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必备9篇)

admin
导读 精要点评:对经典著作有独到之见,这也是刘子歌比无数同龄青年的过人之处。此刻,大众情绪占据了理性高地。说到底,是因为等了这么久,我们太需要一个“坏老太”了。《纽约客》记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了一篇文章叫《解构成功》,文章大意是,巨大的成功需要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一万小时的累计练习。从1960年到19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1篇

25.应给“_”立规矩

近日,一服装店店主怀疑一女孩是小偷,将截图发布到了网络上,让网友对其发起“_”。很快,广东省陆丰市高中女生琪琪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引来齐声谴责。结果,琪琪不堪忍受压力,投河身亡。

事实上,“_”本身并不构成原罪,但以类似的“_”为形式的网络暴力,近年来却一直屡见不鲜。在网络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独立于网络而生存。一张照片,一个电话号码,一个车牌,很小的一件事情也能因为网友的加入而发酵成网络事件。众口铄金,人言可畏,网络的力量总能让当事人无处可逃。虽然不少肮脏乱象曾经被这样的网络搜索大白于天下,但同时也有不少无辜者,成为网友“冲动审判”的牺牲品。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偷窃斗殴无人敢管,面对摔倒老人无人敢扶,这样的场景确实存在。可一旦来到电脑屏幕上,却好像人人都敢说话,人人都乐意帮忙,人人都站上了道德高地。新浪微博有人对此评价,“所谓‘_’,看似主持正义,实则窥探隐私,说穿了就是人类好奇心的阴暗面,是对虚拟世界权力的贪欲”。从“_”逼死小女孩一事来看,此说不无道理。

任何人未经审判,都不能视为有罪。在这起事件中,涉案店主毫无疑问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事上他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立案刑拘。然而该受惩罚的又何止店主一人?那些随意曝光他人隐私信息的网友,那些随意公开他人隐私信息的网站,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网络不是逃脱罪责的借口,任何人都不该做躲在屏幕背后的网络暴民,任何网站也不应该成为网络暴力的平台。

在规范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琪琪的悲剧事件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_日前就此事件表示,“_”是网络暴力行为,对发起“_”,造成有害影响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将依法追究责任。网站对“_”应承担管理责任,对不尽责的也将追责。

想要真正杜绝包括“_”在内的网络暴力,一方面需要每个网民和网站的自律与理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在这方面尽快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罗俊)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2篇

7.坚守“七条底线”,弘扬网络正能量

日前,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提出网络空间的“七条底线”,成为了与会者的共识。这“七条底线”分别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8月15日人民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正悄然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诚然,网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但网络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对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是蒙蔽了很多人是双眼,让很多人失去理智,频频出现假信息的“一窝蜂”事件,扰乱社会正常的秩序,也打乱了网络的和谐、健康环境。此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提出的“七条底线”,这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力称赞和支持。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因为身份有一定隐蔽性,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人过于畅所欲言,随意发布虚假信息,不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以至于因网络假信息引发的公众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事件大多数的调查结果都是发布信息者根本事件发生的不在现场,没得任何信息来源,甚至只为提升个人微薄人气,这严重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作为社会公民,我们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论是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社会中,都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反之,不遵守者都应该首要相应的处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好了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平台,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惩处丑恶,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发布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是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网络正能量,杜绝网络歪风邪气,让我们的国家、公民都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信息环境。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最忌讳的就是虚假信息,因为虚假信息更容易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影响了人们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让人们失去理智,对错误信息的事件进行批评和指责。因此,作为公民,我们在遵守“七条底线”的同时,还要提高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而相关单位应该对违背“七条底线”的人进行处罚,让更多的人引起重视,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中。

“七条底线”既是一种网络约束,也是一种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遵守。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定能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也定能维护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方沫)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3篇

