础性知识”[4]的同时,还应“重演知识的创新、发展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和模式”[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教材内容应紧跟学科学术发展前沿动态,注入时代内涵,不断更新内容,不断吸收新的教研成果,保证教材的创新性。同时学院还要为教师提供教材建设平台,资助教材编写费用并积极帮助做好规划教材的申报工作。

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充分运用教研成果服务教材建设。教材中要体现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同时介绍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的著作和参考书,重视学生比较、鉴别和选择等能力培养,扩展学生多维学术视野[6]。

(二)教学研究目标的实现措施

对于实现“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教学成果奖”“省部级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任务,应努力搞好教学资源开发,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教学水平,完善计划内实践课程建设环节、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以及工程教学实训中心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从思想上强化教学研究意识

“高校教学内容的广博性、专门性、高深性及不确定性,决定了高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是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刻苦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升。”[7]因此,教学团队应从思想上强化教学研究意识,教学研究要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

此外,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术,还必须研究其自身。“要在研究中分析自己的教育理念,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找寻自己的利弊得失。也就是说,自始至终要研究自己的变化、自己的知行、自己的成长。离开对自我的研究,一味关注外在的对象和事物,教师的研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8]。

2.强化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通过团队学习来传播学校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为实现共同愿景而自主学习、主动工作、真诚奉献,最终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创造力的群体,各成员之间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学习成果,其意义在于提升团队的学习力,体现团队的生命价值,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为此,团队成员要积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专题研究,深化学习。结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活动,增强学习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既突出重点,又保障质量,使教师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

二是,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强化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学习,以课题促进学习。

3.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

实施校、院两级提供人财物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负责具体的建设和运行。按照国家及市级优秀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建设,争取在近1~2年内使其具有相当规模并能良性运行。实习基地建设由院系两级管理建设,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三)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的实现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和社会服务鼓励措施

教学团队要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985高校、211高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项目进行锻炼,争取每一年都派出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提升工程实践经验与服务能力,促进科研质量的提高。

2.重视横向课题研究

提倡团队成员以横向研究课题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提升自身技能。鼓励教师积极承接可行性研究、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以及项目管理规划等横向课题,将实践成果编制成试题、试卷,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展开研究,以教学团队内涵为基础构建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教学团队建设效果评价,基于效果评价提出了团队建设的改进措施。

第一,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内涵的一致性较好,表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合理,科学性较强,可以作为团队建设效果评价模型。

第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工程造价教学团队建设总体评价介于中等和合格之间,教学研究、教材建设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应被视为待优化子目标。该结果与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相符,与工程造价专业是高校新近设立的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尚处于组建初期,教学团队建设仅取得初步成效的实际状况契合程度较高。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适合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效果评价。

第三,基于效果评价的教学团队建设措施针对性较强,适用于工程造价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突出实践能力、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的内涵特征。针对性措施的提出表明,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效果评价基础上凝练建设措施的研究思路合理,措施手段提出的过程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 (8):31-33.

[2]_兴,汪培庄.模糊数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3]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胡格.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36-38.

[5]周琦,肖瑛.高校教材建设的目标与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50-52.

[6]姜立超.寻找教研结合的原动力:高校青年教师的困境突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28-229.

[7]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群言,2003(10):5-6.

[8]曾勇,隋旺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4):24-26.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majors based on effect evaluation

HAO Peng, LI Jinhua, REN Zhitao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3篇

依据集团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及xx年工作目标,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突出科研为各生产厂的服务功能,在技术中心组织和各单位的配合下,xx年科研工作在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xx年技术中心重点突出科研为各生产厂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各生产厂参与科研项目,今年共组织申报集团科研项目12项,1月22日,组织召开了xx年科研项目立项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针对立项背景、国内外技术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创新点、工艺路线、目标进度以及经费预算等方面等方面进行评审,提出了10项立项建议。其中技术中心2项、信息系统管理部2项、机焦厂1项、冶炼厂2项、炼钢厂3项,与xx年相比集团自立项增加5项。通过评审的10项科研项目以安控总字【xx】第011号下达了年度科研项目计划。

另外,技术中心申报的《H800mm及以上规格H型钢产品研发》项目被山西省科技厅列入了xx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并获得省财政15万元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过程规范管理

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今年加大了对集团课题研究、结题的指导与监督力度。加强了对所有在研课题进行跟踪服务,了解研究情况,督促研究进度,提供服务咨询。

4月19日,组织召开xx年度立项的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及阶段检查专家评审会,分别从项目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公司经营的支撑作用、存在的问题、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下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检查,经过评审,《炼焦配煤工艺研究》、《褐铁矿烧结性能研究》、《SWRCH8A(ML08Al)冷镦钢盘条开发》等3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准予结题;《345MPa级1000×300系列H型钢工艺优化研究》、《级ML40Cr盘条开发》等2个项目通过阶段检查。

