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汇总11篇)

admin
导读 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总面积 hm2,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圃五园”。设计内容与规模详见表1。[2] 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2)实训任务分工。一是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组成员讲清实验方案,统一实验思想。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

“十二五”期间,县升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升管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以灌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和渠系建设管理与安全运行系列工作为重点,加强争资引项与节水改造相结合,突出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推行渠系管护分级负责制;坚持岁修岁管 “点”“面”结合连线推进办法;注重“建、管、养、护”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把各年度渠道岁修岁管、节水改造、春灌放水以及二期阶段性工作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分类推进,全面完成了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特色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出色完成。先后荣获县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市灌区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现将“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情况

水利工程分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建设内容涉及工程管护和节水改造及渠系重点整治建设;二期工程属于在建项目。一期五年间投入资金累计:72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932万元,县财政投入2280万元。主要用于节水改造、岁修岁管、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管护等建设。“十二五”时期,二期完成申报、立项、批准,该项目计划投入亿元。其中,中、省、市财政投入亿元,县级配套8000万元,专项用于二期工程南充干渠xx段工程建设,截止20xx年11月已完成投资2300万元(不含征地拆迁)。

二、一期渠系管护建设和运行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县渠道分干、支、斗、农渠,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计灌面34、8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68%,共建干支斗农渠263条,长约1665公里,控灌38个乡镇、458个行政村、3591个社,受益人口45万人。

(一)专项管护和建设分类推进。我局以“夯实基础、强化渠系管护、确保渠通水畅”为理念,履行工作职责。五年间,先后整治干渠3条(次)、支渠4条(次)、斗渠66条(次)、农渠379条(次),全长达80、56公里。整治重点环节渡槽、隧洞、暗渠、泵站、提灌站、抢险性明渠192处(段)。

其间,重点工程建设出色推进:一是魏珠明渠改线项目,20xx年启动实施,完成总投资700万元,新建隧洞430米,明渠237米,暗渠125米;高家户农渠改线投入80万元。二是车龙斗渠和占山斗渠节水改造项目20xx年顺利实施,完成总投资1340万元,整治明渠、隧洞及暗渠等31公里;西南分干渠节水改造投入资金760万元,完成隧洞拱砌800米,整治明渠1900米,同时完成其他附属设施建设;三是群德分支渠节水改造项目,20xx年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并经川发改农经〔20xx〕1345号文件正式批复,项目总投资2682万元,20xx年完成了该项目一、二、三标段的招标工作,预计11月底施工启动实施。同时完成了各年度的清淤、除杂草、排险管护工作,提升了渠系的输送水能力和安全运行效果。

(二)灌溉管理成效明显。五年来,坚持“管好渠、放好水”的工作原则,灌溉放水涉及县域内生产、生活、生态景观用水和向县外送水出境各项任务。五年共放水22345万方:其中20xx年灌溉放水2736万方,人蓄饮水20万方,两河充换水50万方,送水出境413万方。20xx年灌溉放水3100万方,生态景观用水150万方,为两河充水200万方,送水出境400万方。20xx年灌溉放水3500万方,莲花湖生态景观用水80万方,为两河充水200万方,送水出境400万方。20xx年灌溉放水3400万方,抗旱渗灌放水2920万方,生态景观放水70万方,送水出境400万方。20xx年灌溉放水3434万方,渗灌放水291万方,生态景观用水81万方,送水出境364万方,其他用水36万方。每年度我县灌溉农田34、85万亩,用水覆盖全县45万人口。

水利大力服务于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业建设,“瞄准式”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延伸放水链,拓展灌溉面。特别是20xx、20xx两年间优先服务重点农业企业,为企业用水排忧解难,为有机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二期工程包括骨干工程和田间渠系工程两部分。骨干工程是建设南充干渠1条,起于我县鸣龙镇袁家嘴分水闸,止于祥龙乡烈溪庙,总长公里,已建成公里(20xx年至20xx年由南充升管局用中央节水改造资金建设),将新建渠道公里,占地927亩,概算投资亿元,设计灌面万亩,途径我县5个乡镇,13个村、41个社,搬迁人口158人,拆迁房、建筑物共10982平方米。南充干渠基本建成时配套建设田间渠系,将新建斗渠4条、长55、63公里,农渠39条、长178公里。建成后将惠及12个乡镇、142个村、1023个社、万人,灌区受益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80%。

“十二五”期末,已完成二期五个标段的招标工作,其中二期二标段及配套电标相继于20xx年下半年启动实施。截止20xx年11月完成总投资2300万元。掘进隧洞1053米、临时支付788米,明渠平台开挖180米,进口支洞公里管理公路建设。输电线路完成投资750万元,完35km双高线和10km(高大线、高烈线)三条线路共31公里长的输电线路分坑复测、干基开挖、立杆和安装工作;完成顺渠输电线路标和南充干渠渣场、料场、管理公路等实施的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投资350万元,高院35km变电站场平开挖和设备预制件工。预计20xx年12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四、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建、机关效能及日常工作。我局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一是认真开展党纪法规教育活动,组织职工收看党建电教片,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督促班子成员履职尽责,廉政自律,做到党风廉政工作有安排,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认真开展每月集中学习活动,加强效能建设,强化管理,积极推进“三务”公开,以党支部活动和工会活动为载体,推进队伍建设。五年来牢固树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理念,恪守“服务三农”、服务群众原则,内练真功、外树形象,增强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拥护。

(二)基地帮扶。以贫困村为战场,以行业扶贫为抓手,五年来,先后在喻家垭、阳家庙等贫困村,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方式上以“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为平台。主要从政策宣传、基础建设、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和困难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先后发放宣传资料3200份(张);改建、维修提灌站一处,投入资金3万元;农忙时节送化肥和农机用具,投入资金万元;慰问贫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慰问金万元;化解历史性信访矛盾3件;分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16次;以《“走基层”活动对农村的影响力》为题,完成了调研报告1篇。“十二五”末,制定《升管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基地村生产、生活面貌,提高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主要举措保障有力

(一)坚持渠道管护分级负责制。按“市管干渠、县管斗渠、乡镇管农渠”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渠系功能管护无盲区,运行效益最大化。

(二)改进完善水费管理机制。针对水费征收与使用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村社实情,整合有利于管理的各个要素,我局提出改进水费管理的措施办法,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出台了〔20xx〕53号《关于进一步改进水费征收的通知》文件,理顺了各种关系。

(三)以普查为手段推进科学管理。我县农渠最多、占线最长、覆盖最广,渠道延伸地域环境复杂,管理松散,为了摸清家底科学管理,我局超常举措,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制定了专项普查实施方案,以“实地丈量”的方式,于20xx年对全县农渠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将普查成果,编制了《xx县农渠普查资料汇编》,为以后的渠系运行管理和建设以及“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抗旱和防汛有效结合。各年度编制了《防汛预案》,同时成立了抗旱抢险工作队,由主要领导任队长,副职及站、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上下联动合力开展工作。确保渠道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渠系工程是xx县的骨干水利工程,投入灌溉运行二十多年来,给灌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渠道运行逐年老化,病险段工程不断暴露出来,加之部分工程配套不够完善,施工质量较差等因素,给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部分明渠段设计地质条件差,水毁滑坡地段较多;

(二)明渠段施工质量较差,干砌板石,渗漏水严重;

(三)已衬隧洞边墙未砌大脚石,拱顶未回填,底板全为板石或未安砌,运行几年后,底部泥化发生鼓裂,边墙变形,拱顶出现裂缝甚至垮塌;

(四)未衬隧洞出现风化、掉渣、垮塌;

(五)暗渠多处变形,部分被挤垮;

(六)渠道排洪设施不完善,部分损毁严重,抵御洪灾能力差;

(七)控水设施不够完善,调度运行管理困难;

(八)渠道管护范围被侵占,乱挖乱种现象严重;

(九)田间排灌系统不配套,影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七、20xx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推进我县二期工程建设,力争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启动实施“十三五”规划中的20xx年年度任务。

(二)推进实施好群德分支渠一、二、三标段节水改造项目,保证春灌放水顺利进行。

(三)协调做好一期渠系管理运行和灌溉放水工作,确保灌区农田及群众用水的满足。

(四)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相促互进,同步共振的具体举措,全方位推进升管工作一体化发展。

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其它工作。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第2页: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第3页:实施内容

