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应急能力总结范文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10月29日,县林业和草原局在县古丰镇组织开展了县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知识培训和演练。参加培训和演练的人员包括:县林业和草原局扑火队队员10人,平顶山林场扑火队队员10人,古丰镇、镇分管领导和生态护林员共计40人参加了县林草局组织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
县森林公安分局民警在演练现场,对防扑火中常见问题、火场紧急避险措施和森林火灾扑救等相关理论知识作了详细讲解;对常用扑火器具的使用和通讯工具的维修进行了现场演练;对扑火专业队的扑火机具协同配合作了针对性的训练。本次演练使用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具有:扑火2号工具40把、风力灭火机6台。
二、收获和经验
本次演练活动,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总结:一是组织有序、部署周密。各参演单位和人员对这次应急演练高度重视,提前组织了预演,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演练取得了实效。二是方案具体,任务明确。此次演练方案设计合理具体,不仅结合了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特点和应急处置工作实际,符合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全部程序,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三是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演练小组分工合理,演习过程符合实际,配合默契,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环节在面临突发森林草原火灾时非常重要,在实战中能够派的上用场。
三、存在问题
(一)无经费保障。防火经费紧缺,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防火经费,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扑火工具严重缺乏、落后,给扑火带来困难。
(二)物资储备不足。主要表现在装备不足。各镇乡、由于受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防火设备难以及时更新。虽然每年县林业和草原局均会补充一定数量的森林草原防灭火设备,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森林草原扑火队伍建设的需要。各森林草原扑火队伍用于森林火灾扑救的专用车更是为零,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只能临时寻找车辆,将会导致快速反应能力和扑救火灾能力大打折扣。
(三)使用扑火工具不熟练规范。缺乏对不同的火势、风势、植被类型的变化合理使用各种扑火工具的能力水平,应该加强对队员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的知识培训。
(四)管理训练水平不高。虽然各乡镇、林场每年组织一两次较大规模的培训或演练,但由于扑火队伍属于半专业和义务性质,扑火队员往往无法全部到位,导致队伍的整体扑火技能不高。
四、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活动的重要意义,日常工作中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做到演练要日常开展、队伍要经常锻炼、应急要快速有效。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应急预案。无论是林草部门还是各乡镇、林场(站),应急预案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应急预案对防范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查找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和修订应急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要确保制定的应急预案用得上、行得通。
二要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日常演练中,我们要加强对森林草原火灾应急突发事件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选择应急演练的方式,合理确定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加强预案中各部门和协同配合,着重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解决好应急响应中的应急准备、组织指挥和协同配合等方面的问题,做到演练思想贴近实战,演练场景贴近实地,演练过程贴近实际,切实提高应对处置突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实战能力。
乡镇应急能力总结范文 第2篇
一、演练目的
通过开展防灾救灾综合演练,进一步完善全市各乡镇、市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防灾救灾应急预案,熟悉应急程序和组织方法,增强居民防灾救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救灾知识和避灾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综合防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时间
市级综合演练以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为重点,由环保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在年5月10日(星期四)14:30举行。各乡镇及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统一在年5月上旬分别组织演练。
三、演练地点
市级综合演练地点在三星堆的沿河公路与大桥交汇处。各乡镇、市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演练地点自定。
四、演练内容及牵头单位
年防灾救灾大演练初步拟定由十一个分项目组成:
(一)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应急救援
牵头单位:环保局
演练内容:通过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某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并得到有效控制,体现我市环保部门应急处置能力。
(二)大震紧急逃生疏散演练
演练单位:各乡镇、市级各部门
演练内容:大震来临时,各乡镇、市级各部门紧急组织人员有序地疏散到临时避难场所。
(三)水上应急救援
牵头单位:住建局、市武警中队
演练内容:通过营救被困群众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体现我市的水上救援和紧急救护能力。
(四)校园地震疏散
牵头单位:教育局
演练内容:通过强震来临时某学校紧急组织全校师生有序疏散逃离,并于附近空旷地带安置搭建临时居所,体现我市的地震紧急避难措施与相关预案的完善。
(五)故障排除
牵头单位:经信局、供电局、移动公司、电信公司
演练内容:通过灾害发生时受损电力、通讯线路的快速维修、处理,恢复正常供电、通讯,体现我市电力、通讯系统提供稳定保障的能力。
(六)卫生防疫
牵头单位:卫生局
演练内容:通过重大灾害时期我市流行疫病的发现、控制、稳定和消除过程,体现卫生防疫部门的应急能力。
(七)高层建筑火灾救援
牵头单位:消防大队
演练内容:通过某建筑突发火灾事故时消防大队作出灭火、救人、保护安全等各方面安排,体现消防系统的火灾全面应对措施。