10月10、11日,组织召开xx年立项的科研项目阶段检查专家评审会。经过专家评审,11个科研项目中有10项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检查结果评价为“良好”,1项由于受到设备改造进度的影响,没有达到项目责任书的要求。

三、加强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xx年,技术中心积极推动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工作。截止目前,科研项目共实现增效510万元,发表论文5篇,其中《级高强度螺栓ML20MnTiB热轧盘条的开发》、《大规格H型钢轧制技术要领》被《轧钢》收录;《微量硼对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低合金高强度大规格H型钢性能研究与改进》被《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收录;《高线ML40Cr控冷控轧关键技术研究》被《热加工工艺》杂志收录。申报发明专利3项:《一种含硼钒低温冲击韧性优良的热轧H型钢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优质高强度冷镦钢的生产方法》和《一种含钛和硼热轧低硬度的高强度紧固件用钢的生产工艺方法》均已接到中国知识_的受理通知书。

四、加大科研投入和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

xx年加大了科研投入,鼓励各单位积极申报集团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或降本增效显著的项目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给予适当奖励。xx年,科研项目总投资98万,比xx年增加万元,其中:资金本万元,制造费万元。4月份和10月份,根据科研项目阶段检查结果,对进度完成好、取得成果多的项目进行奖励万元,比xx年增加万元,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五、加强集团内外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xx年,技术中心积极做好对内技术交流和对外沟通联络工作。

一是深入各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调研活动,为激发员工的科研兴趣,培养员工的科研能力,技术中心多次召开了科研项目沟通交流会议,与项目申报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各生产厂进行专利申报及Minitab软件培训,并邀请市科技局来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培训,并对申报的专利进行现场评审。

二是加强了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xx年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4#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科研项目研究,通过炉缸炉底三维非稳态温度场、侵蚀、结厚在线监测诊断系统软件成功开发,及在线安装和应用,实现了高炉生产状况实时监测,为高炉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是积极走出去与有关政府部门沟通联络。鉴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性所需,一年来,我部门积极和介休市及晋中市科技局、经贸委、省科研厅、省经信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使他们更加了解我公司、理解我公司、帮助我公司,为我公司的科研工作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xx年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xx年,技术中心经过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一、集团整体攻关能力较弱,高技术含量的课题缺少,国家级的科研成果奖未能突破。

二、科研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但特色还不明显、运行管理还不够规范、投入不足。研究现实问题能力有待加强,服务各生产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集团技术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技术交流层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xx年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xx年工作目标:力争集团立项科研项目8~10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5篇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项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加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广拓渠道,广泛动员,整合力量,以较高级别项目为重点,以降低增效为目的,为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作技术支撑,切实抓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认真组织公司各单位申报集团及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提高申报质量,争取在立项上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我公司科研项目的档次。xx年计划将有一定难度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和机焦厂增加焦炉煤气产气量、冶炼厂降低焦粉消耗和炉渣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列入到科研项目中,力争集团科研项目立项8~10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2项。

2、继续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

加强对集团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指导与监督。加强对立项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督促做好研究工作。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定期对研究课题的进展、人员组成变化和经费合理使用等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确保研究课题的如期完成,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3、继续组织集团自立项目的结题验收与成果申报

树立成果意识,督促课题组按期结题,及时组织鉴定,申请成果登记,形成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xx年计划组织7项项目结题验收、鉴定工作。积极组织科研成果的申报,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争取发表论文5篇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项以上。

4、加强公司内、外部技术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

为提高公司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技术水平,xx年加强公司内、外部科研项目立项、检查等工作经验交流,邀请同行专家就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话、深度会谈或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流、经验共享。通过不定期组织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科研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了解同行业中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我公司的技术水平。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4篇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1、依据科研所工作要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学校确定了打造“精品学校”为目标的科研之路,以“精炼课堂”为研究重点,以“解决问题,抓实过程”为方法,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

2、学期伊始,学校召开了班子成员工作会和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研究科研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布置科研工作任务。学期中结合常规教学检查,召开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3、学校科研以小课题管理和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二、开展活动,提升质量。

1、开好“两个”会。首先根据市科研所得工作精神,召开了学校20xx年教育科研工作会,并安排了学校20xx年教育科研工作。第二,召开了科研课题分析实施工作会,总结了前一阶段课题实施的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实施目标和实施策略。通过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打好了基础。

