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课堂观察 总结 反思
一、我们是如何走进课堂观察的
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在全省推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结合国内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的最新动态,我们决定在全市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活动。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随意性大、主观性强、忽视学生的反应、缺乏团队意识等不足。与传统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系统化”特征――包括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资料与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行为。
迄今为止,我们先后开展了6次课堂观察活动,收集了大量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1)通过课堂观察,把听评课变成了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的行为,教师听评课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观随意,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听评课,培养了教师听评课的专业能力,也让听评课更加规范高效。
(2)通过课堂观察,充分给予每位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由于参加活动的人数限制在10人以下,课后讨论环节每位老现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其他教师进行思想碰撞,让老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实践中磨炼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升华自己,这在大型教学展示活动中是无法实现的。
(3)课堂观察重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改变以往评课时教研员一言堂的局面,把教研员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让大家在平等共享的氛围中自由地交流,民主、开放、求实的教研风尚逐步形成。
(4)课堂观察对我们教研员的启示。作为教师专业的带头人,我们从事教研工作,要将我们的行为系统化,就是说对教研工作要有长远规划。过去我们的教研工作存在零敲碎打、忙碌一年最后没留下什么成绩的问题,这跟我们的工作规划没有系统化是有关系的。所以,了解并掌握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的教科研从零敲碎打到系统化,从分享到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通过几次活动,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1)被观察的课应该是老师经过认真准备后的常态课,但不一定是精挑细选的“好课”。我们开展课堂观察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升专业能力。如果被观察的课是精挑细选的而来的“完美”的课,就失去了课堂观察的诊断意义。课堂观察立足于常态课,就是要通过对一堂课的观察和诊断,找出优点和不足,对被观察者的教学行为提出中肯的意见,观察者也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身也得到提高。虽然立足于常态课,课堂观察也要求主讲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对课精心设计、认真准备。
(2)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在课堂观察之前,就应该把此次活动的主讲教师、课题以及观察点的分配提前告知观察者。让听课的老师心中有数,在活动中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3)观察维度与观察点的分配。观察点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每名听课的老师分配不同的观察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对一堂课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与记录。另一种方法是给听课的老师分配相同的观察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观察点统一,便于课后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实践,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方式。观察点的设置一般以6至8个为宜。太多了会使老师注意力分散,忙于记录而忽视了课堂本身;太少了老师会感到无所事事。
(4)课后讨论是重点。每名观察者要以观察记录为依据进行评课,说出课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自己上课时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反对空洞地、泛泛地评课。通过评课和讨论,大家思想共享,让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5)评价量表设计。评价量表在开始时可以参考现成的量表,待熟练后可以自己设计。量表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注重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表观点;团队合作的形式让课堂观察更加客观高效。
(6)重视记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作为一种科研型的教研活动,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记录是宝贵的原始资料,要注重收集和保存,为以后的分析总结提供依据。
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
(2)课堂记录不认真
(3)课后讨论走过场
(4)观察点设置不合理
(5)对课堂记录归纳整理不够
三、活动展望
在将来的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把握课堂观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这一着眼点,充分发挥课堂观察形式灵活、参与度高的优势,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更新活动内容。比如适时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让被观察者与观察者角色互换,通过对同一节课不同上课思路的辨析,让教师分享思路,取长补短;又比如让老师到另外一个学校现场做课,锻炼教师的临场能力;再比如尝试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活动,突破空间的限制。总之,我们要努力把课堂观察打造成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交流互动、真正让老师受益的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研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学以致用多观精记存同求异创新思维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教学经验,难免对教材不熟,对教法和生疏。他们渴望有一有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呢?方法固然很多,但听课方法应该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方法。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听课,了解学习别人的方法,补充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听课能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师角色,获取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准确理解知识和传授知识,开阔视野,体察同行的教学技能,学会一些不可言传的知识和方法,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既然这样,如何从听课中学以致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实施:
(一) 做好听课前准备
听课教师如果不作准备就随意走进教室,懵懵懂懂地听、晕晕乎乎地学,就达不到听课学技能的目的。因此青年教师在听课前,要做好相关准备。
1、要了解相关内容。
听课前,有必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个性、智力水平和班级风貌等。还要了解授课教师将要讲授何种知识或是哪方面内容。
2、听课工具准备。
一般情况下,听课都要做相应的记录,笔、听课笔记、教材这三者是必带的。如果方便的话,还应带上课标和教学参考书,避免在听课时记不住内容,或将随听心得记录下来,供自己研学。
3、明确听课目标。
青年教师听课一定要明确自己听什么学科,什么班级;主要学什么是听授课教师组织教材的方法,还是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等,青年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没有事前准备的听课往往存在着盲目性。
因此,做好计划安排,按照听课的基本要求,有准备地去听好每堂课乃是保障听课质量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前提。
(二)存同求异,善于思考