12、你为成功付出了一万小时吗

《纽约客》记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了一篇文章叫《解构成功》,文章大意是,巨大的成功需要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一万小时的累计练习。从1960年到1962年末,披头士到汉堡去了五次。第一次,他们演了106晚,每晚五个小时以上。第二次,他们演出92次。第三次,他们演出48次,在台上待了172个小时。最后两次汉堡之行在1962年11月和12月,一共是90个小时的演出。加起来,他们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演出了270晚。到他们1964年一鸣惊人时,他们大概现场演出了12000小时。

精要点评:一万小时的练习是什么概念?每天练习3小时,也要练习9年多,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适用主题:成功的要诀、持之以恒、代价、执著与专注、天道酬勤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4篇

年轻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毕业于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多数都去了大财团,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加州的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10年。10年中,他的收入非常低,30岁了还买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月收入几十万、上百万的大老板。在外人看来,王章程的生活很糟,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在35岁的时候,他攻克了世界上两项顶尖级数学难题,从此成果迭现,美国十几家大学先后聘请他前去任教。多少年过去,在世界数学界,他成为公认的数学之王。

精要点评: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花园,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乐土,只要你用心耕耘,眼前的这片花圃终会有花团锦簇、香气四溢的那一天。

适用主题:得与失、专注、持之以恒、做好自己的事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5篇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被其学生割颈杀害。16日犯罪嫌疑人雷某向上海市_门投案,初步供认因被批评怀恨而杀人。临川二中余老师说,老师们平时抓得比较严……没有“跟上趟”的雷某,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竞争环境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开始自暴自弃,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老师和父母。(《南方都市报》9月17日)

如此恶行当然要受到谴责,同时也需反思,除了学生心理的脆弱,还比如学生会因为一个批评,就铤而走险弑师吗?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约束和支持,雷某看似对老师不满,其实,更是对其所在学校的苛刻管理制度的厌恶和愤恨,“收走手机”仅仅是一个***而已。

管理严格不一定是坏事,但“严“应该有度,应该和温情脉脉的心理抚慰、发自内心的情感互动和信任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为了让“严厉”和“苛刻”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管理者更应该懂一些心理学常识,比如高压管理下的孩子更易出现负面情绪,应该多开展一些心理互动游戏,让不良情绪和抵制得到及时释放。老师也应该懂得,任何高压管理背后多有高强度的抵制,教师要通过谈心、真的关心,消解掉孩子的这种抵制。心平气和了,学生就更能配合老师,实现优化的管理效果。

遗憾的是,心理发展在诸多学校包括重点中学仍是奢侈品。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也仅仅是个摆设,学校更愿意将学生当做流水线上的“教育政绩齿轮”,认为只要给学生严厉的管理,就能获得高升学率,将教育等同于强制、说一不二、高强度的整齐划一,缺乏温情脉脉的情感陪伴,缺乏无话不谈的心理沟通,更缺乏与学生平等沟通的视角。在这种高压环境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常常是大事,就像今天的这个悲剧。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将教育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第三种教育方法,因为注重“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相连、处于一种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关系中”,往往更有效果,而第一种则是生物化的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注定会受到更多的抵制。诸多超级中学的作为,不正是停留在第一种浅层次的“教育训练”上吗?

据媒体报道,临川二中遇害的这位老师虽然性格很好,仍然在积极推行严格管理,甚至躲在门后“观察”学生上课。他的这种敬业和“好”会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心理和学习压力。报道没有提及他为学生“心理减压”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而他动辄将学生的手机搜走,这种“严厉”会不会强化学生的反感?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是这样理解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今天,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学生,不能再一味地强调和推行简单粗放的严格管理。(耿银平)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6篇

关于在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的上海选手刘子歌的报道,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位19岁的少女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一年四季基本上都穿运动服。19岁是一个爱漂亮、追求时尚的年龄。但这一切,距离刘子歌都是那么的遥远。在刘子歌的心里,几乎就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游泳。无论是当年在上海游泳队,还是如今在中国游泳队,刘子歌都是练得最苦的一个人。她每天的训练量达到15公里左右,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刘子歌爱读书,她读《道德经》,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有自己的见解:“无为而治和我平时对待事物的态度很像。我今天得这块金牌,应该也是功到自然成的吧!”