2、做好课题的研究和申报工作。学校现有两项省级规划课题《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一项临江市级课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项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标准的研究》。为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课题的实施由校长主抓、教研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形式展开,各课题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及时修订实施研究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落实活动安排,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3、积极开展研培一体化训练,做到科研与教研相长。3月份,开展了听课评课月活动、调讲课活动。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听评课竞赛活动”、5月份开展了教案设计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加强了教师备课、讲课的能力,提升教师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研培一体化进程,实现了教研体现科研,科研促进教研,做到了研中有培,培中促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5月6日下午河南小学召开《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培训会。使教师们明确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同时对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5月16日,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小学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及操作建议”的专题培训。学校教师也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自己上网找所任学科的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既让老师们获得了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感受了小组合作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解开了老师们心中很多的困惑,又有助于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课改的核心理念,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月,召开合作学习主题研讨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把一段时间以来学到的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技能,如:听取、求助、反思、自控、帮助、说服、建议等,改变了以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状况。

5、扎扎实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效果较好。宣传报道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喉舌,是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有效载体。针对学校过去该项工作较为薄弱的现实,本学期科研处着重抓了宣传报道工作的'落实。在平时努力挖掘新闻线索,注意上交的稿件的质量,本学期宣传报道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共有11篇有关科研工作的报道发表。

三、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1、校本课程需进一步开发。

2、有的工作指导不到位,没有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推广经验的平台:如备课组的集体讨论、优秀教学案例的经验推广等。

3、科研处直接进入课堂太少,与教师主动交流、了解困惑、提供帮助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发挥科研工作理论方面的指导作用,并要积极走出去,向科研工作成效好的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型经验,使我校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实现科研兴校的远大目标。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5篇

发展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做好事务型常规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在于如何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如何解决好制约团队发展的因素,如何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196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基里斯首次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在出版的著名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他认为:在任何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1]。除了正式的、常规性的书面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同样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隐性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契约。因此,心理契约既是隐含的、非正式的,又是知觉性的、个体化的,它往往不同于经济性契约。

近年来,对于心理契约的含义,人们普遍有了进一步认识,随着结合不同领域的发展理念,其应用在不断扩大,而不再像以往更多的仅仅是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契约双方相互所能达到的期望值促使心理契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团队的建设中,成员个体间能够相互融合,彼此信任,形成特殊的心理契约即“团队契约”,那么其潜在的创造价值必将有利于团队的发展[2]。

二、科研能力对辅导员团队发展建设的影响

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群体不同,在工作形式、工作内容抑或是所涉及的其他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之中,还包含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众多方面。辅导员教师作为其中的骨干力量和高校教师队伍及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培养自身科研能力,运用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实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辅导员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能够第一时间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便于运用客观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而能够懂得将具体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因而辅导员所进行的科研工作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职研究人员和德育授课教师的科研工作[3]。提炼个人能力、培养科研素养、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是辅导员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要求,辅导员必须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贯彻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

与时俱进,由于工作性质的优势,接触的学生不断变换,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便于积累经验,通过总结规律,整合资源,利用科学的理论,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科研能力培养的条件。

第一,结合学科背景,联系工作实际,加强自身问题意识。

辅导员要从经验性、实践性向学习性、研究性转变,学会不断积累与提炼知识点,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撰写日记、分析与研究个例,在工作计划和总结、会议记录等过程中分析工作方式,总结有效经验和规律,融会贯通,为培养科研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在面对大众教育对象的研究中,结合自身已有学科知识背景的优势,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总结比较分析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与新问题,通过分层次、分阶段思考和研究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努力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

第二,学科平台的构建与学科意识的养成,是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前提。

按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学校应为辅导员提高科研能力搭建平台,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发挥作用,如建立激励制度、实行资金资助、开展培训指导等,利用大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学校的资源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

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是新时期辅导员建设的一大挑战。融合科学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感染力和实效性[4]。

第一,融入科研意识,有效配置资源。

建立一支研究能力强、流动性小的辅导员发展队伍,对工作环境主动适应、积极改造,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际工作,分析、探索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碰到的问题。立足实践教学,在开展品牌工作和特色立项的基础上,定期举办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彼此间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形成团队特有的学习、研讨、实践模式,提高整体科学的研究性意识。建立例会制度,加强与院际及校际间交流;积极申请课题立项,注重积累和深入挖掘发展中问题的实质性所在,凝练成文形成工作案例,完成高水平论文。多渠道、多载体、多层次地提升团队学术水平,学术修养。

第二,重视科研软氛围,推动激励机制。

科研能力是基础也是关键,以此为主线,在团队成员间,逐步营造双方相互期望和认同的和谐关系或环境,在此大背景下,建立有效的激励维度,重视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从心理层次鼓舞,调动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增强辅导员教师自觉开展工作的意识,最大化地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

第三,运用实践平台,辅助培养科研能力。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中,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实践平台,通过学生职业目标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同时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5],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建设提供平台和入脚点。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直线上升的学生数量,直接带来更严峻的就业问题。在当前的辅导员工作中,就业俨然成为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实践平台,不仅能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6],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择业目标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的发展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营造氛围,以成员需求为指向,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以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为辅助平台,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形成的“团队契约”,更全面、更科学和更系统地加强辅导员发展团队的建设。

