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共7篇)

admin
导读 [2] 沈秀国.铁路信号控制系统故障导向安全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2333-2333.[2] 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3(3).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全面推进,标志着我国的高速铁路已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由于我国高速铁路从建设、运营以及到管理,采用了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管理理念,要确保列车运行绝对安全,这就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高速度、高标准、高技术含量工作需要,全面掌握高速列车运营维护技术的技能人才队伍。因此,我们在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方面,应注重针对高速铁路与既有普速铁路条件下职工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需求的差异,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多种培训模式的优化与组合,不断提高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培训实效,切实为现场源源不断地输送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一、技能人才的培训原则

1.内容实用、贴近现场的原则

培训内容不但要注重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岗位作业标准、操作技巧、故障判断与排除等,还要兼顾相关岗位和邻近专业(工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训内容应随着铁路现场的技术、设备、规章等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既要体现实际、实用、实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2.突出技能、全面提高的原则

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训,应注重提高职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运用专业技术熟练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1)具备“四个能力”,即标准化作业能力、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设备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和运用四新技术进行再创新能力;(2)具备“一岗多能”的综合技能,即在精通本岗位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本专业(工种)或邻近专业(工种)相关岗位的一般操作技能,一是提高运用交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满足高速铁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并重的原则

高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非常之快,所以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要远远大于普速铁路。为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不仅要靠过硬的设备和技术,还需要职工高度的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保障。所以,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使职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安全和标准至上的理念、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品质。同时,作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稳定能力,工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各种突发险情和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准确,方法得当,措施有效,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

二、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

(一)专业理论培训

1.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发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组织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或知识密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作业人员到院校,接受系统的、高层次的专业理论培训。院校根据作业人员的岗位特点、专业要求等设置培训课程,根据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编写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由院校教师担任,采用先进的培训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构建作业人员科学有效的知识结构。

2.厂企合作培训模式

利用设备厂家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将使用和维护新设备的岗位作业人员送到生产厂家进行委托培训,或请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培训指导。采用“岗位导向、学练一体”的培训模式,作业人员在掌握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设备的正常使用情况,牢记理论上的常见故障、判断方法以及处理技巧等。并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会教不会的方式带动其他没有参加培训的职工的学习,使职工的技术水平实现同步提高。

3.企业内部自主培训模式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维护涉及的专业较多,同一专业包含的工种较多,不同工种或同一工种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站段、车间、班组三级教育网的功能,以及培训基地的培训职能。站段抓关键人员和关键点的培训,车间抓具体岗位作业标准的培训,班组要结合作业要求逐人逐项抓好标准的落实,可以由班组技术骨干进行岗位作业示范,也可以结合作业进行相互帮教。这种内部培训应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建立不同阶段的能力模块,实施阶段性能力培训,形成“分段培训、能力递进”的自主培训模式,促进技能人才的素质不断攀升。

(二)专业技能培训

由于不同的岗位或工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特点、作业标准、作业环境、作业中有可能遇到的突况不同,所以,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合以及能够满足本专业或本岗位培训需求的技能培训模式。

1.模拟与上线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对于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等这些高速铁路运营人员的最重要岗位,技能培训是重中之重。如果受现场设备使用和正常行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对于设备各种故障的设置和排除、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故障处理、突发状况下的心理素质训练等技能培训,不能在现场完成的,可以使用模拟仿真训练装置(室外)、仿真操作室(室内)或计算机模拟操作等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这些关键岗位人员到机务段、动车客车段、动车检修基地等现场上线操作,确保他们素质达标,安全行车。

2.提前介入与现场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安排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的设备使用与维护人员提前介入,参与施工和检查,摸清线路和设备的具体情况。提前介入期间,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阶段,尽早熟悉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操作要领,掌握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的检查、判明与故障排除等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对线路的检查,对不符合规章要求的方面,向施工单位提出并要求整改,在现场可以很方便地学到施工单位对病害的原因分析和整治措施,为线路开通运营后作业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创造了条件。

3.联调联试与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高速铁路开通前联调联试和试运行时机,组织各专业、各工种相关作业人员参加综合模拟演练,提高各工种协调配合及实战能力。在这一阶段,作业人员可以对设备的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处理程序、实际操作要领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故障处理方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炼成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的对策措施,编制成案例或课件,便于单位及时组织补强培训。