不同的教师,加工教材、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的方法不尽相同。在听课过程中,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以及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都形象真切地展现在听课者面前。因此听课者要注意存同求异,善于思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做:
1、听课时要注意观察老教师是如何组织教材的,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新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如何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重点等等。
2、听课时要注意观察授课教师哪些方法和自己相同,哪些不同。
通过思考,从别人的教学方法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还要注意观察授课教师事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合作中学生作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是怎样培养的等等。
因此,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必然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来。
(三)多观精记,善于发现
青年教师在听课时的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多观察,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己所用。有的新课教师听课时手中的笔挥舞不停,有言必录。其实,听课时要多观看、多思考、少记录,而且,主要记下授课教师的教学流程、重难点处理、好的教学措施等。
每一堂课总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值得听课者学习、借鉴的地方。从宏观方面看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等。从微观看可能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等。首先,青年教师在听课中要特别将与众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并思考一些问题,如:授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这种方式或方法为什么可以加强和帮助学生理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等等。这时候把发现问题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思考,并记录下来心得。
其次,听课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观课上,就可以认真观察授课者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你看别人的出理,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以吸收别人失误的教训。只有多观察,多发现,多比较,多思考,多总结青年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启教学思维,顿悟教学灵感。
(四)确定听课主体、抓重点、有目的地听
盲目的听课会耗费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听课前要事先确定听课主题,心中要清楚自己要从授课者身上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是听授者课堂提问技巧,或是听授课者课堂监测技巧等等。那么,如何做到抓重点、有目的地听课呢?
如_教师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这一主题,应具体关注: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共提出了多少个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②教师是否重视问题情景创设,指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③教师是否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鼓励得出结论;④是否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⑤当学生回答与解题出现错误或失之偏颇时,教师能否耐心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⑥教师是否启发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建构知识体系等。
听课的主题非常多,如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素质、资源利用、学生表现、动机激发、师生互动、创新鼓励等。青年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主题,如听大家公认的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主要是为了学习和吸收其成熟高效的课堂驾驭技巧;如果是听和自己一样新上岗教师的课,最主要是为了对比和诊断。目的不同,主题也相应的有所变化。
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和经验,教学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只要有目的地听,抓重点地听,我们就会从中受益。
(五)听课后要及时交流,整理所得
听课结束后,听课教师要及时整理听课记录,对相关的记录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比较性的思考,比较一下自己如果上这节课将怎样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的课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比较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
听课记录整理后,听课者还应与授课者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授课者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
听课结束后的交流思考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只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大胆地去粗取精,才能使听课的价值落到实处,从别人的课堂上得到启发。
总之,听课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青年教师只要以务实的精神、谦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去听、去看、去品、去悟,经常去研究富有教学经验的不同教师的课堂驾驭技巧,倾听他们精辟的教育教学见解和建议,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质的飞跃。我们只有不断留意平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有意识地将这些小事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长起来了。
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3篇
一、为什么要开展课堂微观察?
课堂微观察是“本原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教育需要回归,回归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本原是什么?就是真正地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儿童立场”,去打造“学的课堂”。课堂微观察,直接指向那个大写的具象的“人”。由关注“一群人”,即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转而关注“一个人”,即课堂中的某一个学生,通过对这个人的全面观察与细致分析,形成对教与学的思考和建议,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最后达到回馈“一群人”的教育目标。
课堂微观察是“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趋势。张韫在《上海教育》中撰文称:“数据时代已然来临。”2013年是大数据的元年,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借由前沿技术的发展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了可能。对于课堂教学,听课者以往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进行一些模糊评价和质性分析,很少有确凿的翔实数据。而课堂微观察,则是一项量化的纪实性研究,坚持“从数据入手”“让数据说话”,其研究结果显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课堂微观察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走向。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课堂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化教育策略。个性化教育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有一个基本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素质。“知识结构”是指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它的完善体现在结构的优化上,主要是由教师通过学科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架构。“思维模式”属于学生个体的认知习惯,主要靠学生自己在不断摸索中建模。课堂微观察,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对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如何进行课堂微观察?
