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字节跳动成功的总结(3篇)

admin
导读 总结以上的内容,Tag思维、大中台、OKR,这也许就是字节跳动成功的原因。为了满足娱乐需求,占据更多用户时间,字节跳动又从以下几点做了精细拆解:什么是Label思维呢,比如我们常用的基于年龄段的用户群分类方法,把用户分为幼儿、青少年、中年和老年几个群体,然后研究我们的产品要面向哪个群体,这个群体他们

字节跳动成功的总结 第1篇

上周,彭博商业周刊报道,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去年全年实现营收170亿美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120%,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百度。此外,去年今日头条的利润超过30亿美元

据新加坡投研公司DZT Research的分析师预估,如果字节跳动上市,市场估值应该在1500亿-1800亿美元之间,跻身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列。但据彭博分析,字节跳动完全没有上市压力,因为公司账面上的现金高达60亿美元,可以说家底深厚。

字节跳动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此次疫情会对广告收入有多大影响,目前还没有公开信息。不过彭博的报道称,今年字节跳动的人员扩张仍然凶猛,计划新增岗位40000个,也就是说到年底,字节跳动的全球员工人数将突破10万人,直追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到现在不过8年,却已经在全球有了超过7亿的总日活用户,为什么它能够成功?

我们从用户最熟悉的今日头条(2012上线)和抖音(2016上线)入手进行分析。他们与以前的互联网内容产品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将内容的曝光从以用户搜索为主改为了以算法推荐为主。

为什么字节跳动能够比用户更了解他们自己想要看到什么内容呢?这就涉及到了吴伯凡老师说的从Label思维Tag思维的转变。

LabelTag 虽然翻译成中文都叫标签,但Label 是一种粗粒度的标签,比如富人阶级、中产阶级,一个人身上往往不会有很多 Label。而 Tag则是一种更加细粒度、碎片化的标签,比如你喜欢的是猫还是狗,喜欢柯基还是哈士奇,一个人身上是可以有很多Tag的。

什么是Label思维呢,比如我们常用的基于年龄段的用户群分类方法,把用户分为幼儿、青少年、中年和老年几个群体,然后研究我们的产品要面向哪个群体,这个群体他们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也许还可以加入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居住地等等因素来进行考量,最后得出一个用户画像,让我们的产品尽可能地能够受这个群体喜欢。

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考虑得似乎很全面。但是这个模型其实隐含了一个假设,就是相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居住地的人,他们喜欢的东西是一样的。

这个假设成立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和你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他和你年龄、收入等等方面都差不多,你们两个喜欢的东西会是一样的吗?很明显,这个假设并不成立,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会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

为了推送你喜欢的内容给你,你会被打上多少个Tag呢?我在2019年曾经听过新浪微博推荐系统部门的工程师做的一次分享,他们用来做个性化Push所用到的模型,也就是微博通过通知发送给你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个动作用到的模型,其特征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维的级别。

如果要对这部分内容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字节跳动通过大数据和Tag思维,实现了比你自己更懂你想要看什么内容

数据中台使字节跳动不同产品之间获取的的用户数据可以共享,技术中台为其产品的开发与迭代提供了可复用的组件。

字节跳动的无线研发平台负责人吴思振老师曾在 GMTC 全球大前端技术大会 3 上对中台做了解释。

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开发人员增加、每个大型产品都有对应数量的开发同学作为支撑,而在长期的协作中,我们发现各大开发团队都会遇到比较有共性的难点,比如构建速度慢、开发测试周期长、协作困难等问题,而在快速的业务迭代中,各大团队的开发同学往往只会将所在团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优化,因此会存在各大团队重复遭轮子,跨业务合作困难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这些大型产品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抽象、形成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通过在跨业务团队以及特定大型业务线中试点,逐步推广到其他业务线。