4.技能演练和技术比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为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开展全员参与的技能演练和技术比武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技能演练和技术比武活动可以采取由点到面、由小范围逐步扩展到全路范围进行高层次的技能大赛。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交流经验,增强作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强化作业人员的专项技能。通过大力度的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练促学,使高速铁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另外,技术比武一方面要侧重高速铁路主要工种和关键岗位,另一方面比武项目应特别重视提高高速铁路各岗位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注重高速铁路各站段联合处理突发故障救援能力的训练,培养通晓运输一线主要岗位工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及指挥者,提高作业人员在不同环境下的救援能力,促进优秀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

5.分散培训与远程网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由于作业现场点多线长的特点,每次组织集中培训相当困难,因此,为了适应人员分散的特点,可以运用远程网络开展技能训练。根据新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研制网络设备故障演练平台,作业人员在工区通过局域网登陆到站段网站上就可以进行实地的故障处理模拟演练,极大地方便作业人员的学技练功,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作业人员对设备标准、检修工艺和现场作业安全关键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岗位标准化作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设备的维护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6.一专多能和一岗多能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打破专业,开展综合技能训练。高速铁路对基础设施维护人员的管理将逐步打破专业的局限,要求基础设施综合维护人员在精通本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形成一支专业技术精湛、综合技能较高、运转高效的基础设施维护队伍,使专业之间、岗位之间的合作更加协调顺畅,促进高速铁路管理实现最佳的优化与组合。

总之,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采用多种培训模式的最佳组合,更好地促进作业人员专业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反复中得以成长,使作业人员在现有的岗位上表现得更加出色,可以胜任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大的责任、满足高速铁路现场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平生,王建立.关于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C].河北省铁道学会论文集.2012.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成都地铁;专用通信;应急抢险

0 引言

成都地铁一号线于2010年9月28日开通试运营。随着地铁运营质量的不断提高,行车密度的不断增加,一旦专用通信系统发生故障,如何快速反应,压缩故障延时,高效地组织处理专用通信设备故障,尽快恢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用,减少对地铁行车的不良影响,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现实意义。

1 目前现状

1)成都地铁一号线专用通信系统维护工作主要由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自动化设备检修所负责。在最北端的升仙湖车辆段设置了一个通信综合工班,负责车辆段及升仙湖至世纪城全线通信设备的维保任务,在世纪城控制中心,设置了OCC工班,负责对控制中心信号设备及通信网管和设备进行维护。由于沿线车站并没有设置通信值班点,如在地铁运营时间接到最南端世纪城站突发通信故障,即便立即出发乘坐地铁(考虑地面交通拥堵情况,采用地铁出行时间最省)也需要1小时才能赶到,由此造成故障处理延时在所难免,如紧急故障造成地铁停运,不得已采用地面交通则故障延时更甚;

2)通信维护人员技术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通信设备不太熟悉,处理通信故障经验不足。尤其是OCC工班的值班人员,绝大部分原为信号专业维护人员,而地铁专用通信涉及的系统比较多,对于这部分人员由于通信设备电路原理掌握不全面,依靠他们利用通信网管系统快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指挥通信综合工班人员现场处理故障难度很大;

3)应急预案有待完善。应急预案是事先针对专用通信各个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况制定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应当经过反复论证推敲。目前虽然自动化设备检修所也建立相应的专用通信应急预案,但由于预案考虑不太周全,而且预案内容没有经过实际演练、推敲,造成应急预案对故障处理指挥收效甚微。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管理上的疏忽大意,造成应急故障处理工作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局面。比如应急抢险工具,仪器仪表未配置齐全。不注重日常对工具仪表的保养,工具没有进行集中管理。突发故障抢险时随意挑选工具,甚至找不到要用的工具。仪器仪表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则可能造成紧急时刻无法使用,导致现场无法查找、分析判断故障耽误时间。应急器材管理不规范。应急器材标识不清楚,类型不齐全,没有根据通信各个系统的特殊情况备齐器材,应急器材使用后补充不及时,以致发生故障措手不及。

2 问题分析

1)思想观念上存在片面认识的偏差,没有摆到足够的重视位置上来。虽然运营公司、设备分部和自动化设备检修所都是把安全预防摆在了首要位置,检修所按照编制好的检修计划对管辖的系统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改攻关,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但是对于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却并没有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一旦发生故障处理延时就采取绩效考核、安全指标扣分等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应急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运营公司采用分层管理,虽然运营分部、设备分部和设备检修所都制定了相应管理层面的应急抢险预案和应急故障处理方案,但相互间衔接不够默契,在一些具体执行环节上语焉不详,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同时,依靠随机搭建的队伍实施应急抢险指挥工作,想要达到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压缩故障延时,其后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3 应对举措