三、如何从“心理契约”角度下建设辅导员专业团队

(一)立足团队建设,引入“心理契约”科学理论。

1.创建双赢的期望互助管理模式。

随着心理契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辅导员团队发展建设的进程中,要阶段性地引入心理契约理论的管理理念,提高成员的有效意识,团队在制定整体发展目标时,要考虑到个体教师的实际需要,鼓励并重视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尽可能协调教师的成长发展轨迹伴随团队整体的发展,使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满足队伍建设的需要,从而建立团队和成员个体间双方共赢的互助管理模式。

2.构建团队成员间良好的信任关系。

辅导员的期望一方面来源于其个人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其未来职业规划目标。团队的建设离不开成员的个体发展,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形成“团队契约”,无形中让个体需求与整体发展目标相契合。

然而,一个团队能否发展长远,不单单要有必要的硬性规定,也要建立成员彼此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从全局出发,利用契约非正式的承诺关系,协调个人需求与整体发展规划,避免发展目标的冲突,在根源上,消除不必要的误解[7]。

(二)构建绩效机制,维持“心理契约”动态平衡。

从教育管理角度出发,对于一个团队的成长来说,具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个体发展,使其得到正比于付出的回报,而且可以促进其自我反思、反省与团队间存在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契约关系及其需要履约的义务,消除个体隐含的不公平感与期望偏差[8]。评定辅导员的工作绩效不单单看工作成果多少,还应该涵盖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促使成员更认同团队契约,也更有利于团队发展。

同时,从期望角度出发,考虑团队的建设需求,找到该团队发展动力的根源,了解团队自身的特殊性,根据该群体的期望值实施激励,使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彼此配合落实,尽量既满足该群体期望又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契约”和谐内涵。

20世纪90年代开始,心理契约理论就随社会需求、人文理念的发展而发展。不同过去,现如今,在心理契约理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越来越需要对工作协调性、公平性、能力和技术的挑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等提高重视[9]。与此同时反映出,一直保守追求的工作安全感、稳定性、工作绩效等因素在心理契约发展中所占比重必然会逐渐下降。

从动态的角度看,辅导员专业团队的建设,需不断发展心理契约机制内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维持辅导员团队之间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有效实现对团队发展的激励策略。

(四)结合实际现状,构建自身“团队契约”新视角。

心理契约是彼此双方双向交互的关系,双方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制约,会随着彼此期望的改变而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团队发展建设中,从心理契约理论为切入点入手,在新视角新前提下,总结凝练研究重点并加以实际运用,贯彻科学的目标,创建适合团队自身发展的“契约”。

立足团队实际发展情况现状,从内部成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在实践过程中,应抓住适用于团队自身发展的“心理契约”本质,构建发展平台,形成契约意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自己的“团队契约”,进而最大化最长远提升辅导员发展团队建设。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6篇

大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越来越深深的体会到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群体的可爱,并因此而美丽。我们为我们的事业奉献着,奋斗着,并孜孜以求的研究着,研究着我们的教学规律,研究着我们的孩子的发展。下面我就我们组这学期的科研工作简单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科研计划,有序进行科研工作

本学期,结合学校科研重点和主攻方向,根据我们组的科研计划逐步落实,并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实施。如在教学中对我们组的`练习册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以最为适合我们的学生;如陈孔博琦老师作为哈市的地理教师的代表参加全国湘教版教材的教学大赛,受到好评;如李哲老师在校百花奖上课中,具体展示我们组这段时间有效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

二、严格抓好课堂教学研究,夯实教育科研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我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形成重视课堂,研究课堂的热潮。

1、认真学习“标准”,找准“标准”

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到心中有标准,心中有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严格管理,优化过程

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思维策略训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时效。上好“特色课”、“研究课”,多出“示范课”。

回顾这学期的科研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力争今后进一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亟待解决和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性跨越。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7篇

转眼xx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公司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技术质量部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具体情况如下:

1、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变化,技术质量部修改了“xx”企业标准,并通过审核,现已应用与新的标签中。

2、对进厂原辅材料的验收。在这一年中,技术质量部严格按公司新制定的文件执行,不合格品坚决予以拒收,合格品仔细检查其合格率,基本上将各车间常用的辅料损耗控制在扣除数的范围内。

3、对公司现有的条形码进行全面审查,并对新办理的条码进行申请、备案。同时应上海销售商的需求,将“xx干红葡萄酒”和“xx干红葡萄酒”的条形码相关信息输入到“gds”中,以适应当地的需求。