课堂微观察有五个基本步骤:确定对象,观察记录,访谈检测,分析统计,总结反馈。接下来就以观察一位教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确定对象
选择观察对象,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典型性,不是关注拥有“两条杠”“三条杠”的“尖子生”,也不是关注智力和行为具有明显缺陷的“问题生”,而是关注处于中间状态的“普通生”;二是便捷性,应选择在听课者视野范围之内的,可以全方位观察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我坐在教室的右侧,于是便选择了一位坐在最边排的小A同学作为观察的对象。
2.观察记录
在课堂中,观察者在关注教师和全班学生的同时,还应用“第三只眼睛”观察“那个学生”,用心记录下他(她)的每一个课堂行为。我认真地观察着小A的一言一行,随时将他的表现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中。以下就是对他的前10分钟的课堂记录:
课 堂 观 察 记 录 表
观察对象:小A
时间 举手 讨论 实践 阅读 书写 观察 思考 倾听 无关活动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第7分钟 √
第8分钟 √
第9分钟 √
第10分钟 √
3.访谈检测
在课结束之后,观察者要对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访谈,主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入手,了解该学生的课堂所得,也可对该生的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询问。我走近小A,从四个方面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一听”――请他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他的朗读基本上做到了正确与流利;“二问”――请他说说对第六自然段中的“24小时”和“十几个小时”的理解,他语言表达欠规范,自主感悟不够贴切;“三看”――翻看他的课本,发现他在文中做的笔记很少,第三自然段中所画的关键词语还漏找了一个;“四查”――查阅他的课堂作业本,发现每课的作业量较多,而作业的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是词语抄写和造句练习。
4.统计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观察记录表”的相关记录进行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完成“课堂观察记录统计表”,并作出对应的分析。我根据小A的课堂表现,整理完成了统计表:
课 堂 观 察 统 计 表
观察对象:小A
行为表现 举手 讨论 实践 阅读 书写 观察 思考 倾听 无关活动
时间(分钟)
(教学总时间41分钟) 2 4 0 8 1 2 4 17 3
所占比例(%) 0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倾听”依然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整堂课中,一般的学生几乎用一半的时间在听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2)学生拥有较为充分的阅读时间。整堂课安排近五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是比较合理的,但阅读形式仅是齐读和自由朗读;(3)书写的时间显然不够。在整堂课中,小A动笔的时间仅仅是1分钟,是用来画出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几个关键词;(4)出现了3分钟的无关活动。一是出现在第9分钟,小A不耐烦同学的分析,专注于新买的自动铅笔;二是出现在第29、30分钟,小A在教师组织的同桌讨论之后,依然津津有味地与同桌“说个不停”。
5.总结反馈
在对个体的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典型性的推衍研究,并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课堂观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执教者,以达成诊断教学和优化课堂的目的。
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4篇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有效地做笔记呢?
一、笔记应全面
1.课前预习
预习时,先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把不懂的语音、词汇、语法及特殊知识点等问题随手记在笔记本上,上课时多注意老师的讲解,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复习。
2.课上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讲解时往往习惯于将重点、难点以系统提纲、重要的图表等形式列在黑板上,这些需要记下,因为它能使我们明确看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掌握课堂的知识结构,有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有些没有板书却很重要的话,特别是老师上课时补充的知识,也需要及时记下。
3.典型例句
为了保证听课效率,同一形式的例句只记一个,有时只记下自己易错的某一固定搭配,对于那些简单,自己可以举一反三的例句,应多听、多思。对于老师通过例句总结出的词、词组、语法结构的区别和特殊用法应在课上尽量记在心里,笔记本上只记下关键词句,并在这些关键的词句之间留出一定空白,课后自己再去补全笔记。这样既不影响听课效率,又可以起到及时复习巩固的作用。
4.分类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独特的见解
中考往往将词、词组、固定搭配及语法知识点放于某一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只靠单纯地去背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老师课上讲解题目时总结出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5.扩散联想的内容
如过去不明白,现在突然明白了,由此产生的联想应记录下来;课堂上的新问题、新想法也应记下来,但要记得简明,以不妨碍听课为原则。
6.网络结构图
学完每一个单元后,自己整理出本单元中易错的单词读音、词
形转换、词组的固定搭配、常用的句式及语法结构,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7.自己听不懂的问题和学习最困难的地方
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请教老师和同学,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虽然老师讲解后弄懂了,但为了帮助回忆可以把老师的分析简要地记下来,便于课后经常复习。
8.课后作业及考试中常见错误
这些错误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自己知识的欠缺之处,认真及时记录下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要学点做笔记的技巧
1.学会编目录
由于笔记具有综合性,编好目录后在使用时会大有用处。
2.善用分色笔
笔记本上自以为重要的部分或疑问之处,要用不同的色笔做笔记。这样,重点、难点、疑点分明,自己复习时一目了然,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3.标题要清楚
笔记本上必须有大小标题,可以适当加记号或画线,使之一眼可以看出哪一课要掌握什么内容。
4.笔记本最好用较大的、纸质较好的本
这样既有利于复习,又便于保存。
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笔记
高中阶段历史学习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巩固时间少。因此要实现高中历史学习的有效化,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注意做好、用对课堂笔记。历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的知识体系、历史规律、心得启示、方法反思等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思路、抓住听课重点,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长期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经验与对学生笔记的指导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高中学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做好准备工作