随着运营公司各方面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对安全生产、故障延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动化设备检修所应当顺应现场实际情况,在专业应急故障处理上进行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优化各种工作要素的组合,有效提高故障抢险的速度,压缩故障延时,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1)合理调整通信维护人员的设置。在现有通信员工编制定员下,可在一号线居中的车站如省体育馆站或者最南端的OCC控制中心设置通信工班值班点,将一号线一分为二进行分段维护,这将大大缩短应急处置赶赴现场的时间,有效压缩故障延时;

2)加强员工业务学习,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强化日常员工培训工作,特别是对OCC工班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技能的专项培训,使他们能胜任通信网管系统的各项操作,为沿线现场分析判断故障处理提供及时有效的系统信息。通信工班也可利用现有的便携式电脑安装通信各个系统的网管软件,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使工班具备移动网管能力,对于快速确定故障原因,恢复设备正常运行,也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检修所建立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由通号调度和相应专业工程师负责故障处理的专业指挥,明确人员分工与协调,切实保障应急抢险工作快速有序进行;

4)完善各个通信系统的应急抢险方案。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公务及站内通信系统、调度电话系统、无线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和UPS电源系统。在现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分别按照各个通信系统的不同要求,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故障处理程序,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预防和卡控措施等相关内容。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按照步骤操作可以处理相应设备故障。根据通信各个系统的具体情况,可将应急预案按照故障等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影响行车的故障抢险由运营分部和调度中心启动应急抢险预案,不影响行车的一般故障抢险由检修所通号调度启动应急抢险预案;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3篇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接触网故障 应急抢修 运输保障 合理化建议

电气化铁路是高科技下的产物,它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电气化铁路存在接触网布线长,工作环境差,使用条件受限,无备用设备等特点,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将中断通车。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抢修原则,尽快恢复供电行车,确保接触网安全供电,我们要结合实际,从铁路接触网现状和应急抢修水平上进行分析,努力解决环境、资源、技术、经济之间的协调统一,为全面建设电气化铁路保驾护航。

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现状

1.地形、气候导致线路故障

青海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相差5000多米,正是由于它的这一地势特点,使得铁路建设呈阶梯分布,再加上当地独有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这就促使了长期暴露在外的线路氧化,加剧了接触网点的腐蚀,导致铁路接触网故障。

2.抢修线路设备装置不精良

由于青藏高原地处中国铁路路网末端,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在铁路抢修工作中人员配置和设备装置相对较落后,在高原路段还是使用落后的隧道行车和简单的机具进行抢修工作,即使平原区也只能依靠车梯和机电工具进行修复,一旦发生接触网故障,人员和设备都不能及时到达现场,降低了抢修效率和耽误了抢通时间。

3.铁路接触网工区布置不合理

青海省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正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地形,使得铁路沿线接触网工区分布极不合理。铁路在经过山脉时,由于山高路陡都没有工区的设立,离最近的工区也要30公里以上;而经过草原时,由于地势平坦则有3-5个工区的布置。沿线绵长和大面积的空旷都会给我们的抢修工作带来困难,耽误抢修速度。

4.铁路接触网受地形和技术的限制

在青海省内老关角隧道是唯一联通海西地区和内地的必经之路,然而老关角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只有铁路的西格段少部分使用了双线接网,进行了监控双线电气化改造。其余路段铁路接触网只能单线运行,而且成高坡度和小曲线布置,使得电负荷受限,因此对通过的电力火车要求极高,限制了其运行能力,降低了运输效率。

二、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1.改革机制、遵循原则、强化模拟演练

根据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铁路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我们要加强人员配备,落实责任意识,强化模拟演练,在遵循“先通后复”的基本前提下,做到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进行抢修任务,严格执行行车和高空电气作业的防火措施,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和意外的发生。同时接触网主管部门必须做到高度警惕,实时监控,搞好协调,迅速抢修,以最快速度疏通线路和恢复设备正常工作。