(八)水库或河堤决口抢修
牵头单位:水务局
演练内容:通过我市某处水库或河堤突然决口的紧急反应,调集工程运输器械截洪筑堤,体现我市防汛预警、抢险、灾后恢复的应急能力。
(九)交通设施抢修抢险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演练内容:通过对交通设施损害的处置,体现我市交通设施快速恢复的应急能力。
(十)民兵应急抢险(自定项目一)
牵头单位:人武部
演练内容:由牵头单位自行设计、制定一参演项目,体现重、特大灾害事故时期部队应急处置能力。
(十一)自定项目二
牵头单位:公安局
演练内容:由牵头单位自行设计、制定一参演项目,体现我市公安系统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组织机构
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防灾救灾大演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演练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应急办,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大演练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演练编导组、演练宣传组。
(一)综合协调组:由市政府副秘书、市政府应急办主任任组长,各参演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协调大演练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2.负责督促、指导参演单位落实各阶段工作;
3.负责演练场地的选址和协调;
4.负责大演练总体策划工作。
(二)演练编导组:由市政府应急办主任任组长,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副组长,人武部、环保局、经信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水务局、防震减灾局、城管局、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相关人员为成员。
职责任务:
1.负责演练整体方案设计;
2.负责督促指导各演练项目分练工作;
3.负责规划调整分项目内容衔接,组织全部项目合练;
4.负责组织安排预演工作;
5.负责正式演练现场的内容指导工作。
(三)演练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组长,市_局长任副组长,市广播电视台相关人员为成员。
职责任务:
1.负责演练的前期宣传,增强关注度;
2.负责演练的后期报道,深化影响力。
各乡镇、市级各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演练工作组织机构,制定演练方案,保障演练工作顺利进行。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各责任部门、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防灾救灾大演练的重要意义,切实负起责任,做到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二)精心准备,细化方案。各牵头部门、单位所设计项目均要与所在乡镇做好联系工作,并将项目详细方案于3月10日前报送大演练综合协调组。3月底前市上将组织一试点单位先期进行演练试点工作;各单位要分别组织前期桌面演练,4月20日前将开展整体合成演练。未参加市级综合实战演练的乡镇、部门要根据各自区域内防灾救灾重点制定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未直接参与演练的市级部门(单位)要根据本部门(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系统内防灾救灾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增强防灾救灾意识。各责任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丰富项目内容,完善方案细节,增强演练真实性,切实保障演练合理有序进行,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积极宣传,扩大影响。通过此次防灾救灾大演练,广泛传播防灾避险知识,增强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扩大人民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各参演单位要及时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乡镇应急能力总结范文 第3篇
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我镇的工作实际,2014年全镇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工作质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抓紧做好各村街、镇直单位和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二)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继续加快预案编制进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村街、镇直单位按照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本地区、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编制工作。切实做到从政府到基层单位都有预案,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制订相应预案,相关预案间互相衔接,不留空档,确保预案层级分明、规定具体、科学规范。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要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年内镇协调组织防汛演练、防火演练不少于2次。各镇直单位应急预案演练由各单位负责,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不定期组织岗位练兵和模拟演练,一年内不少于2次。通过演练为启动应急预案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
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法制意识。推动全镇开展面向乡村、社区、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
乡镇应急能力总结范文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宣传先行、预防为主,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动员社会大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应急管理,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开展应急自救互救培训,参与突发事件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年年底前,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人数达到400名,各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人数不少于50名,乡镇(街道)应急志愿服务中队人数不少于15名,初步形成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2012年年底前,全市应急志愿者达到每万人有100名的目标。
三、队伍建设
(一)组建模式。