八、“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灌区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灌区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积极推进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一是完成车龙斗渠、占山斗渠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二是对我县5个乡镇共21处水泵站,群德分支渠80余处渠系建筑物及水闸设施实施更新改造;三是建设了一批小微型水利工程和节水示范工程;四是全力推进我县水生态建设工程,为我县地标性建筑物安汉广场莲花湖冲囤水达500万方;五是安装了一批控水及计量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六是开工建设灌区二期大型水利工程;七是正在启动群德分支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发展灌区水利建设,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水是商品的意识。

(二)“十三五”规划的基本原则

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在规划项目的选择上突出重点,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坚持科技兴水战略,依靠科学进步,促进水利发展,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水利支持和保障。

(三)发展目标和指标

1、使我县43个乡镇纳入灌区灌溉,设计灌面达到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8%;

2、全县已成灌区263条干、支、斗、农渠主体建筑物完好率达到100%,渠系小建设施全面完成更新改造;

3、全县已成灌区263条干、支、斗、农渠及二期工程新建42条斗、农渠安装计量设施及管理信息自动化设施共305处,实现用水自动计量,管理信息自动化。

4、建设一批以微喷灌为主的高效节灌示范点。

5、使我县农民用水户协会覆盖全灌区78%的灌面

(四)灌区发展规划项目概况

1、完成已成灌区13条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及二期拟建4条斗渠、38条农渠及田间排灌渠工程建设;

2、完成全县38个乡镇的241条农渠及田间排灌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3、完成全县已成灌区263条干、支、斗、农渠及二期工程拟建42条斗、农渠安装计量设施及管理信息自动化设施共305处;

4、东岱乡铁桩水库升级为小(一)型水库,总库容达200万立方米;

5、在国道212沿线灌区,建设一批以微喷灌为主要节灌技术的节灌示范点;

6、建设和完善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

(五)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

20xx - 20xx年实施内容

其一、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1、骨干工程:完成扶黄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明渠41段长,隧洞26座长,暗渠20段长,渡槽4座长,渠系小型建筑物141处,新建排水背沟,并完成公里的渠道平台硬化和管护范围的绿化工作;

2、田间工程:完成东太斗渠、共兴斗渠、大村沟斗渠、永清斗渠4条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明渠88段长,隧洞60座长,暗渠49段长,渡槽5座长,渠系小型建筑物442处,新建排水背沟,并完成公里的渠道平台硬化和管护范围的绿化工作。

其二、新建大型水利工程(二期)

新建红旗水库提灌斗渠、金凤山斗渠2条斗渠长;新建渠系建筑物177处;排水背沟。

20xx - 20xx年实施内容

其一、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1、骨干工程:完成观凤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明渠37段长,隧洞18座长,暗渠25段长,渠系小型建筑物161处,新建排水背沟,并完成公里的渠道平台硬化和管护范围的绿化工作;

2、田间工程:完成中心斗渠、大碑寺斗渠、金源斗渠、岱林斗渠4条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明渠61段长,隧洞54座长,暗渠26段长,渡槽3座长,渠系小型建筑物377处,新建排水背沟,并完成公里的渠道平台硬化和管护范围的绿化工作。

其二、新建大型水利工程(二期)

新建安乐寺斗渠、双凤斗渠2条斗渠长;新建渠系建筑物156处;排水背沟。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第2页: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第3页:实施内容

20xx年实施内容

其一、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1、骨干工程:完成中凤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明渠19段长,隧洞13座长,暗渠14段长,渡槽1座长17m,渠系小型建筑物137处,新建排水背沟,并完成公里的渠道平台硬化和管护范围的绿化工作;

2、田间工程:完成马鞍斗渠、八西斗渠2条斗渠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明渠17段长,隧洞10座长,暗渠9段长,渠系小型建筑物120处,新建排水背沟,并完成公里的渠道平台硬化和管护范围的绿化工作;

完成改造241条农渠长1405km,渠系建筑物3491处,新建田间排灌渠1300km。

其二、新建大型水利工程(二期)

1、新建38条农渠长,渠系建筑物410处;

2、新建田间排灌渠235km;

3、东岱乡铁桩水库升级为小(一)型水库,总库容达200万立方米。

其三、其它工程

1、新建微喷节灌示范点,规划建设蔬菜滴灌面积1000亩,果树、花卉微喷灌面积20xx亩;

2、完成已成灌区263条干、支、斗、农渠及二期工程新建4条斗渠及38条农渠计量设施的安装及管理信息化设施;

3、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87个。

(六)投资测算及资金筹措

测算依据和方法

1、在建工程按《四川省、XX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四川省、XX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执行。水泥、砂、卵石等主要材料按南充工程招标信息价[20xx]加上运至工地的运输费进行调差,石料按料场开采价格加上运输费用进行调差;拟建工程编制原则执行水利部现行的编制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田间工程的编制原则执行四川省现行的编制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以20xx年8月作为价格水平年进行编制。

2、水库灌区(含已成、在建、拟建)的工程总投资为161600万元。骨干工程总投资为9100万元;田间工程总投资为150000元;其它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

3、资金筹措

按川水函[20xx]1253号文件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投资争取中央补助80%,省级安排10%,市县自筹10%;田间工程及其它工程争取中央补助13%,省级安排25%,市县自筹62%的精神,我县的工程投资需中央37155万元,省级36785万元,市、县自筹各43830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灌区“十三五”规划项目完成后能更有效地解决灌区城镇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可使灌区43个乡镇576个村、5386个社的万亩田土得到及时灌溉。为县城莲花湖、两河、九龙滩水库冲囤水,有效解决灌区人畜饮用水困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大的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

上述规划若能顺利实施完成,一是可节约大量宝贵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系数,使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大田作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采用微喷灌作业的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二是使已成灌区万亩的设计灌面全部得到及时、足额的灌溉,可改善灌面万亩,增加有效灌面万亩,增加复种面积。三是二期工程建成后将使我县43个乡镇纳入灌区灌溉,设计灌面达到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8%。四是可保证灌区种、养殖业基地水资源供应,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2篇

市水利水电局:

汛期即将来临,为确保我乡水利工程安全渡汛,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根据市防汛部门的工作步骤,乡政府于2月10日—2月25日,由乡分管农业副乡长带队,会同6个行政村的主要干部对45处水利重点设施,进行了汛前大检查,下面就本次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滤布存在问题

(一)塘坝水库

水库和塘坝33座(正常蓄水量为85万立方米以上),通过检查发现百鸟坞水库封堵涵管还有少量渗漏现象,大唐村下唐自然村水竹坑塘坝启闭机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春建村下高自然村石竹弯水库塘坝、石溪坑塘坝,有少量渗漏现象。为了确保安全,已对村庄边的水库、塘坝出示广告警示牌15块。

(二)溪堤

溪堤2条,总长为11500米。通过检查,春建溪部分地段防护堤偏低,下高段、下俞段有塌方现象,上唐溪2500米,其中900米已整治,还有1400米已经搞好清淤工作。

(三)堰坝

堰坝5条,通过检查能够安全渡汛。

(四)机埠

大小机埠5座,通过检查在抗旱期间,都能试车运转。

(五)重点工程

野坞水库饮水工程,上唐溪加固工程全面完工,等待竣工验收。

二、措施落实

1、对百鸟坞水库渗漏现象,尚未竣工验收,在验收前重新修复好。

2、对春建村下高自然村石竹湾塘坎、石溪坑塘坝、下唐水竹坑塘坝加强管理:降低溢洪道;修复启闭机;实行半库运行。

3、春建溪下高段整治已列入市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其余塌方地段在汛前完成修复。

4、物资准备。已备好防汛物资草包袋10000只(上俞仓库);编织袋10000只(巧溪仓库)。

5、组建队伍、编制预案、落实责任。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春建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以人武部长为队长的春建乡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各行政村水利工程签订了责任书,如百鸟坞水库、冷水湾水库编制防汛紧急预案,还对咸康村、下俞村、春建村编制了防汛预案,确保安全渡汛。

各项措施于4月15日前分工落实。估计我乡的防汛资金约10多万元,由于乡财政较困难,希市水电局给予帮助和支持。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3篇

(一)发展粮食作物,促进增粮增收

水稻、玉米、春洋芋、红苕、大豆等粮食作物是我县大春的传统骨干产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增产增收。

1、抓好水稻生产。要大力推广旱育秧、旱育抛秧等省工节本栽培技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资源,尽力做到满栽满插。

