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阴阳闰月规律总结 第1篇
(1)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一般长达384天,这样的年份在所有农历闰月的年份当中是最常见的,出现率很高,例如在2001年至2100年这100年当中,一共有37个农历闰月的年份,其中长达384天的就有34个,例如,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3年等,出现率高达92%。
(2)有少数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比较短,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也长达383天。从1648年至2647年这1000年里,一共出现32次,分别是1648年、1710年、1743年、1746年、1805年、1808年、1841年、1868年、1903年、1930年、1957年、1993年、2055年、2088年、2150年、2153年、2186年、2213年、2248年、2275年、2302年、2310年、2338年、2400年、2433年、2462年、2495年、2498年、2557年、2593年、2620年、2647年。
(3)最长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可长达385天,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是很罕见的。从公元619年至公元2118年的1500年里,一共出现12次,分别是0828年、0890年、0909年、1173年、1235年、1254年、1580年、1599年、1661年、1925年、1944年、2006年。公元2119年至公元4000年的年份当中,一共出现21次,出现的年份有2270年、2289年、2351年、2582年、2606年、2625年、2634年、2658年、2889年、2951年、2970年、3234年、3253年、3296年、3315年、3589年、3608年、3872年、3915年、3934年、3953年。
明朝阴阳闰月规律总结 第2篇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天。如果不设置闰月,则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日 × 12 = 日,比回归年日少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天,只需经过17年,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阳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如果改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日 × 13 = 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腊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月份)。
明朝阴阳闰月规律总结 第3篇
2319年将迎来史上最晚的春节:02月21日。就目前的节气分布来讲,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上一年冬至位于公历12月23日;
(2)冬至当天恰好是朔日(即冬月初一);
(3)冬月、腊月都是大月。
就目前公农历的各自特点而言,以上三个条件除了条件3相对常见以外,条件1和条件2本身就已经是小概率事件,同时满足三个更是难上加难。[根据概率论,P(同时满足1~3) = P(1) × P(2) × P(3)]
这便导致2319年春节是千年一遇的最晚春节,下一次出现于3416年。
明朝阴阳闰月规律总结 第4篇
农历闰月的原因现代人基本都知道 就是因为农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个月 天 。这样定义的好处是一个月非常明显 比如每月15月都是月圆 就像一副对联说的“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今宵年尾 明朝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可是一年的时间中 地球绕太阳一圈天 月亮不是恰好绕地球整数圈 于是古人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 就是适当的时候加一个月 这个月就是闰月。根据计算 19年 235个月 为一个周期 加7个闰月 19*12 7 235 大概两年多加一个月。至于闰哪个月 农历规定是那一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即节气、中气、节气、中气、节气、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 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那么这7个月如何安排在这个19年中呢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一个口诀 叫做“三年两不润 三年闰两头” 但这样的口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我排一下闰月的年份 从2001年开始 加重的那一年闰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上面每行是一个周期19年 中间有7年有闰月。19年分成8、8、3年3组 8年组有两组 可以落实到“三年两不润 三年闰两头” 即头3年中2001年闰月后 02、03两年不闰 后3年则04、06两头闰月 然后空2年补这闰两头的空 最后3年组回到“三年两不润“ 但3年也只有“三年两不润“了。
编个顺口溜
一个周期十九年
七个月份加里面。
三年之中两不闰
三年之中闰两边。
再空两年无闰月
如此循环再八年。
最后三年两不闰
下个周期待来年。
简单点也好记 记得146就行了 联想记忆 246或147差一点 。即8年组第1、4、6年 3年组第1年。
根据前面的描述 计算可以从2001年开始。方法是 用年份减去2000 除以19得到余数。余数大于8则减去8 大于16则减去16 结果如果是1、4、6则有闰月 否则没有闰月。根据这个我们来试着判断一下 2650年是否有闰月
2650减去2000余650 650除以19余4 第4年有闰月。
3000年呢 1000除以19余12 减去8得4 第4年 同样有闰月。
3500年呢 1500除以19余18 减去16得2 第2年没有闰月。
明朝阴阳闰月规律总结 第5篇
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官方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
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为寅,如此类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冬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冬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汉代开始)”、“以寅月为正月”、“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以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这就是2033年为什么没有闰七月的原因,如果闰七月,那么冬至将落在十月,不符合农历的岁时标准。
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用“无中气规则”,如果出现2个以及2个以上无中气的月,那么在第一个无中气的月设置为闰月。而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公历2033年12月22日~公历2034年01月19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冬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冬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冬月的来历。所以在编排农历历法时,并非所有无中气的月都要置闰。
2128年、2242年的置闰类似于20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