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源于早期“七月半”农作物丰收,秋季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祖和农事丰收的时期。 古代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总是依靠神的庇佑。 被称为“中元节”,是来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祝福、地官中元赦免、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中元节是道教的名称,民间世俗称之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 习俗主要有祭祖、冲灯笼、祭祀亡魂、燃烧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祖灵崇拜相关的时祭。 七月是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喜庆丰收、答谢大地的节日,一些农作物成熟。 民间照例祭祀祖先,用新米等供奉,向祖先报告秋成。 这一节是怀念先人的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孝敬祖先尽孝。
起源于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七月半”丰收,秋天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祖和农事丰收的时候。 古代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总是依靠神的庇佑。
祭祖春夏秋冬都有,初秋的“秋味”在其中非常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祭奠祖先亡灵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奉给上帝,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果实,祝愿明年有个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古代民间的祭祖节,之所以被称为“中元节”,是源于东汉道教的说法。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祝福、地官中元赦免、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把七月半称为“盂兰盆节”。
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中元节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定于7月15日,沿用至今。
相关传说
中元地方官赦罪清虚大帝是道教大神,最常见的说法是帝舜,黄帝八代孙。 母亲死后,父亲又结婚了,继母生了儿子的大象。 舜经常被继母和大象残害,但唯舜依然孝敬父母、孝敬弟弟。
舜遂于历山耕作,雷泽网鱼、河滨制陶,人民相随他,二年成村邑,三年成成都市,二十岁孝举天下闻名,三十岁尧帝娶次女禅让帝位,后成大神。
因为舜事与孝相近,中元节又称“孝子节”,民间这一天杀鸡宰猪,准备非常丰富的酒肉供品,祭祀祖先和阴间的幽灵。 同时,民众齐聚寺院,祭祀丰饶的供品普施阴公,孝先祭祖,而后普度游魂野鬼,称之为“中元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