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水稻的作文300字(精选12篇)

admin
导读 一路上,金色的稻穗恋恋不舍地欢送他们: “再见,鲤鱼兄弟,谢谢你们的帮助!”啊!我有这样一个好妹妹真开心,真希望我们可以永远那么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小鲤鱼们伏在水里等候着,看到螟虫爬到靠近水面的稻根上,就赶过去把他吃掉。有的螟虫吐出丝,挂在空中随风飘荡,一不小心落到水面上来了。小鲤鱼也决不放过,一口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1篇

我有一个既可爱又机灵的小妹妹。

我的妹妹长得十分可爱。她的脸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好似一颗水晶,樱桃搬的小嘴,红彤彤的,还有她的腿长长的,都快和我一样高了,可爱极了。

我的妹妹不光长得很可爱,而且也很机灵。上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枪战,妹妹也吵着要玩。我无可抵抗,只好让她玩一盘。游戏开始了,一个比她大的小男孩当“僵尸”,他迅速锁定目标—我的妹妹。当我妹妹反应过来,他已经蠢蠢欲动了。当时我急得大叫一声:“快跑!”,妹妹赶紧一边跑,一边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在一个转弯处,我的妹妹灵机一动,迅速转了个弯,便逃出了缠人的“僵尸”。当她胜利回来时,我还表扬了她,还敢智斗“僵尸”。最后,我们三个人终于灭了那一个“僵尸”。

我的妹妹在学习上也有一番成绩。她每次考试都在96分以上,一直都排名在前10名。在课堂上,她总是积极地发言,被她的老师表扬。

啊!我有这样一个好妹妹真开心,真希望我们可以永远那么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2篇

春风拂过,它在悠闲的跳舞。我静静地欣赏它的舞姿,非常美。

七周前,我种下了它的种子,心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的。现在它比原来长得高很多。看着它,我也不禁想起种的过程。

第一天,我起床的时候,什么也不管,快速地跑到花盆前看了看发现还没有发芽,我拿起了身旁的水壶浇水。希望它快快长大。一复一日,我很奇怪,为什么我种了这么久可就是不发芽?我上网查了一下,恍然大悟,不是我的方法不对,而是我不够耐心。原来要过一两周才发芽。我希望它长快一点,我就可以看到它那绿油油的芽。

我种的是普通水稻,而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要是没有它们,我们不会有这么好的粮食。

一周后,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芽了,他应该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就破土而出了,他那个绿绿的芽就像一块小绿宝石,也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我量了一下,他的芽长了3厘米。

又过了几天看了一下,发现又长高了2厘米,我很开心,可就在这时,我看见了有几个小洞,又看了一下旁边,有几只小虫子在啃芽,我把虫子捏死了,心想:得放到一个没有虫的地方。我拿了一个玻璃盖子盖住了它,果然没有虫子来吃……

我看着它一天天长大。不管付出多少心血,这一切都值得。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3篇

我的妈妈中等身材,体态微胖。她有着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下方有一个小巧的鼻子和一张大嘴巴。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一提起我妈妈,我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妈妈那双灵巧的手。

周末早晨本事睡懒觉的时候,但我却早早地起了床。不是我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而是能吃上妈妈给我特别准备的早餐。刚一起床,就看见第一道菜已经做好了,是一盘煎鸡蛋。别看它样子很普通,但经过妈妈的那双灵巧的手,它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远远望去,盘中的鸡蛋白里透黄,中心仿佛是一个金色的太阳,光看就让人垂涎三尺啦!等我清扫了“战场”,主食还未出锅就飘出了诱人的麦香,走近一看,啊,原来是我最喜欢吃的面条。色泽清亮、弹性十足。尝一口,香滑味美,可真是一种享受啊!不一会儿,最后一道菜上来了,是一盘土豆片炒青椒。仔细一看,土豆片呈金黄色,周围泛着它特有的香,上面还有一些油亮的“小露珠”。青椒呈淡绿色,一看就令人食欲大增,真是美味!

