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龙抬头的活动总结(共3篇)

admin
导读 记不清是何时记住这一天的,倘在老家,这一天是合主的日子,自然也是要行跪拜的。二月二习俗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相传是轩辕黄帝畜生的日子。当然这也只是相传而已。可惜我打小就没有经历过在这节日前后使耕牛这一说,气候不同,农耕时间大抵也不尽相同。尽管体会不到春耕的忙碌与喧闹,但是秋收秋耕是

龙抬头的活动总结 第1篇

记不清是何时记住这一天的,倘在老家,这一天是合主的日子,自然也是要行跪拜的。二月二习俗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相传是轩辕黄帝畜生的日子。当然这也只是相传而已。

龙头节的民谚也十分令人回味:

1.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可惜我打小就没有经历过在这节日前后使耕牛这一说,气候不同,农耕时间大抵也不尽相同。尽管体会不到春耕的忙碌与喧闹,但是秋收秋耕是我所熟知的。在秋季我们那里种的大抵都是麦子,在这一过程中,施肥、翻土、撒种、钯地,好不热闹。父辈们在家装上农具,带上肥料和种子,拉上车子套上牛出发了。有时也会带上自家的孩子,让孩子坐在车里。大人们在田间地里辛勤劳作,跟在牛的屁股后面一趟又一趟的不知所倦的翻着土地,小辈们光着脚丫子踩在那刚被翻起的温润的泥土上,一步,两步,三步的走着,跳着,跑着,笑着,嬉戏着,玩耍着,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往事了。儿时,若真的是在二月二春耕,我不知自己是否真的有勇气光着脚板走到农田里,无论是秋耕亦或是春耕,或许以后不会再有体验的机会了!且忆且行。

2.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这个又是我所不知晓的,网络上的解释是: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又使我难以理解了!儿时,蝎子蜈蚣我是熟见的,也是乐见的,它们大多藏身在砖缝之间,从不害怕这类动物,可能也是因为没有被它们咬过蜇过的缘故。以至于到现在从来都不惧怕蝎子蜈蚣。对于蛇、青蛙、蟾蜍,这三种动物来说,心情是复杂的,我以前也一直说自己儿时是残忍的,无惧的,不懂敬畏的,儿时对于青蛙蟾蜍是信手拈来,对于蛇,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儿时放牛,酷爱捉鱼摸虾,翻水草,捉鳝鱼,抓泥鳅。那么问题就来了,水蛇与鳝鱼习性相近,喜水草藏身,在翻水草的时候,难免会翻出一两条水蛇,翻出之后,抓住水蛇,也就宣告它要game over了。我记得有次抓住之后,并没有立刻宣判它死刑,而是残忍的拿来玩耍,用来吓唬那些坐在草地上打牌的大人们。当我用手指了指草地上的一个东西时,大人们轰然而散,我们几个无知的小孩子捧腹而笑,那条蛇的生命最终还是被我们夺了去。不知道从何时起,懂得了惧怕与敬畏,不敢过多接触蟾蜍和蛇,看到了这些动物,鸡皮疙瘩就出来一层,浑身上下凉飕飕的。青蛙还好点,不至于有鸡皮疙瘩,但是也不愿有所接触。无论何种动物,不妨碍自己的生活,也无需打扰它们应有的生活,更不应该无端夺去它们的生命,我为儿时自己的所为忏悔,且行且敬。

龙抬头的活动总结 第2篇

在家乡农村,农历的二月二是个节日。乡亲们说,这是龙抬头的日子。

晚上,老人们会带你出去看星星。他们指着东方地平线那里的繁星让你看:快看快看,那里有七颗星星组成了一条龙。你看,那是龙的角。你看你看,多像!懂得天象星宿的老人还会为你解释,说,二十八宿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农历二月二这天晚间,这条金色的_黄龙_星座便会完整地现身于东方地平线,所以叫_龙抬头_。

地上也会出现龙。地上的龙也抬头了。龙卷风一阵接一阵,将黄土卷起来,形成一条条巨大的黄龙,高速旋转着,升腾着,龙头高昂,直上九重天,把天地涂抹得一片昏暗。

冬去春来河水泛,龙王抬头把岸看。桃红柳绿麦返青,女人棉袄换布衫。立春了,惊蛰了,雪花变成雨水了,河道冰释了,河水涨潮了,河床上的龙王一爷抬头了。

二月二是给孩子们剃头理发的日子。二月二剃头也叫龙抬头。春节前,他们劝孩子们,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孩子们剃了光头,整整一个正月就再没有理过发,单等着龙抬头的这一天再剃个光头,好取个吉利,将来成龙成凤。