中台能够支撑字节跳动产品的快速开发与迭代。

结果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 4 中讲到,字节跳动选择用OKR来做目标对齐和管理的工具。整个字节跳动5万人,每个普通员工,都能看到张一鸣的OKR,看到老板在做什么,他的重点是什么。

每个团队的leader,都要考虑三层来制定自己的OKR:首先是自己部门近期最重要的业务;其次是参照张一鸣的OKR,看看如何从自己部门的角度支持张一鸣的OKR;最后是参考其他相关业务线的OKR,看看自己如何支持别的部门。

整个字节跳动就像一张大网,由一个点来指引方向,带动整个网络朝着他目标所在的地方前进。

没有直接的过程管理,他们甚至都没有考勤,没有KPI

那么,为什么他们选择用 OKR 而不是 KPI 呢?吴伯凡老师提到了一个现象,叫做 KPI的诅咒,指标一确定的时候,你就没必要关心结果,也没必要关心目标,只需要关心指标。指标是手段,目标和结果才是目的,老师还用了郑人买履 5 这个故事来说明手段和目标的不同。

为什么KPI会存在弊端?你考核什么,你就得到什么,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你真正想得到的结果,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去考核。比如科研,我们往往没有办法很好地去考核科研成果的价值,所以我们考核的是论文,以至于现在许多情况下 做科研 = 写论文,高水平的科研 = 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这就是KPI的诅咒。

概括来讲,OKR有利于关键结果的实现,同时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相互追赶,促进了内部的人才涌现。

总结以上的内容,Tag思维、大中台、OKR,这也许就是字节跳动成功的原因。

联系邮箱:curren_wong@

公众号复杂网络与机器学习

字节跳动成功的总结 第2篇

字节跳动核心竞争力PTC=Product产品[公式三]+Tech. System技术系统[公式四]+Culture团队文化[公式五]

[Product产品]产品生产方法论=A不断深挖底层逻辑+B地毯式孵化+C1先行数据决策+C2补充顶层决策

1. A 不断深挖底层逻辑

是真逻辑:是讲的出来,多方听起来都有道理的逻辑;

是不断:多数业务团队会挖一至几层逻辑链条就停下,字节创始团队是层层抽象,直到最简;

2. B 地毯式孵化(具体落地路径如下)

定位赛道;

选择赛道内排名前位产品类型+轻资产切入;

快速投放多款产品——试验+测试+复盘,找出最适配方向;

集中资源发力;

注重版本→,依据不断抽象出来的底层逻辑迭代:

3. C1 先行数据决策

明确决策部门(产品增长);

建立数据监测系统(高价外购数据+监控全产品数据链+数据重指导应用);

4. C2 补充顶层决策(到底要决策什么?)

市场是否够大;

用户需求本身是否成立;

自身团队是否尽力了;

[Technology System技术系统]建立技术能力=把技术落地成好产品=好产品团队+好产品机制

[Technology System技术系统]建立技术能力=把技术变成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团队+设施建设机制

2. 关于机制:独立且重视技术系统建设,组织架构上设立_强中台_ ,即技术(产品研发)+用户增长(产品运营)+商业化(产品转化);

[Culture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关键=持续信息充分=对外(关注新产品)+对内(情景而非控制)

2. 情景而非控制的落地方式:

比如内部提倡无title的称呼方式;

CEO都透明的ORK;

1v1沟通改为邮件抄送;

加入工作群聊后,是能看到上下文的;

以上4条中,、、在华为内部也有积极推行;

字节跳动成功的总结 第3篇

搜索引擎=刚性需求+节省用户时间

推荐引擎=娱乐需求+占据用户时间

为了满足娱乐需求,占据更多用户时间,字节跳动又从以下几点做了精细拆解:

2. 服务方式(目标:人性化+针对性);

3. 兴趣表达方式(目标:自如+多样);

4. 表达门槛(目标:不太高,保持娱乐性;不过低,用以形成渠道依赖);

5. 表达精度(目标:通常较低,保持娱乐性);

6. 时长(目标:总量多,单次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