瞧!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4篇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5篇

我的家乡在济宁鱼台,它位于微山湖畔,这里水土肥美,鱼虾成群,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我最喜欢的是鱼台的水稻。

鱼台县种植水稻有悠久的历史,来到家乡,放眼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稻田。春天,农民伯伯先把种子泡在田里,开始催芽,十天左右,把种子撒在地里开始秧苗,慢慢地,小苗从泥土里钻出来,它四处探探头,好像在和谁做迷藏似的。小苗绿油油的,好像碧绿的毛毯。

夏天,小苗渐渐长高了,在微风的吹拂下,长得更加茁壮,这时候开始插秧了,农民伯伯先把水灌到田地里,再把秧苗插到地里,然后施肥,灌溉,打药。慢慢地等待着水稻成熟。

秋天到了,水稻由翠绿变成金黄,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把蹈杆都压弯了腰,秋风一吹,到处飘着稻谷的清香。人们也忙着收割水稻了,稻子收下来,脱去壳,就变成了有名的鱼台大米。

我喜欢鱼台的水稻,它养育了家乡的人民,我喜欢吃鱼台大米,它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爷爷奶奶会给你吃香喷喷的米饭。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6篇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7篇

我的爸爸1米75厘米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中等。爸爸的鼻子又大又挺,眼睛也大大的,那深邃的眼神似乎能看穿别人的心思。

爸爸非常幽默、乐观。无论碰到什么事,他总能逗得我们开怀大笑。一天中午,我终于如愿以偿挂上了三条杠,爸爸开心地叫我“苗三横”,我知道他是打心底里为我高兴。过了一会儿,他竟然扯下三条红纸头贴在自己的手臂上,展示给我们看。我们笑得前俯后仰,瘫坐在地板上。

爸爸的工作很忙,平时很晚才回家,有时竟忙得一天只吃两顿饭。我非常佩服他对工作的进取精神。

俗话说:父爱如山。爸爸非常爱我,经常回来时,在我的手臂上又是啃又是咬,不但痛,而且口水也弄得我满头满脑。我只能一边叫:“妈妈,快来解救我!”一边直跺脚。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发着高烧,爸爸十万火急地赶过来,二话不说抱起我就往医院跑,我躺在爸爸的怀里,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父爱在行动中,让我用心感受。父爱是在微小的事情中默默不语,毫不逊色于母爱。我喜欢爸爸对我的一言一行,细细品味着父爱的真谛。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8篇

天才木匠,又做了一个完美的作品,不过与前面的作品唯一不同的是——他是用稻草做的,知道吗?

这个稻草人非常善良,看到别人受到了欺负他一定会上来帮助,这让他瘦了很多委屈,一天他来到了街上,看到护理和小熊在打架,他立马冲了上去和他们卷在了一起四大了起来,终于,他们都被稻草人拉开了,小熊和狐狸看到自己打成这样立马讲责任推到了稻草人,还把他拉到了法官更前,告他无故打人,还得稻草人差点被打散,可是只个毛病始终没改,一天傍晚他看到盘羊终被跳崖,稻草人上去拉结果被一脚踢下了悬崖,摔了。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9篇

我的妹妹今年6岁,她眼睛小小的;眉毛小小的,像弯弯的小月亮;嘴巴大大的;耳朵小小的。很可爱。

妹妹它很爱学我。有一次,我要上厕所的时候,妹妹说:“我也要上厕所。”我只好让她先了。还有一次我要去超市买棒棒糖,妹妹说:“我也要跟着去卖棒棒糖。”

妹妹总是和我抢东西。有一次我吃薯片的时候,妹妹一下子就抢过去,自己吃了。还有一次,我买了一个陀螺,妹妹买了一个娃娃,但是她后来又想玩我的玩具,又把我的抢走了。

她的爱好就是爱看手机。有一次她想看手机,就问妈妈能不能给我看一会手机,妈妈就给她看了。她不是看了一会儿,是从上午看到下午,一直没有停过。妈妈说:“不许看了,你已经看到下午了,快把手机还给我。”

妹妹的缺点就是写12345……写不好。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把1—100写一遍,妹妹写得很不好,被妈妈撕掉好几次。

妹妹很听我的话。有一次,我说:“把我的钢笔拿来。”她就帮我拿来了,我让她把水给我端过来,她又帮我端过来了。

我真喜欢我的妹妹。有了这样的妹妹,我真是幸福。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10篇

有一条小鲤鱼,肚皮是银白色的,背脊是青灰色的,大家都叫他小灰鲤。一天,小灰鲤和他的许多兄弟姐妹,来到了水稻田里。水稻田里住着无数小稻秧。小稻秧们看见一大群鲤鱼游过来了,怕鲤鱼来吃稻根,都着急起来: “哎呀,小鲤鱼怎么闯进咱们家里来啦?”