精要点评:对经典著作有独到之见,这也是刘子歌比无数同龄青年的过人之处。

适用主题:专一、刻苦、持之以恒、独立见解、功到自然成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7篇

5.中国游客被妖魔化是一堂启蒙课

2013年08月05日 10:58:09

近来出现了一个似乎总在“惹是生非”的群体,那就是“中国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写上“到此一游”,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上打架,在德国高档的酒店里大声喧哗……

这个群体最近又有了新的“骇人”之举,竟然将脚伸进了法国卢浮宫外的水池。据说,以高端优雅自居的法国人喜欢用“新富”这样的词汇描述中国人,以表现其对“暴发户”的嘲讽:你们有钱但是缺乏品位。显然,最新发生的“水池泡脚”事件再一次损毁了中国人的形象。但按照卢浮宫方面后来的说法,“水池泡脚”其实是常有的现象,而且“西方游客尤其多,中国游客倒并不常见”。很多国人于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人家也这么做了,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但无论如何,在卢浮宫前泡脚总算不上是一个文明的行为。我们并不能因为西方人这么做了,就认为它是合理的。

其实,在中国游客惹下的是非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算得上是“文明的冲突”。就像在鸡犬相闻的村庄里,常常可以听见某位妈妈站在屋旁呼唤孩子回来吃饭,这样的情景总会让人们心中泛起温馨。但这事如果发生在都市里,那就会被视为大声喧哗的不文明行为了。同样,国人在就餐时喜欢热闹的场面,但这在西方人看来就显得有些嘈杂,这也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

有些是非只不过是个案,它们可以发生在任何国家的游客身上。但经过炒作放大之后,这些是非被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似乎只有中国游客才能做得出来。例如,中国游客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上打架一事,充其量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偶发事件。打架事件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几个相互并不熟识的中国游人身上,相信没有人会将打架列为中国游客的“恶习”。

如今,国人普遍开始注重礼仪并相互监督。有媒体甚至为中国游客列出了“四宗罪”,那就是吵闹、不守规矩、随意拍照和不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但与此同时,“中国游客”似乎正在被妖魔化。但凡发生在中国游客身上的“糗事”,都被肆意炒作,并汇集塑造成中国游客的集体形象。

一方面,这种自我反思给中国游客上了一堂集体启蒙课,知道如何入乡随俗,既不妨碍他人自由,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祥和顺畅的旅程。另一方面,自我妖魔化“中国游客”只会给国人带来一种“文化自卑感”,仿佛中国人在素质上注定远逊于西方人。而对于西方那些炮制所谓“_论”的别有用心者来说,妖魔化“中国游客”似乎又提供了新的佐证。

中国游客大规模涌向世界各地不过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当初,日本游客也曾到欧洲商场抢购奢侈品而被诟病。如今,日本游客以安静、守秩序著称,连续多年成为最受欢迎的游客。这就说明,游客素质的提升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有过程,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合。(赵海建)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8篇

23.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坏老太”

整整一周,四川达州“坏老太”事件仍在不依不饶地持续发酵。11月22日晚,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经调查取证后,依法对“摔倒太婆”蒋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蒋某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太婆儿子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此后,多家媒体赴达州采访,太婆蒋某屡屡向记者下跪,希望媒体帮他们挽回声誉,而“技术控”网友则多方论证“摔倒时不可能抓住孩子手腕”等细节。(《华西都市报》11月27日)

蒋太婆究竟是“坏老太”还是蒙冤者,地方_门的说法已是板上钉钉。行政处罚自有事实依据和法律准绳,是否申请复议,也是当事人的权益与自由。

在真相面前,舆论与道德自当秉持公序良俗的基本维度,惩恶扬善,该表扬的要表扬,该谴责的要谴责。在道德似有沦陷之忧时,群情激奋,也不过是为了捍卫“礼失求诸野”的最后斯文。