按照市政府要求,组建全市骨干应急志愿者和注册应急志愿者队伍。骨干应急志愿者队伍分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组建。市级组建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区县(自治县)组建应急志愿服务大队,乡镇(街道)组建应急志愿服务中队。
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挂牌在团市委,由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任总队长,市红十字会有关处室负责人任副总队长。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统一领导、管理、指挥全市应急志愿者队伍。
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直属应急抢险救援、应急医疗卫生、应急心理疏导、应急无线通信、应急机动救援、应急后勤保障6支专业应急志愿者队伍。以上专业应急志愿者队伍的业务指导单位分别为市消防总队团委、市卫生局团委、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市无线电管理局、市鑫源摩托车有限公司团委、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
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乡镇(街道)应急志愿服务中队参照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组建模式进行组建。
(二)指挥体系。
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大队、中队分别是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常态管理机构,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政府应急办或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应急救援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应急志愿者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本级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大队、中队)的指令立即集结到位,在本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的带领下开展应急救援活动。
区县(自治县)需要同级行政区外应急志愿者队伍支援的,向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请示,统一由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协调。
(三)标志标识。
统一全市应急志愿者队伍标志、标识,推行规范化管理,形成具备特色、整齐划一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标志标识识别体系,便于救援现场管理和救援绿色通道识别。团市委负责设计市应急志愿者标志、服装、物品包、应急志愿者证,全市各级应急办、团委、红十字会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设计标准统一制作、发放。
(四)救援装备。
应急抢险救援志愿服务队应有头盔、头灯、安全带、救援背包等抢险用品;应急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应有急救箱、绷带、无菌纱布、手套、消毒罐等常用医疗器械;应急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应有检测专用电脑、心理测评软件、心理卡片等;应急无线通信志愿服务队应有无线电台、无线电话等野外通信设备;应急机动救援志愿服务队应有摩托车、头盔、折叠担架等;应急后勤保障志愿服务队应有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物品。
(五)经费保障。
全市各级财政要支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应急志愿者招募、宣教、培训、演练、奖励、购买应急装备和防护用品等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确保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应急志愿者培训。
制定应急志愿者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目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整合应急志愿服务资源,开展初级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培训。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和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每年开展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乡镇(街道)应急志愿服务中队每年开展专业培训不少于1次。
(二)加强应急志愿队伍演练。
依托消防、武警等专业队伍,联合开展野外抢险基本科目演练、越野器械模拟训练、现代消防器械演练、应急模拟训练等,提高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三)开展应急志愿服务活动。
全市各级应急志愿服务队伍要结合实际,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日、防灾减灾周、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组织应急志愿者走进社区、广场、学校等场所开展日常安全自护知识、突发事件应对等宣讲活动。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各直属支队、各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要依托应急避难所确定各级应急志愿服务基地,每年应急志愿者集中活动不少于2次。
(四)参与抢险救援。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本级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大队)统一安排,集结并参与抢险救援活动。应急志愿者接到集结命令后,必须在2小时内带上必备的应急装备到指定地点集中,在队长带领下按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指令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加强应急志愿服务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落实措施,确保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机制,注重实效。
一是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从应急指挥、志愿者集结、参与救援等方面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二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表彰处置突发事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时,应将参与处置的志愿者集体和个人纳入表彰范围,应急志愿者管理部门为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志愿者颁发纪念证书。三是建立保障补偿机制。加强应急志愿者安全教育,与志愿者签订安全协议,演练、野外培训以及参与应急救援行动时,为志愿者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