“唉,瞧他们横冲直撞的,一定是些坏蛋!” “咱们今年要多打谷子,现在怎么办呢?” “快想办法告诉农民伯伯!” 小鲤鱼们甩动尾巴,一摇一摆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没听到小稻秧的谈话。小稻秧们担心极了,生怕鲤鱼来伤害自己。

忽然传来了“巴达巴达”的声音。啊,小鲤鱼在吃东西哩!他们是在啃稻根吗?小稻秧们更加紧张了,他们低下头来,四处张望。忽然,一棵小稻秧高声地说:“哈,瞧!小鲤鱼在吃孑孓(jiéjué!嘿!好呀,好呀!孑孓都是大坏蛋,长大了就变成蚊虫去害人,赶快把他消灭干净!”

真的,小鲤鱼个个都是消灭孑孓的能手,他们一大口一大口地,吃得快极了。小稻秧们松了口气,互相瞧了瞧,笑了。

有的小稻秧还帮着小鲤鱼找孑孓: “喏,那儿还有,对,这儿,这儿!好呀,你们真是除害虫的小英雄!” 小鲤鱼们听到小稻秧夸奖自己,心里乐滋滋的,越吃越有劲儿。没多久,稻田里的孑孓都被吃光了。现在,小稻秧们不再怕小鲤鱼了。他们只是奇怪:小鲤鱼为什么要住到水稻田里来呢?小稻秧问小灰鲤说:“小灰鲤,你们从前住在池塘里,怎么搬到我们这儿来的呢?” 小灰鲤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是农民伯伯给我们搬的家呀!农民伯伯说: ‘鲤鱼孩子们,水稻正需要你们去帮忙哩!上他们那儿去住些时候吧!’瞧,我们就这样搬来了。” 小稻秧说:“小灰鲤,你在我们家里住得惯吗?” 小灰鲤回答说:“住得惯,住得惯。这里工作很多,吃的东西也很多。你们瞧,我们都长胖了哩!”

小灰鲤和小稻秧从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一天,小灰鲤在水里游着,忽然听到有谁在吵嘴: “走开,你这个小坏蛋!别偷吃我们的养料……”

“不走,怎么样!偏不走!” 小灰鲤睁着大眼睛四处找,原来是小稻秧和水藻在吵嘴。水藻真是不讲理的邻居。农民伯伯给小稻秧吃的养料,他们却抢着吃。他们长得又组又长,把太阳光全挡住了。小稻秧吃不到养料,晒不到太阳,都变的又黄又瘦了。

小灰鲤安慰小稻秧们说:“好朋友,别着急,我们来帮你们的忙。” 小灰鲤急急忙忙的游开去,一边游一边大声嚷: “鲤鱼弟兄们!水藻在欺侮小稻秧啦!咱们快去帮忙呀!” 许多小鲤鱼都游过来了。他们张着大嘴,“咔嚓咔嚓”吃起水藻来。水藻吓得索索发抖,小稻秧们可笑得前仰后合地说:“小灰鲤真厉害呀,真像铲草机!”

欺侮小稻秧的\'水藻给消灭干净了。小稻秧越长越结实了。他们挺直了身子,摆动着长长的叶子,一阵风吹过,“悉里索罗”直响。小稻秧已经长成真正的水稻啦!头上都长出谷穗来了。小灰鲤每天早晨游近水稻,快活地招呼他们说:“早哇,朋友们!” 水稻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身子,他们弯下腰来,也很亲热地说:“早哇,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小灰鲤看见水稻紧缩着身子,脸色焦黄焦黄的,满面愁容。

小灰鲤关心地问:“水稻大哥,怎么啦,你们生病了吗?哪儿不舒服?” 水稻皱着眉头说:“小灰鲤,我们又遇到大祸了。你看,可恶的螟(míng虫在伤害我们。”