2.合理完善基地建设,加强信息联络

为满足铁路运输和提速要求,必须加强接触网基地的建设,并达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在基地应配有抢修故障必备的行车和机具,使得本辖区发生故障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实施抢修工作。其次加强对机具和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抢修器材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线路设备要有相应的抗腐蚀能力,最大限度的完成互换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再次要加强信息自动化监控和联络技术,在基地设立监控辅助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相对较远的工区,在发生故障后可以精确定位和快速信息传递,辅助于我们制定抢修预案和实施抢修工作,提高接触网应急抢修工作效率。

3.注重工作经验的培养,提高抢修技术水平

根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和故障模拟演练,我们要不断总结线路故障判断和查找能力的经验,提高接触网临时抢修技能。在遇到线路故障后基于线路条件、设备类型和故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灵活的采取最佳应急措施。下面以线路常见故障为例(如表1),来说明铁路接触网故障判断的查找方法,供铁路维修工人借鉴。

4.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建设

我国要重视加大对西部地区建设,完善铁路路网,因地制宜合理分配生产要素,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和内地的交通运输和技术交流,同时提高对接触网的监控、预防、突击、抢修的应对能力,实现青海省铁路的良性循环,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青海省的铁路接触网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性的提出了抢修电路故障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了铁路接触网故障的突击抢修能力和水平。纵观全局,在我国掀起的高速铁路建设来临之际,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合理分配人力、技术、设备等各方面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我国铁路部门对接触网事故的应急措施研究,使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达民.接触网零件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铁路,1998(3).

[2] 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3(3).

[3] 刘兴宏.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3).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4篇

一、演练目的:

让班组长、电极壳制作、精加工人员熟悉铁屑溅入眼内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和注意事项,并要熟悉事故报告程序。

二、演练方式:

电极壳制作休息室内。

三、参与演练人员:

电极壳制作、精加工所有人员。

四、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挥: 郑远水

副总指挥:李 旺

指挥长: 刘正云

五、台面布置:

电极壳岗位、精加工岗位和指挥台。

六、演练过程:

演练开始前各就各位。

演练开始,A人员在操作中没有正确佩戴防护眼镜,将铁屑溅入眼内,发现事故时,立即有人员(B、C)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立即向副总指挥报告,副总指挥又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收到报告后立即组织D及其他人员进行救援,副总指挥负责救援方案,指挥长负责伤者的撤退路线,将伤者外送就医。

(演练结束)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5篇

一、健全完善各类预案,规范应急抢险制度

一是针对不同时期安全特点制定相应的预案。我车间针对应

二、抓好应急队伍管理,强化应急抢险组织

由于我车间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并且管内点多线长,山洞

隧道多,设备类型复杂,这无形中给我们的维护和故障处理造成了诸多困难,面对种种不利条件,要想压缩故障延时,必须加强发生故障时的组织指挥,充分发挥好应急队伍的作用,快速反应,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此,我们一是细化了应急队伍的设置。由主任、书记担任车间应急抢险队组长,下设三个故障处理小组,由副主任及质检员、安全员、工长以及技术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职工组成,分别在**、***、**设点,每天都保证有3名以上的应急故障处理小组成员在3个关键点值班,随时做好故障应急处理准备。二是强化了对值班人员的管理,车间要求各点的值班人员在每天值班时,特别是夜间值班时,必须对应急故障处理的工具、仪表、电台、照明工具等全面检查一遍,并定置存放,一旦有故障,能够立即携带出动。三是牢固树立“抢险”意识,日常加强对应急队伍的教育,举全车间之力,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影响。如今年*月*日15:45分,****次通过**站,外勤发现有异音,并通知**、***人员进行检查。值班人员***立即向车间及调度进行了汇报,并迅速赶往现场处理,车间在接到现场人员发现*****被挂坏的故障信息后,立即启动“设备砸挂应急预案”,在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帮助抢修,将管内所有故障处理抢修人员在30分钟内召集到各*进行抢修,同时所有车间干部分布到各*进行组织,在30分钟时间内对所有故障器材进行了更换,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运输的干扰。

三、优化管内交通线路,减少应急交通用时

四、加强备用器材管理,做好应急物资保障

一是配足备用设备及器材,按照*要求,管内各站按量配足了室内外各类设备及器材,并实行定置管理。二是加强日常检查。在管内各站建立应急备用器材分存表,明确存放类型、数量、地点,明确***做为备用器材检查的第一责任人,按时对备用器材进行检查,同时要求车间安全员每季对车间管内所有的备用器材检查一遍,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班组季度考核中,保证了备用器材状态良好,随时能用,使用后及时补齐。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调用,减少故障影响。