2、抓好玉米生产。要认真吸取以前因旱灾减产的教训,突出早育早栽,抓早避灾。要认真分析旱地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大力开发田坎地边,大搞增种玉米,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套作茬口多种夏玉米,稳定玉米播种面积。要全面推广高产种、高密度、高施肥水平的“三高”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力争亩产比常年提高10—20公斤。

3、抓好春洋芋生产。春洋芋产量高、市场销路好,要大力推广一台土双六尺预留空行套种模式,大力发展春洋芋生产。

4、抓好红苕生产。要通过多育苗、育壮苗、抓早栽,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为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要大力示范推广脱毒红苕、高淀粉红苕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提高红苕生产效益。

5、抓好大豆生产。要大力推广“桑-豆”套作和“麦-玉-豆”套作,凡桑园地和

一、二台土的玉米地块都要套种春大豆,并利用春玉米收后的茬口抓好秋大豆种植。

(二)发展经济作物,提高综合效益

水果、蔬菜、花生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长短结合,使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再上一个台阶。

1、突出抓好水果产业。要抓好优质水果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脆香甜柚、枇杷、梨树等主要品种的管理、补植和高换等工作。要抓好技术推广,重点抓好丰产示范园建设、现场培训、良繁体系建设,禁止乱引乱调果树苗木。要抓好专合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水果基地乡镇、村的水果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果农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要抓好市场营销,确保产销两旺。

2、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重点是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丰富品种,提高品质。要充分利用桑园地、预留行和大春收获后的茬口,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乡镇(办事处)要认真规划、落实面积,做到规模化、常年化种植,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经营格局。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要认真执行无公害化生产规程,加强蔬菜生产投入品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膨大素、催红素等激素类药剂。

3、推广优质花生。花生是大春主要经济作物,是增加大春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行桑园地套作花生模式,突出推广天府9号、10号、11号等系列良种和地膜垄作等栽培技术,严把播期,增施有机肥,运用化学调控等技术措施,提高单产和效益。

(三)抓好配套服务,推广实用技术1、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培训会、资料等形式,在大春栽播前展开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要抓好技术培训,将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杂糯间栽、玉米地膜“三高”栽培,花生地膜垄作栽培及洋芋、红苕、大豆、蔬菜、果树等实用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

2、搞好现场示范

围绕实施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打造好国道212线、省道101线、潆新线和升钟库区的大春生产、水果生产、商品蔬菜、改田改土、沼气建设五大示范现场,辐射带动全县平衡发展。

3、推广“三新”技术

(1)新技术推广。重点抓好旱育秧、旱育抛秧和玉米“三高”栽培技术的落实,力争推广旱育秧12万亩,旱育抛秧8万亩,春玉米“三高栽培”25万亩。

(2)新品种推广。水稻主推冈优1577、冈优177、冈优827、中优177等品种。春玉米主推登海11、东单60、长玉13、丰玉28、川单25等品种;红苕主推南薯99、豫薯王、川薯1号等品种;大豆主推贡选1号、浙春3号、南豆1号等品种。

(3)新机制推广。突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农业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走“公司+基地+体系+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实现产业升级,将优势农产品转化为优质商品。

4、坚持适时早育早栽

水稻育秧在3月上中旬育完;玉米、红苕、蔬菜育苗2月中下旬开始,3月10日前结束;水稻移栽从4月中旬开始,5月底前结束,做到不栽6月秧;玉米移栽从3月中下旬开始,4月上中旬结束;红苕在芒种前栽完;夏玉米播种6月5日前播完;棉花移栽在4月中下旬结束。

5、坚持地膜栽培

水稻、玉米、红苕、棉花、蔬菜五苗要做到育苗地膜化,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要达到70%以上,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要达到80%以上。

6、坚持规范种植

水稻除抛秧外,要严格按照宽窄行规范栽植,做到配方施肥,带药移栽,力争规范化栽植面积达到95%以上;玉米全面推行药剂拌种、肥团育苗、全育全栽、施足底肥、灌足底水、盖严地膜、重施攻苞肥、化调化控,亩植密度达到3000株以上;棉花要做到营养土或方格育苗,药剂浸种催芽,独籽摆播,全育全栽,亩植密度达到3200-3500株。

(四)搞好综合防治,减轻病虫害损失

要继续把大春“两病两虫、一草一鼠”(稻瘟病、禾谷类纹枯病、稻螟虫、玉米螟、农田杂草、农田灭鼠)纳入重点防治范畴,搞好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年全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力争达到80%以上,化学除草达到40万亩次,春季农村统一灭鼠达到100%。水稻病虫防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前期的药剂浸种和带药移栽,苗稻瘟和一代螟虫防治。二是苗期挑治叶瘟,做到发生一点、防治一块,发生一块、防治一片。三是生长发育中期的防治,5月中下旬统一防治二代螟虫、兼治纹枯病、水稻破口初期普防稻颈瘟。玉米病虫要集中抓好喇叭口期螟虫、纹枯病以及禾本科杂草的防治。

(五)严格农业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4篇

关键词:统计指标 ,养护 ,应用

一、公路养护常用统计指标例举

能够反映养护单位总体状况的指标

公路里程,少数民族地区公路里程,公路密度,公路绿化里程等。

公路养护统计指标的一般分类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

二、公路养护统计指标的一般应用

1.相对指标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好路率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好路率:是指优、良等公路里程之和占实查的养护里程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好路率(%)=优、良等公路里程之和/实查公路养护里程×100%

(1)好路率是反映养护单位的优良等路里程之和所占养护里程的比重,是公路部门检测、评定公路路况质量的主要尺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养护工作的最终成果。好路率可以表示公路的路况质量;可以体现养护工人的劳动成果,是编制养护生产计划的基础,同时可以反映公路的安全状况。

(2)为了提高好路率,每个养护单位都要集中精力,深化改革,大力推行公路养护内部招投标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按照“花钱买好路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其效益。

作为养护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好路率,我们的作法是:集中部分日常养护经费,坚持进行次差路改造,特别是砂石公路的路况做到了稳中有升。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动了广大养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两高一低”(即提高好路率、提高职工收入,降低养护成本)。各级公路养护部门也集思广益,积极想方设法,采取多种筹集资金方式,加速公路养护机械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养护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注重采用科学的养护作业方式,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大养护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

(3)伴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包鄂经济圈的建立,交通流量迅速增大,因车辆严重超载加速了路面的破坏,而管理养护经费不足、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显现,成为阻碍好路率提高的负面影响因素。针对我区实际,今后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要继续加大对现有公路的改造速度,同时,要从项目的设计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为工程完工后的养护工作奠定基础。

②要尽快适应我区公路建设向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为主变化形势的需要,继续加大养护内部改革,改进养护作业方式,提高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育出能掌握先进养护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养路队伍。

③要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速度,逐步改变由单机作业向综合养护机械作业方向的转变,油路要实行大道班养护,提高养护效率。

④要加强对县级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增加养护投入,保证综合好路率稳中有升。

⑤要加强对已建成公路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超载车辆的管理,防止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保证公路能按照原设计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出其效益。

工程成本降低率指标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工程成本降低率(%)=预算成本_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

近年来,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公路养护成本也逐年上升,如何降低养护施工企业成本,是养护管理重中之重,而工程成本降低率恰恰反映了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如何降低工程成本是我们今后发展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时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一是要加强工程预算分析,合理确定目标成本;二是根据目标成本强化管理;三是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1)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搞好养护成本核算首先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加强各级成本核算,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建设。二是要强化基础管理。

(2)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做好反馈控制在目标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定期对每个责任中心的预算成本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编制“业绩报告”或“责任报告”,将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和控制来调节经营活动,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考核目标成本

施工企业应当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的工作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并按实际工作成果的好坏进行经济或其它形式的奖罚,做到功过分明,奖罚有据,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促进其相互协调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4)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监督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机构是养护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必要保证。项目办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健全,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并且可以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机械工作率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机械工作率(%)=报告期机械工作台日数/报告期机械总台日数×100%

公路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养路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养路工作效率和路况质量的有效措施;机械化是减轻养路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养路工作条件,提高养路工人社会地位,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好路率,降低养护成本,推行科学养路和规范化管理。