小灰鲤细细一瞧,嘿!真的,稻叶上爬着一条条小虫。他们沿着稻叶爬到稻茎上,把稻梗(gěng咬了一个洞,钻进去吃水稻的心。水稻痛苦极了,被螟虫害得面黄肌瘦的。这些小强盗真坏,他们吃完了一棵水稻的心,就爬出来,用自己吐出来的丝,把自己挂在稻叶上。一阵风吹来,螟虫就像荡秋千一样,飘到另一棵水稻上,又去偷吃另一棵水稻的心。

小灰鲤看了又气又恨,马上去和兄弟们商量。大家七嘴八舌谈起来: “一定要救水稻!” “咱们帮水稻消灭螟虫!” “对,吃螟虫去!”

小鲤鱼们伏在水里等候着,看到螟虫爬到靠近水面的稻根上,就赶过去把他吃掉。有的螟虫吐出丝,挂在空中随风飘荡,一不小心落到水面上来了。小鲤鱼也决不放过,一口把他吞下肚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小鲤鱼吃着水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长得又肥又大。他们拉出来的粪,又作了水稻的肥料。水稻也长得又粗又壮,结了一穗一穗沉甸甸的谷粒。秋风轻轻地吹过,金黄的稻穗就“沙拉沙拉”唱起歌来。丰收的季节到了,收获的季节到了!农民伯伯拿着镰刀来收稻了。他们放去了稻田里的水,小灰鲤他们就沿着小沟,游到稻田旁边的永塘里。

一路上,金色的稻穗恋恋不舍地欢送他们: “再见,鲤鱼兄弟,谢谢你们的帮助!”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11篇

稻子在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千百年来,人、土地和稻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从小是吃滋养了人们躯体和生命的稻子长大的。稻子是我家乡主要的粮食作物,它滋养了我的身体和生命。

春天,农民伯伯把二三寸的秧苗到田里,灌足了水,接着除草、施肥,秧苗一天一天的长大了。

到了初夏,正是水稻生长的好时光。看,稻花开花了,小的可怜的花儿和谷粒差不多,嫩绿的颜色,没有香味儿,只有细小的花粉挂在稻穗上,十分不起眼。但它仍旧不动声色地默默生长。

转眼间,夏末金秋来到了,水田中的稻子长的已有半人高了,跟春天那二三寸的秧苗已不相同,虽然仍是那纤细的茎,狭长的叶,但却换上了一身金金色的衣服,长出了一粒粒颗粒饱满的稻穗。微风一吹,一望无际的稻子,像金涛似的,一浪高过一浪,沉甸甸的'谷穗不断向人们招手致意,它们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一浪高过一浪,欢快地奔向远方,跟茫茫的蓝天相接。

稻子全身都是宝,把谷子碾成白花花的米,那时人们吃的粮食;金黄的茎和叶不仅可以当柴烧,还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稻子的作用真大呀!

我爱家乡,更爱稻子那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格。

水稻的作文300字 第12篇

央广网长沙5月23日消息(记者郭静 刘黎 姜文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公斤。杂交水稻现在已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国大面积种植。

中国之声记者曾多次采访袁隆平院士,他是稻田里的“追梦人”,他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一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守护了近70年。

近日有关袁隆平院士的消息是在5月9日上午,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开始测产。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公斤。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并在去年12月20日于三亚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成立以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对水稻产量,袁隆平一直执着地追求:“像贪财的人有百万想千万,千万想一亿。我就是贪产量,到了七百公斤贪八百公斤,八百公斤贪九百公斤,九百公斤想一千公斤,最后一千二百公斤(每亩)十八吨(每公顷),不满足,因为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即将报考大学,他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父亲袁兴烈希望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袁隆平却想回重庆读农学院,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始终难以忘记小学一年级那次郊游的经历。

袁隆平回忆:“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附近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正好那是6月上旬的时候,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好漂亮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哎呀,我说学农好啊!从那个时候,第一次印象最深了,我就觉得学农好!”