母亲是剃头的好手。每到这一天,她总会烧一大锅的水,先给我们弟兄挨个儿剃了头,然后在锅下煨了火,等着村里的孩子们来剃。五子哥的头最难剃。那头发很密,很粗,粗得像猪鬃一样,得把剃刀磨得非常非常锋利,得费好大的劲儿。五子哥是干爸的`孩子,他的头一直由母亲给剃。每次剃头都由干妈生拉硬拽着来。干妈拉着他的手,他总是斜躺着身一子,倒蹲着屁一股,哭天喊地的叫,我不剃头,我不剃头!直到干妈压着他的头,母亲用开水给汤洗过,开始剃了,恐吓他说,剃头的时候不敢哭,一哭就把耳朵削丢一了。他还是哭。直到一头头发被剃得只留下个茶壶盖儿,完工了,他还在哭。五子哥后来当了煤矿工人,再后来退休了,现在已经有了孙子,每次见到母亲,还会笑说他当时剃头的情形。

天气热了,不仅女人们脱掉了棉袄换上了单衫,男一女老少们都换了。换季的时候易感冒,感冒了就头疼。可是乡亲们不这样认识。他们说,肚子疼,屎憋的;头疼是鬼捏的。他们认为,冬天过去了,天气暖和了,神神鬼鬼们也都开始活跃了。神神鬼鬼们活跃起来就会捏人,捏得人头疼。对付这些讨厌的鬼神,他们有的是办法,那是从法师那儿学来的。他们在刚发芽的桃树柳树上折下一截枝条,刮掉上面的红皮绿皮,再截成段儿,用小刀削出桃木的棒槌和柳木的刀,拴了系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或者衣服上,这一下,神神鬼鬼们就再也不敢接近他们的孩子了。他们说,桃木棒槌柳木刀,辟邪护身镇妖魔。现在,乡亲们再也不信什么神鬼了,可是,二月二给孩子身上带桃木棒槌柳木刀的习俗却被流传了下来。神鬼是没有了,可是对孩子们平安健康吉祥的愿望永远都会有。每到这一天,像端午节戴香包,大家仍然要削出各种花样的棒槌和刀,配了鲜艳的丝线穗子,用彩带系了,挂在孩子们的胸前,成为一种特殊节日的特殊装饰,让孩子们靓丽一回,漂亮一回,高兴一回。

二月二,有专门的餐饭,那就是搅一团一。冬九寒天过去了,年过完了,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了,好多家庭除了缺菜,更主要的是缺粮。九九八十一,穷汉家娃顺墙立;天气不冻了,只怕肚肚饥。这个时节的节日没了什么好吃的,只好吃搅一团一。其实不是的。对于吃搅一团一,乡亲们有他们的解释:二月二,油搅一团一,吃过一年够搅缠。过去的一年过去了,新的春天到来了,家里家外的一切工作都要从新开始了。春种夏耪,秋收冬藏,机耕、农药、化肥、种一子,称盐倒油、穿衣吃饭、儿女上学……乡亲们最最担心的就是一年的收成、一年的收入够不够一年搅缠。他们最怕的就是收不敷支,不够搅缠。谚语说,_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_,他们不敢奢望;谚语说,_二月二,龙抬头;地生金,天下油_,他们觉得那是神话,是天方夜谭。够搅缠——粮够吃,衣够穿,钱够花是他们最大也最奢侈的愿望。所以他们吃搅一团一,想借着那点谐音讨回点吉祥。那时候,用来做搅一团一的只有高粱面、玉米面,可是,他们怀着一年够搅缠这样个美好的理想,倒也吃得满情满意津津有味。现在,尽管老百姓不愁吃穿不愁花销,不担心够不够搅缠的事了,可是吃搅一团一的习俗却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不过,现在做搅一团一的材料变了,用的是麦面、荞面,还有大油大一肉做佐料,真正成了节日美餐。

在城里,二月二是没有节日的。可是在家乡农村,这一天特喜庆。家家给孩子们剃光头,给儿女们戴桃木棒槌柳木刀,家家吃搅一团一,节日的气氛特浓特浓。乡亲们这样做,也许仍然寄托着他们什么新的希望与冀求。

龙抬头的活动总结 第3篇

噼里啪……随着近40分钟的鞭炮声在绿色的田野里鸣响,从四面八方涌来数千人围观。3月13日(农历二月二),是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中和社区孙头坡举行“龙抬头”活动的传统节日。当天下午,来自该乡的龙狮队、壮家八音队和全乡数千名居民,集中在此举行“二月二龙抬头”祭祀活动。活动不仅有舞狮表演,还有舞龙赛、竞放鞭炮、抢花炮以及乡村美食文化活动等,引来了八方宾客前来观赏。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人民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得。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还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