必须使用单独的笔记本,纸张质量稍好一些,以便保管和翻阅;每页用虚线分成左右两区,左区面积大,用来记录专题概述和知识体系等课堂主要内容,右区面积小,用来对重、难点进行阐释和补充;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区分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二、明确记录内容
历史课堂笔记主要是四记。一是记知识体系,明确专题章节的主线框架,主要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以便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二是记重点难点,考试的重要考点是什么,应如何复习,自己学习的难点在哪,应怎样解决;三是记心得启示,本节课总结出的主要历史规律和学习方法;四是记典型例题,针对重难点的相关经典例题和高考真题解析。
三、注意记录方法
思考为主,记录为辅。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讲课堂变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而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地方法。不必过于讲究字体字迹,可以潦草快速地书写,亦可简化某些字和词,甚至使用一些数学符号来代替不太重要的连词,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五、采用提纲笔记
做笔记时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用大括号和序号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可利用一些简单图形和箭头连线,把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列表并加以说明。
六、及时查漏补缺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十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总之,学生要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指导,也要靠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耳听、眼看、脑想、手动。在听懂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维,经过“选择―加工一归纳一浓缩一反馈”的过程,将要点记录下来,并转化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记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笔记成为促进我们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刘小亮,曹永红.浅谈高校学生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8).
2.陈金芳.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谈如何做历史课堂笔记[J].考试周刊,2007(52).
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6篇
一、听(看)课技能的含义
听(看)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体育课前设计、课中过程进行整体的、专题的记录与分析,学习授课教师的经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1]
二、听(看)课的知识储备
1.听(看)课的视角
(1)看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达成度。
(2)看课前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课中的把握与课后的解决程度。
(3)看教师情况:教师仪表、语言运用、示范技能、口令与组织、课堂常规实施、教学手段与教法运用、指导学生能力、课堂管理作风等。
(4)看学生情况:学习态度、积极性、组织纪律、参与程度、学生互助、学习效果、安全问题等。
(5)看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活跃程度、教师参与程度、师生交流互动等。
(6)看课堂组织管理与场地器材布置情况。
(7)看课的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的预计和达成等。
三、听(看)课的步骤与方法
1.按上课程序记录
(1)仔细观察由授课教师提供的教案,并记录课堂教学基本信息:包括上课年月日、地点、天气情况、授课教师姓名、上课班级、单元课次等。
(2)按教学顺序记录整个教学过程、优缺点。观看者可事先准备一份看课记录表,按上课流程进行详细记录(见表1)。
此记录表也可以现场画成,只需一张纸,纵向画三条线,横向按上课次序画线,方便简单,容易操作。
(3)课后及时分类整理课中优点和不足。可结合看课的视角进行分类整理(见表2)。
2.按观察点记录
并不是看所有的课都要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年轻教师或初次看课的教师来说,表格式的看课记录可能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详细记录看课的过程,不会有遗漏,并能为评课做好前期准备。但是对于一些看课较为熟练的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表格式的记录了,只需在看课过程抓住几个要点进行记录即可。
观察点的选择可以与看课的视角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根据课的流程进行记录,看到什么记录什么,但无论哪种形式,对看课的记录都需要进一步整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客观的评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3.回忆记录
有的老师不喜欢带纸笔看课,而是采取回忆的方式先看后记。从理论上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课与记录总是需要边看边记,这样也表明一个看课的良好态度。但进行事后回忆记录也不是绝对不行的,只是要及时回忆与记录。
四、听(看)课技能形成的要求
1.熟悉看课目的、步骤和各种准备工作
看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其次是为评课作好充分的准备,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打好基础。看课是一个有准备的教研活动内容,因此,教师应做好各种事先准备,如知识储备、心理准备、纸笔、看课视角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看课要抓住主要问题,既能全面地观察与记录,又能深入片段,观察入微,发现优点
一般情况下,先进行全面的记录,后进行专题的整理,这样才能做好客观公正。不能把看课孤立起来,而要把看课与评课结合起来,看课要为评课做准备。当然,对于年轻老师而言,看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但学习也要有视角,要在看课后发现优秀教师的上课亮点与优点。
3.善于从各种不同视角看课、看不同的课
看课的视角不同,结果也会各异,因此,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层面去看课,多听听老教师与专家的评课,从评课中发现看课的视角,经常进行这样的锻炼,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提高看课的技能。同时还要学会看不同的课,如年轻教师的课、老教师的课、优秀教师的课、公开课、优质课等,总之多看课就会快速提高看课的水平。
4.培养看课的洞察力
为什么有的教师看课水平很高,有的教师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是教师洞察力的区别所在。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洞察力更多地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现象,有的教师就事论事,就比较表浅;而有的教师则能把看到的现象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联系起来,这样就比较深入。
