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慧城市总结 第1篇
1、本项目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实施,项目服务采购包含三年服务期,服务期满 后项目资产无偿移交项目招标人。
2、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场景服务、应用支撑平台服务、数据资源体系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和安全系统服务,以及配套的运行维护服务。
3、本项目的产品选型、产品开发等均应能适配后续信创产品,服务期内在适配时能够免费提供技术支 持和必要的支持工具。
4、本项目为保证各系统安全性,应用系统登录账号不可设置简单密码,密码应使用10-14个字符,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且要求首次登陆后立即修改。
5、本项目在建设及服务期内,投标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制度及相应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由此产生的安全责任事故由投标人承担。
2023年智慧城市总结 第2篇
2023年,我国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战略正式深入实施。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服务的智能中枢是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成为了数字中国的核心载体。
智慧城市是一种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的全新理念和模式。在智慧城市的实际推进中,不仅需要完善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还需要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持续实施、“双碳”目标加快落实、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机遇。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1)数字孪生技术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城市构建与运行全生命周期过程,打通物理城市与数字空间通道,重塑城市基础设施,形成虚实结合、孪生互动的智慧城市发展新形态,推进智慧城市从新型智慧城市向数字孪生城市升级演进。
技术上,数字孪生城市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聚焦数据管理、信息模型和仿真分析等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来采集城市中各类数据,再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构成了城市数字孪生模型的数据底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城市数字孪生模型呈现在现实场景中,可以让管理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2)5G、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融合,催生大量以技术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智慧城市新基建场景。物联网、BIM/CIM、GIS、AI、IoT不断深化对建筑行业的赋能,智慧工地、智慧园区、零碳园区、智能建筑等加快推进。
以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的社区小脑加快落地,智慧社区逐步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构筑更立体化的15分钟生活服务圈。互联网与医疗健康加速融合,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监护、智慧导诊、AI辅助诊疗等互联网诊疗新场景不断丰富。
(3)人工智能辅助自动驾驶、智能电力巡检、工业机器人等,区块链支撑智慧城市信息深度共享与应用,5G与工业互联网促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5G、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新材料、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应用,助力智能出行。智能服务机器人在酒店、商超、医院等广泛应用,并随无接触服务需求的升级而向更多商业场景拓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借助车路协同、智能信控、智慧停车、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提高通行效率,减少碳排放。人工智能、智能监控、生物识别技术不断成熟,在碳追踪等环保低碳领域加快应用。
(4)城市大脑、城市智能平台、城市运管中心等智能平台建设加快,各地着力打造城市数据汇聚中心、交换中心,逐步将智能应用从城市管理、服务向经济发展等领域拓展。随着城市智能场景的落地,算力资源属性越来越明显,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技术等支撑下,构建完善的算力调度机制,将助力构建可跨域、可调度、可分配、可交易、可监管的柔性、智能城市算力中心。
近些年,为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我国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22年_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5)随着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数字技术在城市各领域落地应用的加速,以及多元应用场景需求的升级,针对城市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规划、设计、管理、运维、运营、安全等全流程全领域的服务成为重点。下一阶段,涵盖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场景化等内容的智慧城市运营价值凸显,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分析、挖掘、应用、治理、开放等将备受关注,加快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化融合、强化数据治理及分类汇聚、推进城市大数据的场景匹配、有序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等将成推进重点。
(6)元宇宙以BIM、GIS、IoT等技术为基础,通过搭建开放、包容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字孪生平台、CIM平台等技术体系,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运行分析、动态评估、规划决策、监测实施等需求,推动城市空间的数字化、精细化治理,为城市管理者、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综合的城市应用和人居体验。
地方政府层面,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元宇宙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如《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等,力争到2025年,将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提升到千亿级别。
应用场景方面,各地政府重点推进了医疗健康、数字城市、课堂教育、商业运营、品牌娱乐、文旅出游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元宇宙创新应用,如昆明市建设元宇宙发展试验区、上海市公布首批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需求等。
(7)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低碳发展构筑城市高阶能力,深化数字城市高层次、多维度协同。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5部门联合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为契机,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协同转型将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2023年智慧城市总结 第3篇
易知微团队推出了一批3D城市模板,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且差异化的模板参考,方便进行个人学习、业务demo制作以及智慧城市项目交付。
根据大家的普遍需求,易知微设计师们从全国660个城市中选择了7个地理分区(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东北)中的代表城市以及4个特色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共推出11个城市3D风格模板。
2023年智慧城市总结 第4篇
沈北新区数字
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项目
4月28日,沈阳市沈北新区数字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拟中标单位信息: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万元。
项目名称:沈北新区数字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内容:该项目包括数字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大厅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一网统管应用体系建设三部分内容。 投标人资格要求:1.资质等级及范围:[专业承包·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一级] 2.项目负责人资质类别和等级:[注册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含)以上3.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2023年智慧城市总结 第5篇
1、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规模
全球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
图表:2019-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万亿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9-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2021年,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达到万亿元,较2020年同比上升;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达到万亿元,较2021年同比上升。
2、智慧城市建设行业供需状况
供给:
图表:2019-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
受政策持续影响,2019-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达到259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上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支出国家。目前,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是我国投资的重点项目,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达到亿美元。
需求:
回顾过去几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程,自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_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随着智慧城市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陆续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发展。根据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900个。基于区域的布局来看,住建部确定的试点城市已覆盖到我国的各个省市及自治区,以中东部地区居多,其中华东地区最为集中。
目前由于政府资金紧张和建设资金需求的矛盾仍旧突出,因此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以BOT/BT模式为主,需要建设方提前垫资。且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等多元化模式转变。无论是直接BT模式、BOT模式还是企业与地方城投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智慧建设需求旺盛和政府资金相对缺乏的矛盾问题。然而,这些模式的广泛应用却提高了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这使得资金实力突出、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获得大项目机会更多,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更强,最终在市场竞争胜出的概率也越高。
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