(1)养护机械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施工企业缺乏对养护机械的足够了解,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养护机械,只看重设备本身的“工作”,看不到设备所需的技术管理。只是一味的追求养护设备的工作效率,轻视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致使部分养护机械很快步入老化阶段。技术档案是技术人员管理养护设备的基础,其能够反映机械设备的性能特点、运行动态和维修保养状况。然而,许多施工项目部缺乏对技术档案的足够注视,不是没有,就是丢失或者有也不填,导致养护机械管理起来就是简单的“好了用、坏了修”,不能做到运行状态实时跟踪,工作效率低下。

(2)养护 机械技术问题的应对

①完善技术档案和技术台账。

养护机械的运行数据直接反应在技术档案中,管理者可以通过查阅技术档案确认每台设备的性能特点和运行状况,便于合理调配和正确使用每台设备。机械设备的技术台帐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的技术台账应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每个种类的数量、每种设备的型号、设备运行的时间和地点、设备部件的机械性能、燃油消耗状况和机械手的基本情况等。施工企业应认真填写筑路机械设备的台账,重点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合理调配、正确使用,保证养护设备运行的平稳有序。

②完善机械设备的二级维护制度

筑路机械设备的二级维护一方面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能够保持机械的整洁和技术状况完好。施工企业应该要求并鼓励操作手详细掌握机械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 自觉执行二级维护保养制度。养护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技术装备情况建立一支相应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二级维修保养队伍,随时与养护设备保持行动一致,认真做好二级维护的检查、紧固 润滑、换油和清洁等工作,严格执行筑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规程。同时,在二级维护中,要重点做好机械设备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制动系、电路和油路系统等关键部位的检查,避免发生机械事故。

(3)养护施工企业要通过评优表奖和晋升工资等级等方式调动操作手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主人翁精神。

①引导操作手把公司的养路机械看成自己的设备,使其主观上认真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爱护机械设备。同时,施工企业应定期举办操作示范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通过看操作演示片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操作手的技术安全知识,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减少设备维修率,降低设备的机械事故率。

②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要靠定期检查、保养, 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从而做到以养代修的目的。

小结: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养护的角色将越来越重,对养护设备的技术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做好养护机械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平稳运行将充分发挥养护机械设备的最佳社会效益,有助于各等级公路养护施工的顺利开展。

2.平均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指标在养护工作中应用

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公路里程/人口数×10000

其计算单位为:公里/万人

目前,我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739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266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0%。高速、一级公路 267公里,占4%。农村牧区公路5953 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1949公里,占33%。640个行政村已有341个村通沥青(水泥)路,占。我市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公里/万人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建成六大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即“立体交通、智能交通、快速交通、安全交通、绿色交通、文明交通”。按照“二环、四纵、八横、十二联”全市公路网规划,五年内将逐步达到内环一级、外环高速、纵横联通、支线联接的公路网络。实现市区半小时、市域一小时、口岸出行当日往返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公路建设按照加快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五年估算全社会总投资完成120亿元,改造建设公路里程3234公里,其中新增一级公路350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

平均人数指标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年平均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

我们应该针对养护单位实际加强人才建设,继续引进、培养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急需人才,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公路建设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岗位培训;加强行政领导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缩短知识更新周期;拓宽成人学历教育渠道,改善队伍文化结构;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程建设生产服务质量。

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把握公路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我局教育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规范教育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继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为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教育培训的研究工作。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5篇

一、全面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行为。加大对临床试验机构及研究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临床试验机构资质、受试者权益保障、试验用药的管理和试验记录等重点环节实施重点检查;引导和规范医院制剂工作,从严查处无证、无批准文号违法配制、使用医疗机构制剂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维护国药准字公信力。加大药品GMP飞行检查力度,强化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和现场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关键岗位的人员变动、物料来源、生产工艺、出厂检验等环节。倡导企业自愿申请,由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的方式进行质量监督。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参照药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着力促进企业规范生产和发展。

三是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监管,打造安全用药消费环境。强化经营企业的动态监管,全面检查企业的物流、商流等环节。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的监管,教育并引导企业质量负责人、驻店药师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对零售药店实施信息化管理,今年启动零售药店监管信息监管网络建设。

四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断提高病例报告的质量。继续扩大ADR监测的覆盖面,逐步将监测网络延伸至城市社区和乡村卫生室;将ADR监测纳入到县局目标考核中去,在保持病例报告数稳定增长的同时,重点抓好报告的质量,同时认真做好报告的收集与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网络,逐步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

五是加强虚假药械广告监测,规范药械广告市场秩序。严格履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责任,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行为严密监测、及时移交,对违法广告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加强与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新闻媒体建立虚假违法广告的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形成整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合力。

六是加强药械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与药械生产企业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企业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在零售药店开展以“诚信承诺”为内容的争创“诚信守法药店”活动。建立信用信息公布制度,对辖区内重大违法案件、失信企业名单、违法药械广告、假劣药品等向社会通报,促使企业规范生产,守法经营。

七是加强药品稽查,创新工作模式。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查处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假冒的民族药品和障碍药品、擅自改换包装说明书增加适应症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稽查、药检联合抽验制度,加大抽检力度,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提高针对性。以省局稽查软件系统为平台,探索创新稽查工作机制和制度,完善案件文书的内审制度,健全执法文书案审办法。

八是落实治理商业贿赂各项措施,巩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成果。按照省局和**市治贿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建立和完善治理药械企业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为重点,督促药械企业落实治贿的各项整改措施,发挥监管部门在治理药械企业贿赂工作的牵头作用。

二、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落实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和2005—**年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突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对各县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

二是制定《**年全市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发挥综合监督作用,按照监管环节督促各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巩固豆制品整治成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解决1到2件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是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

四是总结信用体系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快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步伐,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努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信用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对食品企业的信用监督。

五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科学保障和专业指导作用。开展食品安全专家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和进农村活动,通过专家宣传讲座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指导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实施。

三、深化农村“两网”建设

一是提升“两网”运行质量,探索“两网”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对协管员和信息员实行积分动态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发挥监管效能。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强与_门协调配合。围绕“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购药”的目标,支持市、县药品批发企业与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合作,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二是组织“规范药房”专项检查,促进农村药品规范管理。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的“规范药房”进行专项检查,扩大“规范药房”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水平,保证农村药品质量。

三是加强农村“两网”宣传培训,夯实农村“两网”建设基础。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宣传到乡进村活动,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知识。不定期组织协管员、信息员培训,提高协管员、信息员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四、提高系统基础保障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县局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支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财经制度,按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精心使用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组织资产清查。按照《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按时完成全市系统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家底。

三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局网站功能,丰富网站内容,提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市局局域网建设,打造以内部管理、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和药品检验数据库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实时处理、查询平台。进一步完善药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系统,开发药品经营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确定主管部门和领导,明确人员、落实职责、分工合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反应快,人员到位快,查处行动快,处置效果好。

五是强化新闻宣传。按照省局“全系统办信息”的要求,举办新闻宣传讲座,进一步提高系统新闻宣传能力。改革宣传信息考核办法,把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新闻宣传的计划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系统职能与监管成果,及时食品药品安全信息。

五、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一是提高干部管理能力。重点抓好“一改、二推、三加强”工作:改革干部培训方式,尝试对口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干部培训教育新模式,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推进干部交流,实行轮岗任职、上挂任职和下派任职相结合;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药检所试行全员聘用新机制。加强人才服务,加强绩效考核,加强人事基础工作,提高队伍总体水平。

二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按照市局“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法律进机关活动的要求,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划分机关各科室的工作职责,梳理执法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行政执法督查,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开展执法效能督查年活动;围绕监管重点,组织人员针对我市实际开展专题调研,攻克监管难点。

三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继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教育,提高实际效果。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框架,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完善“八项规范”。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工作、重要时刻监督检查,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CAD/CAM 实训教学

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开发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进行序列化,最后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当然其符合教学规律和课程规律。它以岗位(群)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教学内容指向工作的目标、内在规律、前后衔接以及活动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这类课程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符合或贴近本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二、数控CAD/CAM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问题

数控CAD/CAM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独立完成零件的CAD/CAM工作,并最终通过数控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但当前许多技工院校只教授学生CAD/CAM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一些软件的操作。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比例也达到了1∶1或2∶3,但实践课也就是简单的上机操作,与CAD/CAM技术匹配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刀具等的教学完全独立于CAD/CAM课程之外,在CAD/CAM课程教学中没有涉及到这些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应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并根据数控系统生成加工程序,但对于通过CAM生成的加工程序在数控机床上是如何应用的,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得是否合理,工艺参数的设置是否合适,生成的加工程序正确与否,能否达到实际生产加工要求,他们并不明白。这样的课程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培养要求。