只是,从达州“坏老太”事件中还是能窥见氤氲其间的可疑影像:一者,一起道德事件,能持续发酵一周而毫无偃旗息鼓的架势,这并不特别常见,尤其是在诸多公共事件层出不穷的语境下,对“坏老太”的穷追猛打,并没有与对搀扶孩子的褒奖肯定成正比。换句话说,舆论的兴奋点是单一的,只止步于“发现人性之恶”。

二者,道德生态固然需要捍卫,但在谴责与鞭笞时也得有自己的边界。有人将太婆的下跪解释为“连自己的尊严都不要,哪还会在乎别人的名誉与尊严”,有人将太婆的申诉理解为“与其遗臭万年不如打死不认到底”……诛心之论,不一而足。

且不说太婆一方的申诉是否有理,也不说这种有罪推定的逻辑是否正义,即便在最低层面,“坏老太”也还有另一个身份——“公民”。真正的道德,从不会挥舞着暴力的棒子,以显示自己的高端大气。就算这真是一个“坏老太”,是不是就该无底线、无下限地谩骂和侮辱?如此追问,当然不是为失德行为张目,而是要明确在道德之下,还有最底线的法治契约。

此刻,大众情绪占据了理性高地。说到底,是因为等了这么久,我们太需要一个“坏老太”了。

有了“坏老太”,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以后见到老太太,绝对不许搀扶,让那些‘搀扶老人指南’见鬼去吧”;我们也终于可以“该出手时不出手”,谁知道那些惊心动魄的危难是不是“坏老太”们在演戏呢;我们还可以假装这个社会是道德勃发、温情盎然的,因为它们都躲在“坏老太”后面玩去了……这种心理暗示带着一个隐约的逻辑前提,那就是:你不治理好这些“坏老太”,如何让我去见义勇为?

世界参差多态,人性繁复多元。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一两朵奇葩,在概率上不是很正常的吗?蒋太婆即便真是“坏老太”,又能佐证些什么呢?她既不能代表倒在中国马路上的千百个亟待搀扶的善良老者,也不能证明千万袖手旁观的看客就因此有了道德豁免权。

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坏老太”来自我解嘲、疗伤或自我安慰,只是,这种饮鸩止渴的道德幻觉,既保护不了弱势者的利益,也增益不了社会的良善预期,反倒越发显露出群体的心虚。有一点是肯定的:时下道德生态方面的焦虑,又岂是几个“坏老太”能解决的呢?(邓海建)

时评作文2021年最新 第9篇

15.勿用扭曲的“标语文化”砥砺人生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某高三班级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在一位同学提出后,经过全班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表示赞成”。

曾经我们为“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所激励,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自勉,而如今举头望黑板,“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赫然在目。这样的励志标语,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慷慨激昂,仔细品起来也让人心情很High,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班级文化其实是一种糟粕文化。

“滚去学习”没错,错在学习的目的。虽然当今社会提倡个性化,但学生将学习的目标直指“高富帅”却极端地露骨。不高不富不帅的“滚去学习”,那么自认为拥有高富帅条件的就可以放任自流了吗?即使是高富帅,倘若不学无术,腹中空空,同样会被人所不齿,被社会所抛弃。

“滚去学习”的标语,表达方式貌似很酷,实质却是“权钱”至上的伪思想,而且也不是张扬个性,而是自我矮化。未踏入社会的孩子们过早地与社会接轨,人生追求的目标发生扭曲,学生在思想上已成为物质的奴隶,这是一种去精神化的教育。

知识是一把利剑,道德信仰决定剑指何方,要警惕功利性学习带来的长远危害。学生在学校以学习知识为主,但知识带来的财富和地位应是次要的。教师更要以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具有正能量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切莫单纯追求分数。

“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并不是一种激励,而是一种无奈,还没跑便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务实进取,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中国梦”。(小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