五、定期组织故障演练,提高职工应急技能

处理故障人员技术业务素质高低,对减少设备故障延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车间加大应急抢险演练力度,下力量提高职工应急处理故障技能。一是针对职工倾向性技术弱项,开展日常短平快培训及演练活动。二是车间每季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技术演练赛,重点检查职工出动是否及时,工具仪表是否带全,故障判断是否准确,针对在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修改。通过检查和演练,一方面提高广大职工提素练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断培养锻炼应急技术骨干。如今年三季度,我们针对今年以来段管内电缆故障问题,重点加强了电缆接续演练,为每个工区培训2-3名电缆故障处理骨干,确保发生电缆问题判断得准,处理得快。三是以身边故障案例为题材组织典型故障培训演练,通过组织专题分析讲解、培训,教会大家遇到此类故障后的快速处理方法,提高了职工处理故障的技巧。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6篇

关键词:预案;应急保障;铁路桥梁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解放前万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0万公里,至2020年将达到16万公里,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铁路桥梁是确保铁路畅通的咽喉,是跨越江河的重要铁路设施。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47850座运营铁路桥梁,其中在黄河上建有铁路桥梁近30多座,在长江上建有十几座,在珠江、松花江、湘江等大江大河上也建有十几座。桥梁历来具有军事和经济的双重作用。战时,铁路桥梁是敌方重点破坏的目标;平时,易受地震、洪水、泥石流及台风等极端性自然灾害的破坏。铁路桥梁一旦受损,将导致铁路运输中断,对战争胜败和救灾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还是新时期自然灾害下,对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进一步凸显“快速抢架、快速通车”的特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铁路桥梁应急保障能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谈几点认识。

1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是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的神经中枢,发挥着制定决策、应急启动、下达命令、协调关系等重要功能。应急指挥存着在时间紧、环境多变、涉及面广、范围大,参与部门数量多、层次多、种类多等特点。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是适应新形势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快速”要求的迫切需要。当前互联网、专线电话、无线通讯、视频系统等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为应急保障指挥系统的建立提拱了条件。科学合理、稳定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是实施应急处置的基础和前提。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包括多渠道的信息采集系统、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信息和预警系统、多媒体实时通信系统等,这5个子系统的有效运转,实现了应急处置全过程的跟踪和支持,能够实时采集、掌握第一手信息,便于分析判断、辅助决策、及时预警、实时沟通、动态监控、联动指挥、应急处置等,能够实现“科学决策、指挥有力、协调高效、综合统一、经济便捷、资源优化、科学严谨、责权分明”的应急指挥,使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工作统一、协调运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保障预案

3全面做好各项应急保障措施

应急物资保障

应急器材、设备、材料及工具等物资是构筑临时抢架辅助设施的基础,也是实施应急抢架作业的基本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应急保障物资数量不足,或存在质量缺陷,将严重影响应急保障的安全和有序进展,甚至无法实施抢架任务。因此,须全面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确保“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品种齐全、状态良好、调运快速”。

因地制宜,优选使用就便器材、设备。根据应急保障预案所需物资,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筹措、采集、加工简便代用器材。就近征用民用机械设备,有效解决应急保障器材设备数量大、使用急的问题,减少物资长距离运输,缩短抢架进程,确保物资急需急用。

物资来源要明确,规格型号等参数要具体。无论是专用保障物资,还是预征用民用物资,须全面、精确掌握其所在位置。定期检查器材、设备、机具的基本状况,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低质易耗品须定期更换,配套配齐,确保物资随时投入随时使用。

合理布局、科学储备。根据重点保障目标保障预案,分散布局、均衡储备,储存地点要在交通方便、易于隐蔽、保管方便、距重点目标适当的地方,以便就近调运,达到“快速”目的。在储备必要的制式抢修器材外, 常用抢修材料也不能低于规定的战备备料标准。

优化保障物资存储模式,提高出库效率。将同类、同型号器材设备在同一库区分散仓储,以便多点启动。根据器材、机具结构特点,加强应急物资集装化、框架化、预拼化研究与实施,便于快速吊装、出库、装载。预案中须明确器材调运方案,各物资储备点须配备大型装卸机具和运载工具,保证物资能够迅速装车和运输。

加强战备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开发战备物资管理软件,建立专用网络化平台,便于快速查询物资详情,快速调配器材设备,逐步实现“管理网络化、货架立体化、控制自动化、识别系统化、作业机械化”等现代化的管理,满足“快速反应、数据精准”的要求。