2.课堂教学模式问题

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CAD/CAM技术在企业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为适应市场需求,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本都开设了数控CAD/CAM课程,但大多技工院校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也就是在培养模式上,仍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真正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具体需求,没能和企业建立很好的互利、开放、合作的关系,没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基本掌握有关基本理论,但真正要实现零件或产品的CAD/CAM却无能为力。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不明确,技术不实用,能力不突出,企业用不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培养要求。

三、数控CAD/CAM课程体系结构

CAD/CAM的应用应包含数控机床的原理、结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公差配合,刀具等知识,而仅仅通过一门CAD/CAM课程来解决,显然不现实。所以,这些知识应在学习CAD/CAM课程前学习,而CAD/CAM课程则重点是对这些知识的正确运用。

学校对CAD/CAM课程设计的运用知识技能机构包括机械CAD技术和机械CAM技术。机械CAD技术包括CAD/CAM二维绘图、CAD/CAM三维实体造型、曲面及三维曲线绘制。机械CAM技术有基于CAD/CAM软件的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此外还涉及数控机床加工及仿真技术,主要有CAM生成程序在数控机床的应用、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与编程、机械零件检测、刀具、使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1.数控CAD/CAM课程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机械CAD/CAM》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并且要知道这门课程的知识范围、基本框架、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CAD/CAM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功能和配置原则,具有一定的选择合适CAD/CAM系统的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及图形处理、三维几何建模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5)熟练掌握CAD/CAM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理解CAE、CAPP、CAM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CAD/CAM集成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及关键技术,具有进行CAD/CAM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初步能力。

(6)知道CAD/CAM相关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发展。

2.数控CAD/CAM课程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本课程定位于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下述目标。

一是具备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造型能力,使得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学完机械制图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绘图(AutoCAD)的基础上拥有更为娴熟的工程制图能力。在掌握现代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具备简单机械产品的设计能力。

三是在懂得机械零件制造工艺的基础上能够进行CAM的NC加工仿真能力。

四是通过了解实际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装配过程,逐步使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大胆的创新思路、肯奉献的企业精神等综合人文素质。

(2)关键能力。

一是获取信息能力。能够从较复杂的任务中获取关键信息,并熟练地应用先进手段获得解决任务的信息。

二是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能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三是解决问题能力。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努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具有决策、规划能力,能够从工作岗位获取新的知识,胜任工作岗位,并在一定目标下,负责、踏实、稳定、注重质量地完成比较困难的工作任务。

五是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复杂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是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CAD/CAM实训教学案例

1.典型工作任务背景

香皂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使用的必需生活用品,那么各种形状的香皂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呢?

2.实训目的

(1)通过零件几何造型的实例,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绘制零件的几何造型。培养学生通过软件进行三维造型的能力。

(2)重点。三维几何造型的方法和步骤。

(3)难点。进行三维几何造型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加工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

3.实训任务

香皂模具的设计和加工:

(1)所需设备。计算机、CAD/CAM软件、加工中心、通信传输软件及设备。

(2)项目组的产生。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男女生尽量搭配,不熟悉的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组,性格不同的尽可能分到一个组。整个班级拟分成6个项目组,让每个项目组产生一位项目负责人,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项目,从项目规划,人员分工,产品设计、加工、检测,最后总结汇报。

4.实训内容

(1)实训方案的确定。一是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实验要求,初步确定实验整体方案。同时负责整理大家意见,共同制定出整体实验方案。

二是小组集体讨论加工方案,制定出本组的加工工艺。

三是由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汇报实施方案,实验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开始实施。

(2)实训任务分工。一是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组成员讲清实验方案,统一实验思想。

二是在所有人员对实训任务都比较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3)项目实施步骤。讨论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实训方案、产品造型设计、工艺方案、材料、刀具的采购、动用设备加工产品、加工产品的检测、项目组进行总结、写出实训报告、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报、各项目组进行总结评比。

第一步,实训规划——制定方案

根据项目任务确定加工方案,大家集体讨论,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客户来图进行分析,材料、精度、数量、加工时间,结合这些问题和项目要求来确定实施方案。

第二步,产品造型设计。要求不同层次采用不同颜色,以便区别。

第三步,加工工艺方案确定。加工工装的确定,切削参数的确定。

第四步,材料、刀具采购的经济性。

第五步,产品加工。对切削参数进行调整优化。

第六步,产品检测。量具的正确使用,在线和离线检测相结合。

(4)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要求写出自己所完成的那部分遇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如何解决的,把判断、分析以及解决过程要记录下来。

(5)实训总结。实训有哪些收获,通过实验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另外指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有哪些疑问等等。

(6)根据以上情况写出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可以一组一份,也可以每人把自己做的写出来,项目负责人最后整理,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实训报告。

(7)各项目组负责人进行汇报。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报,全班同学边听边提问题,各组学生打一个分,教师打一个分。评选出优秀的项目组进行表扬。

(8)教师总结。根据各项目组完成过程的具体情况,指出做得好的地方,同时还要指出问题所在,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讲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能力等。

五、结束语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7篇

粮食种植面积万亩,比20*年增加万亩,粮食产量达到万吨,比20*年增加3万吨。其中,小春粮食作物万亩,总产万吨,比20*年增加万吨;大春粮食作物万亩,总产万吨,比20*年增加万吨。

种植油料作物万亩,实现油料总产7万吨;生产食用菌亿袋(平方尺),总产30万吨,收入6亿元;种植蔬菜20万亩,总产38万吨,收入亿元;种植药材万亩,收入亿元;生产水果万吨,收入亿元。种植业为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搞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要抓好政策落实。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正确引导农民的种植意向,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马铃薯、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落实育秧技术和增种、改种及覆膜栽培,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小春粮食作物万亩,大春粮食作物万亩;三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实施国家优粮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次),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四要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现示范区核心示范田水稻亩产700公斤、玉米700公斤、小麦400公斤、马铃薯2000公斤(鲜薯)、大豆200公斤、油菜200公斤的“774222”目标,带动全县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高3%以上;五要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确立“防抗结合、科学制旱、积极避旱、主动抗旱”的抗旱减灾工作思路,继续落实好“七个制旱”(以早制旱、以水制旱、以旱制旱、以调制旱、以改制旱、以科技制旱、以多制旱)措施。切实抓好防病保粮、虫口夺粮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做好重大病虫害检测和防控、植保监控体系及病虫害防控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植保工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年病虫害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4%以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达100%。

(二)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工作

一是引进玉米新品种10个,开展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秸杆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比试验;二是引进水稻新品种8个,完成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1个,建立8个新品种展示田;三是引进红苕新品种2个,建立2个红苕新品种展示片,展示面积50亩。

三、抓好优势特色效益产业

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和方法,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规模开发,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培育主体、打造品牌,发展产业、提高效益,抓好优势特色效益产业发展。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要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食用菌、中药材、蚕桑、油菜、花生、蔬菜、水果、马铃薯等特色效益作物。尤其是要抓好食用菌、中药材和蚕桑三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培植专业大户,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抓好良繁体系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推广,推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园艺产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成立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领导小组,抽派100名农技人员入户到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零距离培训,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50万份,让全县农户家家都有明白人,户户都有明白纸。培育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0户农户;继续抓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组织100名乡镇分管领导和农技干部到省参加轮训。

(二)开展农业科技大示范。建好东北、通济、辑庆、南山、仓山、广福等6个农业新技术示范乡镇。抓好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五大作物7个万亩高产示范区建设(其中,小麦、玉米各2个,其余作物各1个),在示范区中各建立千亩展示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田,辐射带动全县粮油生产水平提高。在兴隆、玉兴等食用菌产业圈乡镇扩大液体菌种生产示范规模,示范规模达到100万袋;集中打造黄背木耳和姬菇规范化生产示范片,示范面积分别为100亩、200亩,规模分别为250万袋、400万袋;抓好永太、南山优质西瓜成片栽植工作,推进业主开发,示范面积600亩;抓好东北、南山、仓山、广福利用玉米稿秆作支架,穿林直播秋菜豆工作,示范面积400亩;抓好杰兴、兴隆稻田晚秋蔬菜示范,示范面积300亩。