4、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理解程度也发生着相应变化,根据这一变化,按照公司领导和顾客的要求,进行反复试验、品尝,新开发“xx等葡萄酒等产品,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在包装车间生产期间,技术质量部人员不分节假日轮流长期坚守灌装现场。在工作现场,质检人员仔细查看各生产环节,杜绝一切细菌进入的可能性,并随时检查原辅料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合格或不安全隐患时及时加以解决。

6、化验人员每半月到一个月对酿造车间里所有罐的酒进行一次检测,以便观测酒的变化状况;每季度对所有酒进行全项分析。对车间新调的酒如:xx干白、xx干红、xx葡萄酒及时进行检测,为车间的生产提供了方便。同时,检验人员对生产的每一批酒都及时地做全项分析,为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并每天对灌装酒及其它环节做微生物检验。

7、为了使检验、化验数据准确无误,本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自校规程,并对现有的仪器、器皿进行自校。

8、为了保证葡萄酒的质量,除了车间严格的.监控外,还每月至少1次检查库存原酒状况。对于出厂的成品酒,不管数量的多少,全部进行检查,不合格品坚决不予出库,然后再对这些酒进行检验、提出、落实,确保成品酒出厂率达到100%。

9、技术质量部在工作中积极响应总公司的要求,为了便于“质量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本部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就其相关文件进行讨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为了丰富员工的生活,总公司举办了“篮球比赛”和“拔河比赛”,本部门积极响应,为公司争取了好的成绩。

11、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金,本部门制订了“原辅材料定额损耗指标”和“物料损耗管理办法”,指导了今后的工作生产。

技术质量部人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此,在下一年的工作中,质量部还应克服缺点,发挥优点,使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8篇

【关键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职责;置换培训;送教下乡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_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1.实现培训教研电教部门的整合。 2.承担过省以上培训项目,效果好,社会誉高。3.教师培训团队数量足,机构合理,水平高。4.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质量高。5.注重模式创新,有特色。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19篇

关键词:团队培训模式;眼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差错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眼科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护理人员未实施团队培训干预,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护理人员均实施团队培训干预。40名护理人员年龄24~45岁,平均(±)岁;级别: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护士21人。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眼科护士;②研究调查期间在岗;③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研究调查期间因生病等原因请假者;②进修人员;③实习护生;④不愿参与培训者。

团队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构建护理团队并对其进行理论授课。为确保医院眼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采用分批授课的形式,将40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分4个批次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团队合作的要领、态度、知识及技能。通过投票选取1名队长,队长负责召集队员,维持团队功能,收集队员的反馈信息。(2)案例分析。选择数名愿意配合的护理人员扮演患者,案例的设置主要为基础护理内容及急救护理工作,在案例设计中还穿插药物误输、设备故障及违背伦理等事件,以锻炼护士的协作能力。护士在分配角色后,明确各自任务与职责,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当发生分歧时,采用冲突解决模式,即叙述问题经过、提出观点和建议、陈述及预见可能出现的结果,最大限度提高眼科患者住院安全性。(3)提前预见护理事件。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学习、帮助,掌握队友的工作完成量、技术水平及护理人员资源分配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眼部症状、视力变化,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与队友商讨应对方案。(4)明确护理管理信息。及时了解护理工作分配情况,根据护理项目重要程度进行干预,熟练掌握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利用情境感知的方法培养护士的感知能力,便于其及时明确周围环境变化,并对失误链进行预测、识别,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5)定期评估。队长每月末组织1次交流会,分析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队友相互交流,及时改正错误。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科室护士长分别在2018年1、4月末发放各量表,简单介绍量表内容,由护士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本研究_发放量表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量表包括:①郑瑾等[3]编制的护理人员管理技能问卷,内容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素质4个维度,40个条目,每个箱目1~4分,总分40~160分,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可信度高。②护理管理者安全态度评分量表,由郭霞等[4]修订,包括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条件、工作满意、压力感知6项内容,3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值越高表明安全态度越好。记录护士不同时期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用n/%、x軃±s表示,用χ2、t检验,以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安全管理技能评分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素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安全态度评分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压力感知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护士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显著高于实施后的(。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操作失误、诊断失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从而实现预期护理目标的一种护理,其在提高患者住院安全中至关重要。眼科护理内容非常繁琐,由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视力障碍,常会增加其不安全感。因此,临床应重视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眼科护士实施团队培训模式,结果表明,实施团队培训模式后,护士的安全管理技能评分及安全态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说明团队培训模式的应用能提高眼科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并改善其安全管理态度。建立眼科护理团队,鼓励各成员相互交流、协作,并采用案例分析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充分发挥团体作用,共同解决难题,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邹金梅等[5]针对高职学生采用团队培训,发现这种培训模式能增进护理人员间的感情,提高团队凝聚力。朱丛丛等[6]研究表明,大部分护士都有团队培训需求,由此可见,团队培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团队培训模式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团队培训模式中,队友之间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可提前预见眼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与队友商讨应对方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团队工作氛围良好,当队友出现分歧时可及时调解,各成员相处融洽,更有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因此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文献报道,骨科护士采用团队培训,能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与培训质量,与本研结果基本一致[6]。综上所述,团队培训模式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技能,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护理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纳入科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少,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对该培训方式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慧萍,唐丽玫,王国芳,等.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998-999.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20篇