说服父母,袁隆平义无返顾地跳进“农门”,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去了湖南省黔阳县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学生们回忆,他课上得好,他不讲究,黑板写满了,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这一年,全国性的土地改革刚刚完成,农民获得土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是,饥饿的魔咒还没有远离。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样,袁隆平一直对饥饿记忆犹新。“像我们这样的年纪,过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日子是真难过,要饿死人的!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粮食安全特别重要。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在奋斗。”

1961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袁隆平行走在稻田里。这时,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突然发现有一株鹤立鸡群的稻长得特别好,穗子很大,很整齐,籽粒很饱满,我很高兴。当时估计这个品种可以产一千斤。第二年我把它播下去,播了一千株很好地管理,天天到田里面去观察,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有它的‘老子’那么好。”

虽然后续的试验并不成功,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却启发了袁隆平,是否可以用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

他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不过,当时,国际权威科学家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他的研究并不被看好。

袁隆平说:“很多人反对。当时流行的水稻是没有杂种优势的。压力很大,我们就做了一个实验,面积不小,有四分田,长得特别好。最后收获、验收时,稻谷产量减产,大概减产了3%左右,减产了几十斤。稻草增产了将近70%。后来人家讲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是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遭到质疑,更经历过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像“追着太阳的候鸟”一样,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到1972年,全国十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齐聚海南,袁隆平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全国攻关大会战。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杂交水稻的优势不断被证明。1996年,原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袁隆平说:“1000公斤是在2014年,在湖南省溆浦县实现的。现在向1200公斤高产冲刺,一直领先于全世界,是大家共同努力,也是我们中国值得骄傲的一个地方。”

耐盐碱水稻,被形象地称为“海水稻”,其实这类水稻并非生长在海里,而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2016年10月1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挂牌,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当时,袁隆平带领的研发团队在位于新疆、黑龙江、山东、浙江和陕西的6个试验基地种植耐盐碱水稻,为我国大面积盐碱地筛选优势耐盐碱水稻品种。实验阶段性状表现良好的海水稻品种,究竟能不能经得起检验,2019年迎来关键之年。2019年5月,中国之声记者在长沙见到了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一把系着红绳子的稻穗和一包大米。这把稻穗正是2017年9月测产达到公斤的耐盐碱水稻。袁隆平向记者介绍:“刚才你们看的那个穗子,它不是常规稻。在6‰的海水浓度上面种,能产到620公斤。”

1974年的春天,袁隆平亲自培育的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稻“南优2号”,在安江农校试种,亩产628公斤水稻,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2年,袁隆平开始选育耐盐碱水稻,他想再走出一条新路来。

袁隆平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有限。原来提高单产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有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盐碱地利用起来,就可以扩大耕地面积。”

袁隆平经常给别人算一笔账,花8年时间把耐盐碱水稻推广到一亿亩,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一年可以产3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八千多万到一亿人口。研究中,袁隆平继续选择了“杂交”的途径。这几年,他每年都要在海南的育种基地待个大半年。“我们所选育的品种,要8个世代,如果不到海南岛,一年在湖南才种一代,要8年才出一个品种。我到海南岛加上大棚等,不到3年就有8代,就可以出个品种。这个是周期很长的一个品种,又不能拔苗助长。”

袁隆平和水稻较劲儿了大半辈子,也一直坚持亲自下田。90岁高龄却依然“管不住”他那双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他那颗向着水稻的心。袁隆平说:“我现在是‘90后’了。愿望,一个是超高产,向一千二百公斤冲刺。第二个愿望,是覆盖全球梦,把我们最好的杂交稻推向全世界。”

2019年,中国之声记者两次去湖南长沙,在袁隆平的办公地点,记者看到挂着两块牌子,一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一个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的门脸上,是袁隆平的题词“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央广网长沙5月23日消息(记者郭静 刘黎 姜文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公斤。杂交水稻现在已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国大面积种植。

中国之声记者曾多次采访袁隆平院士,他是稻田里的“追梦人”,他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一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守护了近70年。

近日有关袁隆平院士的消息是在5月9日上午,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开始测产。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公斤。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并在去年12月20日于三亚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成立以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对水稻产量,袁隆平一直执着地追求:“像贪财的人有百万想千万,千万想一亿。我就是贪产量,到了七百公斤贪八百公斤,八百公斤贪九百公斤,九百公斤想一千公斤,最后一千二百公斤(每亩)十八吨(每公顷),不满足,因为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即将报考大学,他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父亲袁兴烈希望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袁隆平却想回重庆读农学院,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始终难以忘记小学一年级那次郊游的经历。

袁隆平回忆:“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附近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正好那是6月上旬的时候,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好漂亮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哎呀,我说学农好啊!从那个时候,第一次印象最深了,我就觉得学农好!”