(三)开展农业科技大推广。一是开展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建立2个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示范面积20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到7万亩;二是开展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建立5个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积2000亩,其余各乡镇分别建立早玉米核心示范片1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到45万亩;三是开展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在兴隆镇建立1个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积2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到6万亩;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建立3个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积10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五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建立1个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积1000亩,全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抓好病虫害测报预警工作,有效防治作物病虫害,组建5个植保专业队伍,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5%,开展全县农村春季统一灭鼠;六是开展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推广。建立3个旱育秧示范片,示范面积500亩,全县推广旱育秧技术35万亩;七是推广小春旱地规范化改制。完成规范化改制45万亩;八是开展秸秆还田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减少秸秆焚烧量20万吨,推广秸秆还田与秸秆综合利用40万亩。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2009年农业执法工作的重点,力争农资市场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农资产品标签合格率达到90%。继续抓好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监管整治工作,做好替代农药产品及使用技术推广工作。

加强兴隆、龙台和双龙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联合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县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县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县元通绿色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绿白牌甜油桃”的生产过程监控,规范基地农产品生产行为。

六、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大力调整品种品质结构,推进农产品优质化进程,着力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营销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新品选用、订单基地建立、技术培训、基地认定和产品标识管理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在巩固完善合同订单方式,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的基础上,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采用“二次返制”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入股的股份制。构建品牌推广、营销平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8篇

一、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创新欲望

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素质与重点高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与省属本科院校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较大,部分学习较主动的学生也容易被大环境同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提不起来。为了更好将大赛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以赛促学,我们进行了如下举措:(一)成立机械创新协会当今大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厚,但对社团活动却情有独钟。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实施过程中,学院利用学生心理作用于2008年成立了机械创新协会,吸引了一批对机械创新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以科研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创新课题讨论、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小产品制作、基本加工技能培训、学术报告等。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创新理念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拓宽了机械创新基础知识面。(二)建立专用实验室固定的实验场所是顺利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在实验楼建立专门实验室供学生使用。此实验室由机械创新协会管理,配备专门指导教师和常用加工工具如老虎钳、扳手、电锯、小型钻床等,并与学院实训中心建立联系,利用实训中心现有设备进行机械零部件加工并完成创新小产品的制作。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避免了受常规实践教学的干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定期开展学术报告和专业讲座针对机械爱好者定期开设系列讲座如:机械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机械制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传感检测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单片机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涉及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控制理论等专业技术方面知识。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有一类报告是由学生自己主持的,由已毕业返校的校友和参加过往届比赛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经验,并对学弟学妹提出期望和告诫。系列讲座和学术报告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基础,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以赛促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关键,优秀的指导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是2001年组建的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年轻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参加教学和管理工作,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有欠缺。机械创新设计比赛周期很长,从项目创意、立项、方案设计、具体零部件设计、加工制作、试验调试到参赛答辩准备等工作,需要指导教师长时间关注指导项目,并对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学院在教师培养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加强教师培训江西理工大学历来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水平。针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排《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等课程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法,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来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鉴于青年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较差等因素,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联系实习单位,送教师到工厂和企业进行实地培训,专门针对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等专业操作进行培训。另外,还与本地的多家机械加工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定期派教师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实践,并在合作单位与工人师傅共同指导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现如今大学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校的建设水平。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针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丰富《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6-7]。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实验室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形成有较强工程背景的教学环境,使直观式教学、现场式教学方式的采用如鱼得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通过一系列以机械产品为对象的实训项目,以及采用大量的源于生活、源于生产一线的案例,使教学内容注入更多的工程因素,达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课程建设中对实验室进行扩充,在原有传统机械零件模型和机构模型基础上,进行机构创新、轴系创新、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和慧鱼创新设备的购进,在试验内容上,增加机构创意设计、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机械传动综合实验等。(三)建立教师工人相结合指导模式鉴于教师、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参赛模型或实物制作过程比较困难这一问题,结合江西理工大学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工人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习环境的投入上比较大。学院有完整的金工实习工厂,其中包含了机加工的全部工种:钳、车、焊、热处理和数控机床加工,并配备经验丰富的生产工人进行实习指导。利用学院现有优势,在参赛初期的选题和方案设计阶段由教师指导完成,在模型或样机的加工制作阶段,由教师和工人共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完成零部件的加工和参赛样机的装配。

三、以赛促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每两年一次,不利于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难以保证每届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比赛筹备时间太长,从题目的公布到参加地区预赛要一年多时间,容易与正常的课程教学相冲突;大赛没有纳入教学计划,作品的设计、制作场地易与教学相冲突;大赛对学生知识面要求很广,涉及的课程多,包括力学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机械加工工艺等,学生在低年级没有掌握好大赛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了完成比赛任务临时抱佛脚,却又耽误了新课程的学习,高年级学生又忙于考研和找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大赛。针对这一问题,杨叔子院士在《再论机械创新大赛很重要》的报告中已经提出“:这一大赛不是可有可无,建议纳入个性化教学计划,并从体制上加以保证。”鉴于此问题,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一)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我们已完成省教改课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的综合课程设计改革”(课题编号:JXJG-06-84-1)和校级教改课题“以创新设计大赛为切入点的《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通过两课题的研究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针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综合课程设计改革[8],将机械专业09级教学计划中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分别改为机械创新设计(一)、(二)、(三),使之成为连续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在课题的设置上,增加创新专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程,开设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环节,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在10级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为期一周的《机械创新实训》实践环节,该实训是基于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和机构创新组合平台开展的,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二)提供政策保障、建立激励措施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放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因此在实验室建设和开展课题研究上给予大力支持。江西理工大学立足学院实际,专门成立了由分管科研的副院长任组长,由教务办公室主任、各系教学主任组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对不同渠道、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赛事,进行策划、组织和管理,统一协调参赛学生、指导教师、方案评审、作品制作、组织参赛、动员宣传等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学校投资140万,正在筹建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液压测控试验系统(含机械手等设备)。另外学院每年对大赛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对参赛老师和学生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一定的奖励。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9篇

关键词 农林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建设现代农林实训基地是全方位培训掌握农林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是为培养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1]。该实训基地的建成,是永定县职业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升社会贡献份额将起到极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

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种养等农林实训基地位于永定县仙师乡务田村葛布段,距永定县城 km,距仙师乡2 km。地理坐标东经116°25′~117°05′,北纬24°23′~25°05′。基地总面积 hm2。

项目区属于低山山地,海拔175~340 m,相对高差165 m,区内大部分山地的坡度在25°以下,地势较平缓,仅局部山地坡度在30°左右,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境内属永定河水系。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不酷热,冬短而不严寒,干湿季节明显,雨量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霜期10 d,年降雨量1 400~1 8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h,适宜植物生长。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目前经采伐已演变为次生针叶林、竹林、灌丛,有部分林地人工栽植了经济林,但已失管进入衰退期。

社会经济情况

永定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从业人员万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仙师乡位于永定县西南部,东与金砂、城郊乡相接,南与广东大埔县长治乡相连,西与峰市镇、洪山乡毗邻,北与上杭县稔田镇接壤,面积146 km2。乡政府驻地仙师村,距县城14 km。辖16个村民委员会,164个村民小组,有66个自然村,其中有15个革命基点村。全乡有人口2万人,均属汉族,讲客家方言。境内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铁路、省道贯通全县,集镇主道及村主道已实现路面硬化,促进了大小交通的接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作业区林地概况

作业区设计总面积 hm2,均为林业用地。林业用地面积中,疏林地面积 hm2,占;竹林地面积 hm2,占;林分面积 hm2,占。林地立地条件较好。疏林地、林分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树种单一,树种结构不合理,且林分质量较差,林地生产力较低,现有植被与实训基地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其实训基地工程要求进行设计,提高基地工程作业质量,以改善实训基地环境,提升学校形象。

2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一是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全校职专学生学习的需求。二是扩建后更好地发展成人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做出贡献[2]。三是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校环境育人的基础。四是随着当前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人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综合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的压力日渐增大;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瓶颈制约开始显现等,校园建设对学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行性分析