一、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1、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课题管理做到了有要求、有考核、有总结

2、完成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个人研究档案建立工作。试验教师定期完成案例反思和阶段小结。

3、为加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本学期召开了课题研究案例反思交流会。

4、针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本学期做好课题变更的准备工作。

二、培训工作及队伍建设

1、本学期重点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主要建立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学科为主的学习团队,定期组织活动。

2、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围绕课题进行了“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和测试。以及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有关知识的学习。

3、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的相关制度。以校级骨干为基础,初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本学期内选送了两名教师参加区骨干培训。

三、课题研究实践

1、继续坚持科研小组内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本学期加强了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开学初布置了本学期的研究课任务,每个教研组40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上三节有研究价值的课,要有教案、有评课。有一个反思。本学期共上研究课78节,这更促进了研究课的实效性,一课多讲、多人共备一节课成为研究课主要形式,甚至打破了学年组,备课组的界限,好多教师都觉得收益很大,从而更加喜欢上研究课了。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如:宋志艳、宋晓玲、刘阳、靳卓、付丹丹、张蕊等,英语组更是在孙岩主任的带领下开电工小学教研课的先河。

2、总结课改经验,科研教改一体化,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靳卓老师讲了《丰碑》一课,课后组织听课教师研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这节课提问题和改进意见,教者本人积极反思,有的'教师觉得上的不过瘾,主动请缨在自己班上,到别人班再上这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家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之在学校形成课堂教学研究之风。

3、有6名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赛课选拔赛第一轮赛事—英语说课:王晓杰、连君、孙佳、杜文静、孙薇、石红霞,并取得了团体好成绩,王晓杰取得了全区第二的优异成绩。王晓杰参加了此次赛课的第二轮比赛——微型课赛课,在原动力赛区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我校作为香坊区第三轮选拔赛的赛场,王晓杰又获得了市红杉杯市级优质课的好成绩。

四、其他工作

1、认真完成了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

2、及时做好科普信息交流工作。

3、完成了各项科研成果征集工作。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课题过程管理还不够严密,教师们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收集还有待加强。今后,应为创造教师们创造更多的实践与交流的机会,使教育科研工作真正地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21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的科研从20XX年到现在,已经到了结题的阶段,也就到了即将宣告结束的时候了。有些欣喜,有些彷徨,欣喜的是长久以来的努力的结果终于要出世了,彷徨的是不知道我们这次的课题研究能不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回首过去一年的时光,与导师以及其他成员一起一起,我们围绕着“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研究”这个课题,不知道开了多少次会议,不知道看了多少资料,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报告,不知道走访调研多少地方,一路走过来,有悲有喜;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在这过程中不断成长。

还记得xx年五月份是的时候,那时候在在上系主任储老师的课时,储老师和我们讲了关于科研训练项目这个消息,当时的我虽然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当时怀着一腔热血,就报名了孙群老师的项目,那时候,我主要是负责看一些与我们课题相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整个科研过程横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科研工作在孙群老师的带领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资料收集到调研工作的展开,最后是调研报告的成形。有事情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分工合作,力求做到最好,不懂不会的就去问孙群老师。我们一直都相信,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在这历经一年的科研中,我成长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通过这次科研,最明显的就数阅读理解与资料分析能力的提高了。记得科研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是大量资料的收集、阅读与分析,那时候,我什么也不知道,看着电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几次退缩,几次振作,刚开始时硬着头皮去阅读,但常常是一篇文章看完了,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只好重来,几经反复,又多次向研究生学长学姐以及孙群老师请教,最后终于把大量的资料看完了,整理好了。现在的我明白了面对海量的资料要如何进行阅读与分析。另外,通过这次科研让我懂得了团队的力量。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要的是组员间的相互分工与配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它也占据了大学一半的时光,无休止的会议与繁重的工作量是对我们无限的考验,我们需要坚持,需要有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坚持才是胜利!

