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底指的是什么1
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其余部分,是指种、种的变化、水头、各类次要的颜色、各类瑕疵缺陷等,这些所有因素的综合情况。其中,种的变化是指在同一件成品上,无论挂件或手镯,都可能出现某部分种好,而另一部分种会变差的现象,当然,水也会跟随变化。翠轩一品给你总结一下“底”。
可以说无种,但不可以说无底
所以,底不是种,种也不是底,但底包含种,是另一个比种更宽泛的概念。如前所述,当种很差的时候,为避讳可以说无种,但底就是存在的避不开,不可以说“无底”,底之不存,色之焉附?因此无种时用底来代替,是恰如其分的。
除了色,底是评价翡翠好坏的总结
在买卖的业务交流中,当人们对一件成品的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评价后,常对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观察,做出一个总的评价,用以估计其品质、档次及价位。对应的描述语是:好,一般,或差;干净,或脏(不干净);清爽,或灰、发灰(不清爽)等。
如果种好水好,种水不变差,无瑕疵无脏杂,就说底好、底干净、底清爽;如果种水一般有少量瑕疵不影响美观,就说底一般;如果种水差、灰暗,有瑕疵脏杂,很影响美观,就说底差、底不干净、底不清爽、底脏、底灰、底发灰。
种水好底未必好,底好则种水必定好
由于底包括种,若种水好但其他不好,如有脏杂等,则底仍不好,即种水好底不一定好;反之,所有条件好,底才会好,所以底好则种水必定好很多人将底代替种来称呼,如玻璃底、冰底、糯底、豆底等,但这其实是一种含混的称呼法,业内只有少数人在不甚明白的使用它。
底的含义
翡翠的底又叫底子、底张,也叫地、地张或地障。
其实,底或地这个概念,不唯翡翠独有,它在中国玉文化中早已存在,其他各种玉石人们都要考虑其底子的干净程度。而在传统玉雕中,古人早就将阴刻凹纹和铲出大片低凹部分的工艺,叫做“剔地”。这与翡翠的底的概念和所指毫无二致。
而且,底或地这个概念也不仅仅是玉器行业使用。例如瓷器,其上绘制的各式图案必须衬有底色,这些底色便被称为“地色”:白地、蓝地、红地、黄地,都是瓷器行业的行话。著名的青花瓷,便是青色绘于白地之上。
可见,艺术形象雕绘于各种“底地”之上,正像万物生长在大地上,“地”由此来,这便是“底地”概念形成的根源。
翡翠的底指的是什么2
很多人都知道,购买翡翠要看它的种水色,但是行家在谈论翡翠时,更多的是提到了翡翠的底子。
看人先看心,论玉必论底,翡翠的底子是指什么?
底的概念
翡翠的底是颜色的载体。
我们在挑选翡翠的时候,一般都会从颜色、质地、透明度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而翡翠的底就是包括了翡翠的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色调等方面。
这里的色调一般是指浅基色,当翡翠为满色时,颜色就会和底子融合在一起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蓝水翡翠和晴水翡翠其实就是根据翡翠的底子来命名的。
无色翡翠也是有底的,也就是说,底是人们对翡翠的综合评价,也是比较直观的评价。
想要挑选到比较优质的翡翠,我们一定要学会观察翡翠的底,也有人会将翡翠的底称为地张。
底和种
我们发现,很多人会将种和底混为一谈,但是从珠宝学的角度来说,种是指翡翠的结构构造,是指硬玉矿物结晶颗粒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质地。
而翡翠的底是种、水、色的综合表现,底是包括了翡翠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专指某一各方面,是从整体上来评价翡翠。
底和水
很多人都会将翡翠的底用透明度的特征来命名,比如透明度比较高的翡翠就称为冰底,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确实有些片面。
翡翠的底子好不好,和翡翠的水润度以及透明度确实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底和水并不是一个概念。
水是决定底子好坏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底子好坏怎么看?
刚刚我们已经说到,底就是指翡翠的综合情况,具体包括两个关键要素和三个一般要素。
关键要素是翡翠的质地和透明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和水,
一般要素是指翡翠的光泽、基础色和净度。
知道了要素,我们再来逐项分析,翡翠的质地坚实、结构致密、透明度高,它的种水就比较高,光泽柔润甚至有一定的莹光、主色调纯正、瑕疵较少,翡翠的整体就非常好看了。
种水相互映衬、颜色看起来比较舒服大方,净度也一定要高,翡翠内部一定不能太多绺裂、白棉、黑斑、灰丝、冰渣等杂质,杂质越少越好,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我们才能判断翡翠的底子到底好不好。
底子其实就包含了翡翠的全部先天条件,不包括雕刻、镶嵌、设计等后期的加工,但是底子会影响到翡翠的后期加工效果,比如底子好的翡翠完成抛光后,光泽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