一是学校后山的林业使用权属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永定县仙师中学所有。二是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良好。该校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葛布段,毗邻龙湖,依山傍水,树木葱郁,境内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良好、地势平坦,土层肥厚、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适合各类果树繁育,符合果林苗圃建设的立地条件。三是有县政府、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四是通过场地绿化、道路绿化、渠道绿化、生态林带等生态建设,将形成大面积的绿色植被,校园植被覆盖度达到85%以上,形成“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校园景观,实现校园“园林化”。五是为学校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又为永定县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加快永定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六是为学校职专学生、全体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基地,为种植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种植、田间生产管理、苗木的病虫害防治等实践的平台,同时把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教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成为一种绿色文明理念的渗透,提升学校管理品位,打造品质绿色学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3 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福建省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和初中部学校,学校创建于1968年,学校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葛布段,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校园面积占地 hm2,后山林权使用面积 hm2,校园建筑面积万m2,目前在校生超过700人。自职校复办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每个人都在不断“充电”接受教育,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目前,学校有种养殖专业学生508人,由于实训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一是学校后山 hm2的林地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缺乏专业实训基地;三是学校运动场与后山的布局不合理;四是基地所在地的现有森林景观效果差,植被以低产低效经济林和残次林为主,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仍然存在林中林缘空地、地力衰退、山林的自身繁殖能力下降的现象。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森林保护,将学校后山建成休闲式林果园,为种养殖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实训基地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发展成人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做出贡献。

4 规划设计方案

指导思想

基地建设要发挥好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特色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一流的设施设备为基础,以高质量的学生技能训练、公共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为保证,建设成多功能、集公共性、示范性、服务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开展应用项目研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满足教学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当地的现代农业行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设计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原则;二是真实性原则;三是超前性原则;四是开放性原则;五是通用性原则;六是开发性原则。

范围与布局

永定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设计范围包括永定县仙师乡务田村2006年二类调查林业基本图35林班7大班2、3、8、9小班,35林班8大班1小班,面积 hm2。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圃五园”,“一区”:原生植被保育区,学校后山中上部林地,面积 hm2。“一圃”:农业实训植物资源圃,面积 hm2。“五园”:①竹园:以小径竹为主的竹园,面积 hm2;②花椒园:种植花椒,面积 hm2;③果园:种植柚子、枇杷、桃、李、杨梅等果树,面积 hm2;④油茶园:种植油茶,面积 hm2;⑤樱花园:种植樱花、碧桃等,面积 hm2。

内容与规模

种养等农业实训基地总面积 hm2,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圃五园”。设计内容与规模详见表1。

种植技术设计

原生植被保育区。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中上部,面积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为用材林地,郁闭度,生长良好,林相单一较整齐。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Ⅲ类地为主。②设计思路:调整树种结构。在保留原生植被条件下,对原生植被进行劈草、施肥;林中空地选择彩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成为有季相变化的针阔混交林[3-4]。③主要技术要点:在保留原生植被条件下,对原生植被进行劈草、施肥;林中空地选择枫香、山乌桕、黄花槐、三角梅等彩叶树种进行补植。枫香、山乌桕、黄花槐株数各占1/3,株间混交,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零星补植,平均补植450株/hm2;三角梅点缀75株/hm2。

农业实训植物资源圃。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中下部,面积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局部散生杂竹,为用材林地,郁闭度~,生长一般,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Ⅲ类地为主,部分Ⅰ、Ⅱ类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引进和丰富学校本部现有园林植物资源圃( hm2)的植物种类,合理布局,科学分类和挂牌,建成园林实训植物资源圃,以满足园林植物识别的需要,同时为科研生产提供一定的种质资源。③主要技术要点:选择香樟、南方红豆杉、苦楝、山杜英、乳源木莲、紫薇、深山含笑、桂花、银杏、罗汉松等花木,各占10%,块状混交,大苗移植平均300 株/hm2。

竹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右侧下部,面积 hm2。原生植被为人工苦笋竹,为笋竹两用林地,平均3 000株/hm2,生长良好。以Ⅰ、Ⅱ类地为主,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深入竹林使人处于竹林内部所感受到的景观形象,其中大体量竹子的存在是形成理想的林内景观的基础。林内景观的经典形式是古典园林中的“竹里通幽”。竹林中搭一茅屋,养心畅情,“独坐幽览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即为竹里通幽的理想模式,体现竹文化、展现竹园林艺术。③技术要点:在保留原生植被条件下,对小径竹林进行劈草、施肥。通过景观设计,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依托巧妙的植物配置手法,合理的植物造景。

花椒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山凹下部,面积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和人工杂竹,为用材林地,郁闭度~,生长一般,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Ⅰ、Ⅱ类地为主,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围绕城乡火锅市场,立足农村产业现状,打造实训基地绿色、有机、无公害精品花椒园。通过种植示范,学生体验创业,促进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③主要技术要点:花椒树移栽,冬春皆可。连片种植的田块,移栽前1个月必须按行距 m、株距2 m的规格打好穴。穴的规格为30 cm×30 cm×30 cm,栽植密度10 005株/hm2。无论是冬天移栽还是春天移栽,移栽时都必须灌足水,四面压实。

果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中下部,面积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局部散生杂竹,为用材林地,郁闭度~,生长一般,林相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地块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以Ⅲ类地为主,部分Ⅰ、Ⅱ类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②设计思路:要突出特色的果树品种和果园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充分展示果树的新、优、奇、特、色、香等美学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分片规划,种植不同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果树,设置赏花区、观果区、体验区等。③主要技术要点:选择柚子、枇杷、桃、李、杨梅等果树品种,栽植小区每种各 hm2,栽植密度600株/hm2。设计道路排灌系统,包装场和建筑物的设置以及防护林的营造。

油茶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左侧全坡,面积 hm2。原生植被为天然马尾松,为低郁闭度或疏林、林中空地,景观效果差。以Ⅲ类地为主。②设计思路:要突出特色的油茶品种和油茶园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充分展示茶树的新、优、奇、特、色、香等美学特点。通过种植示范,学生体验创业,促进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③主要技术要点:选用福州地区选育的省审定优良无性系(闽43、闽48、闽60)良种,培育壮苗。提早1个月整好造林地,林地坡度大于10°时,最好按等高线开挖水平带,以利于水土保持。为保证早实丰产一定要适当密植,栽植密度1 650株/hm2。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时栽植,及时抚育,加强保护和病虫害防治。

樱花园。①现状:位于实训基地入口,面积 hm2。山脚路边空地,立地条件较好。②设计思路:通过樱花园建设,改善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推动学校打造兼具生态性、景观性、标志性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学校的园林绿化事业烙下一个源于乡土、融于乡土的特色印章。③主要技术要点:选择樱花、碧桃品种,各占50%,块状配置,栽植密度600株/hm2。

5 结论与建议

(1)项目区具备项目建设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林地使用条件;学校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葛布段,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校园面积占地 hm2,后山林权使用面积 hm2,学校种养专业学生508人,由于实训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该项目实施后,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对周边环境绿化、美化能起示范与推广作用,促进种植职业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利于种养专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提供实训条件。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2)项目建设注重生态优先与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做到绿化、美化与香化相结合,同时提高了风景旅游资源的价值,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创造了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实训基地及学校周边环境,为种养殖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型农民做出贡献。建议进一步探索农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将成果运用到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5]。

(3)项目总投资万元。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一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其效益很大部分是间接的、无形的、无价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实施。

(4)设计方案对实训基地工程建设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加以明确的阐述,提出了“一区一圃五园”总体布局和技术措施,并对项目投资及效益等进行了科学的概算与评价,必将对实训基地工程建设将起指导作用,作业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6]。因此,建议严格按设计施工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6 参考文献

[1] 陈晖,李国春.农业类高职学院创办实训基地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286-288.

[2] 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

[3] 卢春英,郑建英,张盛钟.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提升封山育林措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6):71-74.