加强战备物资维修保养管理,严控维修质量。建立健全存储、检查、监管、调配、使用、维修保养及运输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责任,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转变,保持器材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无论是战时、还是急时,人是实施应急保障工作的主体,是核心要素,应急保障队伍是实施应急保障任务的中坚力量。而能否快速高效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取决于专业队伍的素质。因此,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工作极其重要。

强化保障队伍大战备意识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应急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危,须不断强化保障队伍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全局意识、效率意识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敢于担当,能够安全、有序、高效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抢修队伍的组织机构、编组形式、指挥管理办法要立足于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平时应急桥梁抢修需要,要坚持组织健全、便于领导、规模适度、灵活编组、专业对口、设置到位、突出应急、便于投入的原则,组建拉得出、用得上、具有实战能力的专业队伍。

科学、系统、从难、从严地做好培训与训练。一是须将培训与训练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二是培训与训练内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应侧重于组织指挥、协同配合和专业技能训练,要突出桥梁抢修的特点,从军事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提高队伍的战时抢修能力。三是充分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保障队伍既具有军事常识、桥梁施工、应急抢险等专业知识,也具有较强的现场作业技能。四是积极拓展培练方式、模式,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开展仿真模拟训练,建立人机交互平台,形式多样开展培练工作,使其高效、易学易懂易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结合生产建设、抢险救灾任务进行技能训练,对结构特殊的桥梁进行针对性抢修演练, 不断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六是严格做好保障人员理论、技能考核,严格专项训练战、技术指标考核,确保保障队伍的专业素质达标,能够担当起应急保障任务。

加强应急保障队伍有生力量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须有序做好专业保障队伍新老更替工作,保持队伍的活力和持续战斗力。一是在高技术形势下,本着“平时有用、战时顶用”的原则,以铁路桥梁专家为骨干、以各系统技术骨干为基础,结合平时生产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效、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核心队伍,作为龙头力量,要从年龄、文化结构和承担的保障任务,合理配置专业工种、技术骨干。二是强化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培养年轻专业、技术骨干,引进专业人才,使队伍始终处于“青壮年”状态。三是强化补充力量建设,发挥专业保障队伍的辐射作用,通过人员派遣模式,快速培训,培养一批应急力量,作为战时、急时的重要补充。

技术保障

技术保障是新形势下执行各项铁路桥梁应急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快捷高效、精准有力”应急保障目标的重要支撑。

强化专业技术学习研究,掌握精髓,灵活应用。一是研究掌握专用制式器材、配套装备、机具的战、技术性能,熟知使用范围、拼组作业方法、结构特点等。二是研究掌握保障预案,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应急演练,以便检验、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须将预案了然于胸,任务一旦明确,能够快速启动预案。三是研究掌握各类应急作业条件下的作业方法、施工工艺、作业组织及作业标准。

加强专业技术指导。专业技术人员须进驻作业现场,全程参与专业训(演)练和应急保障任务,切实做好现场技术指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识,严控质量;优化施工方法,提高作业效率。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专业技术负责人须向技术人员和带班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明确作业方法、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技术人员和带班人员须向作业人员作更详细的技术交底。

抓好技术总结。总结才能提高,每次专项训(演)练或应急保障任务完成后,参与技术人员须进行全面技术总结,便于优化抢架作业组织、改进作业方法、升级技术装备和器材改造等,以提高抢架效率和优化保障预案。

加强专业资料归档管理。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资源,须加强专业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归档工作,使其系统化、规范化。

加强专业技术保障人才管理。一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大局意识,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做到有令必听,有令必行。二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三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不成才”,竞争激励机制是激发工作活力的有效手段,须积极采取物质激励、职务激励、荣誉激励、知识激励、淘汰激励等手段,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健全考核机制,根据具体训练和保障任务,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对能量化的工作要有硬指标, 难以量化的工作要尽量细化并有硬性要求。五是加强专业技术沟通、合作,应急保障任务涉及专业技术种类较多,各专业技术人员须建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沟通、协作,才能圆满完成抢架任务。