说服父母,袁隆平义无返顾地跳进“农门”,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去了湖南省黔阳县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学生们回忆,他课上得好,他不讲究,黑板写满了,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这一年,全国性的土地改革刚刚完成,农民获得土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是,饥饿的魔咒还没有远离。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样,袁隆平一直对饥饿记忆犹新。“像我们这样的年纪,过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日子是真难过,要饿死人的!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粮食安全特别重要。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在奋斗。”

1961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袁隆平行走在稻田里。这时,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突然发现有一株鹤立鸡群的稻长得特别好,穗子很大,很整齐,籽粒很饱满,我很高兴。当时估计这个品种可以产一千斤。第二年我把它播下去,播了一千株很好地管理,天天到田里面去观察,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有它的‘老子’那么好。”

虽然后续的试验并不成功,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却启发了袁隆平,是否可以用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

他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不过,当时,国际权威科学家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他的研究并不被看好。

袁隆平说:“很多人反对。当时流行的水稻是没有杂种优势的。压力很大,我们就做了一个实验,面积不小,有四分田,长得特别好。最后收获、验收时,稻谷产量减产,大概减产了3%左右,减产了几十斤。稻草增产了将近70%。后来人家讲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是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遭到质疑,更经历过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像“追着太阳的候鸟”一样,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到1972年,全国十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齐聚海南,袁隆平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全国攻关大会战。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杂交水稻的优势不断被证明。1996年,原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袁隆平说:“1000公斤是在2014年,在湖南省溆浦县实现的。现在向1200公斤高产冲刺,一直领先于全世界,是大家共同努力,也是我们中国值得骄傲的一个地方。”

耐盐碱水稻,被形象地称为“海水稻”,其实这类水稻并非生长在海里,而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2016年10月1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挂牌,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当时,袁隆平带领的研发团队在位于新疆、黑龙江、山东、浙江和陕西的6个试验基地种植耐盐碱水稻,为我国大面积盐碱地筛选优势耐盐碱水稻品种。实验阶段性状表现良好的海水稻品种,究竟能不能经得起检验,2019年迎来关键之年。2019年5月,中国之声记者在长沙见到了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一把系着红绳子的稻穗和一包大米。这把稻穗正是2017年9月测产达到公斤的耐盐碱水稻。袁隆平向记者介绍:“刚才你们看的那个穗子,它不是常规稻。在6‰的海水浓度上面种,能产到620公斤。”

1974年的春天,袁隆平亲自培育的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稻“南优2号”,在安江农校试种,亩产628公斤水稻,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2年,袁隆平开始选育耐盐碱水稻,他想再走出一条新路来。

袁隆平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有限。原来提高单产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有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盐碱地利用起来,就可以扩大耕地面积。”

袁隆平经常给别人算一笔账,花8年时间把耐盐碱水稻推广到一亿亩,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一年可以产3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八千多万到一亿人口。研究中,袁隆平继续选择了“杂交”的途径。这几年,他每年都要在海南的育种基地待个大半年。“我们所选育的品种,要8个世代,如果不到海南岛,一年在湖南才种一代,要8年才出一个品种。我到海南岛加上大棚等,不到3年就有8代,就可以出个品种。这个是周期很长的一个品种,又不能拔苗助长。”

袁隆平和水稻较劲儿了大半辈子,也一直坚持亲自下田。90岁高龄却依然“管不住”他那双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他那颗向着水稻的心。袁隆平说:“我现在是‘90后’了。愿望,一个是超高产,向一千二百公斤冲刺。第二个愿望,是覆盖全球梦,把我们最好的杂交稻推向全世界。”

2019年,中国之声记者两次去湖南长沙,在袁隆平的办公地点,记者看到挂着两块牌子,一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一个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的门脸上,是袁隆平的题词“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