[4] 将和平.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玉米 纵横通透 示范推广

1.内容及推广范围

2013年我区开始实施了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四年来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8万亩。

2.组织管理

在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阿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持实施该项目。充分发挥区、镇街农技推广网络的作用,很好的完成了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及验收总结工作,实施结果达到了预定指标效果。

3.技术培训

由区专家组和镇街技术组结合,很好的完成了全程技术培训工作。制定了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技术规程,各村按技术规程内容,通过专场讲座,录制电视,网络解答,发放资料、田间指导、典型带动等各种方式,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实施项目户培训率达到了100%。

4.资金投入

2015年阿城区农业局结合高产创建项目,对资金进行统筹按排,对实施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核心示范农户给予一定的机械耕作、良种、化肥等方面的资金补贴,并帮助协调解决贷款150万元。

5.推广前景

扩大面积潜力

我区玉米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现“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模式”所占的种植比例很小,还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模式”玉米种植基本同于常规玉米种植,要求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栽培技术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种植模式上有一些调整,但增产率在15%以上,亩纯增收150―250元,所以70多万亩常规种植的玉米改一定的面积为“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模式”种植的玉米是现实可行的。

产业发展的必然性

玉米是集食用、饲用、工业用于一身的三元栽培作物,人均占有玉米量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中国是农业大国,因此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玉米总产量和单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耕地有限、玉米单产还偏低的今天,如何提高玉米单产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研究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通过国内外实践都证明,现阶段只有通透密植栽培才能使玉米单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建设好生产基地,有了充足、合格的原料玉米,产业化发展才能有保证。它是通过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中的风、光、热,和栽培要素中的肥、水、管理,实现综合配套的良好栽培方法,为所选择的适宜的耐密品种“服好务”,最后达到高产、高效的种植目的。在我区推广应用“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模式”,在生产中的表现是:可操作性强(普通垄距不用更改,利用配套机械直接播种、中耕,作业同常规种植玉米一样方便可行)、效果较好(不但有大垄行间,沿垄向的纵向通透,还有同一大垄上宽穴距,与垄向垂直方向的横向通透,通透性很好)、适合当前生产(当前种植的旱田作物主要是玉米,没有其它矮棵旱田作物可以与玉米间作,此种模式能使玉米实现自行通透,使玉米种植能够更好的利用风光等自然资源)。

在我区推广“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模式”是有它的必然条件的。

6.主体技术创新点

应用配套机械,采用130厘米大垄,垄上双行不等距穴播。不但在顺垄向有宽窄行的通透,在横向宽窄穴距上也有通透,即所说的纵横通透栽培。宽行距90厘米、窄行距40厘米。宽穴距60厘米、窄穴距30厘米,每穴双株(根据品种的耐密性等条件的适宜情况,可通过对宽窄穴距的调整,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同一条垅上双行宽窄穴距同步,相邻垅上宽窄穴距交错。

模式图1如下:

一是实施高肥、密植,实现高产高效技术路线的有效途径。

通过耐密品种的应用,改变种植方式,可大幅度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实现种植密度由3500-4000株/亩,向4500株/亩过渡,突破现有品种在当前条件下种植密度难以增加的,并克服了密度增加、投入水平提高出现的倒伏、田间郁蔽、穗小、秃尖长、空秆率高等矛盾,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二是缓解了“玉米海”种植方式的矛盾,实现了玉米自行通透种植。

三是提高了玉米的栽培水平。

通过种植密度增加,施肥水平的提高,节水抗旱、土壤深耕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玉米栽培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是经济效益显著。

较一般栽培亩增产100-150公斤,纯增收150-250元。因此,玉米种植效益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有二条途径,一是降低种植成本,二是提高单产。栽培技术研究的是在科学投入的前题下,如何提高玉米单产。目前提高玉米单产最先进、科学的方法是:示范推广通透密植栽培新技术,走密植高产的栽培技术路线。“玉米纵横通透栽培技术”是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模式之一,它的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适宜当前生产。近三年在我区示范推广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且在逐年增加。目前示范推广核心区广大农户对该项技术已完全实现了由引导型向自觉应用型的转变,随着以点带面示范效应的发挥,该项技术定会在全区范围内被更多的农户推广应用。推广纵横通透密植栽培技术,从直接经济效益角度说是关系到全区农户种植业收入的高低,从社会效益角度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种植业发展的关键。

7.项目基本特点、经济效益及推广前景

推广前基本情况。与推广前相比,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生产条件、种植效益、种植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品种由普通品种向耐密型品种转变。

栽培技术由较粗放向机械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方面转变。

生产条件。项目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生产条件相应得到了很大改善。种植效益:亩纯效益提高了150―250元。

种植规模由原来的仅几十亩发展到3万亩。

产品质量。籽粒由高水成熟度较差向水份含量低成熟度好的方向转化。

大田管理实训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对策;云南芒市

芒市原名潞西市,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芒市作为部级商品粮基地市,自然条件优越,具有悠久的种稻历史。芒市2010年水稻播种面积为万hm2,平均产量6 510 kg/hm2,总产量万t;以“遮放贡”米为主的优质稻种植面积达万hm2,平均产量6 090 kg/hm2,总产量万t,总产值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1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万hm2,增产潜力巨大。芒市由于栽培技术更新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从2008年作为云南省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以来,都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在省内各稻区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适应性。2011年芒市农业局加大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力度,然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芒市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现状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以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等为技术关键,通过基本苗、肥料总用量、肥料施用比例和灌溉水调节的精确定量[1-3],实现高产、优质、省工、节本(省种、省肥、节水)、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4-5]的栽培技术体系。芒市于2009年引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面积试验,2010年在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区密度试验和肥料试验的同时,开展了大面积示范,示范面积为 hm2,涉及芒核、那目、南冷3个自然村, 56户农户。2011年,全市计划种植粮食作物万hm2,产量20万t,计划发展优质稻面积万hm2。在芒市镇、风平镇、遮放镇、轩岗乡等4个乡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6片,涉及农户9 253户,完成面积4 hm2,其中遮放镇列为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项目试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共计714 hm2。从2009―2010年2年的推广效果来看,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相比,平均增产750 kg/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户开始逐渐接受该项新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

资金缺乏,推广难度大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本身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难度。因该项目推广的经费不足,加之种子、肥料等农资价格增长又过快,农民购买优质农资能力弱,农民增收空间小,示范片高产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存在误解,掌握不全面

一部分科技人员及大部分农户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误解成费工费时的“精耕细作”栽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易于操作,认为该项技术只是某些地区、某些品种中产生的经验性技术,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广泛适用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套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的栽培技术体系。科技人员尚未完全理解该项技术的理论精髓,对于具体的技术环节的掌握不全面,在实际指导农户水稻种植时仍然存在栽插规格不达要求、旱育保姆使用不合理、追肥不及时、基肥与穗肥追施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由于芒市地处边疆,农户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部分农户存在畏难情绪。

未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芒市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少数民族居多,部分水稻种植户依然有沿用老传统的情况,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近几年推广的栽培技术,未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配套措施。此外,芒市一部分水稻种植区未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配套渠系,致使一些水稻田干旱时无水灌溉,导致多雨时排水不畅。加之水稻种植户大田管理水平低、施肥不合理,部分地区病虫害发生严重,严重制约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

3 对策

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

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项目,继续探索项目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各级部门积极配合,加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高产示范区补助,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增加对良种推广、配方施肥等关键环节的补贴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以示范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根据水稻高产的生育规律,在最关键的叶龄期,采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及最经济的种、肥、水、药,获得最高的产量、最高的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栽培技术体系。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邀请省级、州级专家对芒市水稻生产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多渠道对科技人员进行综合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农业知识,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与农户积极沟通交流,极大地调动农户积极性,让广大水稻种植户在思想上接受该项技术。同时,着力做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高产示范样板。选择群众基础好、种植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地块条件好、基础设施齐全的村寨设立高产示范样板,设立技术(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指导小组,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全力以赴,搞好样板区的水稻生产,发挥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高产效应,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分阶段层层召开现场培训会

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水稻生长各个时期,针对科技人员、农户层层召开现场培训会,及时兑现水稻种植户物资补助。根据农时提前指导农户准备生产物资,提前召开技术培训会,“手把手、面对面”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指导农户加强水稻旱育保姆拌种技术、旱育稀植浅播技术;培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分片、分户指导农户扩行减距的栽插方式;指导农户分阶段进行追肥,不断改变种植户传统的追肥方式及追肥量;指导农户重点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做好后期水肥管理及测产工作。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措施

市农机站、市农业局、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要调动一切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以村寨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推进水稻栽插机械化程度。同时重点对科技人员及科技带头人进行农机操作培训,实现水稻生产机耕机收,不断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将水稻旱育稀植育秧技术、旱育保姆拌种技术、机械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配套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指导农户更好地进行水稻生产。

4 参考文献

[1] 冯虎林,邵保元.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4(9):5-6.

[2] 江学海,罗德强,周维佳,等.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参数的确定及验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3-85.

[3] 杨春耀.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197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