五、年轻教师听(看)课技能培养与训练
本文按不同的标准把年轻教师看(听)课技能培养与训练划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看课知识学习法
通过书本、杂志、网络等途径对看课的有关程序、知识与方法进行学习,掌握看课的必需知识,弥补看课知识储备的不足。
2.录像看课练习法
在具备看(听)课有关知识与内容的基础上,不要急于进行现场说课,而是通过网络视频或录像观看他人的课,学会边看边记。录像或视频看课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控制课的进程,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倒回去或暂停,这对于年轻教师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与存在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好好琢磨,这样会有很大的提高。
3.现场看课练习法
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多看不同层次的课,不同类型的课,同时也要多参与看课之后的评课活动,争取多参与、多发言、多反思、多总结,这样就能不断提高看课水平与技能。
4.“师徒”结对练习法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学校可能会安排一个同校老教师指导其教学工作,这样“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关系就形成了,年轻教师的看课技能可在师傅的指导、带领下快速提升。
错题记录的总结 第7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化学笔记;学习效率
一、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笔记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做笔记,我们会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做笔记会记录我们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在现在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认识到做笔记的重要性,对我们如何做好课堂笔记也不做引导,导致学生不了解做笔记的要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开发和利用分类功能
高中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和用途等。给我们的感觉是内容多而杂,学习起来不难,但做起题来就比困难。我们平时遇到的化学题一般综合性都比较强,它不是简单的考你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因而如果我们对各个知识点没有系统、有条理的掌握,要想把题完全做对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利用分类做笔记,把化学学科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以及计算等。我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分类做笔记、总结,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就是采用分类的方法做笔记,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概念类笔记
化学概念的学习一般要经过加工理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且运用。像这类概念性的笔记要写出关键字、词和句子,然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地表达。像化学平衡状态这一概念,其关键词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正反应和你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少了那个关键词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不完整。为了能更容易的记忆,概括为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
(二)原理类笔记
我们学习的原理一般都是在实时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原理的本质,然后形成系统的结构,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对生活的一些现象能做出解释。如实验室为什么要用排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来收集氯气?其主要原因是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而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很大,抑制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所以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
(三)元素化合物类笔记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要善于联系从各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如金属元素的掌握,其关系一般是单质—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的盐。非金属元素一般是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新课结束后自己要善于做专题复结。
(四)计算类笔记
化学计算是建立在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所以要掌握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解题方法。如物质的量的计算必须具有清楚地以物质的量为主中心的概念和关系;有化学反应的要善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有电子得失守恒思想;电解质溶液中运用电荷守恒等。
(五)实验类的笔记
实验类的笔记形式比较多,但是首先要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进行预习,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会使用仪器,最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等。
三、做好化学笔记的步骤
(一)课前预习
进行课前预习,是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多,如果课堂上只是忙着做笔记,就会顾此失彼,影响听课效率。因此,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材中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只记录下关键字,课下做补充;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重点听;对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以及老师总结的知识点一定要尽量记全。
(二)掌握记笔记的方法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已经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所以我们要随着老师的讲解做笔记。记笔记是边听边记,边在课本上画出重点,并把黑板上写的重点详细的记下来。
(三)课下做补充
如果课堂上没有记好的笔记,课下一定要借记录较好的同学的笔记进行补充。如果我们只记下一些只言片语而又不去补充,虽然当时看懂自己记得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过一段时间后,连自己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这也失去了当时记笔记的意义。
(四)要坚持做错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