然而,我们整个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出现一些小插曲是不可避免的。记得有一次,我和研究生赵伟学长去合肥市卫生局调研,由于当时准备不够充分,和卫生局的沟通比较缺乏,在基本上准备好材料之后才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凭借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失望之余,给导师打了电话,还记得当时师姐说:“没关系,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可以另外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但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只要我们全力以赴,问心无愧就好了!”是啊,我们只可以去尝试着让别人来配合我们的工作,而不可能强迫。找到一个目标,我们就要尽力,至于结果,那不是最重要的了。在进行实地调研时,由于我们的问卷设计不够合理,当时好多社区居民拒绝填写问卷,最好不得不在导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问卷。还有一次在省卫生厅调研,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访谈期间出现冷场。

在这一年里,我感觉我不断在成长,不断在进步,通过这个项目,我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以下进步:

一是增强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在参与项目前的我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而通过本次非常具体的科研活动,则激发了我的创新欲望,为我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动力,

二是增强创新的毅力。以前的我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而本项目的调研活动许多的工作是在暑假炎热的进行,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我个人的毅力。

三是提高创新的兴趣。以前的我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而本次科研训练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和我们的专业相一致,让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了解我省社区卫生发展情况,同时不局限于课本,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社会,对于有进一步多了解的学生远远不够,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四是增强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而在本项目中,通过走访安徽省16个地级市,了解各地区社区卫生发展情况,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创新观察力。

五是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次科研训练项目锻炼了我们的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

同时通过本项目,为我论文写作打开了思路,历史4个月,我的论文《关于安徽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的思考》从初稿再经过孙群老师的多次修改,形成终稿,同时和研究生交流,了解发表论文的具体方法和相关技巧,最终在长春大学学报得以成功见刊。这个过程让我充满了成就感,也为我后来两篇文章的发表奠定了基础。

近一年来,在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团队的努力合作下,我们顺利地结束了本科研训练项目,完成了对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同时针对当前安徽省社会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并从各方位、各角度对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趋势进行了预测。这个成果是可喜的,是我们整个团队都倍感珍惜的,我首先要感谢孙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同时感谢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是他们让我有了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在整个科研训练项目的实现过程中,我也对“科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参加这个项目所产生的自豪感中,我体会到,“科研”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积极发现,努力思考,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

历经一年,我不知道我们的付出可不可以得到评委们最后的认可。尽管我们都很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有个圆满的结果,但是,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最重要的是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努力了,付出了,在这期间,我们也成长了,成熟了。我想,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会继续努力,把科研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当然,最后还是希望我们的付出可以得到评委们的认可,我们的努力可以有个圆满的结果!参加了这次科研训练项目,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继续本着一颗执着的心,积极投身于科学之中,在科研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22篇

二、毕业设计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毕业设计的具体表现来看,其现状并不令人感到乐观,整体质量让人担忧。导致该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离不开指导教师和学生本身参与的积极性。

(一)教学、科研压力以及自身水平等因素限制了教师指导积极性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6]。然而,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其次,有些青年教师本身就缺乏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经验,对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了解欠深,以致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很难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训练和熏陶,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积极性。

(二)就业、个人认知以及设计场所等因素阻碍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毕业设计期间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期,大多数学生忙于求职择业,难以全身心的投入毕业设计;其次,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内容或研究方向与所设计内容不一致,忽视了毕业设计的作用,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出现应付心态与侥幸心理,更有甚则宁愿选择去公司实习,而不愿花费时间在毕业设计上,只是将设计环节看作毕业的手段[4]。另外,由于设计场地的限制,学生很难在设计场所完成整个毕业设计的框架构思、理论推导、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等工作,致使部分学生难以得到指导老师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从而使学生缺乏实际工程实际的临场感,很多问题只能纸上谈兵、照搬公式,得不到充分训练。

三、教师、学生协作下的毕业设计团队模式

支撑课题驱动的工科毕业设计团队模式由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协作团队组成,该模式要求教师在科研项目研究进程中,需要学生适时参与,并根据指导教师需求做些如查资料、调试、实验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结合支撑课题研究进程,将毕业设计所需的任务书形成、开题报告撰写、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等过程,恰当的融入到课题方案设计、分系统凝练与分解、系统集成与调试,直至课题总结,历经课题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一)准备阶段

教师指导团队由学科带头人或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团队责任人,负责召集层次与年龄搭配适当、知识结构互补、研究方向相近但专长各异的多位教师组成教师指导团队,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教学圈层结构。结合学科特色和就业需求,由教师指导团队采取集中讨论的方式,经过凝练、分解、论证,形成侧重点不同、难度差异化的系列子课题,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能力。并为学生详解课题立项依据、涉及学科、研究思路、各子课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课题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等知识。学生在理解课题背景,明确课题目标和各子课题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与教师指导团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确定选题。

(二)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结合不定期讨论、每周集中汇报、中期检查、学术交流等方式,完成从子课题方案设计到总课题集成与测试的整个过程。其中,每个子过程除集中讨论外,均安排具有相应专长的教师进行精细化指导,改变传统的挂名教师自始至终的“单一化”指导方式,实行“挂名但不仅仅属于”的指导模式,即团队中每位指导教师均无偏见、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在深刻理解团队目标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明确所做的论文工作只是团队工作的一部分,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应能相互融合,从而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实现团队整体目标;另一方面要了解团队协作并不意味着依附他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毕业设计,每个子课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激发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判断与策划的能力。

