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解决了河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进水流量控制等问题,消除了水害,两千多年来一直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上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成都平原西部岷江,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 )。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鸢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口、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长达两千多年的防洪灌溉工作,在成都平原上,人里、沃野千人,灌区已达三十多个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唯一残存、依然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伟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非常严重的地方。 李白在名为《蜀道难》的诗中,“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人或成鱼鳖”的感叹与惨状,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写照。 这种情况是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的多雨地区。 长江上游水量最多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流木、水电为主; 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和多条人工河网共同构成都江堰灌区; 乐山以下是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多条,上游有黑水河、杂粮脑河; 中游有都江堰灌区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 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川、越溪川等。 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支流溢出右岸山岭缝隙,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岷江水快速涨落,水势迅猛。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动,相对于整个成都平原在地道的地面上悬挂着河流,而且非常严重。 成都平原全地形岷江出山口玉垒山,东南倾斜,坡度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落差达273m。 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 遭遇干旱,又是赤地千里,一粒也没有收获。 岷江水患久病西川,鲸鱼吞并良田,入侵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建设,还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兴起,战乱多彩,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都渴望中国早日统一。 不凑巧,经过商业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 他们正确认识巴、蜀在中国统一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得蜀得楚,楚亡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战国晚期秦昭王认识天文、了解地理,任命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决心首先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