应急安全保障

安全是实施应急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在应急任务执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应急保障工作的进程,甚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无论在战时、还是急时,铁路桥梁应急保障工作都存在着时间急、任务紧、环节多、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难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出现安全事故概率较大。因此,必须全方位做好应急安全保障工作,达到“零风险”目标。一是应急安全保障措施是应急保障预案的一部分,须同步编制,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抢架作业及后勤作业相对应,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二是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监控应与保障预案同时启动、同时实施,并及时做好安全交底,检查器材设备安全状态,盯控抢架作业过程。三是安全监管要全面,不仅要盯控保障目标现场,还须盯控器材设备出库、装载、运输等后各环节,实施全方面、全方位的安全监控,确保万无一失。四是加强应急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高标准地实施安全监管。

应急后勤保障

铁路桥梁应急保障进程和结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保障的程度,而圆满的后勤保障又是由平时充分准备决定的。后勤保障是应急工作前后方、内外部通力协作及各自功能的综合,存在着点多面广,工作内容多样,延续时间长和保障人员不固定性等特点。 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指定到人,制定工作目标和要求。二是制定科学、完备的后勤保障措施,作为应急保障预案的一部分,措施与应急抢架作业相对应,措施要多样性、多途径。三是模拟各种复杂的应急保障任务,组织后勤保障组织机构进行演练,检测后勤保障措施是否全面、充分,各环节是否衔接有效。四是根据应急保障预案的变化,及时调整后勤保障措施,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五是定期检查后勤人员和物资、设施的状态,遇有变化及时调整。六是学习、汲取“模块化保障、直达保障、网络保障、联合保障”新的后勤保障模式,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节约资源。

4加强科技攻关,有序开展课题研究

从我国目前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现状看, 尚存在着制式器材数量不足、重量大、联接工艺复杂、拼装架设时间长;专用机具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场地适应性差;应急保障技术与永久性铁路桥梁技术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难以适应战时、急时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的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切实提高铁路桥桥应急保障能力和效率,凸显“快速”特点,必须加强铁路桥梁应急保障科技攻关,有序开展各项课题研究。一是加强专用器材研究,研制开发一些具备重量轻、强度高、易组合、通用性好等特点的铁路桥梁战备抢修制式器材, 提高抢修的效能;在材料上尽量应用新材料,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易保养、维修;在结构上,与现行吊装设备相适应,制定规格适宜、易于吊装、便于组合的轻质预制构件;在制式上, 各种联接杆件、配件、应统一标准,具备互换性;在功能上,要研制能遥控升降的墩台和可伸缩的跨梁,提高桥梁抢修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专用抢修配套机具研究,研究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强、机动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的专用抢修机具,平时用于铁路建设,急时用于应急保障;研制适应各种地形、多种结构以及不同破坏程度的桥梁抢修机具,着重发展功能多样、起重能力强、机动能力好的抢修机械,使其能在大跨度、高墩身、水深流急、不良地质、作业面窄小等特殊环境下作业。三是加强施工工艺研究,结合现代施工生产技术,研究应急保障情况下新的作业方法,加强器材的预拼化、框架化研究,优化桥墩、梁体拼组架设工艺,努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四是开展具有深水、高桥墩、大跨度梁等特点的新型结构桥梁应急保障任务专项课题攻关,以适应新形势应急保障的需求。四是加强专用器材设备储备模式、装载出库方式研究,实现货架立体化、吊装出库机械自动化,提高库房的利用率,提高装载出库效率;优化器材设备运输方式,实现运输多样化、快速化。

列车线路中断演练总结 第7篇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置;问题;改进对策

0 引言

铁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在我国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铁路建设速度十分的快,无论是在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并且信号设备在铁路运营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如果信号设备出现故障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消除和解决,将会给整个铁路系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铁路系统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工作,最大化的缩短故障存在时间,将故障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 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号设备在维持铁路系统运行秩序,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铁路信号设备正常使用,减低信号设备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许多铁路单位都建立了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旨在快速消除设备故障,减少设备故障的影响。但是在现行的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故障解决速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故障维修人员缺乏应急理念

目前,一些铁路设备维修人员在开展应急维修工作时,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彻底的维修”上面,而忽视了应急要求,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维修人员缺乏变通。例如,在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某一区间的电缆出现故障,为了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可以直接利用备用线路替换出现故障的电缆,让列车通过。然后当列车密度较少时或是利用天窗时间查找原线路存在的故障,彻底的消除故障。这样既保证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又彻底消除了设备故障。

故障原因排查难度较大

设备故障原因排查是故障维修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故障维修的成败。一般故障原因排查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原理、逻辑关系以及实际的工作经验,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点,这种故障排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使用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故障诱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按照设备原理、工作逻辑关系等故障排查,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