(三)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验收与反思,指导教师团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定具有写作专长的指导教师开展毕业论文撰写讲座,使学生明确论文在结构、思路、语言以及图表等方面的撰写技巧,以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能力;二是教师指导团队采用交叉评阅的方式检查与审阅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精心准备答辩材料,通过进行预答辩,提前发现学生答辩过程可能出现的思路与语言表达等问题;三是做好毕业论文的总结与存档工作,积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团队与个人工作,总结经验,以提升认识水平,并制定毕业设计发展规划和成果延续方案,逐渐完善毕业设计工作。

四、实践与效果

研究团队经验总结 第23篇

研究院经过三十多年的科研工作实践和积累,科技创新团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基础,基本能满足当前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的需要,但离研究院的长远目标和总部及公司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以技术研究方向为大的创新团队,以分化出的项目组为小的创新团队。大创新团队由学术带头人牵头,小创新团队由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一般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学术带头人负责对研究方向的整体把握,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进展和工作协调布置;另外,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作为单位的最高技术研究组织机构,负责单位研究方向的讨论、确定,并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考核。

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前沿性创新课题研究和装置优化运行为导向,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领军人才的造就与引进为重点,以培育科技创新小团队为突破,以技术队伍水平大幅度提高为目标,吸引、造就一批具有行业内外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杰出学者,引进、培养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技术梯队,建成一批能够承担总部及公司重大科研任务的科技创新团队。

1.以项目凝聚创新团队。为了推动创新团队的发展,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的工作理念。通过广泛调研,严谨论证,确定技术研究方向。团队人员采取竞聘上岗,由院技术委员会考评,确定项目组长、项目骨干、一般技术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提高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促进新产品的研制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改进,增强创新团队对企业发展的技术推动作用,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

2.引进合作方式,共建创新团队。因技术方面各有专长,为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大部分的创新团队采取与各生产作业部、总院、系统内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同推动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合作,加强了交流与学习,以科研项目、专业学科发展为纽带,健全共享资源的新机制,探索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的新模式,建立起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研发队伍,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团队合作氛围。

3.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加大对创新团队的培训力度。目前,新技术日新月异,这对创新团队提出了新挑战。不断学习及培训是创新团队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的有效法宝。因此,为增强创新团队的研发实力,研究院非常重视对创新团队的再培训工作。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聚氨酯年会、塑料加工协会、原油工艺优化等各类专业年会及与公司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技术年会,熟悉掌握行业的前沿技术,拓宽科学研究的思路,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

4.不断优化团队创新体制建设,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提高创新团队的研发积极性。在总部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技术奖酬金对科研创新的激励。除此之外,年底对完成技术任务的团队进行课题成果奖的评比,充分调动科研创新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改善“四个环境”,为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文化环境。鼓励开展团队内部的技术交流,改善实验室的硬件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就困等等,提高为科研创新的服务能力,激发技术人员的内在创造力。

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团队规模比较小。总体而言,研究院的研发人员缺乏,特别是高层次的研发人员。在142名职工中,从事科研创新的职工66人,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为40%多,其中硕研以上人员只有17人。因薪酬体制的原因,很难引进专业能力适合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并且内部培养人才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科研创新快速发展的需要。

2.团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每年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大概30余项,与系统内的其他研究院相比数量不少,但是高水平的重点科研项目的比例少。其他分院有国家项目、中石化“十条龙”项目,研究院只有总部项目和分公司项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层次人才的缺乏。

3.创新团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创新团队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并未形成固定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有时会随着项目的变更而作调整,且团队人员之间流动频繁,这样不利于创新团队的长远发展。研究院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规划,但是离预期目标还有差距。技术奖酬金顺利实施,已极大缓解了科研创新的激励问题,但是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此外,科研创新的服务环境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其原因,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引进工作。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企业创新人才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科研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要继续加大引进创新人才,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重视对引进人才的再培养工作,使引进的人才能够尽快符合企业的创新需求,实现学有所用。争取公司支持,通过吸引高层次的毕业生或是从作业部招收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等形式,继续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流动,优化团队结构,增强企业创新团队带头人的研发能力。

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内在活力。争取公司支持,健全完善优秀创新团队奖励制度,表彰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团队领军人物,激励人才勇于创新,善于进取,争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完善激励过程中,不要简单地为了激励而激励,要因时因地因队而异,尝试工作激励、报酬激励和工作环境激励等形式,满足创新团队成员的工作兴奋感和被组织委以重任的成就感,强调责任、参与决策、个人成长、工作自由度等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作用。重点加强组织环境、团队文化和人际环境三个方面的建设,培育和保持一种自主与协作并存的团队文化,提高成员的活力和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