故障应急器材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以下状况:故障器材已经确定,但是当前电务段或车间没有备用该类型的器材,无法及时替换,严重影响了设备维修效率,加剧了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设备管理不清、台账更新不及时、备用型号与实际现场使用的型号不一致,无法及时替换,进一步加剧了故障对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故障处理人员组织方面有待改进

设备发生故障以后,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组织维修人员开展抢修工作,把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设备故障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期的,如果故障发生在夜间或是节假日,在岗人员较少,无法快速组织人员对故障区间进行检修,尤其铁路信号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线路较长,严重降低了维修效率,对铁路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故障应急处置改进对策

编制故障应急处理指导书

为了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编制故障应急处理指导书,及时消除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铁路电务系统包含众多内容,其故障种类、故障类型也十分的多,在编制故障指导书时可依据设备类型,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类,详细介绍故障发生现象、应急措施以及消除方案,对故障处理步骤进说明。故障应急处理指导书的编制可为以后类似故障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有助于提高故障应急处理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系统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并且运行设备的增加,也会增加一些新的故障,为了保证故障应急指导书的实效性,需要定期补充和完善铁路现场新出现的故障。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维修业务交流会议,对新增加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引起维修职工的注意,切实提高维修人员故障应急处理能力。

故障应急指导书的编制,根本目的就是快速消除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通过“先应用,后原理”的理念,快速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以及故障判断能力。如果电务设备发生故障,可直接按照指导书确定故障类型,做好故障应急处理,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提高故障维修人员的应急意识

铁路信号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已经给列车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必须树立应急意识,切勿纠结故障处理。通过备用或是闲置的O备替换出现故障的设备,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以后,在利用天窗时间段,检修出现故障的设备,彻底消除设备故障,使设备恢复使用。在故障应急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突况,全面协调应急人员,切实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加大对故障应急材料的管理

为了保证铁路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消除设备故障,铁路管理部门都会备用一些应急器材和零部件,以便更换损坏的器材。因此,铁路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到设备应急器材管理的重要性,也将其包含在设备检修计划中,有效保证应急器材的数量以及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对设备故障应急材料的管理力度,相关的铁路部门应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备用器材的管理过程中,并且采用电子台账的形式,对器材的数量、型号以及分布位置等进行详细的管理,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时,及时调运所需要的器材,有效缩短设备替换时所需要的时间。

构建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高铁与普铁的应急联动机制。为了能够及时解决铁路系统的故障,减少故障对铁路系统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全面的应急联动机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同时还要打破车间、工区的职责限制,以就近原则为维修依据,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进而提高故障的维修效率。其次,建立站区故障应急联动机制。掌握管内干部职工的家庭住址、业务特长等,遇到设备故障发生在节假日时,以故障地区为原点,搜索能在最短时一间内赶到故障地c的职工,解决故障处理中人员不足或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建立故障应急处理奖励机制

对疑难故障、群体协同作战故障、需多部门配合的故障、高铁设备故障等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存在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对故障处理过程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参与处理影响较大疑难故障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将故障处理能力作为考察培养和储备干部的一项重要条件,提高干部职工主动参与故障处理的积极性。

建立故障数据模拟和演练制度

第一,模拟故障数据。对现场部分发生频次较高的故障,如25Hz轨道电路、ZPW-2OOOA无绝缘轨道电路、提速道岔、信号机等各种故障进行模拟,并采集故障后的电压、电流等数值,对故障数值进行分类统计后,以故障模拟数据的形式发给各车间、工区。遇到类似故障,工区可参考模拟数据判断故障点,快速处理故障。第二,组织故障演练。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对道岔、轨道电路等故障率较高的设备进行故障模拟演练,并对演练过程进行录像拍摄,记录职工故障处理全过程。职工可以通过观看故障处理录像的方式,对故障处理中好的做法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故障的应对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电务系统中信号设备故障出现的较为频繁,是电务设备维护工作的重点内容。信号设备在保证铁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信号设备出现故障并且没有及时解决,将会给铁路系统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因此做好信息设备的故障应急处置工作,对信号设备以及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龚原斌.浅谈铁路电务系统故障应急处置存在问题及对策[J].铁道通信信号,2012,48(1):46-47.

[2] 沈秀国.铁路信号控制系统故障导向安全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23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